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25章 提携旧人

风雨大宋 第125章 提携旧人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2:39:23 来源:书海阁

第二日一早,杜中宵用罢了早饭,站在院子里,看着院中一株桃花开得正艳。不知不觉,春天就来了,连一声招呼不打。去年闰腊月,今年的天气提前,春天也来得早了。

一个士卒进来,叉手道:“太尉,李复圭李太尉从京城来,正在门外求见。”

杜中宵道:“让他到客厅里等我,我稍候就来。”

士卒告辞离去,杜中宵站在桃树旁,想了一会心事。李复圭从在随州营田时,便就路着自己,算是老班底了。他是大臣李淑的儿子,一向锐意进取,官场上少不了钻营。此次前来,应该有京城的消息。

幽州之战后,朝中官员争功,各自谋求升迁,一时闹得不可开交。许多事情涉及杜中宵,让杜中宵觉得非常棘手。此次亲自过来管牢城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躲开京城漩涡。

争的第一件事,就是杜中宵幽州立大功,应该怎么奖赏。收复燕云要封王爵,虽然最后赵祯亲临前线,战后还是提起此事。不过杜中宵知道,这个王爵,对自己不是好事,直接推辞掉了。不封王,官职怎么调整,是现在最大的事情。官员大多估计,杜中宵要进中书为宰相,但文彦博不这样想,他可不想给杜中宵让位。接替韩琦,对于现在的杜中宵来说,升官幅度太小,也不合适。

第二件,就是枢密院的职位。富弼留在了幽州,枢密副使的职位很多人盯着。除此之外,赵滋和李复圭立了大功,怎么升迁,也让人头痛。

至于参战的其他将领,想升官发财的人就多了,杜中宵都不能一一数过来。

叹了口气,杜中宵回住处换了公服,到了客厅里。

李复圭急忙起身行礼,两人各自落座。

请了茶,杜中宵道:“现在京城事务繁忙,什么重要事情,要审言亲自前来?”

李复圭拱手道:“牢城营里关的都是契丹显贵,圣上怕供给不足,特命我来听太尉使唤。若是有缺什么东西,我可以立即派人去办。”

杜中宵道:“这些人在这里种地,能缺什么?稍后,我命指挥使崔向列一个单子给你。”

李复圭拱手称是。不说话,默默喝茶。

杜中宵看着他,过了一会,道:“幽州战后,朝廷该对功臣加官进爵。直到现在还没有定下来,也不知道难在哪里。官职能以调整想得通,爵位总得升上去。”

李复圭道:“太尉,事情哪里那么简单?谁的功大,谁的功小,谁该升得高,谁该升得低,且吵着呢。什么爵位,可关系着以后领多少钱,哪个肯让!”

杜中宵笑了笑,对李复圭道:“那你让不让呢?”

李复圭一时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才道:“自在随州时,我便在太尉身边,管军需粮草。后来到河曲路数年,又入枢密院,加上这一次幽州之战,总是有些苦功的。”

杜中宵叹了口气:“看来你是不让了。说吧,此次前来找我,为的是什么?”

李复圭道:“我在太尉身边十几年,话便直说了。战后富太尉镇幽州,枢密副使空了一人出来。依我看来,禁军整训之后,枢密副使非以前可比,不是寻常文官可以做的。”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不错。怎么,有文官要进枢密院?”

李复圭道:“不错。据传王珪和王拱辰两人,得圣上垂青,有可能入西府。”

杜中宵想了一会,道:“看来,你有意枢密副使之位了?”

李复圭沉默,过了一会才道:“我管粮草多年,功劳多有,难道不合适吗?”

杜中宵笑了笑,叹口气道:“你也知道,圣上看重的是诗词文章。虽然这几年对外连战连用,与以前不同。但契丹一败,周边再无强敌,难免又是如此。你虽功大,但与那两人比起来,文名却是不显。”

李复圭神色黯然。宰执是什么地位?对李复圭来说,现在是离着宰执最近的时候。如果错过,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禁军整训后,宋朝的军事与以前不同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是最合适的。

杜中宵道:“审言,官场上面,过于锐意进取,难免得罪人,会遇到麻烦的。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过,你说的有一点是对的,现在枢密正副使确实不适合多用文官。与以前不同,现在的枢密院管的事情比以前多多了,对军队不熟悉的,很难管好枢密院。两正两副,最多只能有两个文官,而且最好是对军队比较了解的文官。这样吧,我会上书朝廷,说明此事。”

李复圭听了,看着杜中宵,一时间不知道他的意思。过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起身拱手道:“太尉恩德,下官没齿难忘!”

杜中宵摆了摆手:“不要急着谢我,你能不能做到枢密副使的位子,我可说了不算。如果做不了枢密副使,以他大功,也会有合适的职位,不必为此忧心。”

李复圭当然知道,杜中宵虽然这么说,但此事很可能就成了。对于枢密院事务,此时杜中宵的话语权极重,只是故意避开罢了。一个原因,是杜中宵做官多年,一直游离在主流的官场之外,对于现在的官员并不熟悉。自己熟悉的多是武将,只有李复圭等少数人是文官。

杜中宵叹了口气。现在这种局面,是种种原因造成,倒不是自己有意如此。从在随州练兵,突然到河曲路,接连立下大功,地位一下子涨了上来。中间缺少的,是从提举常平,而后入朝廷做官的过程。少了这个过程,就导致人脉稀少,没有办法。到了现在,杜中宵地位太高,不是最顶级的官员,也不会跟杜中宵交往。几方面叠加,就是自己有很大的权力,却没有用处。

李复圭的能力没有问题,资历也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此人太急了。对于官职功名,李复圭看得很重。此次来找自己,是因为机会太好,他不想放过。

到了现在,杜中宵对官职、爵位已经不看重。到了顶峰,还看那些干什么。让自己做什么官,给什么爵位,是皇帝头痛的事。给的低了,自己不说什么,其他官员寒心。太高了,其实有什么官职,会让人觉得高呢?最高的就是做宰相,这是朝廷官员都知道的事。

为什么这个时候到牢城营来?就是因为此时留在京城的话,不只是李复圭,还会有更多的官员来找自己。此事不但是自己明白,其他官员和皇帝也明白,大家心知肚明而已。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wuxia.one)风雨大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