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205章 先读书

风雨大宋 第205章 先读书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2:39:23 来源:书海阁

阳光从窗子照进来,洒在地上,斑斑驳驳。马怀德看着桌子上的三本书,随手翻了一下,对一边的张岊道:“考策论,不出题目,却让考生看了书之后再答,这样能行吗?”

张岊道:“这是刘太尉想出来的办法,紧急各州送了书来。没有办法,河北路文风不盛,来的读书人多是乡下的村学究,没多少见识,不给书看怎么办?”

马怀德翻着书,过了一会摇摇头:“我参军多年,看这些书,一时也理不出头绪。让这些村学究来看了,能答出什么?太尉,我觉得这样做,实在难说得很。”

张岊在一边坐下,道:“不管那么多了。由于人招不够,最近刘太尉急得很,只有这样办了。如果数年之后,军校里学习出来的人,只有禁军中的将领,没有民间军官补充,可以难办得很。如果从其他军校里调人来,只怕会有矛盾。当年杜太尉在随州练兵,刘太尉便就是营田厢军长官,见识非他人可比。太尉这样做,自有道理。我们只要照着吩咐做事就好,不要管太多。”

马怀德不再说话,随手翻着书,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这是军校中的几本初级教材,主要讲步兵战术之类,是基本内容。刘几定的考试方法,便是让参军的人先看一天书,第二天答一篇策论。策论是根据书中讲的内容而出,理解能力强的,能写出条理来。

考试的要求很低,只要文章条理清楚,立论有据,便就算合格。除非是看了一天书,对书中内容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说什么的,才不录取。河北路二十余万禁军,需要补入的军官很多,河北路广招读书人,也未必能满足军中所需。这个年代,读书认字的人还是太少,只能如此。

宋朝的文事,还是要看江南。特别是江西路和福建路,读书识字的人特别多,文风鼎盛。而且形成了一些大家族,对于科举,特别有经验。而像河北路,由于处在边境,而且灾害众多,民间税赋又重,读书人不多。今年是大比之年,取进士三百八十八人,河北路登第者仅有四人。而在江南,仅福建路就有六十九人,有天壤之别。由于历史原因,军校都是设在北方,除了京城军校的落第进士,河曲路军校和河北路的军校,学员都只能取自周围,对于文化知识要求只能放低。

马怀德知道此事,只能摇头。雄州这个地方,多少年没有进士了,文风实在不盛。民间就连蒙学的地方都少,除了做生意的和衙门的吏人,读书认字的着实不多。

太阳高升,州里的读书人进了雄州,被吏人带到了雄州官衙。

马怀德和张岊到了后衙,看着站在面前的三十多人,一起摇了摇头。本州的读书人,大多都是在州城。他们有自己前程,要么是衙门公吏,要么是店铺的主管,给钱也不去军校。取乡下的读书人,就只有这么多了。眼前的这三十多人,里面有的只能识字,连文章都读不利索。

清了清嗓了,马怀德高声道:“朝廷整训禁军,特在河间府设了一间军校,为禁军培养军官。要进军校学习,身体须合兵格,而且要读书认字。只要学得成了,就可以入禁军中为官。招你们来,就是给你们这个机会。我话说在前头,只要考试过了,必须入学!”

众人一起拱手称是。正是因为考中了必须入学,有自己职业的读书人才不参加,只能吸引那些落魄的文人。如若不然,冲着一天两百文,州城里的读书人就来了。

见众人态度恭谨,马怀德微出了口气。又道:“入进军不是考科举,考中还需学习,并不会直接释褐做官,所以考的也不一样。今日一天,每人会出三本书,你们熟读。等到明日,再一起考试。”

听了这话,就有人问道:“知州,说是一天发二百文钱。若等明日再考,是不是要发四百文?”

马怀德道:“不错,每人四百文足钱。要知道,你们这么多人,可不是小钱。诸位用心,不要浪费了这个机会。入了军校,学成出来,就可以入军中为官官,从此光耀门楣。”

一众读书人急忙道谢。两天时间,便就有四百文钱到手,这种好事可不容易找。

马怀德说完,刘几派来的温靖上前,说了规矩,把众人领到一间屋内。让各人坐好位置,每人发了三本书,道:“今日一天,你们仔细读这三本书,明日一早收回。到时考的内容,都在发的书里面,你们需用心读。考的好的,别有奖赏。”

孟学究看着发下来的书,一本战术指挥,一本讲后勤粮草,还有一本讲军队组织。这些内容都是以前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的,仔细翻阅。三本书粗略翻完,想了一下,决定从军队组织读起。

军队是有严密组织的集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组织性特别强。某种程度上,军队的组织度,就是战斗力的很大一部分。其他一切,包括指挥、运动、作战等等,都是依赖于组织力上的。宋朝禁军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超过营级,组织便就非常混乱。禁军整训,很大的目的,就是建立完整的组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温靖并没有说读的顺序,也没有说怎么读。发下书后,偶尔四处走动,看各人读的样子。有的人接了书,看了几页,便就觉得不知所云,愁眉苦脸。有的则一副发奋苦读的样子,甚是用功。里面只有两三个人能够看进书里去,仔细阅读。

这两三个人里面,就有孟学究。他自小读的杂书多,凡是能见到的,无所不读。书读的多了,什么书都见怪不怪。这些教材都是多少人绞尽脑汁编写出来,逻辑清晰,并不难读。只是因为讲的都是军事内容,不是平常见的,需要读的人有些见识。

见孟学究在那里读的认真,温靖特意到了他的身前,看了看读的顺序,不发一言走开。显然孟学究是仔细考虑过,读的顺序,不是随便选的。

战术指挥的细节有很多,但原则却很简单。大的原则,如集中优势力,重点突破。作战时要机动灵活,指挥官要掌握预备队,不到最后关键时刻不投入。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从练营田厢军开始,一点一点总结起来的,是杜中宵带兵的实践经验。

孟学究粗看了一遍,自己觉得一天时间,不可能把里面的细节记住,只能够记大的原则。便就专心在讲作战原则的地方,多看了几遍。合上书,自己思索,里面讲的到底是什么。直到觉得有把握,才开始看最后一本粮草后勤的内容。这里面的细节更多,原则却有些凌乱,不似前面两本。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wuxia.one)风雨大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