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千古名将曲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变局

千古名将曲 第一百六十四章 变局

作者:听雪观澜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6 01:37:31 来源:书海阁

一道木匣子被苟鄂从宽大的官袍中拿出,上面贴着密封。

“这是一道陛下的密旨,于前日遣宫内的一位公公秘密送给下官!并且言明,不能立时拆开,得等时机到了才能打开!下官想着陛下对今日的情形可能早有预料,所以就带来了让各位大人一起恭聆陛下的圣谕!下官位卑言轻,不敢轻易拆开,姬大人是国之柱石,老宗正德高望重,此般大事还是由二位来拆看宣读吧!”说着苟鄂就将手中的递给了姬旦和献王。

献王是姬景铄的亲叔叔,在接过木匣子的时候,就知道了,这里面应该是皇家的东西。

苟鄂递过来的木匣子,就是用专供皇室的南越沉香鲮木可雕琢的,沉香鲮木只有安南的南越国出产,有定神助眠的神效。这样大块的沉香鲮木也就是大周皇室能拿得出来,旁人能得到一点碎木,做个手链已经是了不得的造化了。

姬旦仔细看了看上面的蜡封,其实是完好的。应该没有被拆开过。将匣子重新交到了献王的手上,姬旦对着看着他们的诸位重臣微微点了点头。

献王拆开了木匣子上的蜡封,取出了里面的圣旨,打开看了起来。上面的内容着实让献王吃了一惊,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是费解,一对白色的眉毛眼看就皱到一处去了。

“姬大人!你且看看陛下的旨意!”献王将手中的圣旨交给了姬旦,接过圣旨打开一看,姬旦的眉头也锁了起来。待到默默读完之后,献王和姬旦对视了一眼。

献王开口对苟鄂说道,“苟大人,不是本王对苟大人有所怀疑,只是这圣旨之上的内容事关重大,我等还需要勘验核实一番!”

苟鄂似乎是早就知道会如此,丝毫不在意,“老宗正说得是!陛下的密旨肯定不是小事,下官若是老宗正肯定也要仔细验看这圣旨的真伪,当然了下官是绝对不会做出假传圣旨这样的大逆之事的!”

献王为首,集合了张皇后、吏部尚书姬旦、刑部尚书赵之翰以及督察院的院正右都御史陈正悬一起步入了德政殿的后堂验看这份圣旨。

献王先是将圣旨交到了张皇后的手中,“还请娘娘看看这上面是不是陛下的笔迹!”

张皇后接过了圣旨仔细看了看,苦笑道:“本宫只是粗通文墨,要本宫勘验笔记,实在是为难本宫了!”

张皇后虽然是出身名门,贤德温和,对琴棋书画也是均有涉猎,但是勘验笔记是一项技术活,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看得出来的。

“但是本宫但是知道一样!”张皇后摸了摸圣旨的材质说道,“这圣旨的材质确实是宫中御用的,陛下生前喜爱苏绣,所以宫内的布帛也多是苏绣,本宫不才,对着绣品也是略有研究,这圣旨的材质确实是苏绣,而且是苏州城内芝然斋内的绣娘所制的,上面的花色和针法本宫一看便知!”

陈正悬微微一思索,问道,“那娘娘可知,陛下平时可是常用这种布帛来书写圣旨。”

张皇后摇了摇头,“本宫从不过问政事,此事本宫不知,不过司礼监总管刘礼一直随侍陛下的左右,不妨问问他!他应该知道些!”

谈到了刘礼的时候,陈正悬的脸色略微有些不虞。

在场的众人之中,唯有他是最纯正的清流,虽然姬旦也是走得科举正途,但是毕竟是豪门权贵之后,而且位列吏部天官,算不得纯正的清流。

而清流最大的对头不是浊流,而是宦官。

从太宗立国开始,清流言官和内侍宦官就是针对相对的两派人马,有时候没什么冲突,清流言官都会上去无故弹劾宦官。

罪名当然五花八门,比如宦官乱政,德行有亏。盖因,清流攻击内侍,就是政治正确。

所以听到刘礼的时候,陈正悬的眉头也挑了一挑。但是兹事体大,陈正悬也没有阻止。

很快,刘礼就走进了内殿。

“刘总管,你且看看这卷圣旨用的是不是大内的材质!是不是陛下书写圣旨用的。”张皇后将手中的圣旨递给了刘礼。

刘礼细细翻看了一下圣旨的材质,但是对其中的内容一眼没有看,随后交还给了张皇后,“启禀娘娘,这确实是陛下所用的圣旨材质!我们司礼监在装裱订制圣旨之时,会根据圣旨的内容来选用圣旨的材质,赏功、罚过、昭告皆有不同,但是用的都是苏绣,娘娘让老奴看得这张是乃是有大事昭告文武百官、乃至天下时才用的圣旨!”

刘礼虽然权势不小,但是在皇后面前还是保证着自己的态度的,不管谁登基,张皇后都会被尊为太后,她是主,自己是奴。张皇后没有发话让他看圣旨,他就一个字也不看。

刘礼可以在外臣面前嚣张跋扈,但是在张皇后面前还是得恭恭敬敬,张皇后就是他未来的靠山。

材质得到了确认,圣旨的真实性更高了。

“王爷!不知道这圣旨上的印玺可有问题?!”姬旦想了想后,问了献王一句。

这圣旨上盖的是传国玉玺,帝王皇权的象征,只有立储、立后、封禅等大事才会有用到。等闲根本看不到,在座的人中,也就是献王接触过传国玉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本王确实见过这传国玉玺两次,一次是先惠宗继位之时,一次是陛下继位之时。看着圣旨上的印玺,应该是传国玉玺无疑了!上面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用的是失传的古篆刻之法,而且这传国玉玺曾因一个逆臣而被摔过一次,其左下一角由金镶补!诸位请看!应该假不了了!”

圣旨地材质是真的,上面的传国玉玺也是真的,那么多半就是真的的了。

右都御史吗,督察院正陈正悬又站了出来,“娘娘!为了保险起见,连同这圣旨上的字迹也查验一番吧!左都御史钱雪松大人,是书法名家,也是很擅长笔迹的模仿,不如让他来对比验看一下这圣旨上的字迹,岂不是更加稳妥!”

殿内几人一听,觉得有道理,这等大事怎么谨慎都不为过的。立刻差人将左都御史钱雪松请了进来。并差人去姬景铄的书房里,找了几本姬景铄批阅过的奏折来。

“钱大人,你且看看!这是不是陛下的字迹!”

钱雪松结果了圣旨和奏折,这一看,可让钱雪松也吃了一惊。这道圣旨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强行让自己忽略了圣旨上的内容,钱雪松开始对比圣旨和姬景铄平日的字迹。

“怎么样?!钱大人!?这是不是圣上的御笔!”所有人都在一旁等着钱雪松的结果,虽然在座的除了刘礼和张皇后都是饱学之士,但是于字迹一道,还是更相信书法大家的判断。

“娘娘!各位大人!这应该是陛下的笔迹无疑!”

“哦?!钱大人确定?!不会看错吧?!”出言质疑的竟然是他的老搭档,督察院的第一喷子陈正悬。(钱雪松第二,左都御史是陈正悬的副手!)

“《书谱》之中有载,不同性格的人的笔记是截然不同的,质直者则径庭不遒;刚很者不倔强无间;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孤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而书者的运笔笔法和笔顺也不尽相同。不是亲近之人不知道陛下的运笔习惯,是模仿不出的。而且即使能模仿,那模仿者要想模仿到这个地步,那也是不容易的,自身必然也是一位书法大家!说来惭愧,若说这笔记真的是模仿的,那这朝中除了下官之外,实在想不出有哪位大人可以做到,至少礼部苟尚书的字肯定没有这样的火候!所以这多半是陛下的真迹!”

这个时候没人会去怀疑刘礼,虽然刘礼是陛下最信任的司礼监总管,但是他那几个字确实是拿不出手,肯定是模仿不出姬景铄的笔记的。

钱雪松于书法一道却有心得,说出来的话也是让人不明觉厉。虽然钱雪松书谱的那一套理论,在座的不是很厉害,但是从结论中可以推断出,这份圣旨上的字迹应该是真的。

“娘娘您的意见呢?!这道圣旨该怎么办?!”殿内的大佬们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在张皇后面前还是臣,此事自然要先问张皇后的意见了。

“本宫是个妇道人家!见识不如诸位大人!但是本宫以为,无论最后是否按这圣旨上的旨意行事,都要宣读这份圣旨,让诸位大人听听陛下的意见!”

张皇后的话,让众人点头称是。

姬景铄虽然已经驾崩,但是这毕竟是他留下的遗命,还是需要向众大臣宣读的。但是,现在又是非常时期,姬景铄的遗命也不是不可动摇的。

几人在确定了之后,走出了内殿。

“众位爱卿接旨吧!”张皇后手捧圣旨,亲自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已年迈之人,但以寿终,抑或不测,然皇十三子,陈王姬韶节天资英奇,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若朕有不测,众卿可扶陈王继位,即遵舆制。钦此!”

圣旨一出,在德政殿内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苟鄂的嘴角扬起了止不住的笑意。

陈王姬韶节,是贵妃所出,而礼部尚书苟鄂就是陈王姬韶节的老师。若是陈王能继承大统,那苟鄂自然而然就是帝师。

“众爱卿以为该如何行事?!”

刑部尚书赵之翰,率先站出来,“启奏娘娘!臣以为陛下既然有遗旨,那我等为臣者,自然应当按遗旨行事,遵陛下之遗命!”

赵之翰虽然是法家门徒,但是行事确实儒家那一套,古板得很,在确认了姬景铄的遗命之后,赵之翰第一时间站出来,要坚持姬景铄的遗命。

“赵大人此言诧异!”周宏博作为姬韶薇的铁杆支持者,立刻出言反驳,“陛下立下这道圣旨的时候,并不知道太子会逼宫兵谏,现在的局势混乱无序,新君必须要能稳住当前的局势,能够带领我大周重整江山!陈王殿下虽然聪慧,但是毕竟年幼,如何能担此重任!若是因为我等不能为国推举贤君,导致大周江山难再造,我等有何面目去面见大周的列位先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周大人,你怎知,陈王殿下就不能重整山河,陈王殿下天资聪昀!有我等的辅佐,怎么就重整不了江山!”

“陈王殿下只有十一岁,十一的孩子,怎么来收拾大周的山河,那这继不继位有什么分别?现在要的是一个坚毅果决的主君!而不是一个仅仅只能继位的名义上的帝王!论手段,论智慧,论胆识,长公主才是上上之选!”

……

很快德政殿内,就争吵了起来。

德政殿的大臣也分成了三大派,一派是礼部尚书苟鄂、工部尚书、宗正献王,刑部尚书。他们都支持遵循姬景铄的遗命,让陈王继位。

另一派,则是姬旦、周宏博、萧讷还有户部尚书徐人杰等人,他们是力挺永宁公主姬韶薇的。看法也很实在。现在的大周需要的是铁血手腕的君王,而不是一个摆设的幼帝。

此外还有中间派,就是督察院的陈正悬和钱雪松两大喷子。

督察院的御史,很少会掺和进帝位的争夺,而这两位确实也没想好该支持谁,索性就保持中立。

对立的双方都无法互相说服。

“此等大事!还请娘娘定夺!?”周宏博很聪明,将球丢给了张皇后,张皇后是永宁公主的生母,虽然不能太过偏私,但是暗中向着长公主一点,总是没问题的。

“本宫以为此等大事!与其在这里商议,不如问问韶薇自己的意见!?”

喜欢千古名将曲请大家收藏:(wuxia.one)千古名将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