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36章 一路南撤+回家

五代河山风月 第36章 一路南撤+回家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六月中旬,周朝大军陆续到达泽州,队伍散乱,最严重的有些军队居然走失了建制,之后全军在泽州休整,等待后续部队。

......

在史从云看来,这一仗很关键,但并不能说大周全胜,甚至后几个月在战略判断上有些问题。

高平之胜后,很多老将领都是不主张继续北上的,几乎算是官家一意孤行要北攻打太原,以求一战功成,结果伤亡不少,失了民心,太原还久攻不下。

此役最初时,原本山西百姓是喜迎王师的,结果因周军军纪涣散,最终导致不少百姓失望透顶,觉得辽**队、北汉军队和大梁(开封)军队都没区别,反正都是会抢百姓,会杀百姓。

可以说这点是此战最失败的地方,攻不攻得下太原都不算败,顶多就是个平局,失了山西民心是最大的失败。

往后再次挥师河东不知要什么时候了。

史从云记得历史上应该要到赵匡胤继位之后的开宝年间,至少十几年之后。

不过这些不能全怪郭荣。

一来他只是个刚刚继位的皇帝,才继位就面临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很少有人能比他更加果决敢于担当。

这次官家郭荣如果没顶住,大周不说亡国,成为附属的概率就很大,往后更是再无机会争雄天下。

历史上能抓住这种决定国家命运的机会,果断作出决策的皇帝很少,往往瞻前顾后,顾此失彼,每朝每代差不多也只有被人记住的几个能君能做到。

但郭荣的短处也在此战中表现得很明显。

他有魄力,有大局观,有天下观,心里装着百姓,却在实际操作层面还缺乏更多战争的经验。

高平战后对后续战局把控不住,以致太原之战打得仓促混乱,约束不住大军,各种情况突发。

这也为难他了,当初郭荣是负责帮助先帝郭威经营后方的,后来节度使慕容彦超叛乱,郭威本想让养子郭荣挂帅出征历练,增添点战争经验,结果还被宰辅冯道等人阻拦。

说到冯道,听说大军在北汉期间,朝中发生一件大事,那就是宰辅冯道病死了。

史从云心想,无论如何,此战先胜后败,但从战略上来看是赢了,官家郭荣的威信完全树立起来,如此大周就不可能散。

......

南下泽州的路上,史从云是和潘美一道走的。

五代十国人太多太乱,潘美是少数几个他记得住的将领。

他印象比较深刻的大将首先就是李处耘、曹彬、王全斌、韩通、赵匡胤等人。

赵匡胤自不用说,除此之外他对李处耘记忆最深。

因为李处耘是个爱玩心理战的将领,比如把胖子煮了吃的操作着实令人很难不记住他。

但还不单单只是这些,李处耘的儿子李继隆也是个中流砥柱的大将,他们父子一块记忆比较深。

不过他抓破脑袋仔细回忆,这时候李处耘十有**是在陕西静难军节度使折从阮手下混日子吧?那肯定是见不到了。

至于曹彬、王全斌、赵匡胤都是大名鼎鼎,自不用说,韩通作为陈桥兵变唯一被灭口的人当然令人印象深刻,老倒霉蛋了。

而潘美不像那些人,不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但也是败少胜多的良将,史从云当然记得。

这时候赶紧拉拉关系,说不定以后有用。

此时潘美只是郭荣身边的供奉官,青袍八品,可越接近权力中枢——皇帝,机会越多啊!

郭荣身边都出多少人物了,郭荣的保安队长赵匡胤,后来都代替他当皇帝了。

像刘邦身边的中涓灌婴,中涓是个什么官,就是给刘邦打扫办公室的,可后来灌婴干嘛了?

率领西汉骑兵军团,击败项羽骑兵军团的是他,攻下西楚国首都的是他,断楚军粮道的是他,最后领兵逼死项羽的还是他。

看看,这就是皇帝身边的人!

只要能靠近皇帝,那机会有的是,别看潘美如今只是个供奉官,说不定哪天就飞黄腾达了。

所以一路上史从云是巧舌如簧,和他从相谈甚欢,说到相见恨晚。

一直到泽州等待几日,王仲带着之前留在各村镇养伤的弟兄回来,一下把第一军第一营补充到四百零九人,比出征时候还多了,不过整体减员很多。

龙捷军右厢减员两千一百零六人,这是在潞州点兵之后的结果。

这些减员并非完全战死,有些是和大部队走散,找不到了,有些则是伤残,留在各地由地方政府出钱,百姓就地赡养。

到从潞州往南,将士们终于摆脱了笼罩在头上的辽国阴影,队伍行进丛容很多,都欢快起来,战终于打完,活下来的都是都如劫后余生。

官家在潞州又做了一番部署,关于各军驻地的。

不先给他们安排好落脚点,乱哄哄往南撤,说不定又是一出北汉国的悲剧。

在北汉虽丢了民心,抢掠至少是在敌国,如果回到国境内也接着抢,那实在太不成体统,虽然五代十国中这样的操作也很常见就是了。

官家郭荣显然是在战争中学习的,经历太原之战后,他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潞州就把各军驻地,撤退路线安排好,到时清楚明了,谁敢再犯,直接杀了就是!

史彦超不出所料不能回郑州,需率兵跟随乘舆回京,之后就是论功行赏,于情于理都不能离开。

而且在潞州的当天晚上,有绯袍官员来传话,官家召见了老爹。

虽然不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但老爹回来后一开口史从云就知道应该是谈关于老爹的安排。

史彦超让他不要跟着大队,而是带少数人回家,去把家里人从郑州接到京城汴梁。

光这一点,史从云听出许多信息。

首先官家想让史彦超继续跟在他身边领兵,不再外镇,所以才会让他们去京城。

其次,官家直接召见史彦超去说,还要留在京城,显然是将老爹当成心腹嫡系了。

对比刘邦和灌婴就知道,越是皇帝心腹,就越会放在身边,哪怕官位低也比外面的人受信任。

最后,官家似乎并不准备放弃对外用兵。

看皇帝准不准备对外用兵,看其放置心腹猛将的位置就能看出大概。

猛将外镇京城周围,那大概是短期内不准备用兵,但如今官家不让史彦超外镇,而是留在京城,十有**是随时准备发动战争的。

史彦超等人在京城,这样朝廷才有人领兵,才能随时发兵。

可以说郭荣一上位,就展现出其野心志向。

史从云还能说什么,这种层面的决策他只能干看着,心里猜一猜,至于官家到底想啥,相公们到底想啥,鬼知道......

他只能听从老爹的吩咐,将几大车财物提前分给将士们,随后带着王仲、邵季和二十骑脱离大队往南,抢在大军前面南下。

走泽州翻山到怀州,随后从怀州南面渡河去往郑州。

他只带了皇帝赏赐的玉带、锦袍,还有一些金银物品。

这年头货币混乱,百姓大多都用以物易物,而通用的交易物品就是布匹,很多地方钱不一定花得出去,但用绢帛布匹就没问题。

不过他身上一包袱的东西就是一笔横财,不说皇帝给的锦袍玉带,就说其它东西大概也值个三五十缗。

而且回到大梁之后,官家肯定还有后续赏赐,想想就爽!

等到史彦超升官,他大概也能混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家里就是两个人拿俸禄了,日子会更好过。

........

连日赶路,到六月下旬,史从云在怀州南面黄河边找人渡河,之后那船家见他们都是军人,不敢收钱,不过他还是给了。

之后便迎着黄河边一路往东,没几日就到熟悉的郑县。

正带着几个人巡河边的李全率先发现他们,里面笑脸迎上来,恭喜他们打了胜仗。

史从云可不想和他一个大男人寒暄,说两句就打发他走,他想死大娘、小娘还有赵侍剑了。

于是让邵季、王仲先领人回军营,自己带着骑驴的王秋往南面岔路走。

走到寨子后方,远远的就看到小河边蹲着和几个大妈一起洗衣服的赵侍剑背影,在马背上大喊:“赵侍剑,小爷回来了!快回家帮我卸甲。”

说着打马往院子里跑。

院里听到动静,大娘小娘,几个老人都纷纷出来,他暂时让顾婶将王秋安排到西院去住。

王婶看了低头不敢说话的王秋一眼,一脸神秘笑容,便带小姑娘去安顿了。

其他人都围上前,有人帮他牵马,有人给他拍灰,将他围在中间热闹非凡,像迎接凯旋的英雄。

史从云得意极了,劳资可不就是英雄吗!

“娘,你儿子这些天在河东杀敌一百二十多人,名震山西,现在山西那些小孩,听到我的名号都吓得不敢哭了.......”

“小娘,你看看,这就是官家赐我的玉带,别弄灰了,这上面用的是南汉国进贡的玉石,珍贵得很.......”

小娘噗嗤一笑,随即道:“这玉看起来更像蓝田的玉。”

“哦,是吗......”史从云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干笑一声,连忙转移话题:“这锦袍,官家赏赐的,漂亮吧,哪天我穿给你们看。”

“........”

史从云得意洋洋,大娘则上下打量着他,不断问道:“没受伤吧?

战场上刀剑无眼.......可别留下病根啊,哪有伤到时我找个大夫来给好好给你看看.......

战场上能吃饱穿暖么,看你都瘦了.......”

小娘则眼中含泪:“回来就好,能回来就好......

这兵荒马乱的时节,能好好回来是佛祖保佑,前几月我天天去城外寺里给你们爷两烧香祈愿,改天带你去上香还愿。”

现场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大家都各说各话,却都说得十分开心,似乎有说不完的事想与对方分享。

说了好一会儿,史从云被众人簇拥着进了院子,又在院子里说。

过了半个多时辰,他肚子咕噜咕噜的叫,跑了一天路,也饿了,大娘和小娘连忙都去给他造饭。

史从云提着东西回西院一看,旁边多了间住人的屋子,便扯着嗓子问,“娘,谁搬到这来住了?”

“侍剑......”他远远的听到大娘从厨房那边高声答应他,根本不知道他随便写了封信,就改变了小姑娘的命,搞得人家被内定了。

不一会儿,隐约见大门那边小姑娘用木盆端着洗好的衣物回来。

他就高呼道:“快快快,赵侍剑来帮我卸甲!”“赵侍剑帮我打瓢水,渴了。”

“赵侍剑去帮我烧好水,要洗澡!”

“赵侍剑你把蒸饼和羊肉端到我屋里来,饿死我了......”

“.......”

折腾半天,卸了甲,舒舒服服的洗了个热水澡,随后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吃了点东西垫底,骚包的把皇帝赐给他的锦袍穿在外名。

史从云才出来见人。

不过一出门就转上忙碌半天的赵侍剑,她额头都是细密的汗珠,额前的乌黑秀发黏在一起,一条条的,整个人看起来有湿漉漉的感觉。

可惊异的是这根本......不是赵侍剑吧。

“你.......”又仔细看了看,从脸蛋的轮廓和眉毛嘴鼻的位置,史从云认出她是赵侍剑,可和以前总是低着头,脸颊灰扑扑的赵侍剑差别也太大了,大概今天她洗得白白净净的,不似以往。

小姑娘避开他的目光,随后小声道:“主母让你去正堂吃饭。”

“哦哦......”史从云反应过来,点点头:“你也一起去吧。”

........

当晚,大娘、小娘准备了丰盛的晚饭,鱼肉俱全,自从出征后,半年之久,他都没吃过这么好的饭菜了。

之后,史从云想起王秋,把安置好的王秋叫来,跟大娘小娘说了小姑娘的遭遇,博得众人同情。

随后他单方面宣布道:“以后就让她留在家里跟着赵侍剑吧,家里这么多事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顾婶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没说。

大娘和小娘都点头答应,事情就这么定下来。

之后他又在饭桌上跟大娘小娘说这次老爹立了大功,要发达了,少说也是个节度使,肯定能进侍卫司和殿前司高官,令大家都满面红光,激动不已。

还交代了要准备准备,过几天要进京城的事........

(要过年了比较忙,这些天可能会更得比较晚,最后求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