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482章 东线战事

五代河山风月 第482章 东线战事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润州(后世镇江市附近),位于江宁以东一百五十里左右,与扬州隔江相望,自古便是江南重镇。北方自淮河南下,走东路进入长江,登陆之后首当其冲便是润洲重镇。

刘澄到达时,城中官员将领没有隆重的迎接,对此刘澄也表示理解,西线战局糜烂,武昌,鄂州,九江,湖口,当涂,宁**等各处都被秦军攻破。

而东线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他来这里之前东面已经传来噩耗......

常州距离润州一百多里,位于东南,那是东面各州县大军集结之地,主力军驻扎在江阴附近,所以国中也称这支维持对吴越主要防线的大军为江阴军。

他们的大军在江阴,常州一带集结完毕,随后汇聚常州城下,聚集数万兵马,准备抵御从苏州北上的吴军。

这时秦军水军却已经从扬州南下,进入大江。

随后秦国的水军主力在江面与他们的水军对峙,却派出精锐数千沿江东进,随后在常州北面快速攻下桃花渡,击溃那里的两个营守军,随即登陆。

最要命的是常州一开始为抵御吴越军,城外坚壁清野,不少百姓都已经逃到城内,北面桃花渡原本没有多少驻军,平日往来商旅众多,是个热闹的镇子,战争开始后有些百姓往东跑去江宁等地找亲戚朋友避祸,有些跑进常州城中。

当地新上任两三年的科举出身的年轻官员没有组织很好的应对,自己也六神无主,最后跟着百姓跑了,江南已经十五年没有经历过战争,而曾经江北的战争也没影响到江南太多,除了繁重的赋税,多了很多寡妇之外。

正因如此,常州上下官员其实并没有太多经验来应对战争,百姓也是。

其结果便是桃花渡几乎没剩下多少人,除了老弱孤寡,没有人管的个别人。

随后几天,常州兵马都监立即往那里派了两个营的兵力驻守桃花渡。

常州的知州和兵马都监有些意识到桃花渡的重要,因为那里北面是一座将近十里地的江心岛,将大江分成主流和夹江,在江心岛的分割和阻挡下,使得江水在桃花渡附近水流速度减缓,两岸水流缓和,适合船只靠岸,人员上岸,慢慢修了码头于是便成了往来船只众多的渡口。

显然知州也好江南常州兵马都监也好,他们以常识思考,觉得桃花渡的重要,却远没到身处战争之中考虑问题的地步。

江阴大军集结三万余人,他们只是派了两营地方军队,七八百人的兵力,驻守一个重要渡口,就像是昔日官场上的应付了事,事情做做样子也算做了。

将这种态度带到战争中结果是灾难性的,面对船只众多,有二十几门舰炮,装备精良的十二个营,五千多秦军禁军登陆部队,桃花渡守军不是傻子,几乎毫不犹豫就投降了,随后超过九成九的人都被俘。

他们的太快被俘造成的结果就是那是秦军已经登陆的消息没送出,附近的百姓几乎逃光,南面根本没人知道秦军已经在桃花渡登陆一支精锐大军。

桃花渡距离常州只有三十里左右,一天的路程而已。

......

而在常州城西,吴越军前锋一万五千多人已经逼近常州城外。

常州集结的江阴大军力两万多人也在东南面的横塘河上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据河而守,抵御吴越进攻。

吴越军确实不敢跨河进攻以逸待劳的唐军,他们等待后军的到来,也在想各种办法,一面隔河造着木筏浮桥,一面等待中军汇合。

但两天后,秦军突然从北面穿过树林,大道和田野,出现在常州城下,随后向唐军的防线后方发起进攻。

横塘防线的唐军一脸懵逼,随后大乱,他们的工事都是面对吴军修筑,目的在于阻止吴军渡河,面对突然出现在后背的秦军,既是惊骇,又来不及组织人马,调转枪头。

秦军当天上午就冲入了唐军中军大帐,随后听到北面喊杀声,从哨塔上看见秦军旗帜的吴越军也不等中军,立即强渡河发起进攻。

两面夹击之下,到下午白日西斜之时,两万多唐军已经全线溃败,吴军大部完全渡过横塘河。

五千多唐军投降被俘,余下除去溃散逃命的,还有一千多残军逃入常州城中困守,但无论结局如何,注定起不来浪花了。

唐国集结起来的江阴大军几乎被彻底歼灭,这便意味着东面也门户大开,吴军可以轻易进入他们的国境之内。

正因如此,润洲局势已十分危急,常州距离润州只有一百六十里左右的路程,中间大道不难走,大约不过三五天的路程。

刘澄一路上心头不安,在半道甚至看到远处有骑马的人鬼鬼祟祟在田野和村落中穿梭,身边侍卫警觉,手都按在刀柄上,虽看不清人,众多侍卫却都推测,可能是吴军或是秦军的先锋斥候,已经到了润州。

所以一到润州,他根本不想那些虚礼,只想赶快入城,沿途所见城外百姓几乎都已经避祸去了,还有不少人举家往西走,大道上到处都是拖家带口的人,牛车马车挤成一团。

当晚安顿下来,第二天斥候就发现吴军前锋就已经在城东南南山脚下扎营。

第三天,吴军前锋数千人已经到了城南跑马山,并且扎下营垒,说是山不过是几十丈高,一二里长的小坡,山上树木茂密,还有溪流。

随后陆陆续续的吴军不到到达,每天增加千余人左右,营垒越来越多。

将士们请求主动出击,趁着吴越军立足未稳,先发起攻击,不然等他们人越来越多就没办法了,刘澄却拒绝了这个提议,并且以当初蜀国守夔州时贸然出战,结果被周军击败,乘机夺取坚城的往事来教训将士。

众人愤愤不平,不过最终也没再提主动出击,袭击吴军的事。

半月之后,吴军一万多大军齐聚城下,营帐绵延十余里,随后开始向南围城,准备发起进攻。

唐军被迫防守,好在润州重镇,城高而坚,吴军发起几次进攻,都被打退,损失了好几百人,而随着年关将近,吴越军也放缓进攻,只是围城。

一直到十二月,天越来越冷,吴军已经围城一个多月润州局势危急,城下的吴军还在不断增兵,到了年底已经有两三万人的规模。

他们也盼着南面的水军能救场,在十二月初几天,他们整天听到北面江上传来打雷般的巨响,天却没有下雨,也没下雪,只是有些阴郁。

几天后,他们从南面来的使者那里得知那并不是打雷,而是秦军的火炮声响,秦军水军在北面江面上击败了他们的水军,有二十几艘船被打沉了,水军已经退到江宁附近,没法在支援他们,秦军可能会在北面登陆。

一时间,所有人都心如死灰,刘澄和几个将领抓着来使的袖子,再三请求一定要告诉国主,他们需要增援,他们需要援军,吴军已经有数万人,如果秦军再来,他们全要完蛋。

使者连连点头,根本不敢拒绝。

而将领们则立即想到城门需要加固,完全秦军用传说中的炮来打他们的城门可怎么办!

于是城中工匠花了好几天给城门镶铁条,有加厚了几层。

果然,年前他们就从城头看见北面有秦军来了,往南面大营去了,他们有很多马,拉着带轮子的黑乎乎铁管,那应该就是秦军的大炮了,所有人心都提到嗓子眼。

好在因为过年,他们没有发起进攻,秦军只是带着那些黑管子进了吴军大营。

几天后的年前,润州被围困已经接近两个月,城中物资开始紧张,他们在城头看着北面又来了上千秦军骑兵,应该是从江上来的,只不过他们还赶着大片的羊群,每人都牵着好几头养,像白花花的云朵一样飘过大道,即便远远看去也及其晃眼。

他们将那数千羊群带入了远处的围城大营,城头唐军看得不自己的咽口水,要过年了.......

“这些狗日的真好过活,打仗还吃这么好。”有士兵羡慕又嫉妒的抱怨。

众人不说话,看了指挥使一眼,没想到指挥使不以为意,还开口道:“那肯定,不看看每年国主给他们上贡多少,现在好了,那些狗日的吃着喝着我们的来杀我们了。”

这样的话影响军心士气,不过大过年的被困守在这又累又怕又饿,众人早已经怨气熏天。

没想到就在这时,都监刘澄上来城楼,众人惊恐,刚刚说话的指挥使脸色有些紧张,没想到刘澄没有责备他的意思,而是道:“可不只是我们,我们江南哪来那么多羊。”

“监军使不要怪罪,我一个粗人不会说话,蠢笨得很,什么都不知道......”指挥连拱手请罪。

刘澄抬抬手,“那些羊大概是辽国来的,可不止我们江南,辽国每年也要向秦国上贡数万头牛羊,当初天子在河北,在河东两次大败辽军,杀了十几万辽国士兵,他们哪里敢不上贡,现在天下还有谁是秦军的对手呢。”

下书吧

指挥使和身边士兵对视一眼,有些面面相觑,这.......这正和秦军打战呢,该是监军使说的话吗?

刘澄没理会他们,很快就从城头下去了。

过年时,即便在城头都能隐约闻到远处的肉香,不过秦军和吴军过年,一个多月里只围不攻,也使得城中守军有了喘息之机。

只是他们都明白,一旦过完了年,已经集结完毕的吴军将发最凌厉的攻势,到时他们还能守住吗?

大家心里都没有答桉,困守孤城的恐惧和压力难以为外人道,除了夜晚偶尔得见的稀疏星空,没有任何安慰。

而远处敌军大营里亮过繁星的火光却令人不敢低头去看,那璀璨灯火,说明敌人人数众多,补给充足,战斗会十分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