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21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

风雨大宋 第121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2:39:23 来源:书海阁

登上一处小土丘,杜中宵看着四周景色,一时间没有说话。万胜镇南临汴河,土地平旷,周围的人口不多。这里是平原,不过土质说不上肥沃。由于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很多土地盐碱化,用这个时代的话说,就是斥卤遍地。用来种地,要经过改造才行。

站了一会,杜中宵道:“这里土地应该如何耕种,你们可以请教附近的老农,不要自己乱想。附近池沼不少,地多斥卤,不是什么粮食都适合种的。”

崔向急忙拱手称是。他是禁军出身,从小没有种过地,对这些还真不熟悉。

杜中宵道:“太宗时候,天下曾广设农师,对地方颇有好处。现在农师不设了,不过,你们牢城营可以从地方请些老农来,给他们钱粮,让他们教导犯人。还有,铁监制做的农具,可以买些过来。这里朝廷种地的地方,不能跟地方一样,显得小气。”

崔向道:“此事下官问过,农具价钱不菲。牢城营虽然拨得有钱,还是有些吃力。”

杜中宵笑道:“没事,你写一封公文给枢密院,重新拨钱下来就是了。既然要种地,当然就要买好的农具。所谓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没有什么不对。”

崔向急忙高高兴兴答应了。杜中宵同意,钱当然不是问题。其实以这里关押犯人的身份,买农具的钱算什么。若是按照有些官员的意见,要把这些人养起来,那花的钱才多呢。

转过身,杜中宵对耶律仙童三人道:“这里如何?要种什么,你们有什么意见?”

耶律仙童道:“太尉,我们都是草原人,自小随着部族逐水草而居,哪里知道怎么种地?此事朝廷安排就是,我们一切听凭朝旨。”

杜中宵笑道:“众人智长,一人智短,虽然对种地的事情不熟,你们也可以提意见。纵然不对,也没有什么。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要出些力才好。”

说完,转身对崔向道:“依前规划,这里每人种田按二十亩算。一般来说,一个村子两三千亩地已是不少,再多的话,种田走的路就远了。牢城营这里,我看就以一村一百人,两千亩耕地好了。除了种粮食的地,还要有种杂粮的地,还要有桑枣果园。一个村子,全部算下来,大约四千亩。你们妥善规划,便依照此数,把人口分为十几个村子。牢城营衙门所在,便是镇子,开些店铺。”

崔向不好意思地道:“太尉,这里都是青壮男丁,哪个会织布?种了桑树,也是无用。”

杜中宵愣了一下,过了一会才道:“说的也有道理,那便不种桑树了。附近的枣树长势不错,可以多种一些。饥荒岁月,枣也可以用来渡荒的。还有,这里池沼不少,不种桑树,那就开些鱼塘。”

崔向一一记了下来。杜中宵带过营田务,对于种地的事情并不陌生。亲自到这里来管牢城营,一是怀念从前的岁月,二是避开现在朝中事务。

幽州大胜,对于宋朝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参战的人员论功行赏,到现在都没有统计完成,其中牵扯无数事情。赵祯还想借着战后奖赏,拉拢人心,掌握军权,其他大臣也各有各心思。杜中宵不想参与这些事情,现在的军队,本就是自己一手组建起来,不能惹人疑心。在枢密院里,总是躲不开,便就干脆出来些日子。再加上其他事情,总之现在枢密院的事情让人心烦,杜中宵实在不想管。

胜了契丹,这个世界将向何处去?杜中宵不知道。一切自有天意,自己何必费心?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安排这个安排那个,几十年后看来可能都是笑话而已。不如干脆放开,让别人去干好了。

蒸汽机广泛使用,有强大的军队,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宋朝将会怎么样,历史上没有先例。欧洲的历史参考意义不大,东西方本就有巨大的差别。

下了土丘,看着地上的小草已经开始发芽,旁边小河里的流水哗哗啦啦,杜中宵觉得自己身心都澄澈下来。此次幽州之战,契丹出人意外的软弱,让杜中宵的雄心壮志一下子觉得没了多少用处。如此强大的契丹如此,周围的国家还有哪个可堪一战?

从中进士开始,这么多年,忙忙碌碌,杜中宵觉得倦了。接下来的日子,应该好好休养一番。至于朝中权力的争夺,让别人忙去。以现在自己的功劳,不争就是最好的争。

在附近转了一圈,杜中宵对崔向道:“你选一个村子,作为牢城营的模范。我们一起,帮着村里规划该种什么,应该如何布置。其余村子,可参照办理。”

崔向愣了一下,没想到杜中宵参与这么深。本来以为,杜中宵来看一看,交待些事情,就应该回去了。没想到,事事过问不说,还要参与村子如何布置。

急忙答应下来。崔向吩咐一个士卒前去准备。模范村有什么难选的?离着牢城营衙门近,地方够大就可以。汴河北岸,离着河不远,恰巧就有一处村子如此。

回到衙门,看看天色不早了,崔向吩咐手下杀养,准备酒宴款待杜中宵。这个年代就是这样,来了客人,杀只羊,宰两只鸡,就是非常高的规格了。后世值钱的东西,这个年代大多反而不值钱。所谓的山珍海味,要么没有开发出来,要么就是这个年代很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杜中宵对耶律仙童、耶律仁先和萧虚烈道:“诸位左右无事,一起饮杯酒吧。”

三人急忙道谢。他们是契丹人,现在时时小心谨慎,生怕有宋朝的官员找他们麻烦。以前的身份再是高贵,在宋朝没有人撑腰,只能夹着尾巴过日子。

众人落座,一边喝着茶,一边说着闲话。

杜中宵对耶律仙童道:“这里设这处牢城营,费了许多心思,你们知道是为什么?”

耶律仙童拱手:“太尉宅心仁厚,不忍他们饿肚子,在这里学些本事。”

杜中宵听了笑道:“你不必拣好听的说。他们是战俘,不关起来,直接放掉,如何向前线战死的将士交待?这么多人,只是关着,一年费许多粮食,所以还要做活计。不过,还有另一点原因。”

耶律仙童道:“我们愚昧,不知道太尉心思。”

杜中宵道:“宋与契丹本是兄弟之邦,和平了几十年。只是你们契丹人哪,眼里只有钱。当初宋与党项作战不顺,便就要求增币,不然就要南下夺关南之地。到了去年,更是兴大军南下,本朝不得不出兵迎战。你们落到今天地步,实在怪不得谁。不过,以前终究是兄弟之邦,仗打完了,情谊不能断。在牢城营里关些日子,放出去他们都是平常百姓。建牢城营,除了让他们知道稼穑艰难,还念以前情谊。”

耶律仙童和耶律仁先一起点头,终于明白了杜中宵的意思。萧虚烈却不以为然。当然宋军占领党项的时候,战俘也是修路的,还有许多放掉了呢。现在契丹战俘的待遇,好不到哪里。

杜中宵道:“当年灭了党项,许多战俘直接放为良民。不过他们的王族,除了降宋的,大多都处决了。你们想一想,与党项相比,这些人可就好得多了。”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wuxia.one)风雨大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