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217章 北伐准备,扩编,火器营

五代河山风月 第217章 北伐准备,扩编,火器营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十月中旬,大梁的天空已经飘起小雪,灰蒙蒙的天空看不见半点光,时不时能听到远处有人家的的鸡鸣狗叫。

而趁着冬日的清闲,大梁城也开始新一番的扩建。

随着这几年来的政治清明,对外战争胜利,让来大梁的人越来越多,有官员和其家属,也有商旅,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人们觉得大梁是安定的地方想来的人就多了。

当今天下能有安生的地方可不容易。

既需要军主的明略,也需要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强势,现在可没有核威慑,这些国家之间打仗甚至都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就像吃饭喝水那样平常。

所以安定就是机遇,当今时代想要的安定也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大量人员涌入大梁城,城池面积显然不够,而外围的很多地方朝廷也不能让他们乱起房舍,于是决定扩建大梁城。

官家在十月十三下的旨意,让工部下辖的八作司来处理这件事,所谓八作司,也可理解为皇家建筑队。

史从云倒是对这很感兴趣,也经常会到城外看他们盖房子,扩建城墙。

当然众人对他这个位高权重的殿帅种种作为并不理解。

另外的事是对火药作的关注,虽然火药当下无法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杀伤力有限,使用起来限制条件很多,多数时候只能当奇兵用。

可它确实是决定三江口之战大胜的关键。

武平军中骑兵不多,但辽国骑兵多啊。

后世的很多战马是要经过脱敏训练的,既经过不断的重复和逼迫,让战马习惯火光,爆炸声巨响等,保证它们不会在战场上因为火药的光和声响受惊乱跑。

那是后来的事,现在他敢打赌,辽国的战马绝对没有面对火药的光和巨响的经验。

所以这东西如果用来对付辽军,说不定比对付武平军更加有用些。

想到这些之后,他亲自去见了冯继升,一面赏赐他大量钱财,一面让他多招些人手,尽可能加大铁火雷的生产速度。

当然,史从云也对城外的火药作有了新的要求。

他要求所有工人都搬到城外火药作附近去住,连同家人一起,同时出钱在火药作外围又盖起一片规划过的宿舍区,并且三令五申,对火药作里做的事,用到的材料要再三保密。

另外直接令刘青川率一都人马专门的驻扎在火药作附近,保护那里。

大梁城内他不敢这么干,他们这些将领能领兵但无权调兵,调兵的权力在官家和枢密院手中,城内调动军队他没有权力,但城外调一都人马,以他殿帅的身份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同时,史从云也开始启发冯继升,不要这么死板,老想着用火药炸人,如果用火药来加速铁块杀伤敌人也是可以的嘛。

史从云这些天脑子里已经有一种设想,就算炮管锻造技术还不成熟也可能用火炮去攻城试试。

人不站在火炮边上就成了。

可以铸造一截大腿粗细的炮管,里面塞上火药再填装铁块或者石块,直接倾斜撑在门板和地面之间,炮口撑在门板上,末端直接撑在地上,然后点火,爆发出来的瞬间冲击力一定很大,一次不成多炸几次,大不了多带几根炮管。

如果可行,这种办法的好处是不用带笨重的攻城车,或在野战情况下再围城几天在那等着建造。

攻城锤车可是大家伙,效率不高,依赖人力,还很笨重,很多时候都只能就地取材建造,要是推着跟着大军走,那不用打仗了,散步得了。

而就地建造又耗时耗力,说不定还合适的材料也难找。

史从云草草的画了大概的示意图就去找冯继升商量,他看过之后也觉得可行,可以一试。

而到了十月末,冯继升又给史从云带来一个惊喜。

原来他根据史从云反应的用投石机投掷火雷不准,难控制的的反馈,想出一种新法子。

投石车不准,那床弩就准多了啊。

军中最厉害三弓床弩是用三张弓臂合力,不只比投石车准多了,而且射程也远,每支弩箭差不多有成人的手臂那么粗大,能直接射死马。

冯继升就提议,可以把铁火雷做得更长一些,然后减小其周长,大体做成类似一头尖的圆柱形,然后绑在床弩箭头位置,点火后用床弩发射出去。

这样既可以充当弩矢箭头的配重,也能大大提高精度,发射也更有效率。

而且床子弩可以拆卸成零件运输,要打仗再组装起来,还能在船上使用,可比投石机灵活多了。

史从云忍不住夸了一句:“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

随即立即批准了冯继升的计划,又给他拨了一大笔钱去干这件事。

不过新东西也不能接着叫火雷了,因为是床弩使用,就方便的叫火箭了。

史从云突发奇想,那到明年老子是不是能在公元十世纪组建一支火箭军了!

当然,这种新东西的杀伤效果如何还未知,但史从云很看好,总比火雷那种用投石机投掷或者近身投掷的东西靠谱太多了,这应该是个大进步吧。

随后,史从云于全军之中挑选认字读过书的人,或者原来是工匠之人,准备扩编火器营。

火器营的定位依旧是奇兵而非主力,当今大周的禁军已经快到二十万。

史从云准备从其中挑选出两千人组建成火器营。

这个比例相当小,因为这种原始火器远没到可以决定战争胜负的程度,但这个发展趋势和大方向在他手中必须保持。

到十一月,史从云口述,让赵侍剑帮他写好大体的扩军计划。

既然要扩编到两千人,那就不能再叫营了,而应该改叫军。

叫火器军未免有些小气,所以他暂时没有命名。

而他之所以这时改编是找准了时机的。

官家明年要让他去打辽国,这时候他的任何举措都有为明年的战争做准备这个理由。

史从云给官家上了奏疏。

对于这个由他直辖,独立扩编出来一军的理由是为了来年在河北更好的攻城略地。

他在奏疏里对这支两千人编制的新军描述是专门用于建造攻城器械,大型作战器械,如床子弩,投石车,攻城车的军队,多数由工匠和识字的士兵组成,描述还是很贴切的。

官家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同意让他在殿前司系统下新设一军,编制两千人,由他直接统辖。

这种部队其实在禁军系统中还是挺多的,如内殿直,散员都,东西班直,大剑直等。

如果冠以军名的话一般人数很多,如铁骑军,控鹤军,龙捷军,虎捷军,这四大主力少的两万多人,多的如控鹤军如今已扩编到八万人,水军驭浪军也有两万多人。

其它部队大多数都是五百人到两千人不等,如果带直就是拱卫皇城,禁卫亲军的意思,官家直接统辖。

而他这支新火器营自然不可能叫直,只能是什么都。

不过暂时史从云没想到,但人已经开始选拔了。

也正好这时,符皇后那边让六妹带来消息,河北那边符家的人来了,按照约定史从云需要在军中为他安排一个职位。

史从云没有怠慢,符家可不是一个皇后和一个魏王。

他们是一个历经好几代人的庞大政治军事家族。

当今魏王符彦卿的祖父符楚追封吴王,他父亲符存审追赠秦王,而如今符彦卿是魏王,符家三代封王,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特别是符存审的秦王,那一般是及其得宠的皇子才能得的封号。

而符家这代人也不是只有一个魏王符彦卿而已,他只是符家庞大势力中最显赫的那个。

符彦卿的兄长符彦超担任过昭义军节度使,泰宁军节度使。

兄长符彦饶担任过曹州刺史,金州防御使,滑州节度使等职务,最终官至检校太傅。

而符彦卿的其他兄弟还有很多,符彦图、符彦能、府彦彝、府彦伦、符彦升等,他们这代兄弟中有五个人担任过节度使,剩下的也是防御使,刺史,知州,金吾上将军等之类的人物。

而天雄军节度使,魏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符彦卿是他们符家兄弟这代人中最耀眼的那个。

这些人有些死了,有些还活着,他们及其后代编织成庞大的符家关系网,势力网,这是不可小觑的。

这也是为什么官家那么要强的人,自比唐太宗的人,身为天子也要去娶一个嫁过人的符家寡妇还立为皇后,而在符皇后死后赶紧立符家第二个女儿为皇后,因为不娶,不立,大周的江山都不稳固。

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赵光义要娶符六妹为皇后的原因,因为不娶,大宋的江山也不稳固,如果当时赵光义没有娶符家的女儿,说不定陈桥兵变都要不敢放手去干。

不过现在事情变了,符家的老六被他娶了,不过娶是娶了,六妹对他也很好,他想官家的心情应该和他是一样的,对符家又是依赖,又是防备。

因为符家是实在太过树大根深了。

最终,史从云准备亲自去魏王府外的会会符家从河北派来的后辈。

他心里已经想好了,这种政治交易无论如何也要把符家的后辈送上去,郭廷谓、张正涛、张正海在河北才会好过。

如果他有本事,就把他安排到军中去,如果没有就留在身边做从事官,混个几年,给他讨个封赏就成了。

.......

冬月初二,大梁城街道上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银装素裹,一片雪白。

史从云一大早从周宪的肚皮上爬起来,感觉有些腿软。

昨夜因为天太冷,于是发动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羞涩的周宪苦苦支撑。

不得不说,在他的滋润下,本就漂亮的周宪如今更加美艳了,江南的国色美人,光是看看就令人食指大动,所谓秀色可餐大概如此。

刚好这几天,南唐那边也出了事情,国主李璟的弟弟李景遂被授为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封晋王,但在回封地的路上居然被人毒死了,很多人都怀疑是当今太子李弘冀干的。

李弘冀既是李从嘉的长兄,南唐太子,他是个果于杀戮的人,而且可能是觉得自己的叔叔威胁到他继位了。

不过真相还在调查中,如果最后坐实是太子干的,说不定南唐就要变天了。

出了这样的大事,李璟不敢隐瞒,连忙上报朝廷,史从云就知道了。

史从云和周宪说了半天情话,调戏了好一会儿,压抑住东山再起的激动,在周宪服侍下起床,因为今天他还有大事。

裹着大衣从后门出了史府,叫上亲兵准备去魏王府,去见见从河北来的符家后生,把他带回来。

昨天就有人带来消息,人已经到了,说要来史府拜会。

史从云想了想还是他过去的好,他新升任殿前都点检,每天门外都有大批候着要见他的人,人多眼杂。

本就在一条街上,一路没走多久就到大街东段的魏王府附近。

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大相国寺对面的魏王府,只带了两个亲兵,到了朱红大门外说明身份后,门口的侍卫立即恭敬起来,进去通报。

不一会儿就有年迈的管事亲自出来迎接他,恭送他去会客厅。

等他到了之后,请他坐在上位,还连忙周到的端来茶水点心。

史从云直接道:“我来见人的,不必客气。”

对方明白他的意思,很快就去叫人了。

不一会儿,一个人影急匆匆从大堂那边进来,见到他就恭恭敬敬的行礼,“在下符昭愿,见过殿帅。”

等他抬头,史从云有些惊讶了,因为这人声音稚嫩,人也稚嫩.......

看起来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

他忍不住问:“你姐让你从河北来跟我?”

少年看他的眼神里都是光,连连点头,“正是,大姐让我来京跟随大帅做事,请大帅放心,我一定忠心跟随大帅,言听计从。

某在河北听说了很多大帅的事迹,心里十分佩服崇敬,能跟着大帅做事,是某的荣幸。”

“哈哈哈,那好那好,可你这........”你这算童工啊!史从云心里想,符家没人了吗,怎么弄这么个小孩来?

“你几岁了?”

“十五。”

史从云满脸懵逼,正在这时,后堂屏风后走出个带着面纱的年轻女人,直冲中的道:“怎么,你看不起我们符家的男儿吗!”

“啊,不是看不起,是怕他年龄太小,打仗可不是过家家,看他样子女人都没睡过,万一死了可怎么办。”史从云摇头到。

“你.......”顿时那女人说不出话。

前方的符昭愿连拱手道:“殿帅,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就该建功立业,马革裹尸,我不怕死!

家中确实有一位长兄,不过他要继承家业,某虽身小,但我胆子大,我听说大帅十五岁就北击北汉契丹,大获全胜,我也想像大帅一样为国效力,请大帅收留我吧!”

说着就跪下叩首了,史从云连伸手止住他,没想到这符昭愿年纪轻轻,说话却一套一套的。

“不必不必,起来我问你,你读过书,能识字写字吗?”

符昭愿连点头:“读过很多兵书,识字,能写文章。”

“好,那我要了,你跟我回去,正好我要组建一支新军,需要你这样的文武双全人才。”史从云痛快道。

符昭愿大喜,“多谢殿帅成全!”

“你们打仗,要读书识字有什么用.......”旁边女人插嘴。

史从云不耐烦,恶毒的回了一句:“你个老娘们懂什么。”

说罢起身,“不用招待了,我就是过来要人的,走跟我去城外大营看看。”

说罢,带着十分高兴的符昭愿准备走,管事连忙恭送,踏出客厅回头时,余光发现后面的女人好像哭了。

史从云想不至于吧,不就是说了句老娘们吗,她看起来也不老啊,不过他事多着呢,没多想,带着符昭愿直接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