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209章 大战善后

五代河山风月 第209章 大战善后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梁城难得张灯结彩,灯火通明。

自唐末混乱至今,已很多年没有这样的盛况,入主大梁的政权换了又换,契丹国主都来大梁当过皇帝,上次大梁城被军队劫掠不过在七年之前,年纪稍大的人还历历在目。

当朝开国皇帝郭威率大军入大梁推翻汉朝末帝,但为拉拢将士,只得许诺他们劫掠大梁,此事犹在眼前,七年后大梁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倒不是百姓不长记性,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是他们太苦了,早已经麻木,来不及去思考,在此乱世,活着尚且艰难,很多事情根本没机会去考虑。

而周朝也给大梁带来了新气象,先是仙君郭威在位几年励精图治,以身作则,实行不少改革,使得大周迅速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之后则是当朝天子郭荣上位之后勇猛精进,在军事上的表现很突出。

先是御驾亲征于高平击败北汉大军,之后又令大将王景、史从云击败后蜀,夺取四州之地,之后又御驾亲征淮南,重用大将史从云,大败唐国,夺取淮南十四州之地。

今年,又再次重用大将史从云,一下夺取南平三州,武平九州,总共十二州之地。

短短五年,周朝扩地整整三十州,一百多个县,如此成绩,足以令国人振奋,天下震惊了。

武功之盛,已经有了当初后唐巅峰时的势头,而因为对外征伐的顺利,也使得国内有了难得的安稳日子,士兵要打仗,普通人家总归能安然度日的。

所以到了今年秋天,便开始逐渐恢复以往的繁华,百姓们也终于有了一些余力,开始庆祝这丰收世界,庆祝大军在南方的胜利。

朝廷也正逐步富裕起来,虽然打仗很花钱,但打南方之后也在源源不断补充。

中秋佳节朝中也给百官赏赐不少钱财,木炭柴薪,酒米和干肉等。

大相国寺对面,东大街南侧,高大的朱门格外森严,磨盘大小的红色灯笼在秋风中轻轻摇摆,门前干干净净的光滑石阶,一人难以合抱的巨大柱子,使得往来零星行人都刻意远远避开。

再看门前身着全甲的高大护卫,加上魏王府几个狰狞大字,就格外给人压迫感,令人敬而远之。

魏王,对于大梁人来说不知道的不多,知道的也不算多,如果过了黄河到北岸去就是大名鼎鼎了。

对于黄河以北的百姓来说,魏州符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大梁就没有那样的排面和气场了。

反倒是逐渐崛起的史家,赵家,高家等反而令人印象深刻。

而这其中,以史家父子两最为闻名,大周第一猛将史彦超,大周第一帅才史从云,这父子两的名声已经在京城及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人尽皆知。

有人私下把他们比作始皇帝时的王家父子。

始皇帝手下大将王翦、王贲父子同样虎父无犬子,战功赫赫,威震天下。

只是当今来看,史家父子还是比不上王家父子的,始皇帝灭六国,王家父子两灭了五个,史家父子还没有那样的旷世奇功,但未来可期,也大有那样的可能。

千余年之后,又是一对能打的父子,同样是天下没有一统,豪强并起,这样的巧合际遇也难怪人们会津津乐道。

不过这其中也托付了普通百姓的期待,期盼有王家父子那样的人出来,结束这天下乱世,乱世的日子实在太苦了,几十年的混乱早让天下受尽战祸之苦,人心思安,盼着天下再次一统,战乱结束。

所以坊间才会将接连打胜仗的史家父子比作王氏父子。

只是这样的期盼很多人心里其实都是没底的,这几十年来能打的人可太多了,却没有一人能一统天下,结束纷争战祸。

.......

威严的魏王府内,气氛又截然不同了,外面是森然甲士,里面却是女子的欢声笑语。

银铃般的好听声音在宅院中四处飘荡。

“老六你不许出!你要站在我这边,我是你亲姐!”符二妹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手插着腰威胁乖巧的六妹,手里拿着画出来的扑克牌,那是史从云教给家中妻妾的玩法,又被她们带到魏王府中。

赵侍剑,符二和符六妹围在一起打牌,端庄的符皇后则和同样落落大方的周宪在一边品茶说话,都是风雅人。

老六被逼得无奈,委屈巴巴的看了二姐一眼,又看了旁边的赵侍剑,小声说:“二姐,你是地主,我们不是一家。”随后出牌压死了她,很快就让符二败下阵来。

府二忍不住抱怨:“哼,嫁人了就是不一样,都和你二姐不亲了!心里只有丈夫。”

符六脸红,连争辩,“不是不是,二姐你是地主,你自己的要的,关我什么事。”

两姐妹说闹,赵侍剑不好插嘴,没想到符二看了她一眼,随即火药味十足的道:“现在你这个赵姐姐可比我这亲姐姐都亲。”

赵侍剑不甘示弱:“那是自然,六妹我和我是一家人了,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六妹早是史家的人。”

符二一时语塞,越发觉得这赵侍剑可恶,之前大姐也被她气到过。

那边符皇后只好道:“好了好了,你们几个多大的人了,还吵吵闹闹。”

“别打牌了,待会我们去赏月,老六过来,我有许多话跟你说。”见大姐招手,老六乖巧的过去了。

“你们去后院亭子,把瓜果准备好,我和老六有些话要说。”符皇后理所当然的吩咐其她人,周宪礼节周到,行礼照办,大概在她的观念中,对方是大国皇后,身份尊贵就理所应当遵从。

符二妹这辈子就只怕大姐,当然也听话去做了。

赵侍剑反应比较平淡,也行礼答应下来,她更懂符家和史家背后的关系,她们这些内眷能相会,就已经说明两家关系亲密了。

......

长长的回廊里,皎洁的月光洒落下来,朱红的柱子密密麻麻,影子散乱。

符六有些紧张,每次和大姐在一块,她都会紧张不安,平心而论,她其实更喜欢和夫君在一块。

和夫君在一起总是很放松,有种无忧无虑的感觉,不像当前这样拘谨。

“你知道南方的消息了吗,你夫君在武平打了大胜仗。”大姐道。

符六点头,“夫君在家书里说了。”

“他倒是对你们痛快。”大姐说了一句意义不明的话,随后道:“你知道了也好,他有那样的功绩,往后又有些不同了。”

说着大姐停下脚步,回头认真看着她,让她也连忙挺直腰杆,“老六,现在你要明白,当今天下只有一个史从云,没有第二个。

特别是这次他平了南平、武平之后,这样的大功必是我周朝第一重臣了,你可要牢牢抓住他,要多对他依顺,男人嘛,他说什么你都要尽量答应,不要怕羞耻,早晚能牢牢抓住他,何况你还生得娇俏可人。

史从云宠爱那个赵侍剑,你就要知道去抢,去夺,去争取,你才是发妻,要把原本就属于你的宠爱抓在手里,可别让人僭越。”

说着她低声吩咐,“特别是那个赵侍剑你要小心,不是个好对付的女人,心眼算计很多,我差人打听过,她是晋朝宰相之后,见识必然很多,你不要轻视她。”

符六有些尴尬,她嫁过去之前确实想过那些,不过过去之后才发现史府的生活远比她想的自在快活,夫君是个十分畅快的人,也不讲究那么多,对她们也没那么多要求。

甚至夫君还会带她去河边骑马,捞鱼,带她去逛大梁各处的风景。

特别和其他的贵胄妇人接触之后,她更明白夫君对她们有多好。

那种自在的畅快感觉,是从小在严格家教下长大的符六前所未有的,她十分喜欢和珍惜,再次见到大姐,她又想到小时候的日子。

家里的规矩很多,很严格,身为大家闺秀,她自小就小心翼翼,受了很多训斥。

而大姐和二姐不同,大姐自有志向,是自己对自己严,二姐比她大好几年,二姐刚懂事的时候,符家还没有那么煊赫,规矩也没有那么严格。

可到她懂事时就不同了,所以自小就被严格管教。

再次见到大姐,她心里害怕得紧,她心底更喜欢和夫君在一起时那样的感觉,而是不是和大姐,不过她不敢说出来。

她也明白大姐话里的意思,老六心里不同意,不过她不敢反驳大姐,只能乖乖的点点头,就当没听到吧她想。

她又想起刚刚赵姐姐和二姐说的话,她已经是史家的人了........

是啊,她已经是史家的人了,六妹心里悄悄的想,这样的话为了史家不听大姐的话,也没有违背女人的操守吧。

两人便又接着往前慢慢走,小院里月光澄澈,洒在回廊中间的,恍若清澈的月光水池,沉淀在秋菊乱石从中。

“多好的月亮......”六妹感慨,心里又加了一句,要是夫君能和她们一起看就好了。

“你夫君待你如何?”大姐冷不丁问了一句。

“嗯?”六妹很快反应过来,“很好。”

“你们.......”大家微微抬头,似不经意的说:“你们夫妻间的房事如何......我是说,有没有孩子,有了子嗣你的地位才能长久保住。”

老六脸红,连连摇头,上前一步抱住大姐的手臂娇嗔道:“大姐.........”

“这有什么,男女之间的事有什么不同的,都是人伦大事,你大姐我见多了!”大姐连道。

老六心里信服,还是觉得有些害羞,小声低头说:“我起初很害怕,我就闭着眼睛,夫君就哄我,他老是骗我,欺负我,可我........我死去活来的,反而更觉得离不开夫君了,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说到这,符六的小脸红得快滴出水来。

“他......看他人高马大的样子,也不怕压坏你。”大姐说着看了看她娇小的身躯。

“不会,夫君很小心的,不过他太大,我太小了。”

“是吗........”大姐突然不多说了,符六跟在后面些,也不敢多嘴,小院回廊里,一下安静下来,姐妹两一前一后往前走。

等出了回廊,不知不觉已经到后院,远处池塘小亭中,几个姐妹们已经准备好了瓜果,符二正激动的向她们招手,让她们赶紧过去祭拜月神。

大姐叹口气,“要去对付最难缠的人了。”

符六有些不解的看向大姐。

大姐伸手摸摸她的小脑袋,“就是那个赵侍剑,她肯定又要跟我讨价还价了,也不知道你那夫君喂她吃的什么**汤,让她这么死心塌地.......”

符六不说话,她想夫君没有给她们吃**汤,是别的。

.......

中秋佳节很快过去,喜庆的气氛还在空气中弥漫,之后十六日的大朝会上,官家当着百官的面,让宦官宣读南方取得的重大战果。

百官朝贺,纷纷进言称赞,一时间让官家很高兴。

之后官家下诏正式确定在江陵设“荆南军”,以李汉超为荆南军都指挥使。

在潭州(长沙)设“潇湘军”,以李处耘为潇湘军都指挥使,在两地驻扎,并招兵买马,所需费用由南平、武平两地出资。

官家亲口夸赞了史从云的功绩,历数之前取得的功绩,再次称史从云为“朕的冠军侯”,称赞其是国之栋梁,中流砥柱。

同时让翰林院撰写文书,表彰招讨使史从云的功劳,大家都看出官家的高兴,拼命的夸,一时间朝堂君臣相得,其乐融融。

之后,官家让枢密使魏仁浦公布南方战事后续收尾工作。

先是抽调河南,河北的官员去武平补缺,河南河北官员空缺则由今年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接替。

随后令史从云从五六万大军之中,挑选出两个军,分别留给李汉超、李处耘,剩下的人依旧从襄阳,南阳一线撤回大梁。

同时令李谷后于大军撤退,以便为大军准备好撤退的粮草,全程保证大军安全撤回大梁。

诏令很快也往南发出。

这时翰林院的官员站出来,表示希望举行一次献俘仪式。

立即有人反对,兵部张昭觉得这样太铺张浪费,胜利的消息已经传出,天下皆知,足以慑服宵小,不必如此。

没想到翰林院的官员用古时的历史来说服官家:“当初唐朝高宗皇帝,令大将苏定方荡平三国。

每灭一国,皆生擒其主于百官面前献给高宗皇帝,于是威震天下,慑服宵小,隧高宗皇帝开疆万里,万国来朝,开盛事基业!

今日灭南平、武平,大将史从云擒获高继冲,周行逢等,正可仿效此举,昭示官家天威!”

有人都忍不住笑起来,“小小南平武平十二州之地,何德何能与三国相比?苏烈所灭乃突厥国、数千里外的西域诸国、隔海的百济,南平、武平何至于此?”

没想官家却很高兴,立即就决定了这件事,让翰林院的官员主办,也要学唐高宗李治来个献俘仪式。

朝中众人有些觉得不至于,这南平武平不说地方小,自古就是中国之地,和苏定方所灭三国有着本质的不同啊。

西突厥是漠北大国(大致今新疆一部分,蒙古国一部分)。

葱岭以西西域诸国,远在叶叶水附近(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他们当今连听都没听说过那些地方。

而百济虽小,可也远在今高丽南端。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外族大国,这打下南平、武平怎么能和当初苏定方所灭的这些国相比啊?

但也没办法,官家兴致很高,十分高兴,刚登基时官家曾自比唐太宗,这次胜利又让官家有了自比唐高宗的心思,他们也无法阻止,只好不再多说。

于是官家要携百官举办献俘仪式的事情也在当天定下,并且快速颁诏,八百里加急送到还在武陵的史从云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