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33章 臣愿出征

风雨大宋 第33章 臣愿出征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2:39:23 来源:书海阁

六门火炮,要把契丹军队的三十门炮彻底压制住,并不容易。等阿里只换了重甲武士操炮,伤亡人员大大下降。不多时,就架起炮来,对准了宋军城墙。

随着阿里只一声令下,契丹的火炮发出怒吼。在浓密的硝烟中,炮弹飞向城墙。

常方站在城上,看契丹开炮,心中不由一阵紧张。刹时间,觉得脚下城墙微微一震,心中一紧。过了片刻,等到稳定下来,急忙吩咐士卒查看。

城墙上缒下一个大筐,装了两个士卒下去,查看城墙受损。用不多时,两人回到城上,对常方叉手道:“指使,契丹人的炮只是在城墙上砸了几个白印出来,并不妨事。”

常方听了,出了口气。这城修的时候,依据枢密院的部署,比平常的城墙厚了许多。而且夯土特别结实,一般的火炮根本撼动不了。城外面看不出来,只觉得是座小城,也不甚高,却不知道基础多宽。

见砸中城墙,城外的阿里只大喜,急令士卒加紧轰城。不过在火炮重新装填好之前,就有两门火炮被宋军直接打中,炮毁人亡。

阿里只并不在乎,此次带了一百多门炮。就不信宋军能把这一百多火炮全部打坏,还攻不破城墙。

保州,景泰看着前线的公文,面色沉重。最近几天,契丹大军已经大举南下,现在正在重点进攻第一座城池长城口。依前线战报,契丹集中了大量火炮在城前,每日不停。不过好在城池坚固,对城墙还没有威胁。城上的宋军用火炮积极还击,一日打坏契丹十二门火炮。

把公文放下,景泰道:“契丹以五万大军攻长城口,围得水泄不通,已经三日。这样下去,纵然攻不破城池,城中也不能坚持很久时间。我欲带大军前去救援,又怕中了契丹奸计。易州有契丹三十余万大军,不得不谨慎。唉,奈何枢密院还没有派兵来援。”

副都指挥使和斌道:“城池修得坚固,几天时间,想来契丹攻不破。不过,契丹大军围城,不去救援终究不行。也不知道枢密院打得什么主意,这么多日子了,也不调刘兼济和窦舜卿两军来。”

景泰点了点头:“是啊,对方是数十万大军,没有援军怎么可以?我五万之兵,除了守城的,还有三万兵可用。三万兵去攻契丹数十万人,这仗怎么打得?”

说完,起身在官厅里慢慢踱步,想着对策。

和斌道:“我们不是不上书枢密院,催一催他们。虽然有铁路到保州,窦、刘两军也要快些来。”

景泰摇了摇头:“不必了。杜太尉掌枢密院,万事自有章法,不必我们去催。”

说完,景泰重新坐回到位子上,道:“先等一等吧。从前线战报看,现在契丹人并没有办法,只是围城而已。到了夜晚,长城口都有探子顺利出来,并没有说危急。”

和斌点头,没有说话。契丹并没有把长城口围得水泄不通,到了晚上,派人缒下城来,还能够顺利送信。依常方的法说,现在城中物资充足,对付契丹人并不难。

只是景泰在最前方,正当强敌,自然紧张。契丹数十万大军已经发动,怎么能够坐得住?

崇政殿,赵祯道:“据保州来报,契丹已派五万大军,进攻长城口。而且随军带炮过百门,日日轰城不止。另外数十万大军,已经屯于边境。景泰不敢冒然派出救,向朝廷告急。”

文彦博道:“贾逵已占飞狐,真定府和定州都已安然。窦舜卿和刘兼济两军,可以调往保州。十五万大军,应该能守住了。若不然,还有河间府的刘几一军。”

赵祯看着杜中宵,沉声道:“太尉,保州如何与契丹作战,可有定计?”

杜中宵捧笏:“陛下,修这些城池的时候,就告诉前线,一定要修得坚固,可以久守。若此时派兵救援,就成了双方乱战,于本朝不利。保州修了那么多城池,就要用起来,一座一座守。可命景泰自己决定,何时救援。若实在救不了,也可以把人接出来,一城一城放弃。只要他守住保州,便就是功劳。”

“只有一个守字?”赵祯皱起眉头。“数十万大军在河北,岂能只是看着?”

杜中宵道:“河北路的数十万大军,是与契丹决战所用。在最初,最好只是坚守,消耗契丹人的士气、粮草。等到其士气低落,再出大军,与其决战。”

赵祯一时不语。过了一会道:“契丹倾国之兵,近四十万人,汹涌而来。景泰五万人对阵,总是让人心里不安。一个不慎,若是保州有失,就能免全线动摇。”

杜中宵道:“五万大军,依城池固守,物资不缺,契丹人也没有办法。此次幽州的契丹大军,有四十万之多,他们却只派五万人去攻长城口,为何?因为再多的兵力,也没有用处。守城就是如此,每城攻守其实所用兵力不多,大部分军兵都是壮声势而已。依臣估计,只要守将自己不出问题,契丹要攻破城池很难。他们虽有炮,却威力不足,用得不熟,很难破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韩琦道:“依太尉估计,要用多长时间,才出动大军反击?”

杜中宵道:“相公,没有那么容易。现在燕地虽已结冰,但河面行不了大军,所以契丹人一直在边境等候。再过十余天,天寒地冻的时候,必然会转头向东,去攻雄州。非要契丹四十万大军全部出动,处处被阻之后,其军心士气才会低落。没有一两个月时间,只怕很难。”

韩琦叹口气:“这一两个月时间,着实难熬!两军作战,一个不慎,就出纰露,如何能保证前线将士一直坚守?现在手握大军,不能积极出击,总觉得不是个办法。”

杜中宵道:“对景泰来说,若是情报顺畅,可以自行决定是不是出击。只要快出快打,不要被契丹人缠住,就没有问题。契丹人利于野战,不善长攻城。他们围长城口,存的心思,未必不是让我们出兵去救援,而后在野战之中获胜。”

听了此话,崇政殿里一时没有人说话,都在考虑杜中宵此话的意思。

过了好一会,赵祯道:“数年之前,贝州王则之叛,文相公以宰执而统大军,数日平定。此次契丹兴举国之兵,来者不善。现在河北路有六军,飞狐贾逵,真定府窦舜卿,定州刘兼济,保州景泰,雄州张岊,还有河间府的刘几一军。刘几为帅,却没有属将,机构不全,实在难以统帅各军作战。此次契丹来袭非同小可,再以宰执为帅,众卿以为如何?”

文彦博拱手:“陛下英明!若没有重臣在河北路,难让各军心服,只怕战事不容易指挥。”

赵祯点了点头:“此次契丹兴举国之兵前来,我欲与他们决一死战!只是战事初起,必然是契丹人来攻,本朝在守。非是持重之人,不能在此时压住阵脚。”

杜中宵看看众人,心中自然明白,这个时候派去河北路,只能是枢密院官员。与几年前不同,那时宰执之中,中书门下地位高于枢密院,文彦博出征并没有什么奇怪。现在军事在枢密院,政事堂派人怕是连军中的事情都搞不清。

站起身来,杜中宵捧笏道:“陛下,臣愿出征!”

赵祯看着杜中宵,道:“太尉执掌枢府,对战事了然于胸,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枢府事务繁杂,离了太尉,其余人只怕就要忙了。”

韩琦道:“朝廷大军,除了京城新编的五军,大多都在河北路。不如,就由杜太尉帅行枢密院,到河北路指挥作战如何?关于战事,便由太尉在河北决断,回报京城即可。”

赵祯道:“如此最好。便这样定了,杜太尉与富弼一起,在河北路分司,专管战事!”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wuxia.one)风雨大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