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301章 流程安排

五代河山风月 第301章 流程安排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城北大营,外围高墙外的空地上外扎满营帐,只漏出中间板实的大道用于过往,这里的大营不同于行军大营,而是常驻大营。

所以主体建筑并非是临时的布幔、皮革等帐篷,大多都是永久性建筑。

外围是高两丈左右的砖石墙体,隔一段有木质哨塔,里面的军营也全是整齐排列的瓦房,正中有木质点将台,以及几座更高大宽阔,给将领及其家属居住的院子,东面是厨房,粮仓,马厩等。

整个大营南北有五里多长,东西超过六里,是大梁周围最大的常驻军营。

如今各营人马都陆续靠过来,在北大营外的各处要地扎下营帐。

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是方便控制,制造声势。

有很多事并不是史从云一个人能做的,而且也不可能靠一个人做,比如发动全军,这需要他手下的众多将领以及众多中低层将领去做。

老赵说陈桥兵变前他喝醉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后人都不信;要他看来,他确实可以睡,但肯定不会不知道。

可以睡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是众多中低层,高层士兵和将领的功劳,历史的进程从来不是一个人推得动的,他睡不睡影响不大。

那么多军队一起拥护,一起发动,靠一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大量的中高层将领都是他的朋党,大量的底层士兵跟他打过仗,这是基础。

就如现在的史从云,他住在北大营中军的院子里,已经好多天没有出去,期间李谷、王仲、闾丘仲卿、符昭愿、邵季等人也每天陆续来见他,跟他说内外的安排。

事情早就由众多中高层将领逐一传达给士兵,士兵们私下几乎全都知道,他们来北大营就是要拥护大帅作皇帝的。

所以外面的士兵士气很高,一天到晚总能听到嘹亮军歌响彻四方。

而和他一起从蜀地回来的孟玄喆暂住大营,每天一起来就如跟屁虫一眼跑过来,他倒是脸皮厚,但嘴也利索,读书多,能说出很多趣味十足的故事,史从云不讨厌,就随他了。

闾丘仲卿已经好几次来,跟他说京城里装备妥当,将士们都人人争功,伐蜀的北路大军已经到了外围,随时可以动作。

但史从云还是让心急如焚的众人稍微等一下,他想再等两天,现在全国禁军尽在掌握,篡位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在这期间保持国家稳定,威慑外敌。

他向来谨慎,是在等北面的消息,等慕容延钊和李汉超的消息,北面没有消息,他不安心。

就好比赵匡胤兵变时候,功劳最大,奖赏最大的并非跟着他入京那几个,而是在河北领兵的几个心腹大将。

所谓从龙之功,有实的也有虚的,只要人心在,没那么重要,实实在在的军事控制才是实质。

关北不在手中,史从云并不安心,他不能全赌辽国和北汉没有胆子,历史上也有前车之鉴。

七年前官家郭荣才登基他们就联合大军南下,若非官家有胆,顶着压力打赢高平之战,很可能契丹又要南下中原了。

虽然他挫败契丹一阵,但契丹毕竟是大国,几十年前他们在阳城之战中被符彦卿等人大败,损失数万人,没几年又重整旗鼓,集结十万大军继续南下。

国家体量一旦大了,辅以中原的帝国制度,战争潜力和持久力就会被迅速发掘出来,这是辽国留给后来金国、蒙古等曾在他治下各部的政治遗产。

大国和小国区别非常大。

最简单的解释就像曾经的两个超级大国,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一直挑着小国动手,体量稍大就碰一鼻灰,连科技和经济都没法弥补,更何况是古代。

古代的灭国战除那些割据一方的小国,只要是体量大,几乎都是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的打。

更多的情况是打了几十年上百年,双方依旧谁都消灭不了对方,最后的胜负手多是自身内部矛盾。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能够整合众多势力,本身就已经非常了不得。

像辽国这样整合完毕,已经稳固下来的,第一个草原上的真正帝国(在此之前只算部落联盟,国家形态松散),想要彻底消灭很难,而且势必是漫长的拉锯,史从云对他们也始终抱着戒备。

没有慕容延钊和李汉超的消息,他不想动手。

赵匡胤毕竟不是自己人,当初留他在关北是因为他是张永德嫡系,有削弱张永德好让自己夺权的考虑。

如今情况不同,大梁要变,北方必须稳固,所以他派了慕容延钊和李汉超。

慕容延钊在历史上是赵匡胤所谓“义社十兄弟”之一,但史从云并不怀疑他,因为他到这个世界后才发现,这样的武将抱团在乱世中自保的或者留后路的现象太多。

比如老爹和向拱,高怀德等。

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也是一种抱团手段之一,只是后来赵匡胤成功了所以才出名,实际联系一开始远没那么紧密。

而且这些人中慕容延钊因为年纪大,资格老,一开始地位就远在赵匡胤之上的,后来赵匡胤也没一路飞黄腾达,实际上就更疏远了。

真跟赵匡胤是有兄弟之义的大概只有韩令坤,因为他们是发小,已经被他闲置。

慕容延钊曾是龙捷军骁将,跟随老爹史彦超手下打仗立功提拔,后来就在他手下打仗,肯定是亲他们史家的,甚至都和邵季、王仲一样可以算史家的亲兵。

.......

六月,天气炎热,史从云骑马到河边上泡水,符昭愿和闾丘仲卿等人又出城来见他,讲了一番道理,大概就是不能再等,将士们都盼着,再拖下去会伤了人心,宫里也准备好了,长久恐有变数。

史从云考虑之后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告诉他们,再等一天便可举事。

随即把闾丘仲卿、王仲、邵季、魏仁浦、符昭愿、孟玄喆、王全斌、申知义、刘清川等还在身边的文武心腹招来,给他们交代一些注意事项,要向军士说明,不得入城,不得伤害百姓,烧杀抢掠等。

同时也给他们低声交代:“举事当日,某不好出面,很多事都劳烦你们,但先帝对我有恩,百姓对我史家有恩,宫中的人,京城的人不得害一个。”

众人拱手答应。

史从云便和他们对了一下流程,几个人早分工明确给他说了整体的计划。

众人约定十五那天早上,因为那天是大朝,百官都在。

王全斌、申知义、刘清川几人领诸将集结大军,负责发动士兵起事,黄袍加身,然后约束军队,大军不入城。

王仲是京城巡检,掌握京城内的兵权,负责领内殿直士兵打开城门,保护史府,让开封府衙役维护京城秩序,让史从云顺利入城。

符昭愿领着皇城内诸班直(皇城的禁军),负责打开皇城,迎接史从云入宫。

邵季领亲兵精锐五营,护送史从云一路从北面走陈桥驿,封丘门入皇城,从东华门入宫,然后向西一路直接到达垂拱殿,魏仁浦,闾丘仲卿,李谷等人随行。

随后在朝堂上逼迫当今天子禅让。

这件事的流程差不多如此,众人早安秘密排好了分工。

史从云听后很满意,这个计划比较周密,大梁附近的各军都在他控制中,把各处驻防军队集中到北大营也是为方便控制。

当天下午,史从云便与众人高别:“这种时候某不能留你们,就按你们说的办。”

众人激动点头,随后等他们离开许久,史从云才自己骑着马,装作一个人出去泡水,回到大营。

不过他还没回中军,亲兵就急匆匆过来汇报,原来老爹和向拱来找他,已经在中军等候半个时辰。

向拱就是向训,因为去年幼帝郭宗训登基,为避名讳,便改向训为向拱。

史从云急忙下马,让亲兵拉着他的马去照料,心里一下紧张起来,刀爹肯定是听到风声了,可这事要怎么说,老爹不会大义灭亲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