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292章 饲虎(上)

五代河山风月 第292章 饲虎(上)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李府在成都皇宫南侧大街,因为靠近皇城,是最好的地段,成都的达官贵人多数都住在这。

李昊在蜀地做官五十年,前蜀、后蜀都是大官,而且到后蜀更是位至将相兼任。

蜀中久安,宗室贵戚达官子弟,宴乐成风,有三十岁不识五谷。每年春季,成都浣花溪,歌乐喧天,珠翠填咽,贵门公子,华轩采舫,共游于百花潭上。官员徇私枉法,贪赃受贿之事层出不穷,甚至在科举考试之中也贿重者登高科,主考官以贿赂多少,确定是否中选。

这样的风气之下,李昊身为宰相也是激流勇进,不甘落后。

他的相府也奢侈无比,正门看去白玉石的石狮,朱红厚重大门足有两丈左右。

李昊平时行事也十分奢侈,不说钱财珍宝,光是他府中妾氏和侍女就有数百人,外人都是不知道他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怎么受得了。

也正因家财万贯,富得流油,在蜀国五十年聚财无数,李昊也是最先劝说蜀国国主投降那批人。

因为周军一打来,能保留多少财产就不是他李昊说了算了,还不如先奉表投降,才能保全自身。

不过现在他怕了,大军已经到了城外,成都肯定守不住,周军会不会真的放过他们,他心里一直打鼓。

如果当初剑门关、利州、夔州等险要之地还在手,和周国谈判还有资本,人家现在都打到成都来了,不杀已经是开恩。

基于如此,李昊十分惧怕,怕自己的家财没有着落,也怕哪里不小心惹怒史从云,自己小命不保。

因此他不只连夜写了降表,同时还在自己家中爱妾和侍女中挑选出最漂亮的三人,准备送给史从云。

史从云好色天下人都知道,不是什么秘密,也准备了不少家中的金银珠宝准备贿赂史从云。

等他写好降表,让下人准备了轿子进宫去见陛下,结果一出门,发现外面等候的下人神色不对,一回头才发现自家的朱门上竟写着几个大字“世修降表李家”。

每个字如斗大,写的也不工整,肯定是夜里有人悄悄写上去的。

李昊顿时大怒!

他出身并非名门,所以发迹之后十分注重家世和别人议论,曾派他的大臣赵季札到江南,买到李绅在武宗朝中作宰相的制书,之后搭起彩楼把它放在里面,召来成都全部的歌妓,穿着朝服前去迎回私宅供奉,大会宾客设宴聚饮,花费的钱财无计,用二千匹帛感谢赵季札。

只为了证明他李家是名士之后,结果有人在他门口写了个李家世代写降表,街上往来的人见了无不憋笑,气得他满头青筋。

连叫人来擦了,这才无奈乘轿进宫,向官家展示降表。

那话令人气愤,但却偏偏令他没法反驳,因为三十年前后唐大军攻入蜀地,蜀地投降后唐也是他写的降表......

李昊压着火气到了皇宫,陛下没有上朝,宫里乱成一片,最后是陛下身边宦官将他的降表送到御前,陛下加盖玺印,随后太子带着玺印和他一起出来,准备一起去献降表。

陛下则根本不想理事,只知道喝酒。

待两人出来,准备走的时候,李昊向太子孟玄喆行礼,说了两句客套的安慰话,没想到他反而看起来不像国主那样悲戚,而是道:“李相公,待会出去我们带上几个美人,好好讨好上国大帅,你要是不想说话就别开口,可千万别顶撞了东面来的人。”

一时连李昊都诧异了,今早有人在他家门口写了“世修降表李家”,连他都开始心里反省,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太不要脸,太卖国了,要不要说几句硬气话,冒着凤险好歹也坚持下。

没想太子竟然比他还卖得彻底?

“殿下.......可别太过伤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连说。

太子看他一眼,反倒像不是他家江山似的:“也没什么好伤感的,只要东军不杀我,那就是解脱,这是早晚的事。”

“这.......”李昊愣住了,太子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太子像是教育他一般侃侃而谈:“李公,你也是读书多见识广的人了,要识得大体。

这千年来咱们蜀地就不是进取的地方,还不如趁如今周军不准备赶尽杀绝,早点投降还能保全。

等到积重难返,蜀地百姓把咱们恨死的时候,投降能不能保命都说不定。

某为了讨好史从云,在绵州把爱妾都留给他了,他要什么我都给,只要不要我的命,所以待会李公你说话也注意点,别惹怒人家,别说那些酸腐话。”

李昊一时被太子教训得有些懵了,只能连连点头。

等两人一路准备出宫,突然有宦官跟上来,小声道:“李相公,请等一下。”

李昊和太子一起停住脚步,还以为皇帝又有什么吩咐,结果发现来的不是皇帝身边的宦官,反而是贵妃身边的宦官。

宦官小声说:“李相公,贵妃说等相公回来请帮忙想个办法,见史从云一面,娘娘想保护宫里数千口人。”

李昊是老江湖了,一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如果贵妃同意他当然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主意!

贵妃费氏的名声整个蜀地都知道,如果她能出马摆平史从云,讨好史从云,那蜀地所有人都又安全一分,当然他也安全了,他就是送几百个小妾也顶不上一个花蕊夫人费贵妃啊。

反而是担心的看向太子。

太子连点头:“好好好,你快去回报,就说我们回来就找人告诉贵妃情况。”

这下连李昊都觉得太子这是不是有些太......

“这,会不会不妥?”委婉试探。

太子一边和他快步往外走,一边道:“有什么不妥,贵妃是我爹的妃子,怎么说也是我名分上的小娘吧,如果事成,那史从云也算我名分上的父亲,就有靠山了。

再说我爹妃子好几千,他平日看都看不不过来,也不差一个两个的。”

李昊点点头,一时间突然觉得这太子还真是......人间奇才!

想事情比他想的高了好几层楼。

等了一会儿,他们的人马都汇聚过来,翰林院的韩保升等官员也过来聚集了四人的队伍之后。

人到齐之后,几人有的坐轿子,有的坐马车到城门口,准备去见史从云,送上降表,商量投降的事情。

.......

城外,史从云很快收到蜀国使者来送降表的事情,便让小黄花给他换了身干净衣服,着了请便的皮甲,带了魏仁浦,窦仪,王全斌,邵季,党进,符昭愿,慕容延钊,潘美等等人在大帐中等候。

到了大帐,史从云坐在上位,手下文武自觉的站在两侧。

文臣一边魏仁浦打头,之后是判大理寺事窦仪,以及许多枢密院官员。

而武将那边则以官职最大的邵季打头,之后是王全斌等着甲带刀的威严武将。

之后才开口让人带蜀国使者进来。

门口的亲兵先按着名刺念了来使的身份让他知道,随后才让人进来。

这次蜀国来了四个人,太子孟玄喆,宰相李昊,侍中李廷圭,翰林学士韩保升。

随后几个人见来,看到分列两侧雄赳赳的文武,再看上座如小山一般的史从云,连纷纷下跪。

史从云的身形也和老爹差不了,十分有压迫感。

便道:“免礼吧,起来说正事。”

“多谢秦王!”几人连忙起身,穿的都是素服,没有再穿花枝招展的官服。

那边太子太子孟玄喆捧着降表,上前跪下,双手呈上:“臣等有眼无珠,偏地小国不知上国广大,天威强盛,劳烦王师远道而来讨伐。

今日臣代表父亲,代表蜀国奉上此降表和蜀国玺印,祈求秦王宽恕,饶恕我们抵抗王师的罪过,绕过我们一家,以及成都城中百姓和百官。”

随后他旁边的人也再次跪下,李昊还捧着一个精美盒子,应该是蜀国的玉玺。

史从云见他们卑躬屈膝,也说了投降的话,心里得意痛快,抬手道:“起来吧,降表念来听听。”

孟玄喆连打开降表念起来:“臣生自并门,长於蜀土,幸以先臣之基构,得从幼岁以纂承。

只知四序之推移,不识三灵之改卜。伏自皇帝陛下大明出震,圣德居尊,声教被於遐荒,庆泽流於中夏。当凝旒正殿,亏以小事大之仪。及告类圜丘,广执贽奉琛之礼。盖蜀地居遐僻,路阻阙庭........

........

臣复辄徵故事,上黩严聪。窃念刘禅有安乐之封,叔宝有长城之号,皆因归款,盖获全生。顾眇昧之馀魂,得保家而为幸。庶使先臣寝庙,不为樵采之场。老母庭除,尚有问安之所。见今保全府库,巡遏军城,不使毁伤,将期临照。臣昶谨率文武见任官望阙上表归命。”

孟昶抑扬顿挫念了许久,说实话,即便史从云已经来这个世界六年,已经打仗之余努力的在赵侍剑,周宪,符金铃等老婆指导下一步步熟悉字体,学习文化知识,可听了这降表也只能说......听懂五六成吧。

古文并没有后人那么想当然的简单。

一方面是书写工具昂贵,必须越精炼简短为越好,另一方面故弄玄虚也少不了,这样高门大户才能垄断知识文化。

这就是他要孟玄喆当场念的原因,旁边站着窦仪等一批读书人呢。

便一本正经道:“窦少卿,你觉得任何。”

窦仪拱手,立即就明白他的意思:“禀大帅,臣觉得孟家的降表可以接受,他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封存了府库和军械,等待大帅入城,归附我大朝。

他以陈后主为例,是想请我朝给他个体面加封,给他俸禄以奉养老母,身为国主也不是过分的要求。”

窦仪说得通俗易懂,就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玩意,史从云一下明白这降表的意思,又看向魏仁浦。

魏仁浦也点头,史从云就道:“好,这份降表本帅接受。”

下面几人长松口气,孟玄喆连把降表双手送到他面前,李昊也把手中的盒子送上,符昭愿上前接过,放在他的案桌上,一丝不苟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是玉制的蜀国玉玺。

史从云点头,起身走到下面,对着几人道:“你们回去,明日正午开城门,某派军接管四处城门,成都暂时封闭,不许任何人进出。”

同时看向他有些感兴趣的太子孟玄喆,“回去告诉你父亲,朝廷同意封他为国公,也会给他俸禄奉养老母和家人,不过必须到大梁去。”

孟玄喆连忙谢恩。

史从云点头,毫不客气的说,“你们回去吧,太子留下。”

几个官员看了太子一眼,太子点头道:“我敬仰大帅已久,你们回去,明天别忘开门,我这性命可在诸公手中了。”

李昊这才带人离开。

史从云见他们离去,心里剩下的话他其实没说。

史从云的想法不只是孟家要去大梁,蜀国所有中高层官吏都要到大梁去。

不过现在大军还没入城,他不能说,怕激起变化,等大军入城他才会下令,到时官员反悔也来不及了。

这个决定是他和魏仁浦,窦仪,潘美商议许久的。

这是蜀地政权的特殊性决定他们如此。

蜀国山高皇帝远,同时都是外来政权称王称霸这两点决定他们这么做。

无论是汉末魏国灭蜀之后,还是唐末赵匡胤灭蜀之后都有一个相同举措,那就是将蜀国官员大量调走。

一方面是换中央官员来更好掌控这偏远之地。

另一方面,这也是争取蜀地人心的举措。

可能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强制官员离开蜀地还会得到蜀地军民支持,这就和蜀国的政权情况关系很大。

前蜀、后蜀都是外来的,靠武力上位,这些外来官员随着军事征服在蜀地立国,几十年来受着蜀地百姓供养,独立成国,这么点地方养一个朝廷,当地百姓肯定是不堪重负的。

无论是汉末蜀汉,还是唐末前蜀、后蜀,到灭亡的时候,当地人要么充当带路党、投降派,要么是完全不怎么抵抗。

因此古今来很多人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抨击当地人,无论是汉末还是唐末宋初,说蜀地官员百姓道德败坏,不忠不义等等。

却少有人去关心过蜀地百姓是个什么情况,他们为什么“不忠不义”。

要史从云看来就是屁话,蜀地就那么点,养活一个庞大的朝廷,然后中高层官员八成以上是外来人,整个皇族全是外来人。

当地人上升机会少,还被人骑在头上,而外面又打不出去,整体蛋糕做不大,只能不断对内盘剥,时间长了富庶的蜀地开始不堪重负,让当地百姓怎么支持?怎么拥护?

是不是要蜀地百姓扒了自己皮,拆了自己的骨喂到统治者嘴里才算是“忠义无双”?

简单的就像一个蜀国宰相李昊,他从河中府来,入蜀之后在这么点地方,做到家财无数,六十多岁的人妻妾就几百个,更不说皇宫里的奢侈那更是。

这种时候把这些外来官员全强制调走,不让他们回来,反而能得到当百姓的支持,减轻百姓压力,同时能让蜀地更受中央控制,是一箭双雕的法子,史从云已经下定决心。

但让谁去做这件事是个学问,因为必须熟悉整个蜀国的官场。

等百官走后,史从云才问他有些好奇的孟玄喆:“对于蜀国之亡,你怎么看。”

孟玄喆小心翼翼,一脸卑微的说:“是我们偏远小国不自量力,请大帅恕罪。”

“不是问你这个,我听这里的人说你自小是个神童,聪明伶俐,读书很多,应该知道天下大势之类的,从长远看。”史从云摆手。

孟玄喆和他年纪差不多,所以像是两个同年人交流。

他愣了一下,重新组织言语道:“大帅,我们蜀国灭亡是大势所趋,我其实早想向东跪拜,投降上朝,不过是王昭远蛊惑父亲,所以我觉得顺理成章,迟早有这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