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371章 魔幻现实主义的南汉

五代河山风月 第371章 魔幻现实主义的南汉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秋高气爽,晚风南渡,天清云淡,暖阳如潮。

周宪温柔的看着拉着自己女儿胖乎乎的嫩白小手,那边奶娘正在喂奶,小家伙很乖巧,没她哥哥史进那么闹腾,只是时不时把胖乎乎的小手往她这边伸过来,奋力的想要找妈妈。

看着可爱的女儿,不由得笑起来,随后伸手把小家伙接过来,小家伙一过来,粉嫩的小脸蛋往她怀里蹭。

“小家伙,你爹可嫌弃你呢!”周宪笑着捏了捏可爱的脸蛋。

官家刚刚才走没多久,不过想起来她就撇嘴,脸色微红,官家可没心思没在孩子身上,老不正经跟女儿抢吃的......

北方的胜战传得神乎其神,不过她的心思多不在那些上,她更喜欢乐曲,诗词歌赋,她心里想的是如何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官家。

官家有次对她说,她是天下最美的女子,意乱情迷中她一直牢牢记在心里,至今没有忘过。

从那时起她觉得自己要时时刻刻漂亮,比谁都漂亮。

这几年来,她能明确感受到,不少人都在她身后追捧,且不说朝中,江南的官员也有不少,江南来的书信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江南名门望族,达官显贵,乃至代表江南朝廷的名义。

其中不少摇尾祈伶之词,无非请她看在江南同族血脉的面份上,在官家面前美言,不要派大兵越过长江,以求得江南苟安。

想起她当初是为何来的秦国,周宪便越想越气恼,对江南的举措不齿,可站在血脉亲情,故土难辞的角度去想,她又难以拒绝那些懦弱之请。

在那之后,她心里又有另一番微妙情绪,心想或许不该帮他们,官家能过江更好,江南如果有官家那样的君主,至少不会像如今这样偏安一隅,软弱无能,仰人鼻息......

可又想起自己当初委身官家的原因,她又有些犹豫了,那自己牺牲,自己的努力,意义何在?

没人的时候,她时常一个人陷入这样的矛盾之中,最后她也难以开解,想不到什么必然的理由说法,只能不去想那些事。

........

不过有些事确实是本能的,她会时不时将南唐那边的朝中动态,无论是家书中说的,还是各种讨好书信,或是亲戚朋友的来信中的琐碎消息都如实告诉官家,她想那样或许对官家有帮助。

虽然她依旧纠结,其实已经本能的做出了选择,只是有些选择是下意识的,被埋藏心底的潜意识支配,待到回神已水到渠成。

这样她亦能安慰自己,不算背叛故土,不断背叛亲朋好友吧。

.......

不过远在异乡,她心里其实也有危机感,身为女人,特别是后宫的女人,心里自然有自己的心思。

虽然皇后符氏性格好,赵侍剑是直话直说的人,大家一起打牌,一起玩闹的时候也十分开心,可一旦分开,回到自己的宫中,一个人独处时,她也时常会胡思乱想,害怕孤立无援的境地。

所以很多时候,她也想把江南的消息告诉官家,以此获得更多的宠爱,提高自己在官家心中的地位,因此她并没有拒绝江南的联系。

.......

下午,清风拂柳,晚风习习,最贴心的宫女又给她送来南唐使臣冯延鲁的书信。

宫女叫了一声,周宪专心致志没应答,宫女便站在几步外等候。

她正在研究补全唐朝时的《霓裳羽衣曲》,历经唐末战乱,曲谱不少都遗失了,不过她在乐曲音律上十分有天分,也想以此给官家一个惊喜。

仔细咀嚼韵律,寻找其中规律,慢慢去补全,不由得轻轻歌唱起来。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一曲唱过,余音绕梁,那边煮茶扫地的宫女缓缓才回神。

“是什么事?”周宪问。

宫女回神,递上手中书信。

周宪一看是冯延鲁写来的,大体就明白了。

打开一看,书信果然是冯延鲁所写,前面写了一些问候的客气话,态度十分恭敬。

后面则说了这次她们周家那边也有亲戚到了京城,就住在鸿胪寺驿馆那边,问她有没有时间出去看看。

周宪心里十分高兴,她已经很久没见到娘家那边的人,当初官家也说过,若她在大梁苦闷,可以让娘家那边的人过来陪她,只是当时官家在外打仗,她牵肠挂肚,茶饭不香,也没想起来这些事。

现在官家回来了,心落回来,才想起那些事情来。

信中说有她的至亲来了,周宪想了一下,家中至亲母亲和父亲都已故去,几个哥哥还在,但不太可能过来,过来的只有可能是表亲或堂亲那边来人吧,她心里想。

这么想着又有些失落,随即道:“给我准备纸笔。”

宫女们很快照办,淑妃向来喜欢文墨,宫里时常备着,所以准备也很迅速。

她提笔写了几句慰问风尘的话,随后想了想,提笔嘱咐,如果有时间她会出宫去探望,又从自己的府库中那出一些钱财去让送出去赠送给亲属,怕他们在大梁生活不容易。

她不由得有些激动起来,无论这么说能见到家乡的人,是一种莫大安慰,她想了想,“下午我去告诉官家。”

........

秋雁南归,长风万里,北风横绝,大梁角楼城头充斥苍凉,而史从云的目光却不在北方。

从这皇城四角的角楼登高远望,远处屋舍鳞次栉比,红墙黑瓦,一片片如漆黑的庞然巨兽身背的坚密鳞甲,浑然一体。

从这个角度看起,整个大梁,整个秦国就像一头森严雄伟,遍布坚固鳞甲的凶悍猛兽。

城头青石砖路平坦,他一面缓缓踱步,手里一面拿着的是潘美从潭州(长沙)送来的奏疏查看,奏疏中全是说与潭州毗邻的南汉情况。

潭州便是后世长沙的位置,往南还有衡州,随即便是与南汉的交界之地。

潘美镇守潭州,除了训练潇湘军之后,也常派间谍进入南面南汉地界刺探情报,为下一步军士进攻做准备。

一方面,当今圣主,说的也就是他,英明神武,睿智明略的史皇帝气吞天下之势已经显现,即便他不说,谁都明白大概率有往南吞并江南,南汉的志向。

另一方面连年来秦军征伐不断,其国主史从云行伍出身,几乎马不停蹄,一路打仗,天下人都觉得他还会打下去,不会像当初后唐庄宗那样半途而废。

最后自然是潘美的私心,继续打下去,他们潇湘军最熟悉当地情况,最靠近南汉国,必为前驱,建功立业的机会随之而来。

各种心思史从云都可以理解,他确实也有南征之意,也绝不会留江南、南汉在那裂土称王,割据一方。

只是看过潘美的上疏之后他确实大开眼界,觉得这南汉国的事确实精彩,比很多作者写的小说都要好看多了,当得起“离谱”二字。

五年前南汉国主刘晟离世,终年不过三十九岁,谥号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陵号昭陵,长子卫王刘继兴继位,改名刘鋹,改元大宝。

如今南汉国的皇帝就是这二十出头的刘鋹。

但在奏疏之中,潘美对在他南面盘踞两广和越南部分的南汉国十分不屑,言辞之中颇有轻蔑,说南汉国中上下昏聩,兵弱民贫,可以轻取。

还详细说了一些南汉国中的风土人情,具体情况。

潘美的奏疏中说南汉国及其迷信鬼神,上到国君,下到黎庶平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占卜、祭祀、祈求鬼神,烧香拜佛。

国中佛寺道观遍布,有些地方即便百姓吃不上饭,还在大举劳民伤财为和尚道士修建庙宇宿观。

而且南汉几代国君都认为群臣文武靠不住,因为他们有家室。

有家室就会有私心,有私心便会为了顾及子孙而徇私,不能对国主忠心耿耿,大公无私,因此只信任没法生育的宦官。

于是历经刘氏皇族几代人几十年的折腾,如今在南汉国,臣属不理事,主持政事的都是不男不女的宦官和宫中的宫女女官。

普通人如想得重用,必须自宫才会被提拔进选,得入中枢。

以至南汉一国,主体无非两广之地,人口没有多少,宦官多达万余人,想这个秦朝,地广人多,宫中宦官不过百余人,盛唐时地挎万里,宦官也远没有南汉那么多。

特别是到刘鋹这一朝,这样的风气跟加严重。

国中朝政已经完全被宦官和宫女把持,国主不问政事,如果想要得到重用,想作官,无论文武首先就必须狠下心给自己一刀。

以至如今在南汉国中负责帮人阉割的工人也抢手,就业前景十分看好,就业毫无压力。

史从云看着这些奏报顿时大义凛然,觉得南汉人民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自己的正义之师,必须沿湘江南下,去帮助他们啊!

在奏疏中,关于南汉的另一个特点描述就是国主迷信鬼神,不理政事,整天游手好闲。

国家朝政被叫龚澄枢、陈延寿的几个宦官,以及女侍中卢琼仙把持。

史从云初看时候都差点惊呆了,侍中是正三品的宰相啊,也可以给宫女当的吗?都不知道说他会玩还是说他傻了好。

而最离谱的还在后面。

在南汉国天子之外权势最大的居然不是宰相,也不是枢密使,而是一个叫“樊胡子”的女巫。

听说她在国中做法,又唱又跳之后自称玉皇大帝降身,随后说国主刘鋹是玉皇大帝的儿子,受皇天上帝保佑,而宫女太监都是玉皇大帝派来下界辅佐他的,不得随意杀害。

刘鋹听后非常高兴,居然信了,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玉皇大帝的儿子,天下无敌,上天护佑,所以更加自大而骄奢淫逸,一方面又越发放纵宫中的宦官和宫女,对女巫樊胡子奉若上宾,甚至让她执掌大权。

看到这的时候,史从云都怀疑刘鋹是不是有智力问题?

而在这样的朝廷下,普通百姓自然百姓苦不堪言。

潘美还讲了几件他派出的间谍在南汉国民间刺探到的具体事情。

其一是南汉地方军队欠饷十分严重,因为国主瞒着拜神享乐,根本不注重军队粮饷,而中原混战不休,让南汉在南方趁乱得以立国五十年,基本就没时间理会他们,造成国主和不少大臣的狂妄自大,觉得天下无敌,不需担心北面,更加不在乎军队建设。

史从云看得直摇头,你哪怕闭塞也不能闭塞成这样,心里一点b数都没吗?南汉得以立国那是因为他们厉害吗?肯定不是,而是北面在混战,没人理会。

哪怕偏远一些的蜀国也隔个十几年就有北面大军打进去,南汉则是完全没人管的状态。

其二,南汉大规模的修建寺庙和道观依旧盛行,光是贺州间谍在临贺、桂岭、冯乘、封阳、富川、荡山等县就发现当地官员大举修建寺庙的情况。

其实佛寺道观泛滥中原也经历过,不过被先帝郭荣以铁血手段整治过,两者的差距也就十分明显了,郭荣和他史从云这样的皇帝是不可能向宗教妥协的,而刘鋹不一样,他不是妥协,而是直接被人家忽悠得团团转。

其三,则是在南汉贺州以南地界,为了盘剥百姓,在当地居然有两种斗,官府用于收税的斗更大,一斗实际大致相当于民间一斗八!也就是说百姓交税几乎要翻倍。否则国主没钱奢侈享乐,游山玩水,也没钱建造那么多寺庙道观。

其四,南汉不少领兵将领都是阉割过的宦官,潘美十分鄙视。

这些情报综合之后,驻守潭州的潘美在奏疏末尾做出自己的判断,他觉得南汉国真打起来还远不如蜀国,蜀国虽然“十四万人齐解甲”,但战争一开始多少还能组织一些有成效的抵抗,减缓进军速度。

可南汉如果朝廷出兵,九成百姓不会为国主而战,能轻易攻取,所以他讲述利害,和向天子陈述南汉可取的道理。

史从云看完也嘘唏不已,如果潘美所言非虚,那这南汉国可真是.......他都不知道怎么形容。

魔幻现实主义国家了?

想想还觉得蛋疼,还好他当初穿越到了后周,要是去了南汉,前途和蛋蛋只能二选一可如何是好,他又不会葵花宝典,做不了东方不败。

他把奏疏递给身后的闾丘仲卿和范质看,然后问,“看完了告诉朕,你们怎么看。”

(兄弟们,我脸皮厚,你们投点票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