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68章 大军向西开拔

五代河山风月 第68章 大军向西开拔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五月初,大军誓师,杀牛羊祭中军牙旗,随后照例出陈桥门,开始向西开进。

枢密使魏仁浦亲自到城北为他送行,在这位相公面前,史从云可不敢托大,下马与他走了一段,不管人家交代什么都认真听着。

离开大梁地界之后,又到史从云最痛苦的行军环节。

讲道理,从大梁到凤翔府可有超过千里的距离,比以前去山西远多了。

这次怕是要走断腿!

好在他骑马的,再加上这次走的都是坦途大道居多,不像上次去山西打仗,要翻山越岭,道路崎岖难行。

此次行军路线从大梁到郑州,走洛阳,经陕州过潼关,一路沿着黄河南岸行军,走的都是常年有毗邻州县的官吏保养修缮好的官道大道。

过了潼关后到华州,长安,直达关仲西部凤翔府,沿途辎重还可以用河远,走黄河、渭水,大大减轻行军负担。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此战凤翔节度使王景是主帅,凤翔兵是主力,军粮也由凤翔府及其周边关中州县提供,大军完全不用考虑后续补给,也无须携带大量粮草,只要能走到凤翔府就可以。

以至于即便与高平之战相比,距离翻了几乎一倍,但经验丰富的老爹告诉他,这次行军时间会大大缩短。

大军走到郑州东面三十里处的驿站外,史从云与向训从南面带来的镇安兵汇合。

镇安兵来了约三千多人,一千骑兵,两千步兵,两军汇合,兵力达到八千。

向训说这些是镇安兵中的精锐,但毕竟是藩镇军队,还是离大梁不远的藩镇,要向南直面南唐压力,自然不可能把兵都抽完。

镇安军兵器装备比较庞杂,不像控鹤军一样整齐精良,两人在中军大帐简单的会面,安排了一下行军的队形和安排。

中军行辕还有一个人,是客省使昝居润,此时为行营都监。

其实不介绍史从云也明白,这位肯定是官家派出来的监军使,负责报告前线战事的,他连忙礼貌的打了个招呼,留个好印象,得罪这样的人物可没好处。

仔细反思,史从云突然觉得好像他能欺负一下的就是赵侍剑了,这些天碰到的人各个都惹不起,必须低调礼貌的对待。

昝居润也礼貌回应,两人说话他很少插嘴,而是在一边安静不发言,史从云想,他可能在记我们说什么,要向官家汇报的,于是更加小心了。

随后大军继续向西开进,按照向训和他商量好的,向训率镇安兵中的一千骑兵先走,探查沿途道路情况,如有紧急情况就派人回来回报。

史从云则率控鹤左厢第一、第二军,镇安军步兵两千人,后续开进。

大军平时行军是不着甲的,用驮畜和车拉着,还有些直接走河运。

这就是古代打伏击战为什么多数时候只要成功就有奇效的原因,几十斤重的铠甲士兵是不可能穿在身上行军的。

一旦被伏击,临时着甲肯定来不及,到时候就是一群装备精良的打一群裸装。

若真是大军走几百上千里路都每天穿着几十斤的甲,那只能说是超人,伏击也就没意义了。

不过这段路一直在大周境内,史从云根本不担心会被伏击之类的问题,大摇大摆行军。

几日后,他们就到达洛阳地界,再往西就是陕州,然后潼关。

潼关有汉潼关和唐潼关,汉朝时的潼关在崇山峻岭之中,唐朝的潼关因为黄河泥沙淤积,河床裸露,建在黄河边上,这次他们走的是唐朝潼关,节省一大段路程。

不知不觉,这次他都没感觉这么累就要进入关中地界了,遥望西面,除了苍茫原野什么也看不到,但他心里明白,那里就是长安了。

待到大军整齐列队行过,看着巍峨高耸的潼关,长长的青砖石城墙,史从云突然想起一首十分有名的词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潘美近日来一直在纠结,心中十分矛盾。

从私情考量,他想向管家请命出任西征军的监军,这样他就能和史从云一起西征,史从云是他最处得来的朋友。

可于公,监军设立就是为防止大将在外带兵有私心乃置,自唐末以来,大将在外叛变的事情多如牛毛,监军就越来越重要,多为皇帝身边心腹。

官家视他为心腹,如此重视,若他和史从云一道,还能毫无私心的完成史监军之任么?

潘美叹了口气,他有些进退两难,眼看大军就要出发了......

“郎君在想什么,总见你愁眉苦脸的。”妻子抱着刚几个月的孩子,温柔的问他。

潘美挤出一丝笑意道:“不是大事,你别操心。”

妻子点头,不再多问。

第二天,潘美进皇城,在垂拱殿外遇到平日跟随官家身边的宦官王贵,两人打了个招呼,老宦官告诉他,官家和几位相公都在里面。

潘美点头,随后想门口的侍卫打招呼,这里他已经熟悉了,侍卫没有阻拦,直接让他进去。

垂拱殿里人不少,也不是平常上朝那么正式严肃。

官家让人在上北面放了几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些公文之类的,还摆着笔墨纸砚,官家似乎正和众人讨论近来的紧要事。

平常不紧要的小事,相公们就会处理,但到一些重要事,就会呈送到官家案头,让官家自行决定。

官家身上有一股子武人雷厉风行处世果断的气质,向来看下面的奏贴都是随便一看就能知道重要不重要,处理得很快,潘美之前一直跟在官家身边,明白他的习惯。

不过一旦涉及国家大略,涉及到大政方针的大事,官家却很少独断,喜欢让魏仁浦、王溥、李谷、王朴等几人来商议,让他们说说看法。

今天这些相公们都在,想必又是到处理积压的涉及国家大略奏贴的日子。

潘美曾身为西上阁门副使,对这些程序很了解,也不敢去打扰,与几位相公见礼之后,默默在末尾站着听。

这些大事,他没说话的份,他想的事也不适合此时跟官家说。

就这么昏昏沉沉的听了一会儿,突然听到史从云的名字,潘美一下子回神。

就听到前面的枢密使魏仁浦捧着个奏贴起身道:“官家,老臣发觉控鹤都使史从云上的这篇《论守江必守淮》十分不简单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