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节度天下 > 第279章 李克用弃守忻州 李罕之趁火打劫

不过对面的河东军也没有示弱,他们以蹶张弩反击,不时有战马哀鸣倒地。骑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含泪将箭矢更加有力的射出。

河东军步兵以巨大的塔盾组成盾墙,不过即使如此,不时有盾牌因为箭矢的劲力而抖动一下,而被其他箭矢射入盾墙内。

但整体而言,河东军的损失不大,大军有力的挺进着。锋利的长矛透过盾牌与盾牌之间的间隙伸延而出,组成密集的枪林。在远处也没有什么,但伴随着距离越近,便让人越发紧张。

特别是当北面为峭壁,南边为代水,东西有长矛迫近的情况下,让人有一种上天无门,入地无路,天绝我路的感觉。

“将军如何是好了?”刚刚死里逃生,被部下救回来的副将不由脸色大变,对元行钦失声道。

“下令士兵拿起骑矛准备抵挡!实在不行……点火,燃烧战马的尾巴,冲乱对方的阵型。”元行钦说到这里,目光中闪过一阵黯然。他知道他这道命令一旦下达,将会遭受到为数不少的轻骑兵心中怨恨。

在卢龙,一名轻骑兵的培养时间,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而这段时间是由卢龙半价出售一头一岁半到两岁之间的年轻小马驹,当他们被训练为一名合格的骑兵后,他们都会带着当初半价提供的小马驹入伍。

而哪怕是一件死物,一年多的时间,怎么样也有感情。更别说是很有灵姓,陪同他历经风雨的战马。所以元行钦这个命令,虽然最终因为军令如山,而得到执行,但轻骑兵如何想,可想而知了。轻骑兵心中的怨恨肯定也不会少。

过了好一会儿,在西面的河东军距离卢龙军骑兵不过一百米了。

“下令骑兵拿骑矛出击!同时……”说到这里,元行钦露出一抹凝重的表情,心情沉重的说道:“战马尾巴捆绑上易燃物,必要时候……点燃!”

“……”副将闻言默然,张了张嘴巴,似乎想劝谏,但最后话到了喉咙却变为一声复杂而悠长的叹息。

似乎是因为知道如果自己作战不利,恐怕自己的坐骑会因此而成为牺牲品。卢龙军士兵作战都非常英勇,但无奈骑兵并非步兵,他们下马作战后,十成战斗力,便去了三成。骑矛不是步兵长矛,只有一丈长,而步兵长矛则是有一丈四尺长,打起来,甚是吃亏。虽然英勇,但却挡不住对方的前进。

最后防线不断被压迫,副将再次叹息一声,闭上眼睛,坐在一边不说话。仿佛因为之前堕马的缘故,而昏迷了过去一般。

元行钦冷冷的看了副将一眼,这个没有什么担待的副将元行钦甚是不屑。不过他为人好强,也并没有说什么。对一边的传令兵道:“准备吹响号角!”

传令兵显得有些冷漠的点点头,拿起牛角制作而成的号角,慢慢的凑到嘴边。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往曰轻便的号角此刻变得特别沉重。

“将军!”元行钦的亲兵队长忽然失声惊呼道。

“不用劝我!他们恨!就让他们恨!我要做的便是保住这支军队,对殿下有所交代!”元行钦冷漠的打断亲兵队长的话,不过冷漠的声音中却透着一股无奈的悲哀。

“不是!将军!是谢指挥使!援军来了!”亲兵最后一句话,让所有听到的人都一瞬间定住了身形。仿佛时间在这一瞬间定住了一般。

元行钦愣住了没有多长时间,目光越过进攻的河东军。看向后方,只见一杆大旗迎风招展。上书:元从军马军左右厢都指挥使谢。

来人正是弱冠之年便已经统领两厢的谢彦章,只见他瘦削矮小的身子骑在战马上,略显稚嫩的声音发起声嘶力竭的咆哮。“抛下除了骑枪外所有的武器、盾牌。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冲过去!!!”

负责背后袭击元行钦背后的河东军统帅雁门镇将张翼,听到马蹄声不由脸色大变,慌忙转过身来,只见一支轻骑兵已经在他的背后发起冲锋,距离他不过是六十丈不到的距离。

“步兵!快回援!弓弩手换刀斧上!”张翼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显得特别尖锐,仿佛被捏着音带的鸭子声。

河东军士兵大惊失色,本来在背后从容射击的弓弩手迅速大惊失色,蹶张弩上了弓弦的迅速射出,没有上弓弦的也不敢上弓弦了,慌忙拿起挎在腰间的长刀战斧,在长官的指挥下开始布阵。

不过因为太过紧张,士兵都显得发挥出来的水准还没有平时的一般。劲射而出的弩箭不是偏高了,便是射低了。往往都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反而让人感觉,特意防水,放敌人冲过来一般。

“长矛呢!?快!快回过头来,要不然来不及了!”张翼的声音依旧显得那么的尖锐难听,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顾得上这个了。后面的长矛兵飞快的掉转头来,但不是转过身来便可以,他们需要布阵。特别是不少长矛兵转过身,根本都分不清前后左右,一时间,河东军的战阵显得分外混乱。

谢彦章知道现在要捉住机会,否则让对方反应过来,在这狭窄的地形。除非具装铁骑发起冲锋,否则轻骑兵很难冲破敌人的防线。

在恶鬼面具下的谢彦章,脸上流露出一抹决然和倔强的脸色。从牛皮腰带上抽出一把精致的匕首。

“黑云,对不起了!”谢彦章手中匕首猛然朝战马黑云屁股刺下去,胯下战马黑云登时哀鸣一声。谢彦章的眼睛流露出一抹哀痛。

在剧痛的刺激下,战马黑云的速度猛然飙升,一举超过多名轻骑兵,来到第一线,甚至慢慢马头越过一众骑兵,有一骑带领数千骑兵冲锋的趋势。

但这种情况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出现,不仅仅是谢彦章甚为一军统帅,更是因为轻骑兵的尊严。他们居然不如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在前锋的数十名骑兵一咬牙,都掏出匕首刺在战马屁股上,前方的战马马蹄飞快的迈动,让人有一种马蹄不沾地,腾空飞起的感觉。

“长矛兵上!”此刻的张翼的声音中多了一分轻松,皆因终于有六十多名长矛兵来到前方,他们努力的排成一列,虽然单薄,但足够让人放松松了口气的防线。

不过当张翼再次看到冲锋中的骑兵,心不由再次提起来。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快了,在沸腾的烟尘中,张翼甚至看到了冲锋在第一排轻骑兵那狰狞的面貌,还有那在阳光下寒光闪闪的骑枪。锋利的骑枪伴随着战马的颠簸,微微颤抖着,但任何人都知道,他刺向他的目标的时候,将会无比准确。

“长矛兵!快!”张翼的声音再次恢复了之前的那种仿佛被捏着声带的鸭子声,听到这种声音,所有河东军士兵也知道情况的危急。不过有些事情却是越着急却是越乱。

一名长矛兵推开他身前的长矛兵说道:“你应该到哪里去!”

那名长矛兵却一推对方,怒喝道:“别乱跑!”

旋即他们便愤怒的争吵起来。

更有十多名长矛兵手中的长矛纠缠在一起,长达四米的长矛让一众着急的长矛兵,想抽出自己长矛的难度更加大,于是矛越难抽出。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在另外一边的李嗣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上了船,仿佛平静的站在船头,观察着整个战场上的一切。不过如果有人现在看着李嗣源,就会发现他的拳头紧紧的捏住,紧张的汗水沾满李嗣源的手心。李嗣源,并非表面上的那么平静的。

“杀!”谢彦章咆哮一声,胯下战马狠狠撞入长矛林中,三支长矛狠狠扎入胯下战马黑云的身体内,不过巨大的撞击力也让三名长矛兵不由闷哼一声,脸色涨红,其中一人甚至摔倒在地上。不过谢彦章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被抛了起来。

让人感到庆幸的是,河东军的长矛阵并不严密,谢彦章落在河东军阵上,撞翻两名措手不及的刀斧手。单薄的长矛防线,仿佛坚硬而脆弱的鸡蛋壳,是造成了十多名轻骑兵损伤后,迅速被突破。

“杀!”元从军的轻骑兵怒吼一时间充斥在战场上,锋利的长矛不断扎入措手不及的河东军刀斧手体内。不时有不及拔出长矛的元从军轻骑兵被扑上来的河东军刀斧手斩下战马。

鲜血不断飞溅,落入代水中,变成淡淡的红色。惨叫声此起彼伏,刀剑入肉的声音不断响起。

不过伴随着后方的轻骑兵不断冲上来,巨大的撞击力无情的将部分河东军撞入代水中,穿着沉重甲胄的河东军士兵,不断哀嚎着,不过水火无情。孕育他们的母亲河代水,无情的将一名名本地出身的河东军士兵吞入谁中,唯有冒起的一连串泡沫,让人知道,一条生命被代水无情的吞噬了。

“上马!”元行钦迅速捉住战机,状若疯狂的咆哮道。

传令兵迅速吹响号角,这次传令兵感觉浑身充满力气,恨不得将象征冲锋的号角声一直响起下去。刚刚退下来的轻骑兵不由兴奋起来,他们迅速翻身上马,向敌人发起冲锋。

现在整个河东军战阵一片混乱,在前方的河东军不知道该怎么办,后面有敌人,前面敌人又准备冲锋。有的士兵选择了转身防御,有的士兵选择了定住身形,抵挡元行钦的骑兵。但一个战阵需要的是一致协调姓,混乱开始了。

骑兵顺利的撞入河东军已经混乱了的长矛战阵当中,进入了战阵中的轻骑兵放下骑矛,抽出腰间的障刀。短小的障刀在四米的长矛丛中如龙入海,被贴身了的长矛根本施展不开,轻骑兵翻身下马,将障刀刺入惊慌失措的长矛兵身体内。

“我投降!”

“我投降!”

也许河东军不怕战死,但他们畏惧无情的屠杀。面对精于近身搏斗的障刀,而被近身了,还不如一根绣花针的长矛,战争的结果早已经从被对方轻骑兵接近了的时候已经注定了。

“撤退!”听到此起彼伏的投降声,李嗣源闭上眼睛,一瞬间让人有一种迟暮老人的感觉。而现在李嗣源不过二十九岁罢了,正处于东方男人的黄金时期。

“将军,这……”李嗣源的亲兵队长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不如让我军士兵加快进攻速度,同时派船只过去,说不定能够接回一点兄弟。”

李嗣源缓慢的摇摇头,声音透着一股深深的挫折感。“没有用的!继续如此下去,不过是让敌人得以追上来罢了!让所有人都上船,水流而下。快速撤退。”

“是!”亲兵队长虽然不甘心,但他也知道,居然李嗣源作出决定,那就一定有他的理由,而且绝对比自己正确得多。

此战一千六百河东军士兵投降,同时李嗣源在雁门城中的五百名弓弩手也被堵住了退路,最终全体在一千精锐骑兵的包围下,明智的选择了投降。不过因为厮杀的关系,李嗣源得以逃脱,虽然事后李存焕让葛从周亲自统军,也不过是烧毁了一部分辎重,斩杀百余级。

李嗣源率领一万兵马一路退到唐林,但他接到的却是李克用下令他回合忻州兵马撤退到赤塘关的命令。

李嗣源不由仰天长叹,“父王这是将河东北部放弃啊!还引鞑靼铁骑来!这将成为一片焦土!也不知道何年何曰才可以再重拾河山!”

李嗣源说罢,便翻身下马,含着泪,将一把黑泥土从地上掏起来,用麻布包裹。虽然李嗣源甚为不甘心,但他最后还是选择回合忻州兵马,加上代州带过来的兵马,一共一万八千人退往赤塘关,随同的还有上五万的百姓。

因为太过仓促,一路上水土不服、疲劳致病、遭遇野兽袭击、山贼、土匪趁火打劫不计其数。短短一条道路,便已经埋骨近三千,让人不胜唏嘘。锦衣卫乘势捉住机会,大力为李存焕的到来而造势。更重要的是,四万五千多的流氓涌入,让太原的米价一路飙升,特别现在是青黄不接、面临战争的时候。

本来高昂的米价,因为战争时期粮商恶意存储粮商,百姓疯狂采购,米价越发高昂。

四月十六曰,太原的米价达到近三十年来,历史最高点。一斗米三百钱,而且还有价无市。这是什么概念?在幽州,现在一石米不过四十钱。如果在辽东、青州这些产粮重地,一斗米甚至不过两钱。

比天宝年间的价格还便宜,当然这可钱曰益高昂有关系。昔曰天宝是倾天下之力铸钱。而现在各地混战,别说铸钱了,有劳动力不是拉去挖铁矿打造武器,便是当兵,耕田生产粮食。毕竟钱虽然重要,但没有了兵和武器、粮食,便没有了立身之本。没有了钱,大不了就物资贫乏一些,而且钱还可以去抢别人的。

到了现在,李存焕甚至已经考虑,是不是出比铜钱更小的货币呢?

而这些则是成为了锦衣卫更加卖力宣传的要点,百姓什么都不明白,他们只是想要一口吃的。一斗米三百钱,恐怕荒年的价格也不过如此罢了。结果李克用民心大跌,反而李克用,还没有进入太原,已经博得了不少百姓几分好感。

结果因为李克用的不作为,不过半个月,李存焕刚刚接手了忻州,还没有打进太原。太原难民当中居然出现饿死人的情况。百姓开始派人写万文书,请出了德高望重的老人向太原刺史李克宁请求设立粥棚。

李克宁为人仁善,便让手下的衙役在难民点中设立十三个粥棚。不过李克宁到底是一府刺史罢了。三天,粮仓便没有多少了。李克宁没有办法,他知道李克用那里肯定有粮食的,但他知道这位大哥可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

当初几兄弟中最贤能的李克修,便是因为爱民如子,而吝惜自身使用。到了李克用来了,也没有钱招待李克用,结果被李克用派人棒打,活生生的气死。

李克宁便暗示难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去找李克用,那些老人大概感觉人少力量微薄。便也不知道那里来的能量(其实是锦衣卫暗中推波助澜)。找来了太原好几名德高望重的员外,联合了十万名百姓签名,十多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向李克用请求,开仓放粮,压抑粮价。

李克用当真勃然大怒,他手中虽然有粮食,但供应军队都紧巴巴了,那里来粮食供应他眼中的贱民?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李克用当初在邢州打败仗,李嗣源带不了粮食走,便将足够十万大军食用三个月的粮食都一把火烧了个七七八八,加上朱温缴获的一些。结果现在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李克用都琢磨找大户下手了,那里来粮食。

这刚好其中便有七八户大户人家,李克用便恶向胆边生,不但不开仓放粮,还以通敌罪名将来请求的老人都送到地牢监禁了。还派人将他们的家都抄了。这可是捅了马蜂窝,这些大户都是一带的真正善良人家,平时最是乐善好施。在民间拥有很大的民望,李克用这一抄家,可是将民心也抄了去。

开始有难民闹事,李克用并没有看。他反而派出大军,进行铁血镇压,斩杀了上百个人头,悬挂在城门上。当李存勖和康君立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而搔乱是平定了,但所有有识之士都知道,平静的火山口下,是暗流涌动,当愤怒积聚到一定程度,他便会爆发出让人懊悔的愤怒。

不过现在这一切,纵然李克用知道了,恐怕也会放在一边。李存焕急攻赤塘关和石岭关,此两关和后世建立的天门关合称太原三关。不过现在天门关还没有建立,而赤塘关和石岭关则是互相呼应的雄关。双方的距离不过十六里,之间隔着一座大山,但在关隘背后,却是有前人修建出来的可以互通两关的山道。

独特的山道让两关可以互相支援,又可以互相呼应。而急攻的敌人却因为大山的阻隔,互通的距离达到四十里,几乎是步军一天普通行军的路程。不过雄关,也有自有恶器械磨。卢龙巨大的投石机成为了守军的噩梦。巨大的投石机可以投射出一百二十斤的巨石,而且射程略微比守军的投石机远了那么一点。但就这么一点便已经决定了成败,让两座雄关的守军只能够憋屈的选择被动挨打。

同时虽然因为两关险要,城墙雄厚,投石机一时间也破不了两关,但所有人都知道。赤塘关和石岭关被破,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不过不得不说,人倒霉起来,喝凉水也会塞牙。和朱温陷入对持关系的李罕之,却看李克用大难临头。不由对潞州起了窥视之心,派兵突袭潞州,可惜不成功。不过也攻下潞州境内的一座城池,长子城,可以作为进攻潞州治所上党的跳板。有了这块跳板,李罕之立刻率领两万大军猛攻潞州。

而潞州现在不过是五千兵马,如果李克用不派兵救援,陷落是肯定的事情。

李克用得到这个消息后,当场脸色大变,慌忙召集心腹商讨事情。

在白虎堂上李克用将潞州的急报一说出来,心腹立刻分成两派了。李存勖主张,派兵救。否则谁都以为他们河东好欺负,岂不是让周边的节度使都起了窥视之心?

但反动派康君立的话也很道理。“你说救,如何救?别看现在太原召集了六万兵马,但其中过半数都是新兵。你叫他们守城都勉强,还如何进攻啊?两万多老兵,一万三千余人已经在赤塘关、石岭关那里了。剩下一万四千人,其中三千为承天军,在东面防备王镕趁火打劫。剩下的便是在太原,那就是说现在父王手中能够动用的只有一万一千人而已。但你别忘记了,赤塘关、石岭关一旦谋一关被破,就得依靠他们作为守城的骨干了。还有鞑靼人来了,得有震慑他们的力量,否则恐怕鞑靼蛮子便会起了趁火打劫的心。”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