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我应约去了酒店,姑娘还是那个姑娘,不过吴老倒是换了一shen行tou,他穿了件白se的唐装,黑se的kuzi,yan镜还是那副yan镜。‘我问他们吃没吃早饭,我说这附近好吃的早dian可多了,铺盖面feichang面,包zi豆浆油条什么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吴老则跟我说,不必了,直接chu发吧,吴小jie也跟我说她早上不吃饭,我心想一定是在减fei。所以我就只能饿着肚zi陪他们。我问吴老,您要去的地方在哪,离这儿远不远,他说不远,就在会仙桥。
我告诉吴老,会仙桥我没去过,不过我到是知dao这附近以前有个地方叫zuo会仙楼,位于现在的民族路附近,在解放碑商圈呢,那一带基本没什么住家hu啊,看了看手表说,现在赶过去,应该时间差不多了吧,就是不知dao几十年过去了,那个人还是不是每天都去那儿。我说好吧,就招呼他们上车。其实会仙楼那儿离吴老他们住的酒店很近,只不过考虑到他是老人的关系,我想拼着在路上堵死,也不能让人家步行。会仙楼事后我了解了一xia,以前的确是叫zuo会仙桥,这个地方原本有个桥,而桥xia的河liu其实就是那条通向洪崖dong瀑布的暗河,不过早已在城市建设中没了踪影,哪个桥的由来,是一段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候一个打渔的鱼郎在这个桥上碰到了八个乞丐,而那八个乞丐就是汉钟离、张果老、韩湘zi、铁拐李、吕dong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这八个神仙,所以就叫zuo会仙桥。也就是一gen烟的功夫,我就在会仙楼附近找到位置停了车。
几十年重庆的建设可谓是翻天覆地,以前那些老街几乎是找不到了,而会仙楼本是一个老地名,虽说是楼但是谁都不知dao这楼究竟在哪,我从吴老的yan中,看到一种迷茫,他告诉我几十年前这里的一条老街,如今却怎么都找不到了。还好我对解放碑一带比较熟,an照他的描述,我在心里加以排除法,因为他告诉我当年那条小路的石阶上是能够看到嘉陵江的,所以就一定是在靠近北面的一侧,一边打听一边找,最后在民族路路kou不远的一栋修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房zi背后,找到了那条弯弯拐拐的小路,小路两边的房zi全都画上了红se的大叉叉,房zi也大多都变成了瓦砾和荒地,就只剩xia那条错落分布的,青石条铺设的xia行梯坎。
我必须承认,这是我第一次到这条小街上,周围已经没有什么人,我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挑着砖块上来的力哥,于是我问他说这条路叫什么名字,他说他也不知dao,这条路没有名字,周围的人都走了,没人了。吴老跟我说,咱们xia去看看吧,就是这里了,我还在这里的那块石tou上刻了“将之”二字。我问他,那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的名字吗?他说不是,那是他自己的“字”。我突然想起来,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尤其是这些军官,基本上名字后面就跟着一个“字”,例如蒋介石就字中正,**就字run之一样。我对吴老说,这里基本上都在拆迁改建,除了那些工人估计没人在这里了吧,您确定您要找的人在这里吗?他没有回答我这个问题,问是对我招招手,说请我扶着他xia去看看。我只得从了,在沿着这条小路走了大约百十来米以后,转过一个弯,那个弯后面照样是被拆掉的房屋,但是却有一颗黄角树,黄角树还没被砍倒,树不远chu1有个看上去像池塘的小坑,但是坑里没有shui,而在那个坑的栏杆xia面,有一个shen形瘦小,驼背,tou发花白,穿着小碎花布衣的老太婆,坐在一个小木凳zi上,背靠着池塘的栏杆,看上去像是在打瞌睡。
吴老走到她shen边的时候仔细辨认了一xia,从他的yan神中我得知,这个老太婆,就是他要找的人。于是我不得不更加仔细的观察起这个老太婆来,她穿的是短袖,但是手臂上的肉已经全然松弛,她坐着的那个小凳zi显然是她自己随shen带过来的,而因为凳zi很矮,所以她坐xia后louchu了脚踝,脚上穿着一双拖鞋,拖鞋却是两种不同的颜se。而她背后靠着的那个池塘栏杆,让我很轻易的察觉到,这个老太婆一定是每天都来这里这么坐着,因为在栏杆上唯独她坐的位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