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556章 献俘

五代河山风月 第556章 献俘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九月,史皇帝开始回大梁,临走时也对关北,山后一些地区做了重新安排。

向训调回朝中任用,由杨继业担任太原知府兼领猩州,代州等三州军事指挥使。

这个升迁是十分巨大的,因为要奖赏杨继业在此次大战中的功劳,自秦国建立之后,史皇帝一直在有意控制文武官员的权力,不让他们做大。

如杨继业的安排,虽然都是封疆大吏,可相比唐朝中晚期的节度使还是差多了,他有太原的行政权却没有兵权,能掌控猩州,代州边镇兵马,但当地行政权肯定在知州手中。

这样的任命在和平年代是司空见惯的,地方军政权力分开,可在战乱时代却是致命的。

因为战争瞬息万变,讲究的是高效,不能有任何掣肘,如果想在战争上获取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大量军政权力都给领边大将,让他们可以及时决策,不受掣肘,才能击退敌人。

这就是为什么汉末有那么军政大权一手的刺史,州牧,唐中晚期到五代十国有那么多地方军政权力一身的节度使。

汉末是因为朝廷无力对抗黄巾起义只能下放军政大权,唐朝中期则是为对抗安史叛军只能下放军政大权,结果都是放下去容易,收回来难,都导致全国藩镇林立,国家分崩离析。

而之前无论是梁、唐、晋、汉、周,还是周边的各个割据政权,都因为周围强敌林立,天下分崩离析,必须保持高度备战状态,所以保留节度使的军政大权,让他们能够随机应变,一人决断来加强军队战斗力。

而中央大国则压力更大,因为北方霸主辽国还虎视眈眈,所以中央既防备藩镇,又根本不敢得罪藩镇,因为还要靠拉拢那些节度使来抵抗辽国。

那时候削藩基本等于找死,好一些的就是边地大将被掣肘,无法阻挡辽军,让辽人南下,坏一些的人家直接反了朝廷,反正这些年都是皇帝轮流做,谁拳头大谁是爷,而更坏的则是直接将那些领兵大将推向敌国怀抱。

所以外患不解决,藩镇割据就无法根除,想在战乱中削藩,几乎等于壮士断腕。

不过随着史皇帝的南征北战,天下一统,这些事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辽国的覆灭,燕云十六州的收回,太原及其北面的边防压力骤减,就不会有那些顾虑。

而随着北方大片领土的收回,帝国最北端的边防重镇也会由雁门关推至大同,这需要在那一带修建新的莲花堡,招募训练军队,重新设置边防要地。

这些事都必须要一个熟悉军队,熟悉炮兵作战,参加过战争的人去执行,同时还要有文化,有治理地方,处理公务的才能,毕竟还需要恢复生产生活,主持新法律推行等。

最终他想到了孟玄喆。

于是单独在幽州王宫中孟玄喆谈了一会儿,孟玄喆最终同意带兵去云州,并且保证两年内大体构筑好防线,在关键要道都修筑上莲花堡。

史皇帝很高兴,又赞扬了他一番。

于是在幽州,史皇帝补授孟玄喆为权知云州事,兼云州防御使,领五营人马北上,负责修筑构建北面防线。

不过这件事也不急于一时,史皇帝给他放三个月的假,准许他先回大梁去接家属。

.......

之后,史皇帝没有过多的停留,于九月中旬开始班师回朝。

大军主力部队也随行南下,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沿途受到很多百姓的欢迎。

而随着防线北推,三关防线的重要性也就减弱了,史皇帝下令将原本三关附近保持的常备五万左右禁军削减到五百人,在大清河畔留守莲花堡。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 安装最新版。】

如今秦国的主要北方防线会在接下一两年内直接向北延伸千里,到达云州,潢州一带。

而二线防线也会是幽州,太原,锦州一线,不再是镇州、雄州一带。

很多事都需要重新部署,这些只有回到京城之后慢慢商讨。

大军到达黄河渡口时,已经有官员在等候迎接,史皇帝喝过他们准备的酒水,随后开始渡河,大军估计要两个时辰才能渡完。

史皇帝没有先走,而是等候诸军将士,在河边饮马,直到全军渡河,才开始向大梁开拔。

到达陈桥驿时,皇后已率百官在驿站迎接,并带着大量城内衙役人马为大军准备好犒劳的酒肉。

史从云先让诸将等大军带回大营,今年以酒肉犒赏三军,自己则在禁卫护送下,领着大量俘虏,在百官恭迎之下入城。

随着他入城,城中到处都是夹道相迎的百姓,百姓们挤满封丘门左右,乃至桥边所有空地,还有些爬在路边树上,房屋顶上,到处都是人。

有人高呼万岁,有人向人群中张望,不知道是想看看史皇帝样貌,还是想看看被俘虏的辽国国主到底长什么样。

还有些年轻的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也挤在路边,大概是想史皇帝能看上一眼。

不过史皇帝一本正经,只是不停向四方民众挥手示意,展示自己的风范。

之后就是太庙献俘和宣德门献俘,由于史皇帝御驾亲征,所以宣德门献俘主要是给百姓看的,宣德门外百姓人山人海,都兴奋挤着想要看看传说中的辽国国主是什么样。

史皇帝带着皇后坐在上方,主帅李处耘用绳子牵着耶律贤,高声念了一大断义愤填膺,前面阐述辽国罪行累累,杀戮劫掠中国边民,二十多年前还攻入大梁掠夺民财等种种十恶不赦的罪行,总之足足有五十多条大罪,听得史皇帝都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文人真会编.......

只有话锋一转,开始称赞当今陛下的文韬武略,以及剿灭辽国的千秋之功。

随后,又牵着耶律贤去太庙,祭高天地先祖,他们完成的丰功伟业,又再次把耶律贤骂了个狗血淋头,这样样一套标准流程走完之后,献俘才算完成。

好在这些年来耶律贤也不是第一个,所谓熟能生巧,文武百官们都熟练了,所以在天黑之前,所有仪式都完成了。

之后耶律贤一家暂时被安置在鸿胪寺的驿馆,等候处置,跟多的事情还在等着史皇帝处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