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千古名将曲 > 第一百六十八章 登基·摄政

千古名将曲 第一百六十八章 登基·摄政

作者:听雪观澜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6 01:37:31 来源:书海阁

“咚!咚!咚!”景阳钟声在行宫响起。

又是一日早朝扯皮时。

但是今天的苟鄂心情明显不好,刚刚得到的线报,公孙明烨的伤好了。

当年金殿对峙一事,让公孙明烨错失了状元,更是让天下士林错失了一个连中三元六首的奇迹。也是这件事让苟鄂在儒林之中威望尽失,难入德政殿。虽然他自己是始作俑者,人就是这样,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就是去别人身上找问题。

若是单单公孙明烨伤好可以上朝了,也不至于让苟鄂如此难受。更重要的是,公孙明烨将刚刚撤出城外的天策军主力重新调入了城中。

之前因为行宫叛乱之事,长林军和守卫行宫附逆的御林军都被缴械,军中队正及以上军官全部问罪,剩余的被俘人马被天策军押解至城外军营重新改编,整编入了天策军中。之后,天策军因为主帅重伤昏迷一直驻扎在城外。

但是,今天天策军动了。在新君之议的第六日,公孙明烨刚刚苏醒上朝的第一天,天策军进城了。

外军进驻中枢原本就是大忌,一般有点政治智慧的将领都不会这么做,怕引起朝中猜忌,但是现在公孙明烨就这样做了。

苟鄂可不认为公孙明烨是个政治上的白痴,他调兵进城的更大的可能性,就是要打破目前的僵局。姬韶薇和周宏博是讲道理的人,但是这个公孙明烨可不一定。

他敢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私自从楚庭调兵,赶来冈州,足见其胆大包天。至于周宏博那套兵部调兵的说辞,不过是为了帮公孙明烨脱罪所编造的,要是周宏博和姬韶薇真的早有察觉,那么慕祺然也不会死。

在简单地处理了朝务之后,又开始了新君之议,不过参与的人又多了一个,公孙明烨。

公孙明烨以闽州镇抚使,天策军都督的身份参与此次新君之议。

在开始之前,兵部尚书周宏博首先拿出了两份兵部的军报。

“诸位大人,这是刚刚从齐州和冀州送来的八百里加急!齐州的王仙芝,聚众十万攻克了曹郡,兵峰直指泉城府!冀州形势更是严峻,疑似出现了太平道的余孽,目前已经聚众三十万,常山、巨鹿两郡已经沦陷!我们没有时间了!”

周宏博一开口,就将目前大周的形势给说明白了。

“周尚书,为什么不让就近的驻军,前往平叛!?我记得齐、冀两州在永安之变中,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啊!?”开口的是左都御史,钱雪松。

周宏博苦笑了一声,“钱大人!现在的大周,没有兵了!?我大周的主力,只剩三大都护府和越州、天策两军了!其他的州郡虽然还有些边城驻军,但是那只是用来守城缉盗的,论战力……”

钱雪松专司督察之职,对于大周的军事不算太了解,虽然知道大周的军情紧急,四处起火,但是不想局势已经糜烂至此。

“本宫昨日就已经传令齐、冀两州,命两州刺史府自行募兵!抵抗叛军,保境安民!”

姬韶薇的话,让殿内之人都愣住了,殿内之人都是宦海沉浮的老手,自然知道姬韶薇这道命令意味着什么!

老宗正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永宁啊!你的这道命令是不是……欠妥啊?!”

姬韶薇摇了摇头,“皇叔爷!不是永宁要出此下策,实在是现如今大周已经别无他法!总不能放任两州百姓自生自灭吧!”

姬韶薇这句话一出,也没有别的声音了。

太宗祖训,民贵君轻。

这些年大周也一直在这么做,或许一两个百姓,几十个百姓不被殿内的大佬放在心上,但是两州的百姓的分量,在他们的心中比殿内任何一个人都要重,包括张皇后和姬韶薇。

苟鄂亦然。

“所以,微臣以为,新君册立之事已经迫在眉睫,拖无可拖了!”开口的是公孙明烨。

虽然前几日没有来参加新君之议,官位也是殿内众人垫底的,但是没有会小觑他。

先不论他的年纪和一代文坛盟主的身份,就是城内此时驻扎的天策军,就能让他说话的声音更大声。

天策军进城不是什么秘密,至少殿内的诸位都是知道的。

“公孙大人,年纪虽青但是见识不凡,所以我们理当遵循陛下的遗旨,立刻保陈王殿下登基,扫除叛乱,重整山河。”苟鄂顺着公孙明烨的话头,立刻就接了下去,输人不输阵!

“苟大人!本督以为,陈王殿下年幼,不足以承大周万年之统,平大周当下之乱。局势糜烂至此,陈王殿下登基与国何益?!”

苟鄂当即大怒,“公孙晦之,你是在质疑陛下的决定,质疑陈王殿下吗?!”

公孙明烨和苟鄂不合,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公孙明烨也懒得在人前装样子,“苟尚书,不必给本督乱扣罪名!本督的话,只不过是实事求是而已!”

“你!?”苟鄂还欲说些什么,就被坐在身侧的赵之翰给打断了。

“公孙大人,苟大人不过是遵先帝之旨而已,不必针锋相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公孙明烨对赵之翰还是很尊重的,这个寒门出身的尚书,铁面无私,清查刑案,是难得的刑律上的大才。人品也不是苟鄂能比的。

“赵大人,事有轻重缓急!先帝的遗旨固然重要,但是天下并非是先帝一人的天下,更是姬氏的天下,天下人的天下!”公孙明烨这句话原本是大逆不道的,但是他在天下人面前加了姬氏。这就顺理成章了,姬景铄的皇位也是得传自太宗文皇帝。说着天下是姬氏的,一点没错。

“那公孙大人的意思呢?!”赵之翰叹了一口气说道。

“今日必须有个结果,大周没有时间了!”公孙明烨说得隐晦,但是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了,新君必须登基,我只支持姬韶薇,所以新君是姬韶薇。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公孙明烨话里的意思。

现在的公孙明烨,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先帝遗旨,不容有逆!”赵之翰心智之坚,也非常人可比,丝毫不在乎公孙明烨话里的威胁之意。

当年他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刑部员外郎,一路升迁,历任郡守、府尹、刺史,最后做到一部尚书,虽然有他自己的能力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姬景铄的赏识,姬景铄虽然享乐好色懒政,但是却不是庸君。

赵之翰被姬景铄国士以待,自然也要报答姬景铄的知遇之恩。这道姬景铄的遗旨,他不会让步。

事情又一次陷入了僵局,若是要公孙明烨对苟鄂动手,丝毫不会犹豫,公事私怨一起报了。

但是偏偏站出来带头反对的是赵之翰,这位大佬人品德行也是让公孙明烨钦佩不已,这个脾气更是出了名的犟。

这让公孙明烨的第一个威逼方案,立时搁浅了。

姬韶薇看着这个僵持不下的局面,知道该启用第二套方案了。

姬韶薇站出来,打破了这个僵局,“赵大人!苟大人!让十三皇弟登基未尝不可,但是他毕竟年幼。不谙世事,难以处理朝政之事,现下这局面应该有人辅佐。”

老宗正献王知道姬韶薇话里的意思,先行表态到,“韶薇,辅政的位置还是得由你来,先帝在时,你就入德政殿参政了,还受先帝之命监国辅政,你主持大局最合适!”

在献王看来,权力还是得掌握在姬家人手里,这个皇位姬韶薇坐和姬韶节坐,没多大区别。姬韶节登基还要担心一个君弱臣强,姬韶薇登基反而不用担心这些。

但是现在既然姬韶薇退了一步了,那么这个辅政之权就必须牢牢地握在姬家人的手中,以免有外臣趁主君年幼弄权。

“若是有长公主辅政,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第二个赞同的,竟然是之前反对姬韶薇登基的赵之翰。

虽然遵从姬景铄的遗命扶持姬韶节登基,但是对于姬韶薇的能力和魄力,赵之翰是认同的。

很快众人就达成了一致。虽然工部、礼部两位尚书反对。但是却抵挡不来大势所趋。

在打开了僵持的缺口之后,商议的进度飞快。

没了赵之翰支持的苟鄂和韩佩言难以支撑。

待到中午时分,众人已经达成了以下的协议。

一、由皇十三子陈王姬韶节继承帝位

二、遵张皇后为圣慈皇太后

三、在陈王亲政之前,有永宁公主姬韶薇监国辅政

四、设置四位辅政大臣,协助姬韶薇执政。

四位辅政大臣的人选也已经定下,分别为督察院正,右都御史陈正悬、吏部尚书姬旦、兵部尚书周宏博、越州侯,岭南节度使萧讷。

这四位的地位和作用,都得到了在场众人的认可,苟鄂原本也想凭借帝师的身份,谋取一个辅政大臣的位置。奈何没有主动权,加上四个辅政大臣的重要性都在他之上,难以替代。

愣是将苟鄂压制住,连德政殿都没让他入。

这样的条件刚刚扣在了苟鄂的底线之上。

陈王登基就是底线,他是帝师,只要等,等到陈王得掌大权之日,就是他主政德政殿之时。

原本扶持陈王就是为了赌一个未来,现在苟鄂也就捏着鼻子认了这样的条件。

只留下韩佩言一个在瑟瑟发抖,原本的盟友现在一个个都妥协了。光他自己一个人成不了事情,若是姬韶薇真的想秋后算账,他决计是等不到陈王亲政的。但是只剩他一个,什么都改变不了。

当然了,对这个结果不能接受的还有一个人。

陈王的生母——柳贵妃。

在苟鄂传出了消息之后,这位贵妃娘娘就在自己的寝宫内大发雷霆。

根据以往例子,虽然皇太后之位理应由陈王嫡母张皇后坐,但是他作为新君生母也该有个封号的。但是此次的商议之中却丝毫没有提及此事。这让一向在后宫之中跋扈惯了柳贵妃怎么能咽下这口气。但是商议此事的都是朝中大佬,柳贵妃没了姬景铄当靠山,其子陈王又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新君,对于这些人只能是恨得牙痒痒,但是没有一点办法,只能在宫里大发雷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母妃你怎么了?!”十一岁的陈王看着不断摔东西的柳贵妃,有点懵。

“节儿!你要记住,今日这些人不过是迫于形势才将你扶上帝位,没有一个是好人,包括你的老师苟鄂,眼里也只有他自己的利益和权位。母妃不像张氏皇后,身后有个强大的母族,所以,你只能靠你自己!”

陈王早慧,虽然还不是很明白朝政的妥协,但是母妃的这副样子,却让他牢记在心中。朝堂之上的人,不可信。

由于事态紧急,钦天监也没有挑选日子的用地。匆匆挑选了一个日子。

正月廿一,举行登基大典。

此时的德政殿中,正在商议姬景铄的庙号。

“先帝早年励精图治,大周隐隐有复兴之象,天下欣欣向荣。,算是一个明君,而至晚年怠政不出,犬马声色,致使我大周国力衰弱。臣等以为,先帝谥号可定一个闵字,庙号玄宗。”说话的是吏部尚书姬旦。

姬景铄的谥号由他和督察院正陈正悬共同商议拟定的。姬旦待人处事都较为谦和,对于姬景铄的谥号原本也不想下手太重的,原本谥号拟定的是一个怀字。但是陈正悬发挥了自己大喷子的本色,坚决反对。

没办法,两人经过一阵商议之后,拟定了这个闵字,庙号玄宗。

当然也不能说是恶谥,但是比起怀字还差了一些。

这个庙号和谥号也是得到了殿内众人的认可。

“还有先前拟定的慕老太傅的谥号!我和陈大人商议之后,拟定的是文忠。”

修治班制,道德博闻曰文;廉方公正,事君尽节曰忠。

文忠在大周的文臣谥号之中,仅次于文贞和文正。也是评价极高的谥号。

姬韶薇点了点头,慕祺然三朝元老,一代帝师。为了大周鞠躬尽瘁,文忠二字,配得上。

喜欢千古名将曲请大家收藏:(wuxia.one)千古名将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