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女帝惊华夏子衿夏晟卿 > 第十章 江南水患,朝野争锋

女帝惊华夏子衿夏晟卿 第十章 江南水患,朝野争锋

作者:我是俗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6 01:46:04 来源:爱上中文

“公主的脚要不要紧?”夏晟卿看着她的伤处,不由得皱眉起来,“怪我没拦着公主去,这几日转寒了,若没养好扭伤,冬日里碰上雨水天怕是要疼的。”

夏子衿见他这般在意自己,心头也是微暖起来,这四方天地之中,又有多少难能可贵的心意,她是明圣帝的嫡亲血脉,却也享不到一丝一毫的父女真情,她扭伤脚踝,明圣帝甚至也只关心她究竟是否私闯禁地。

“不打紧的,本公主哪有这样娇贵,太医开了方子,敷些白玉散,约莫过上十天半月便好了。”

“公主此言差矣,那白玉散虽好,却止疼不化淤,治标不治本。”夏晟卿从怀里拿出揣着的包裹,掀开包在外头的布,露出了一个青釉方形瓷盒。

“这是我自个儿做的药膏,用鸡血藤和半枝莲捣烂研磨,又加进接骨草与土牛膝等几味辅佐,用来治扭伤是最好不过。”

夏子衿微微诧异,未曾想过夏晟卿竟还是药中好手,她接过那瓷盒,开盖一闻,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不似旁的药膏那般刺鼻,却带着几分清冽的冷香,向来在味道上也下了好一番功夫。

“公主,小葵瞧着这药膏比皇上赐的还要好呢!夏总管心思可真巧!”

夏子衿浅浅一笑,唇角的梨涡陷入脸庞里去。

“谢谢你,晟卿。”

夏晟卿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偏过头微不可闻地嗯了一声,他只觉公主的声音很是好听,尤其是叫自己的名字的时候,似三月春风般抚动人心。

“公主且坐着,我替公主上药,伤处裹得这样层层叠叠,闷坏了便更是不好。”

夏晟卿扶着夏子衿坐下,小心地将绣鞋拿下,将裹得粽子一般的纱布层层拆下,露出塞雪的肌肤,只是脚踝处通红高肿,破坏了这莹白之美。

“公主记着一日擦三回,像这样细细揉搓,吸收得更快些。”

他用中指指腹沾着瓷盒里的膏体擦拭在夏子衿的红肿处,再以揉搓打圈的手法按摩,力度轻重适中,手法颇为熟练。

夏子衿只觉药膏刚上到患处时十分清凉,按摩揉搓后又渐渐发热发烫起来,药力渗进骨头里,酸痛之感也缓解了几分。

“晟卿,本公主瞧着你手法熟悉,莫不是常常受伤?”夏子衿想起了那日他身上的血腥气,似是不经意地问,却暗暗瞧着他的反应。

夏晟卿手上动作有一瞬间的停顿,又继续替她按摩着,快得让夏子衿以为是眼花了。

“我一介奴才之躯,奴才受打骂是常有的,公主不必稀奇。”他嘴角满不在乎地弯了弯,仿佛不是在说自己一般。

夏子衿没有回话,她虽隐约觉得夏晟卿不像表面上看上去这样简单,却也说不出个缘由来,只得作罢。

月色如初洗的蚕绸,柔得似雾如纱,洋洋洒洒地映照在二人身上。夏子衿低头看着夏晟卿认真的侧颜,忽然便觉得,好像嫁一个太监也不是什么糟糕事儿,至少这样细心如水的事情,前世林润玉从未对她做过。

上京城的太平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三日之后,江南都督府八百里加急奏报传至上京。

江南一带突发水患,虽说江南本就多灾多涝,但这回的水患比之前几回严重上许多。至今为止,江南三分之一的土地已被洪水所淹没冲刷,房屋住舍,农田栽种,无一幸免,江南百姓民不聊生,呜咽哀嚎声响彻天际。

金銮大殿之上,明圣帝手握奏报,神色凝重不已。他苍如龙钟的眼瞳在大殿上一扫而过,众人皆是屏息而立,大气不敢出。

“众爱卿,江南水患,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朕实痛心疾首。尔等既为人臣,自当为朕,为百姓解忧!众卿家对治水患一事,有何见解?”

朝堂之上党派众多,明圣帝话音一落,原本寂静无声的朝堂顿时便吵闹开来,众口铄言,党派各执一词,听得明圣帝头昏脑涨。

“一个一个讲!金銮殿肃穆之地,怎容你们喧闹?”明圣帝斥喊一声,揉了揉眉心,深感疲累。

皇长子闻声抢先上前,撩起赤色长袍,跪地执白玉芴板于头顶,激昂出声:“禀父皇,儿臣认为,当务之急需先平定百姓之苦,朝廷当拨款重修百姓被洪水冲垮的房屋住舍,以免百姓再受流离失所之苦!”

皇长子已年过四十,身躯宽肥,面相看着忠厚憨实,心却精于算计。他本是最有希望入主东宫太子之位,却因母妃早逝,无人帮衬,被二皇子抢了先机。

皇长子心性颇高,事事都要抢在如今位莅太子的二皇子之前,誓要让明圣帝对他刮目相看。

太子不甘示弱,紧接着便执板上前,对明圣帝深深一拜,躬身道:“父皇,儿臣认为,皇兄所言虽无错处,却是短浅之见。”

“百姓如今关心的是灾患如何停,何时停,如今的第一要紧事是安抚百姓之心,让他们信任父皇,信任朝廷的能力。”

明圣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显然是认可了太子的言论,他本就重权,自然更倾向百姓民心多于百姓是否受难受苦。太子对皇长子微微拱手施礼,却暗含挑衅,皇长子怒目而视,碍于圣前,又不好发作。

太子自是乐意看着皇长子吃瘪的样子,他是德妃之子,德妃身出宰相府,又是嫡女,位份自然深重,虽比起皇长子,他更受朝臣护拥,却也见不得皇长子事事抢他风头。

“启轩,你怎么看?”明圣帝捋了捋唇上的龙须,看向立于朝臣之前的皇长孙夏启轩。

皇长孙夏启轩气度翩翩,年仅二十便对议政颇有见解,为人也是谦和有礼,不似太子与皇长子那般锋芒毕露,在百姓之中的风评远胜二人,更倾向于韬光养晦的作风。于明圣帝面前亦是乖觉重礼,深懂在上位者前收敛心性之道。

“皇爷爷,孙儿方才听二位皇叔所言,皆各自有理,孙儿亦赞同二位皇叔高见。”

夏启轩并手一躬,向二人微微见礼,竟是两边都不得罪。

“不过孙儿认为,治水的方案更是重中之重的要紧事,如若水患不得平息,朝廷投入再多的建设与人力皆是无底之洞。”

明圣帝点头赞同,对于夏启轩之见显然更为认可,他手掌拍动在明黄的纯金龙椅之上,心中暗自思虑起来。

“众卿有何议?”

太子朝着丞相看去,后者立刻心领神会,并手道:“臣附议太子之见!”

“臣附议皇长子之见!”

皇长子党的人亦是不甘示弱,附和之声此起彼伏。

“皇长子言论华而不实,空有拨款,灾民数量何其庞大,我朝国库虽富裕,却也经不起这样搬挪!”太子党的吏部尚书李琨拱手道。

“李大人此言差矣,大灾大难后民不聊生,若不加以安抚,何以平民心顺民意?”皇长子党的大理寺卿不甘示弱回示。

夏启轩抿嘴看着二人的党羽之间明争暗斗,却不掺和其中,示意自己党派的朝臣按兵不动。

明圣帝疑心极重,最是不喜皇子与朝臣勾结,夏启轩深知这点,从不在明圣帝面前显山露水,而皇长子与太子却不明其中,争得面红耳赤。

“都住嘴!”明圣帝大掌一拍,怒斥着底下的唇舌交锋,他不是不明白皇子们私底下的拉帮结派,但凡事都有个度,若是皇子间有竞争权衡自然是好,若是有人把主意打到他的龙椅上头,他也绝不会姑息。

“灾后重建之事暂且放一放,众卿就治水方案再做论述。”

夏启轩薄唇一勾,显然是不战而胜,对于明圣帝的心思,他向来把控得很好。

朝臣们面面相觑,对于治水方案皆是不敢多加言论,要知道治水方案牵扯甚多,若是一步说错,便会酿成大错,众人虽心中有数,却不敢言语。

金銮殿里头闹得正欢,声音通过大殿已然传到了外头。

夏子衿立在大殿门前,她本是在此等待明圣帝下朝,手上还提着楠木食篮,准备略尽“孝心”,却听得里头传来“江南水患”的字眼,不由得皱起眉头。

前世也有一场十分严重的江南水患,却不该是这时,整个事件足足提前了一年。

“治水方案……”夏子衿默念了一句,心中有了一个主意,放下食篮交给侍卫,便轻曳罗裙而去。

大殿中,明圣帝看着底下一双双闪躲的眼睛,十分气恼,连点了几个大臣的名讳,都摇头着不知所云。

“也罢,今日你们回去好好想,明日朕要看见你们的治水方案!退朝!”明圣帝敛声道,按着眉心摆了摆手。

众人皆是松了一口气,齐齐拜过后按顺序退出大殿之中。

明圣帝背手立于御书房,他心中对于治水方案其实也已有些门路。江南一带常年水患,年年水患年年治,方案大都大同小异。

只是今年的水患较为严重,普通的手段怕是不管用的了,是得好好筹谋一番。

“皇上,您站了许久了,歇歇罢。”夏晟卿端着红木托盘,上捧新采的一杯雪顶含翠,恭声道。

明圣帝端过茶杯,轻轻撇去水面的浮沫,细呷一口,顿时满口充香,疲惫的身体也好似活络了起来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