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422章 无力

五代河山风月 第422章 无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一般来说,体量庞大的山都会有向阳面和背阳面。

在史从云的记忆中,小时候大人们把向阳的一面叫前山,背阳的叫后山。

后山水源丰富,土质松软肥沃,多是黑土,树木高大茂盛,多是阔叶林木。

但扎营一般不会选后山,即便水源很重要,光照时间短也是十分要命的,特别是五六月山洪泥石流爆发的高峰期,在后山扎营很危险。

前山则多是眼前模样,树木低矮稀疏,土地干燥,河水稀少,也不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之类的灾害,是合适扎营的地方。

不过在前山扎营,水源就必须重视。

连日暴雨让坚硬的土坡变成烂泥,被往来的士兵、官吏、灾民搅拌后越发淤烂粘稠,之后被太阳一晒,红土地的表面顿时变得黏滑,如涂抹了猪油一样,稍不注意就会滑倒,如果在陡峭山路上更是要命。

这些都成救灾救人的巨大阻碍。

而对面的山体更是满目疮痍,黄绿一片,时不时还有泥土和乱石滚落,发出恐怖的噼里啪啦巨响,像一个烂皮的西瓜,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泥石流让泥土岩石裸露,大片红黄大地被翻了过来一般。

山上的村落大多已经被摧毁,在自然面前,人的造物脆弱得不堪一击,轻易可以被摧毁。

下方河谷中还能听到轰隆隆的河水声,巨大的声响回荡在两畔,在山上也听得清清楚楚。

大雨已经结束两天,天空放晴,但大洪水没有丝毫减弱的意思,河上原本的石桥已经被完全冲垮,而且冲走了沿岸不少百姓,大概率尸体都找不到了。

军队到达之后,在河边架设两座临时的桥,保证物资能够运输过来,前山的百姓多数没有遭受暴雨之灾,而后山受灾十分严重,有两个村子甚至全被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冲垮,几乎所有百姓尸骨无存。

幸存百姓被集中在前山高地,史从云的大营也设在这里,山头原本还堆放尸体,为了不让水冲走,但让百姓和尸体住在一起不是长久之计。

为防止瘟疫造成更大连锁灾害,史从云顶着压力和百姓的哭求冷硬下令将所有尸首就地焚烧,不好烧的就肢解之后用军中的鱼油等去烧。

见亲人尸首被焚烧,不少百姓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史从云派出官吏去宣传死尸会引发瘟疫的事,但依旧无法完全抑制百姓的悲痛和仇视。

这只是外围灾区,两山数村四百多口人,是小地方。

前山的营地只有三百零七人,剩下的要么失踪,要么死亡。

第一次亲临灾祸前线,史从云最大的感触就是无力,太无力了.......

这和后世的救灾完全不同,军队上国家难以统一调度,大多数士兵根本没有救灾的经验,更不可能为救百姓竭尽全力,应付了事是常态。

更重要的是,这个年代可没有飞机卫星,也没有汽车火车,各种重型开路机械,很多灾区道路被被毁根本进不去只能听天由命,面对改道的洪水和河流,多数时候也无能为力,而更多的地方连消息都没有,人也进不去,能不能活人全看老头给不给面子。

安顿好能跑出来的人已经是朝廷最大的努力,而随随便便的灾害死数百上千人都是稀松平常。

如果在后世,死上百人的灾害已经是全国震惊的大事了,而在这里,就算死上千人的灾害,官府和百姓也都是见怪不怪,大家都习惯了。

史从云这时也发现他这个皇帝远没有他想的那么为所欲为,很多事他无力改变,之前想着搞全国选秀的心思,连年大战胜利的膨胀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被这洪水一泡,清醒了不少,只有满心憔悴和无力。

史从云站在山顶,踩着泥地看着下方汹涌的洪水在山底咆哮,士兵小心翼翼通过临时桥运送补给,人马忙碌,远处山顶高地,数百灾民暂时被安排在帐篷中,这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天晴之后,夏风还在吹,只是带了一丝沉重,压得人难以喘息。

昨天官员才来向他汇报,现在失踪加死亡的人已经超过四千,而且受灾最严重的黄河沿岸州县中,有些地方还进不去,到底什么情况也不清楚。

不过都委婉的表达担忧。

史从云明白他们的意思,直接问他们推测回什么情况。

户部司官员给了预测,死亡可能会超过一万,受灾百姓估计在五十万上下。要彻底赈灾,需要花费一笔天文数字的大钱。

听到这个数,史从云心头一跳。

表面镇定点头,心头异常承重,下方恐怖的河水咆哮也让他心中烦躁,空气中湿热也让他有些浮躁,而另外一件让他烦躁的事就是小黄花病了,在床上发烧。

他现在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带小黄花过来,都怪他太骚气了,前方战事顺利,辽国臣服,接连灭国,他正春风得意,便想着天下没有什么事他摆不平,没什么事他史皇帝搞不定,就让小黄花来了。

结果到了这才发觉深深的无力感。

小黄花毕竟不像他,身强力壮,连年南征北战,跟随在他身后一直照顾,可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没几天就发烧了,现在还在床上迷迷糊糊,让他担心不已。

恰逢这时,潘美所说的莲花山会战应该也开始了,不知道战况如何。

按照潘美的描述,此战很可能决定整个东路军的命运,事关重大,这几天他每天只能睡两三个时辰,心里一直有事。

而这次的大灾不知道对国家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前几天几个宰相上书,说要来北方代替他,史从云犹豫了,待在这里确实太苦太累,让他想回京城去舒舒服服等结果,何况他身为天子,打了大半辈子战,吃了那么多苦,享受享受,偷一下懒也合情合理吧。

不过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这些想法最终还是被他否决了。

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候越不能放松,前线还在打战,后面出了这么大的事,更加不能出一点差错。

......

到六月初,情况逐渐开始稳定,大降雨过去,南方的会战还没有消息,北面却先有动静。

萧思温上书,说他女儿萧绰有病,不能来大梁了,请天子原谅,但他可以送别的宗室女子来代替。

史从云正有些生气,觉得其中有事,李汉超也来了书信。

关北都指挥使李汉超说他的密谈探查到萧思温的女儿不是病了,而是萧思温似乎想背弃和秦国的誓言,让他的女儿和辽国皇室联姻,不过他没有敢动作,似乎在试探。

基于萧思温出尔反尔,李汉超请求出兵,给辽国一点教训,也让萧思温方思自己的过错,赶快把女儿送到大梁服侍天子。

李汉超话里很激动,看得出他想立战功,而且他也觉得这件事做好了是大功,天下人都知道天子就好这口,抢别人的史皇帝可是专业的。

史从云看后顿时明白,心想果然。

要是以前他一定会暴跳如雷,让李汉超赶紧打,可如今却奇怪的心平气和了。

可能是见识了灾区的满目疮痍,可能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无力,也可能他是真免疫了,经历了那么多,女人对他来说更多只是追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至于生理的刺激,史皇帝已经见多识广,无所谓了。

经历这不平凡的春夏,他突然觉得所谓萧绰,所谓辽国宗室并不重要,和眼前数以百万,盼着他的百姓一比,那什么都不算了。

现在重要的是稳住当下局势,此时国中已经十分困难,南方胜负未分,中原灾祸连连,这时要是北方还出问题就难了。

何况萧思温自以为聪明,不断试探他的底线,殊不知对于如今的史皇帝来说,萧绰不萧绰的不重要,他更愿意要一个随时可以对辽国开战的借口。

萧思温真的违约,不把萧绰送来,就是辽国出尔反尔,先违背盟约,那么他们撕毁和平约定,率先出兵也就名正言顺了。

所以史从云第一时间回复了李汉超,让他守好边界,不要出兵。

但对于萧思温的书信他则做了冷处理,装作没看见,不公布,不回复,只是全身心的投入救灾的工作中去。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