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61章 给老赵悄悄安排下

五代河山风月 第61章 给老赵悄悄安排下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官家已下定决心要进行一次声势浩大,严肃彻底的大整军,将大周禁军打造成真正的精锐之师!

此事已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官家选的时机也恰到好处。

此时高平新胜,大周声威远播,威慑四方,周围外国不敢主动有动作。

此时下手整顿禁军,时间掐得很准。

如果没有高平一战的积威就盲目的大刀阔斧改革禁军,到时北汉或者契丹杀来怎么办?周边国家如南唐、后蜀等有异动怎么办?

(这里再说一下,此时人们称呼肯定是蜀国、唐朝之类的,不会带“后”“南”区别用字眼,那是历史学者加的,但为让读者明白,作者写的时候就不加区分了)

不得不佩服官家做事确实粗中有细,他敢大刀阔斧的对内改革,大开大合的应对外部战争,不过细节上却又有很好的把握。

当然,这也得益于官家身边的李谷、魏仁浦、王溥、王朴等人,他们肯定是出了一份心思的。

......

几天后,大规模的整顿考校在皇城北面各个军营校场拉开轰轰烈烈的序幕,内殿直的士兵也很紧张。

内殿直中有一部分士兵是通过关系进来的,目的就是混军饷吃军粮,他们多是军人将领后代,这样进来的人不少。

但官家已经给了明确的态度,走关系进来的羸弱兵卒,一律不能姑息,百户百姓才能养一个甲士,不能养这些废物,要减轻天下百姓负担。

所以紧张也毫无意义,官家决心已定,大势不可抵挡,校考很快就来了。

内殿直的校考由史彦超亲自主持。

当天下午,史从云奉命将内殿直所有人集中在校场上。

过了一会儿,史彦超着一身紧密银黑扎甲,腰挎横刀,超过一米九的身高往高台一站,冷峻少言,气场瞬间就吓得校场上两千多内殿直军士大气不敢出。

史从云站在下方,看着将台上的老爹,虽说气场之类的词汇较为玄学,但大周第一猛将身上那种煞气和压力,连他这亲儿子都感受得清清楚楚。

那种感觉更多可能是心理上的,理智上史从云知道老爹就算再猛,被多人围攻也凶多吉少,可偏偏他往那一站,就好像有千军难挡的气势。

这就好比禁军的骑兵,同样一批人,在很多将领带领下,连直面契丹铁骑的勇气都没有,可只要史彦超率领,就能屡挫契丹。

事实很多时候就是那么不讲道理......

史彦超,带了几个亲兵作为副手,向训着细密鳞甲随行。

考试内容并不是十分苛刻,就是体力和技能测试,普通士兵拼命一下都能过。

但有些走关系进来的老弱则难以完成。

有人早就为此准备不少小动作,最多的是往史府跑,希望走关系。

结果史彦超亲自出手,一把将一个带着金银财物想走关系的士兵丢到门外大街,摔得下不了床。

事情传开后,再没人敢往史府大门去跑。

……

内殿直的校考在史彦超主持下历经两天。

到校考结束视,原本编制两千五百人,实有两千三百二十人的内殿直最终剩下一千八百七十一人。

被筛除的比史从云想象中多,史彦超铁面无情,谁的面子也不给,别人怎么求都没用。

有些还哭喊着说家中如何艰苦困难,几口人就等着军饷吃饭云云,希望能网开一面。

话说得情深动人,简直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这样的境遇在乱世并不少见,甚至泛滥。

不过史彦超完全不在乎,直接无视各种求情,让手下亲兵将他们轰出去,赖着不走的直接丢出校场,等待后续处理。

雷厉风行的举措,严厉冷酷的态度令不少人胆寒心惊,私下咒骂几句也不敢大声,生怕被史彦超听见。

史彦超大周第一猛将名声在外,战场上杀人眼睛都不眨一下,人人都怕不小心惹恼他小命瞬时不保。

……

校考完毕一天后,以前史从云在侍卫司龙捷军下带的精兵,一起在山西打过战的三百多人都被调到内殿直了!

史彦超为官家钦点主事官,除能整肃筛选禁军,剔除老弱外,也要负责禁军实力的调整。

官家希望殿前司能强大起来,与侍卫司相互制衡,所以一些变动调度都是准许史彦超自行决定的,只要调度不超过都指挥使往上的高级将领。

再往上的调整,就要官家点头了。

很多时候事就是如此,天下没有清清白白之事,只看人一张嘴怎么说,模棱两可的界限很多,聪明人就会在其中做文章。

利用这些,史从云用老爹的关系,将自己三百多亲兵弄到身边,还给王仲、邵季都弄了个内殿直第一营和第二营指挥的职位,董遵诲则是内殿直都头。

之后两天,史从云借这个人心惶惶的时机,仗着老爹余威,将三百多名老部队的亲兵安插到各都各营中去。

至此,内殿直成为被他彻底掌控的一支军队。

......

禁军整肃从高到低,从内到外,所以作为巡视皇城,天子亲军的内殿直最先下手,之后还在继续。

历经一个多月,到十月中旬,禁军内部整肃基本完毕,史彦超奔走大梁城内外,各军营地之间,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只有晚上才会回家。

一个月下来,禁军各军加起来总共剔除六千多老弱士兵。

这些人中大多数被安排到后勤位置上去,比如各军厮养卒和辅兵。也有实在不堪的直接发点安家钱然后赶走。

两司之间的士兵也进行一些平衡。

兵多将广的侍卫司调一部分老兵强将到殿前司。之后史彦超还主理招揽天下勇猛之士,补充到殿前司诸军,让原本人少的殿前司做到基本与侍卫司相当。

......

内殿直作为扈从天子的一军,也是天家门面,枢密院相公要求必须增到满编。

于是从其他军又调一些人来。十月十八那天,史从云去校场认人,过来的的大约四百号人,个个孔武有力,人高马大。

领人过来的叫罗彦环,是个三十出头,一米八左右的魁梧汉子,原是被贬的邓州教练使,听说是他的朋友还是上司和仙君郭威有过节而被外放贬职。

听说官家重新启用将领人才,招募天下勇猛之士,于是他又来大梁,被史彦超看重,就让他来内殿直补充了。

罗彦环表现得很积极,性子也直,史从云也觉得这人不错,就让他跟在王仲手下做个都头。

史从云将新人打散,让王仲,邵季,董遵诲带这些人。

因为他们新来,如一张白纸,最没根基关系,最容易成为心腹。

如今的内殿直已让史从云十分满意。

他听说年后要打战,官家想打后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他会不会上战场,所以史从云一刻不曾放松。

关于后蜀,他只听说过花蕊夫人艳名,只听说过“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侮辱性极强的诗句,再多的便没印象了。

......

那些还有几个月,史从云当下想着将能利用的资源用到极致。

史彦超出理整肃禁军,让史从云第一次有了参与大周国家重大事物决策的机会!

以往这类大事,特别是两军司高层人事变化的大事,他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或者别说插嘴,听听的机会都没有。

如今老爹来主理,他近水楼台,就有机会可以谏点“谗言”了。

说到谗言,史从云立马就来精神了!

作为老师,巧舌如簧是基本技能功,这是个两用神技。

之后每天晚上老爹一回来,他就逮住机会和老爹说话,以这种方式来影响国家重大决策。

要说讲道理,老爹那脑子十个也说不过他。

史从云第一件干的事就是和老爹建议,让殿前司铁骑军右厢都指挥使高怀德和龙捷军右厢都指挥使赵弘殷互换一下。

他和史彦超说的理由是两人都是骑兵将领,龙捷和铁骑都是精锐骑兵部队,高怀德和老爹关系太好,应该避嫌,不能全在殿前司。

老爹听了觉得有理,没有立即做出决定,第二天晚上回来就准许了。

其实史从云根本目的是让侍卫司和殿前司都有“自己人”,以高怀德和老爹的交情,他在侍卫司,只要侍卫司有风吹草动都可以打听,这招是和前世的赵匡胤学的。

老赵篡位前,侍卫司、殿前司两大军司都是他的兄弟朋友。

不过这只是第一层,还有第二层。

第二层就是趁机把赵弘殷调到殿前司,赵弘殷是赵匡胤的父亲,要放在眼皮底下放心,若到万不得已,说不定还能从赵弘殷身上找毛病把赵匡胤拉下水。

史从云记得原本高平之战后,赵匡胤没立即成为殿前都虞侯,而是为整肃禁军才加封的。

如今整肃禁军的活被史彦超截取,赵匡胤就不是殿前都虞侯了,而是被任控鹤都虞侯,影响力和权力都降低不少。

史从云并不准备放过老赵,既然不能同道,那就要处处提防,最好能按死!他在心底恶毒的想。

老赵给他的压迫感就太强了,时时刻刻让他心中不得安宁,睡觉都不安稳。

他又向老爹提议将韩令坤与赵匡胤职位互换,理由是韩令坤是带兵强将老将,赵匡胤是从官家宿卫将出身,履历经验不如韩令坤。

要平衡两司实力,应该把老将韩令坤调来殿前司,把赵匡胤调去侍卫司。

老爹没有立即同意,第二天继续出去办事,史从云接连唠叨了好几天,最终史彦超同意了。

史从云知道,老爹肯定不是自己做的决定,而是进宫去问官家去了,毕竟这种级别的武将变动,虽然官家说准,也不敢擅做主张。

他相当于给出能说服官家的理由,借史彦超之口说服官家。

这波,史从云同样有自己的考虑,并不是他嘴上说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赵匡胤最大的后台就是张永德。张永德是殿前司一把手,如果把赵匡胤调离殿前司去侍卫司下诸军,那他和张永德的距离就远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因为人之间的感情只要不交流,慢慢就会淡了,张永德和赵匡胤关系好,可只要把他们分开,没有机会交流,慢慢总会淡下去的......

史从云在心里暗自得意,自己悄悄的把老赵给安排了一下,只怕老赵到头来都不知道是哪个刁民想害他。

......

有人欢喜有人愁,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这次是某无能,兄弟你有这样的才能却得不到重用,哎……”张永德叹气,说着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

他对面坐着一个黝黑大汉,孔武有力,正是赵匡胤。

赵匡胤此时也眉头紧锁,心情并不好,原本的殿前司都虞侯变成控鹤都虞侯,之后又下来命令,让他去侍卫司龙捷军任都虞侯。

心理上的落差是难免的,何况之前张永德信誓旦旦保证过。

不过事已至此,赵匡胤不是不明事理之人,是李谷出来说话,张永德也没办法。

张永德一面喝酒一面安慰他:“不过龙捷军也是精锐,你去那不算屈才,往后施展抱负还有很多机会。”

赵匡胤哈哈一笑,只得点点头,端起酒碗喝了一大口,这酒怎么索然无味了。

心里的苦涩只有他自己知道,去龙捷军道没什么,可张永德是处得最好的高级武将,又是殿前司一把手。

如果他赵匡胤去了侍卫司,往后和张永德见面的机会肯定少了,很多事情就会有微妙变化,情感变淡也是在所难免。

而且侍卫司的一把手李重进本来就和他性格不合,关系也没那么好,这时去侍卫司下的龙捷军,往后日子能好过么.......

赵匡胤想着想着已不知不觉连喝几大碗,张永德以为他有酒兴,也高兴的陪着喝得半醉。

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不过赵匡胤根本没往被人算计的方向上去想,主持这次禁军整肃的是史彦超,史彦超能有什么坏心思?

而且他也是平级调动,龙捷军比控鹤军更加精锐,反而有那么点高升的意思。

赵匡胤思来想去,史彦超的门路肯定是没法走的,或许可以试试他儿子史从云?在太原史从云救过他,两人还有交情,如果以感念救命之恩的名义去拜会,说不定能搞好关系,老赵心里盘算......

......

冬月,大梁冷风习习,天空愁云惨淡,不见天日,街道上行人少了一半。

禁军的整顿终于落下帷幕,关于明年对后蜀的战争在高层悄然成为新话题,下面的人却知之甚少,史从云这才敢带着礼物和赵侍剑去拜谢李谷。

(求月票,求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