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246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

五代河山风月 第246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数万南方大军兵临城下,围困幽州,这是几十年没有的事,也是幽州城中万万没想到的事。

周军营寨遍野,在幽州南面扎营。

城寨满地,旌旗遍野,将士们士气高昂,时不时齐声高唱军歌,整齐操练,幽州内外人心惶惶。

其实史从云心里也明白,大战对于周军损耗同样不小,而幽州,晋阳又和寿州那样的城不同,辽国会想尽办法救援,大军后勤补给也十分困难,不可能像淮南寿州那样围上一年多,看他怎么守。

和辽国打,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像打别国那样打一场大战,而是三线作战。

他们这路是北路进攻军,还有西路的李重进军团,李筠军团,河中府军团等协同作战。

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就是河东北部,也就是后来的山西北部在北汉手中,北汉对辽国不仅供奉勤快,而且言听计从,或者说北汉之所以能存在,都是因为辽国保护。

北汉北部有大名鼎鼎的雁门关等关隘,但这些关隘在北汉手中就意味着辽**队可以在北汉境内畅行无阻,他们的大军向南可以从河东直到河中,渡过黄河到达关中,乃至河阳,河南等地,向东可以从太行山各处到达河南中部。

“地理好比历史的子1宫”,河东,河北中间的太行山决定了东西的隔离,也决定了河东北部,河北北部都是中原的门户,而这两处门户缺了一处都将使中原(河南)处于十分被动地位。

何况现在这两处都在辽国掌控之中。

史从云最期待的就是夺回其中一处,先打开局面,面前的幽州就是东面的门户,不过从地理上来说它并不如西面的雁门关一代好防守,这一代远没有西南面雁门关附件的险要,幽州城此时远没后世北京的雄伟,南来北往的路也太多。

史从云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迫降,里面的人顶不住压力,主动开城投降。

但到达幽州城下一天之后,他发现此事可能没那么简单,因为即便周军军纪严整,周边村镇的百姓还是都跑了,要么跑进城里,要么跑到深山中去,连观望的都没有。根本没有喜迎王师的半分模样,而是畏周军如虎狼。

史从云骑着马,巡视大营,所到之处将士们备受鼓舞,高呼大帅,也有人喊万岁;史从云来不及去深究了,而是忧心忡忡的问身边跟着的王全斌道:“跑进幽州城的百姓多吗?”

王全斌回想:“回禀大帅,很多,我们大军到时城外还丢弃大量牛羊家私,都是百姓怕来不及进城丢下的,遍野都是。”

“这不正好,咱们大军让他们吓破了胆!”符昭愿很激动,自从上次大战赢了之后,自己这年轻的小舅子一下牛起来了。

史从云却不乐观,“给你们讲个历史上的故事。”

众将纷纷看过来,“西汉末时,王莽撺政,搞得民不聊生,百姓穷苦没法过日子,各地纷纷揭竿起义,当时全国各地义军众多。

其中有两个小故事,当时荆州牧率军进攻绿林军,战败被俘,结果农民军只杀了州牧随从,却放了州牧。

同年还有朝中官员去豫州路上被俘虏,但农民军也没杀他,还把他送到县城,二者之间有一段对话,官员问百姓:‘你们为何造反’,百姓回答:‘因为贫穷’。”

他说吧,符昭愿等几个没什么心思的人都大笑起来。

向训、王审琦等人则在深思什么。

史从云叹气,“人心向背就是这样的,我的故事有两个意思。”

“第一,普通百姓不懂那么多大道理,谁让他们日子能过好,他们就选择拥护谁。”还有一段他只在心里想,没敢说出来,怕影响军心。

这时候从石敬瑭把幽州送给辽国已过去二十多年,唐末以来天下保经战祸,而幽州及其周边地区在辽国庇护之下百姓已经过了二十年的安稳日子,有时辽国从幽州出兵也是主动往南打,战争都是在别国土地上打的,被掠夺蹂躏的是别国百姓,幽州反而安全。

这就跟汉武之后汉朝的战争一样,无论输赢都是到别国的地盘上去打的,遭殃的是别国百姓。

加之耶律挞烈这个南院大王在辽国被称为“富民”大王,可想而知他治理幽州时做了什么。

二十多年的和平,对于乱世来说非常难得。

史从云最怕的是这造成一个严重后果,短期内,在幽州可能辽国比他们更得人心,他们反被视为侵略者。

附近百姓一见周军来纷纷往山里跑,往城里跑,连展现军纪赢取民心的机会都没给他。

“第二,我也十分感慨。

百姓即便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揭竿而起,依旧不想杀害汉朝官员,至少说明西汉王朝在当时的天下人心中不可撼动,普通百姓也心向往之,连被逼揭竿而起的人还记得自己是汉朝子民.......

咱们还有机会恢复那样的荣光吗,谁还记得大唐?”

说到这个问题,大家都没说话,这点其实是史从云最感慨的,如今的天下已经没有那样的凝聚力,除了南唐皇族还自称是唐王朝的继承者,分崩离析也成必然。

不过史从云很快从伤感中转喜,笑道:“不过正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汉、唐都已过去,汉唐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天下,该咱们说了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郭廷谓念了一遍,随即道:“好诗,好气魄!”

“敢叫日月换新天.......”向训喃喃自语,随即说:“大帅的胸中豪情壮志啊,非我等所及,但老夫也请大帅带上某,如果有机会,某也想看看是什么样的......”

“某不懂,反正大帅总没错。”王仲这样的文盲听不懂,只得高声吆喝,引来众人大笑。

只有身为监军的潘美面色不对,神情纠结,只是谁也没注意到。

看着兴致很高,热烈讨论的众人,史从云突然有有一种感悟,身为领导者,只有理智和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需要理想主义情怀,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现实是很残酷的,而美好未来很远,所以要教大家学会想象,否则难以坚持........

史从云想了想,“幽州要拿下仅仅靠现在的兵力是不够的,回去报捷的人已经派了吗。”

郭廷谓点头:“早派出去了。”

“某亲自写信给官家,说明这里的情况,同时请官家把澶州驻留的两万后备人马调度北上,这样一来幽州这边就能有六万人马。

届时两万人负责到北面阻援,阻止辽国各部族军到达城下,剩下的围攻幽州,这城迟早能拿下。”史从云规划着。

向训有些不乐观的说:“只怕粮草难以支持......”

“试试吧,不行就撤军,辽军主力尽散,咱们也没危险。”史从云说到这,众人都点头。

他心里也担心粮草的问题,大周连年征战,国家其实已经到了勉强支撑的边缘。

赵匡胤后来为什么突然调转方向要先打蜀国,打蜀国之后还大举搜刮,而且赵匡胤打仗风格是快、省,计划紧密。

一打就是雷霆一击,直中要害,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很大的原因就是“帤藏空虚”,国家已经穷得掉渣了,打不起持久战。连绵的战乱,加上后周几年接连不断的出兵,到末期国库里其实已经没什么钱了,这时候的大周也差不多。

连年的战争是有代价的,这几年的大战,高平之战和荆楚之地至少还有些获利,至少也是收支平衡。

但伐蜀和打淮南这两场短期都是亏损的,秦、凤、成、阶四州太穷;淮南原本可以赚,但南唐反击不断,刘仁赡、林仁肇和朱元等名将也很能打。

投入太大,时间太长,十四州打了两年多,如果不是史从云按照历史走向要打三年,水陆兵马投入超过十万,后勤人员超过二十万。

最后几乎完全消耗性的就是这次的伐辽之战。

河中府大军,李筠辽州大军,李重进定州大军,官家郭荣澶州大军,加上他史从云的北路进攻主力大军,共有五路大军调动,十几万人马,前后四十多万后勤人员,几乎是掏空国库打的。

现在连他也想赶快打蜀国了,也怕国家支撑不住。

只是都到了幽州城前,就这么退兵也心有不甘,即便知道连年征战已经使得国家帤藏空虚,也想搏一搏。

史从云心里第一次迫切的想要打蜀国.......

心里也有些懊恼,如果他当初先把蜀国灭了,有蜀国的财富钱粮支持,这次拿幽州就是十拿九稳的事,而不会这么勉强,进退两难。

就像当初秦、汉、唐初故事,以巴蜀为钱粮仓库,稳固后方,发秦地雄师,天下谁与争锋?

.........

当史从云兵围幽州之时,有大量的信使已经从河北各处往南,带来周军与益津关外打败辽军,俘斩五万,擒获辽国南院大王,南京留守,将校官员二百余人的天大喜讯。

大捷的消息从河北一路沿途传播,一直到黄河边上,如风般快速吹过黄河,直入大梁.......

而史从云不知道的是,益津关之战打响的当天,官家因为病体难以支撑,已经起驾回京,韩令坤率大军随行,退过黄河保卫大梁。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