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411章 出兵的消息+速战速决

五代河山风月 第411章 出兵的消息+速战速决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二叔,我跟你说,北面的事你们想都不敢想。”

“怎么,秦军来了乱杀人?”

“不是,我就说你想不到。”

小院里,一家人靠在一颗大桂树下乘凉,岭南之地,北方春寒没有散尽的时节便开始湿热起来,那样的热如黏糊糊一般沾在皮肤上。

王雄家不过普通农民,白天下地的时候在路边抓了了只兔子,就叫隔壁的二叔一家一起来吃。

其实这年头兔子也肥不到哪去,总归有点油水,让大家沾点荤腥。

“你哪听来的。”二叔靠坐在树下胡椅中,舒坦的问,春耕很忙,忙活一天大家都很累。

“我老丈人家就在南水湾哪,过年的时候我去了一趟,要走了一天到晚,走不快些天黑都到不了,我还背了个猪腿,不敢带着娃回去。”

“你小子还真舍得,对咱们都没有那么好的。”二叔调笑。

王雄年轻的妻子脸红了,轻轻捏了丈夫,王雄哈哈一笑,“老岳父那不是跟咱爸妈一样,当然要孝顺。”

“我看你就是怕家里这位吧.......”众人大笑起来,年轻小媳妇脸红了,不敢看人。

“老丈人家挨着郴州。”说到这他凑过脑袋,小声道:“沿着南花溪往北半天就能见到北军的哨岗,我遇见几个北面过来卖犁头的铁匠,他们说秦军入城只杀了几个大官。

说北军来了之后烧了官府衙门交粮用的斗,改用普通的斗,也不用配钱了,而且每丁只要两石加一百钱,不用绢帛。

那边的人可高兴哩,都觉得北面来的是天兵,菩萨派来救他们的,南水湾那片不少人都在想办法跑郴州地界去,还有些拖家带口。”

“还有这事?”

“总比跑山里好,运气不好被官府抓住打死。”王雄吐了口唾沫。

众人默默点头,算是默认了。

南汉国主刘鋹痴迷神仙,奢靡享乐,大修宫殿,到处游行,可做这些是需要钱粮的,钱粮哪里来?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是从百姓身上来。

南汉国刘鋹不愧是“天才”,他想到的办法就是加大收粮用的斗,在南汉国官府用于收粮的斗更大,实际差不多一斗八。

这就是为何秦军占据郴州之后,首先毁了官府的斗会让百姓欢欣鼓舞的原因。

要知道一斗如果实际为一斗八,多出来的是非常多的。

他们的汉国采用唐朝时的上税法,家里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粮二石,绢二丈、绵二两或布二丈四尺、麻三斤,服役二十日。

如果没有绢布绵麻,也可以用同等的钱代替。

后来先帝以要征江南为由,加了一次税,到了每丁要交三石粮,十斗为一石,如果一斗是一斗八,那就相当于每丁每年实际交了五石四斗,将近翻了一倍。

再到五年前,国主因为要修宫殿,又要想出个挣钱小妙招,要求百姓每斗粮要配上“粮税”十钱,也就是说在南汉每丁实际每年要交五石四斗粮,加三百钱,外加绢帛。

百姓苦不堪言,不少人人为了逃税躲到山里去,也有好些被官府抓住打死示众的。

他家里田地稍多,在村里算较为富有的那部分,还能勉强维持,但也不知道能维持到什么时候,要是遇上什么天灾,他们也要逃山里去了,日子过得心惊胆战。

所以在老丈人家听说北军的作为之后,心里便十分向往,想着哪天要是北军来了,他们的日子会不会好过起来。

要说保家卫国的事,根本没多少人愿意去想,国主喜欢阴阳人,当官的都是阴阳人,那就让太监去帮他打仗吧。

“听说秦国的皇帝是个厉害人物,不知道他会不会南下。”王雄有些期许的说。

二叔却面色凝重,“你想太多了,兵就是兵,哪里的都一样,只要来了烧杀抢掠肯定少不了,就算他们真像你说的那样,也要有命等到兵祸过了。”

“秦军在郴州没有抢。”王雄辩解。

二叔一脸不信,“他们说的话能信?他们敢说实话吗!你二叔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你懂什么。

我小时候就见过打仗,那时候每年都有,特别是北面,就没停过,那些北方的兵不要说杀人,侮辱女人,还有好多直接拿人当粮食,那些匪兵一个村过去,除了老人不好吃的,连骨头都不剩,女人就更惨。

你们这些年没见过那样打仗,那时候你还小,你爹和我带着你妈在山里躲了三个月,树皮树叶都吃了不少,要不是运气好逮住个小岩羊子,一家人都饿死在山里了。

回到村里的时候全部人都死光了,屋子能烧着的都烧了,你三婶只剩半截,挂在村口老梨树上......,别人都找不到了。”

二叔说起那些事,声音低沉,整个人都变得有些萧索,眼中抑制不住泪花,“你别听他们道听途说,你们这代人没见过打仗,不知道那些兵有多猪狗不如,可别一不小心信了。”

小院里气氛沉闷,大家都默默点头,恐惧和不安在夜色里弥漫。

老道的二叔接着说:“你们平时就多准备,把东西都收拾一块,放一个屋,特别是吃的还有铺盖,万一哪天北面大军真打过来,我领着你们,我们两家就像当年那样去山里躲起来,藏几个月再出来。

如果当初不是你爸和我机灵,我们也全都没命了。

我估计就是这两年,秦军肯定要打过来,两年前官军不是在郴州吃了大败仗,打起来十有**挡不住。”

王雄听到这,也不再和二叔犟了,只是静静点头。

他心里原本有期待的,特别是在老丈人家南水湾那边听到郴州的种种传言,那里的人和他说话言语间都充满期盼,十分快活,似乎充满活力,而不像南面的死气沉沉。

所以他还想秦军如果来了,日子会不会好过起来,可听二叔这么一说那些恐怖得令他脑袋作疼的往事,顿时恐惧又把心里的小小期待都压了回去。

当年三叔一家没和他爹,还有二叔一起跑,三叔就是觉得他年年按时交粮,在村里也关系广泛,又是村长,军队来了也没事。

结果他家一个人都没活下来,而且死得很惨。

想起悲惨的往事,王雄也在心里惴惴不安,虽然国主不是人,日子过得不堪重负,也总比死无全尸的好。

世道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只能在一件坏事和另一件坏事之间选更不坏的那个,他长这么大就没过好事.......

在南水湾,他和那边的人聊过才知道秦军非常厉害,两年前他们从桂阳打到郴州不过几天的事情,一路上官军根本挡不住,两个大将都被杀了,脑袋挂在旗杆上,到了郴州守军被吓破了胆,直接开城投降了。

如果他们真那么厉害,如果往南继续打可怎么抵挡......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说了明天的活计,这时二叔家的堂弟推门急匆匆冲进来。

“干嘛去了?”王雄问了一句,“口渴不,让你嫂子给你倒水。”

“去村头赵二家串门去。”堂弟答应一句,随即没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接道:“爹,哥,我听赵二他们说了,北面的秦国已经出兵了,要来打咱们。”

话一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二叔立即道:“别乱说!哪听来的胡话?”

“赵二他们去北面卖柴火,遇到郴州那边过来的商人告诉他们的,说秦国的皇帝对之前国主主动打他们的事十分生气,派来几十万人,说不清的大军,已经沿着湘江南下了,就快到潭州。”

二叔等人都眼中都浮现惊恐,王雄有些后知后觉,“潭州是哪?”

他自小到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北面老丈人家,还不到郴州城。

“潭州,就是郴州再往北的地方,如果他们要到咱们这来,也不过十天左右的事情!”二叔彻底慌了,一把拉住堂弟,“明天你再去打听打听,消息是真是假,秦军是不是正的要打过来了,一定要问清楚说明白,可不能含糊。”

堂弟被二叔捏得生疼,又见二叔神情严肃,眼里说不出的严肃慎重,连连点头:“知道了爹。”

“知道就好,不要马虎。”说着又转头对他说:“明天咱们两先不要下地,在家里收拾东西,万一消息是真的,咱们立即就走。”

王雄害怕归害怕,想到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业还是有些犹豫:“他们不是十来天才能到吗。”

“你懂个屁,北面来的骑兵厉害,我说十几天那是正常速度,他们一般会派骑兵打先头,那些凶贼一人骑两三匹马,真有来几天就能杀到!”二叔一脸惊恐的说,似乎又回想起曾经的不好回忆。

这下王雄也不敢耽搁了,他毕竟没有那样的见识,他长这么大没见过真正的战争,连点头答应。

.......

第二天,堂弟又去打听了消息,而且不用他打听,北方出兵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多,昨天一个卖梳子的挑着货担路过,二叔让二婶去买梳子,问了他不少北面的消息。

那小贩直接告诉他们,湘江到处都是秦军的大船,湘江南北都封锁了,普通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过,卖梳子的小贩很肯定的说:“我没去见着湘江上到底什么,不过除了秦国的皇帝下令搞不出来那么大的动作来,整条江都封了,肯定是有大动作。除了运几十万人的吃喝拉撒用的,我实在想不出来别的。”

到了下午,隔壁村传来消息,官府已经开始抓年轻人去打仗,谁谁家的儿子被抓走了,谁谁哭得怎么这么惨之类的。

明天说不定就会抓到他们村来,这些消息都让不安的气氛越发浓郁,越来越说明秦军真的要往南打了。

大家心里七上八下,当天晚上,二叔把大家都叫到他家里去,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往山里跑。

王雄搂着害怕得不敢说话的娇妻,心里有些难以言喻的情绪。

当天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道是因为对战争的恐惧,对未来的不安,还是丢弃奋斗许久家产的不舍,总是五味陈杂,还有些他说不清的情绪。

内心深处还是有些期待,他在南水湾听到的那些传言,如果传言是真的,或许他根本不用跑,跑了回来什么都改不不了,可这世道如果什么都该帮不了,那就算逃得了一时又有什么用.......

.......

湘江如血,火光在水面上下闪烁,仿佛整条江都在炙热烈焰中熊熊燃烧,江面浪涛烧锝通红,密集如鳞的繁杂船只,密集有序排列江面,看不到首尾,数不清的桅杆如同秋日的树林,密密麻麻耸立江面。

那是上千船只的桅杆!

潘美看着这眼前的壮阔,心里既是激动,又是紧张,十分复杂,他第一次独领大军,掌控一方战事,不过当想到面前的上前战舰,数十万人都要他负责时,又觉得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压在心头,不敢丝毫放松,这几天来每天睡觉也只能睡两三个时辰,其它时间便全在忙碌,连饭也多吃不下。

他身边,郭廷谓,刘仁赡,司超,王环,孟玄喆,党进,荆嗣,符昭愿,沈义伦,卢多逊和李昉都在,他们刚刚开完作战部署的会议。

因为从这里往南,战略部署就要开始,大军和将领也要各司其职了。

“大帅感叹什么。”身后年轻的卢多逊问。

潘美一笑:“感慨责任艰巨,生怕出了一点差错,这些可都要仰仗诸位了。”说着对众人拱手,在场众人纷纷回礼。

司超作为最有资历的老将,首先出来表态:“大帅尽管吩咐,我们定会鼎力执行。”他一表态,别人可不敢端着架子,也纷纷附和。

要说资历和军功,爵位,司超比潘美还高。而司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临走时官家私下找他交代过,如果他不带头,军中诸将可能不服潘美。

“如今想来,心里对官家更是无比佩服了,十年前淮南之战时官家便独自经略一军,之后南征北战向来如此,现在自己做了才知道其中的难。”潘美颇为感慨的说。

众人都大笑起来。

“官家是官家,圣主仁君,哪是常人能比。”李昉一脸严肃的说,他的话没人反对,不少人抚须点头,这便不只有拍马屁,在场不少人对于这话是真正认同的。

或许史皇帝并不自知,他虽自恋但也清醒,毕竟他的历史观始终是后世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历史观,对地理,历史,时局,政治,社会心理等有着科学的认识,不喜欢含糊其辞,不喜欢迷信玄学,不喜欢个人崇拜。

但他手下文武,天下人却不是这样的,其实在不少文武心中,李昉的话还真一点没错,特别是从唐中晚期以来这一二百年里更是。

最终,潘美郑重与逐将告别,从这里开始,大军的进军路线就要分开了,在庙堂之上,官家已经给他们交代了总体的作战方略,进军策略,至于具体如何打,那就是统帅和将领的事情。

潘美又想起官家曾经给他交代的,在南汉可以多以攻心为上,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南汉国主不得人心。

这么想着,潘美回头丰富:“党将军,明日你率铁骑骑兵一我前锋,率先往出击,往贺州方向打,如果遇敌准许自行决断。”

“诺!”党进听令,接了军令去调兵兵马了。

“沈公,这里就交给你了,兵贵神速,明日一早,中军就要火速南下,这时南汉那边也该得到消息,不过我看他们调兵遣将还要时间,可以打个措手不及。”潘美道。

沈义伦拱手,“大帅放心。”

......

万岁殿,史从云已经盯着南汉的地图看了一天,大军一出,他在宫中也经常思索南面的战事。

即便种种情报表明南汉没那么强,不过打战的事,他始终还是不放心的。

如果事情真按照历史上的发展,他放而更加安心,他怕的就是起来什么变化。

历史上因为花蕊夫人的“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而让北宋灭蜀战争引得更多人关注,也让跟多人知道蜀军的不善战,却很少有人关注北宋灭南汉的战争。

因为蜀国虽然不能打,但至少国主孟昶在初期还是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不过年纪大了才开始奢靡享乐,一些人还是拥护国主的。

可南汉那就真的不只是不能打,还上下离心离德,北宋打蜀国至少是禁军打的,蜀军打不过也正常,可北宋夺取南汉边境重镇的时候到了正规军根本没出动,就是挖壕沟的辅兵民兵挖着挖着觉得看对面南汉军那怂样,或许可以打一把,结果就真的靠着辅兵带着铁锹等工具把城池打下了。

如果现在的南汉也那么好打,那他睡觉都可以笑醒。

不过大军出发没多久,前线还没消息。

史皇帝心里,如今最大的敌人一直只有两个,江南还有辽国。

辽国不用说,江南唐国虽然丢了半壁江山,但也是不可小觑的。

史从云直接明了的对所有将领吩咐过,这场战争不是打赢就算了,南汉不止要赢,还是要速战速决,越快越好。

快才能回本,如果打南汉这样一个国家还拖太久,花钱太多,那打下来也是亏的。

以历史上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为例,赵匡胤打仗基本都很快,很迅速,打得赢打,打不赢果断就撤,灭蜀三个月,灭南唐一年,灭南汉五个月,打北汉每次都是不利就撤兵,目的性很强,成本管控十分严厉。

而赵光义打仗很多时候感觉他都不是为打战,而是为了摆皇帝的排场,显天子的威风,根本不管什么成本不成本。

如果一场战不能有效管控成本,那赢了也是输。

这就是打南汉的核心问题所在,也是他再三交代诸将,此战要速战速决的原因。

现在大军已经出发,他只能相信自己手下文武,那些人都是他自己挑的,这就是天子的职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