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184章 火药作的事

五代河山风月 第184章 火药作的事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石屋里摆放十分有章法,许多材料分放在不同角落。

冯继升一样样的给史从云介绍。

过了一会儿,他果然发现一些火药威力没那么大的原因,这火药里除了硝石和木炭粉,硫磺粉之外,还加了丹砂,炉灰,水银和符水.......

没错,符水也是要加的,因为这毕竟一开始是道士发明的东西,有不少玄学的成分。

史从云跟在后面和冯继升边走边看,不过没有急着开口,而是一直等到他介绍完,随后众人出了屋子,避开刺鼻的硫磺味。

屋外阳光明媚,史从云想了一下火药作的运作流程,这才道。

“冯令史,我有件事想请你帮我去做。”

“不敢当,史将军有事尽管吩咐下官就成。”冯继升连忙道。

史从云想了流程上的事情,然后道:“兵部和三司那边我会去沟通,火药作暂时也没那么重要,干脆先不生产,你们帮我做一些试验。”

“试验?”冯继升有些不解。

“某觉得你们这配方不对,东西太多了,人们常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太复杂看起来厉害却未必是好事。

我有新配方,你帮我逐一的试它的威力,看看哪个配方的火药威力最大。”史从云站在河边的老柳树下道。

“新配方!”冯继升很惊讶。

“说新也不新,是精减过的,花销和钱帛某资助你,每配出一种你都仔细试试它的威力,有了成品我要亲自过来看。”史从云说得新配方,就是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丹砂、炉灰、水银、符水等等都去了。

只留下硝石矿、硫磺、木炭,然后让冯继升等人去尝试不同配比。

他隐约记得硝石是最多的,硫磺次之,然后是木炭粉。

但这样也有很多种比例可以尝试,史从云准备一种一种的试,最后确定下来。

到北宋就开始有用火药发射石块的炮了,如果历史没有变化,此时距离北宋建立只有两三年,说明民间肯定已经有不少火药的制作技术了。

这倒不奇怪,过年的时候整个大梁到处都能听到爆竹声,说明火药开始比较普遍的使用了,只是威力的问题。

当天和冯继升说定后,史从云也没拖沓,第二天就去兵部,找兵部侍郎说明情况,对方倒是没丝毫为难的意思,史从云的权势摆在那,再说火药作于兵部来说,就是个可有可无的部门。

不过兵部侍郎还是告诉他,这件事要过三司。

这点史从云早就想到了,所谓三司就是唐末之后慢慢从六部职权中独立出来的三个部门,度支司,盐铁司和户部司。

这三个职权部门其实光看名字就明白他们是干嘛的。

度支司掌管国家开销,盐铁司掌管国家盐铁,户部司掌管国家赋税,三司总结起来就是管理国家财政赋税的。

这职权可太大了,所以之后北宋虽然继承了三司,但三司长官是分立三人的,在此之前也是如此,但到五代,战争太频繁,为了打仗,为了效率就顾不得防范大臣大权独揽了。

设立判三司事这样的差遣,就是一个人总理度支司、盐铁司、户部司的所有事务,这判三司事没宰相的名头,可是实实在在有宰相的实权,甚至职权可能比宰相还大。

朝中各部支出,最后也会过三司,兵部的火药作虽小,可也要花钱啊,所以最终还是会过三司,这也是兵部官员让史从云去问三司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难不倒他,判三司事是李谷,且不说他和李谷的交情,赵侍剑的爷爷对李谷还有恩情呢。

于是回去之后史从云立即找来赵侍剑,“我觉得咱们该去看看李公,他都回来这么久了,你爷爷和他交情又那么好,咱们不去看说不过去啊。”

赵侍剑看着他讨好神情,白了他一眼,有些无语的道,“别装了,以为我不知道,肯定有事要求人吧.......

我......我是史家的人,又不是李家的,你有这样的事直说不就成了。”赵侍剑埋怨。

“啊,好啊!那你爷爷那些老朋友,咱们以后找时间都去拜访一下,也没什么企图,就是认识认识。”史从云立即激动起来,赵莹位极人臣也就是十来年前的事,那时候很多重臣都活到现在,依旧还是重臣。

“不成,你......你怎么这么厚脸皮。”赵小娘无奈。

第二天,打扮得体赵侍剑就陪同他带了礼物去李府看望李谷了。

李谷今年已经五十四岁,算得上高龄,外面的门房得知他们的身份,神色也很恭敬,和他第一次来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随后急忙进去通报,不一会,管家亲自迎接他们进去。

李谷在正厅接待了他们,对赵侍剑态度依旧很好,说着说着又感怀起当年时光,感念起赵莹对他的照顾和恩情。

史从云连连点头,跟着感动得差点落泪,心里却想,老年人就是有这个毛病,喜欢追忆以前的光荣岁月,很想快点进入正题。

不过李谷没感怀完,他也不好开口。

等李谷和赵侍剑终于说完了当年往事,追忆完了赵莹的光辉事迹,终于轮到他说话了,他生怕李谷再次提及往事,于是连忙一脸感慨的说:“唉,赵公真是千古楷模,侍剑是他的后人,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好好伺候她的。

我们这些后人也该继承赵公遗志,继往开来,继续往前看才是。”

李谷看他一眼,“你嫌弃老夫啰嗦就直说,以为我听不出来么。”

赵侍剑则被他说红了脸,什么竭尽全力伺候,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李公哪里话,我这是实话实说么,咱们还得往前看。”史从云嬉皮笑脸道。

李谷没和他纠结,“你今天来一进门老夫就知道居心叵测,不过还算你有些良心,知道带着侍剑来,说明你脸皮还没厚道无可救药的地步。”

两人在淮南合作两年,早就习惯了,史从云习惯了李谷做事的的风格,李谷也习惯了史从云的毛病。

李谷算是史从云的大恩人了,当初是他开口,帮忙让老爹上位整改禁军,让史从云带出第一支亲军控鹤左厢,之后正阳大战又是李谷拍板让他打前锋。

之后淮南战役中,也是李谷为他的十万大军调度后勤,供养大粮草辎重,才能让他在淮南毫无顾忌的打仗,最终大败南唐军。

“哪能,李公对我恩重如山,你的恩情我都记在心里,那不是脸皮厚不厚的问题,去别人家我怎么都敢去,来你这里,不准备准备某自己都不好意思。”

李谷点没在和他纠结,而是问:“你说吧,这次又是什么事。”

史从云把火药作的事情告诉了李谷,表明他想调用火药作的意图。

火药作一共就两间城外的石头房,工人只有八个,官员只有冯继升一人,平时别说官家,就算是李谷,或者兵部侍郎那样的官员连看都不看一眼。

用火药的水军都想不起来还有这么个地方,因为火药基本用不到,所以也就是史从云会在意。

他提起来李谷自己都愣了一会儿,反问他:“兵部还有这么一处地方?”

史从云肯定的告诉了他,还具体的告诉他负责人叫冯继升,是兵部令史。

李谷点点头,不过显然不知道这么一号人物。

记不得也不怪他,兵部令使这官职实在太小。

兵部设尚书一人,之下是兵部侍郎两人,之后各方主事,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等等,一大堆主事之后,是各种令史。

普通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等等。

这么多人中,冯继升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令史,而整个兵部的令史有一百多人呢,李谷身为左仆射,判三司府事,是文官的顶点,他知道才怪。

李谷想了一下:“让他归你用倒没事,也没人在意,不过流程上还需上奏。”

“要让官家批准?”史从云问,他倒不怕官家不批,官家不批他可以去找官家说,可关键是麻烦,不知道事情要拖到什么时候,他今年六月左右就要出兵了,还盼着去战场试试。

如果再拖上一两个月,哪来的时间去仔细研究。

李谷见他猴急便问:“你急着用那火药作?”

史从云老实点头,李谷面前也不用耍滑:“没错,李公啊,你能不能帮帮我。”

李谷毫不犹豫的说:“这样的小事你只要把奏折呈送上去,中书就能通过,门下大致也不会驳回,到了尚书,老夫就是左仆射,执行起来三司也能给你过去,你直接用吧,不过冯继升的事记得给兵部打招呼。”

史从云一听顿时恍然大悟,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是王溥、魏仁浦那匹人,他们帮着官家审阅奏章,同时给出解决意见,除非是大事,小事官家都是只是随便勾画就可以。

随后是门下省,门下侍郎是范质那批人,门下负责审议,如果觉得处理不当会驳回奏章。

随后是尚书省,尚书省负责根据批注,策划和执行政令,真正的下达命令给各个部门,是执行部门。

而尚书高官官尚书令因为权力太大,实际不设,分由左右仆射掌管,左仆射也是李谷!

也就是说,只要李谷点头了,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是通的,判三司事是李谷,尚书左仆射还是李谷,中书和门下不会拦他这种小事的奏折,所以事情顿时就畅通无阻了。

史从云非常激动,当即起身说:“李公啊,你是赵侍剑爷爷的挚交好友,就相当于赵侍剑的爷爷,赵侍剑的爷爷那也是我史从云的爷爷啊!”

李谷听了满头黑线,赵侍剑脸红低下头,的连连掐他腰间软肉,这太不要脸!哪有这样攀亲戚的.......

虽然最终李谷最终没有答应收他这个野孙子,不过礼是收下了,全当赵侍剑送的,同时也告诉他,火药作他可以用,冯继升可以安排。

不过程序也要走,他需要些一份奏书呈送中书,还要和兵部那边沟通好。

这两件都是小事。

奏书可以让赵侍剑帮他写,兵部那边早就沟通过了。

奏书上去不过四天就重新回到他手中,是兵部那边派人恭恭敬敬给他送回来的,官家的批示只有一个字“准”,肯定是内容都没看。

而中书省的批阅也是不过三个字“建准行”,有李谷开绿灯,这奏折就这么一路几天就批下来了。

史从云大喜,这意味着他可以使用火药作,就是城外那两间小石屋,外加冯继升和八名他聘请过来给朝廷做事的劳工。

于是从正月初九开始,史从云便令冯继升指挥着劳工,按照他的配方制作火药。

他的配方也没什么高明,无非就是把所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去了,只留下硝石、硫磺和木炭,然后让他们按照不同的比例组合,实验威力。

同时自己出钱,让高继升采购更多的原材料和招聘更多的工人,把原本的八个人扩充到三十二人,又在请来大梁的工匠在两间石屋西面的空地上再盖起六间石屋,加速生产实验效率。

另一边,史从云也忙碌起来。

官家在打不打南平的问题上犹豫起来,毕竟南平节度使表现得很恭顺,又是派兵帮他们打淮南,又是劝说南唐投降。

前几天还派人来进贡,之后又派人去劝说蜀国投降,虽然被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蜀国表示他们有山川之险,数十万雄师,根本不怕大周。

高保融就把这些书信都送到大梁来,表示他的忠心,官家见了书信只有开始有些犹豫起来。

史从云倒是觉得这是个大好借口,正好用这个借口伐蜀,然后顺道把南平给灭了。

不过不管官家怎么想的,之前的战争准备命令已经下达,他做好六月出兵的准备,开始全军大练兵。

此次练兵主要是驭浪军的水军、控鹤军、铁骑军,这都是殿前司的军队,而且一旦打起来,他的想法是陆地上部队以控鹤军为主,水路以驭浪直为主。

同时他想在南平和武平战场上试试火药的威力,此时还有六个月,到那个时候,至少该能有用处了。

到时候可以在南平、武平战场上试试水,看看能不能达到可以投入作战的地步,在战场上评估能不能用来对付契丹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