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国破后我和乱臣贼子HE了 > 见梅如旧——萧翾番外

国破后我和乱臣贼子HE了 见梅如旧——萧翾番外

作者:知我情衷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8:33 来源:88小说

在萧翾不开口的时候,昭阳殿永远都是安静的。而窗门紧锁,寒风呼啸,摇碎了她的梦。

萧翾睁开了眼睛,殿中白绸以微弱的频率摆动着,有人穿过这一片白色的丛林,为她带来了什么。

“阿翾。”陈蚕缓慢地步入殿中,朝着他所呼唤,他心之所向走过去。

她微微地偏过头去,目光中有殷切的期盼,她再盼不来她想要的旁人,但他是永远都在她身旁的。

飞琼不止,陈蚕的发上肩上都落了雪霜,在走到她身旁的时候,便骤然都化去了。

于他而言,她身旁永远都是世间最为温暖之所。

陈蚕坐在她床边,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来,令她靠在了自己怀中。

而后越加小心翼翼地掩藏起自己因为这样微小的动作而加重的呼吸声,将手中的一支梅花递给她看。

“阿翾,你瞧,这是我新为你而折的梅花。”

“你应当自己去看一看的,天地苍茫一色,素裹银装,唯有花枝之上数点红痕,真的很美。”

他又微微地叹息了一声,“只可惜这一年来你我几乎都不在家中,院中的梅花疏于照管,这颜色,终究是不如去岁那样好。”

江陵萧宅,是他和她的家。

萧翾从他手中接过了梅花,爱惜地放在自己手心,她笑了笑,调侃着他,“陈郎鬓如此,况梅花颜色。”

他们都已不是少年人了。生命之美丽不足以与暗香疏影相比,短暂却尤甚。

她又重新将手里的梅花递给了陈蚕,温柔地道:“四郎,你为我簪在髻上。”她有许多年都没有簪花了。

陈蚕依言将这枝梅花插在了她蝉髻一侧,淡蕊疏梅,为她苍白的脸添上了一些血色。

她的身体,无论哪一处都是冰冷的。服下“移光”之人,人生的最后只有冬日,永远都不会再温暖起来了。

周围太安静了,若是他们不说话,便安静的像是荒芜人迹的夜晚。

“这里曾经是很热闹的。有祖母,有母亲,有露浓。我和露浓围着火炉,手牵着手,在房中跳舞、歌唱。”

转瞬之间都不见了,她眼中的火光也熄灭了。

陈蚕轻轻地撩拨着她的鬓发,他知道他是温暖不了她的,因为他的身体也在一日一日地冰冷下来。

有些话,此时终于可以说出口了。

“当年在越家的清萼园中,我一开始注意到的是满身花影的露浓。”得梅花插满头,自然是惹人注意的。

“她的姿容的确值得人驻足赞叹,但那一日令我收藏于心中的,也是阿翾你。”

当年的她如今日一般,淡妆娇面,轻注朱唇,一朵梅花。这么多年,他始终都将心间的这朵梅花收藏的很好。

萧翾闭上了眼,“若我当年没有去长安……”

陈蚕难得地打断了她的话,“你应当去长安的。”

她去了长安,只是他们之间没有缘分而已。但长安经历,于她的人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只是一时不够清醒,一时软弱而已,他要做的永远都是长夜之中那一盏为她而燃的明灯,永不熄灭,这是他于她而言存在的意义。

他早已经想好了,来世再求他们之间的缘分。他希望来世他能够配的上她。

萧翾睁开了眼睛,“是,我应当去的。便是此刻,也想回到长安去。”

当年的长安。

佳丽之地,帝王之州。名花娇上苑,垂杨荫御沟。宝马如龙度,香车似水流。

她和三五好友骑马纵横于街市之上,骏马金鞭无数,良辰美景追随。

如今她距离长安千里之遥,情人之间信誓荒唐,存殁参商。

与她的好友也间隔着无数岁月,曾经是生死两隔的,如今鬓点吴霜重,她也快要同他们见面了。

萧翾努力地想要从他怀中坐起来,“四郎,你陪我一同出去看雪吧。”

她这些年来都畏冷,每见飞琼漫天,心中都只有无限的萧索之意。但好在,如今她已经不再畏冷了。

陈蚕没有阻拦她的意思,而是让她靠在床榻上,唤了凌波进来,为她换上了冬日的衣物。

猩红的大氅包裹,顷刻之间夺去了她发上梅花的颜色。

飞花万千,为朔风吹散,散入千门万户,亦散入她心间,莹润一片。

她望着西北的方向,无数山峦隐于雪天的雾气之中,白茫茫一片,万水千山折叠于风雪之中,让她再难往前迈一步。

“我想要再回长安看一看。”想人生,芳盟难又,她已经把最好的年华都失落在了那里。

“并不是想要再见到高烨。”

从崔晔来到她身边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她其实已经不再爱他了。

她苦苦留恋不放手的并非是他们过往的情意,而是深陷于这段情意之中,曾经无比欢愉的自己。

背叛与恨比爱长久,这个人,回想起来竟真的只有厌恶了。

她再不想见到她了,在生时不想,死后碧落黄泉,也不想再见他哪怕一面。

陈蚕与她并肩站在廊下,仍然让她靠在他肩上,“好,阿翾,等到来生,我们再一起去长安看一看。”

“或者我们便做长安巷陌之中的小儿女,同居为邻里,你说好不好?”

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再多的,他亦不敢再奢求了。

这一生他始终都在仰望她,即便到了如今,他也仍然只是期盼着她的爱意而已,不希望他的爱意,成为她的负担,不需要她对他承诺什么。

萧翾好像不再有点头的力气了,她维持着站立的姿态,同他开着玩笑,“四郎,你一定要早些陪在我身旁。”

她不想再遇见一个薄幸少年郎,令她不得不亲手将他毁去了。

她最适合的伴侣,也就是如陈蚕一般的男子,与她横琴当月下,压酒及花前,永远都忠诚于她,爱慕于她。

但她也不能许下空诺,要他来生再守候她一世。

她并不觉得她的人生走到如今是全然失败的,但若有来生,再为女子,她不希望女子的处境仍然如今时一般。

“我记得我第一次发觉这世道于女子竟是如此不公的时候,不过才十岁。”

“那时祖母骑马带着我,途经郊外水边,遇见一对男女,要将他们才刚刚出生的孩子溺毙。”

那当然是个女婴,她当时当然也还不知道。滴水成冰的天气里,襁褓之中的一张小脸被冬日的寒风刮的红彤彤,哭泣不止。

她记得祖母在水边勒马,什么都不曾过问,只是面色铁青地从马上跃下来,递给那对父母一张银票,而后将那个孩子买了过来。

那对男女千恩万谢,只在意他们得到了什么,浑然不在意他们的失去——于他们而言,或许也根本就不算是失去。

祖母重新上马,将那个孩子塞到了她的怀里,她竟然奇异的安静了下来,仿佛知道在这世间她已经有所依仗。

她不明白祖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记得那一日她们后来改道,又一路放马到了雪后路难行的山中古刹。

古刹之中的法师是祖母的多年好友,似乎也已经无比惯熟于这件事,从她怀中接过了那个孩子,转身交给了寺中的其他比丘尼。

连一句交流都不必,那个孩子,从今往后,便会在寺中生活了。

感慈寺是女子清修之所,是不会有男子的,她在那时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是女孩。

可是刚出生的孩子,祖母连看也不必看,便能知性别。

她有太多的问题想要问祖母,问出口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方才那对男女是想要杀了这个孩子么?”

她年轻的眼中满是愤怒和不甘,她大声地质问着她的祖母,没有注意到周围的许多比丘尼已经默默地低下了头。

“梁朝律法,不允许杀害他人,祖母为什么不令人将他们捉起来问罪?”

甚至还给他们钱财,令他们如获至宝,对一个无辜孩子的苦难视而不见。犯错的人,不值得嘉奖。

他们是江陵萧氏,是南郡最为尊贵的家族,她们可以定他们的罪,并且是无可辩驳的。

祖母已经不再年轻的眼中遍布着哀伤,愤怒于她而言是不值得的。

“那是他们自己的孩子,阿翾,你也必须知道一句话,叫做法不责众。”

疑惑渐渐地遮盖了她眼中的愤怒,“既然是他们自己的孩子,又为什么要轻易的杀死呢?”

那孩子方才在她怀中睡的很安稳,即便纵马颠簸,走走停停,也没有再醒过来哭闹。

祖母的回答是很简短的,“因为她是一个女孩。”

在贫苦之人的眼中,这就代表了一切。可怜与可恶,往往是分不开的。

但可怜不能作为可恶的借口。

有太多女子生来一条命,从父母看清她身体的样子之后,便定了死期。“凭什么?”

她当年也曾经这样问过,没有得到回答。在祖母眼中,答案太过讽刺了。

但后来她掌南郡之权,在他们问起他们凭什么要因为这样的事而受到惩罚的时候,她给了他们答案。

所谓“法不责众”,无非是律法还不够严苛,做这件事的惩罚还不够严重。

这还是不够的,远远不够。因为会做这样事的人并非只有寻常人家。

世家贵胄并不缺一口饭食,不缺几块衣料,他们对于女子的谋害是天长日久的,是潜移默化的。

他们用礼教织成一张周密的网,用“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蚕食着她们的意志,将每一个女子都困死在了里面。

“凭什么”,她一面问着她自己,一面用尽全力推翻男子所设立的那些规则,令世人都看见女子的力量,改变着所有她所能影响到的女子。

时至今日,她没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了。她也只能寄希望于旁人,就像当年祖母用她那双盛满忧伤的眼睛望着她一样。

“又快要是新年了,不知阿若在做什么。”

她牵挂的其他女儿们都已经不必她牵挂了,她想起了她人生最后的一点遗憾,她们没有能够见到最后一面。

鲁县的消息不再传来,她昏睡的时候多,犹如冬眠,也不再有力气翻阅这些曾经让她每日殚精竭虑的消息了。

“梁帝用尽心机才将殷姑娘掳回行宫之中,虽则未必会以武力为难于她,要她的性命,但将她重新关于后宫之中,原本就是无尽的折磨。”

他不会骗她,也不会说什么好话,从相识之日开始便如是。

“但阿翾,你不必再为殷姑娘担忧了,你已经为她做到了你所能做的一些安排,她有她自己的路要走。

“你留给她的那句话,也没有人能够比她更明白了。”

萧翾有些落寞地点了点头,心中很快又燃起了希望。“是,四郎,没有人能够比她更明白了。”

“这世上之人或许没有转世,却有相似。”便如崔晔与高烨之相似,便如观若与晏衡之间的相似。

这一生他们都要遇见太多的人,对其中的一切印象深刻,再有过客能够留下印象,是因他们与前人的相似之处。

她原本不信命运与巧合,命运却将崔烨与观若赠给了她,令她不得不相信着。

权利与名位,并非她至真之愿,“将来之事,不可预知,但我实在太盼望能有一个人来力挽狂澜,改变如今的局面了。”

当年她与晏衡、与昀娘志同道合,她们没有能够做到,甚至到后来,分崩离析。

观若的心性与晏衡类极,晏既又是昀娘的孩子,他们能够做到么?

萧翾眼前的天色骤然黑了下来,她听见了钟鼓的声音。

“四郎,以素绸裹我,让凌波与阿鹮将萧宅之中的一切都烧去吧。”

昭阳殿中的每一条白绸,都是她早已为自己准备好的归宿。

她知道陈蚕也不会再独自活下去了,他们立好了誓言。只能让凌波与此刻她已经原谅的萧鹮来代劳了。

陈蚕的情绪始终是隐忍的,她还是听见了他压抑在喉咙之中,话语之下的哭声。

有许多人在哭她,她已听见了。

“阿翾,你瞧漫天风雪,很快便会是春日了。你最喜欢除夕,最喜欢家人围坐在你身旁,热闹的时候,你再撑一撑。”

她想为他多活一刻,可惜她做不到了。她笑起来,“春风不染白髭须,春日纵来,也不是为我们而来的。”

是为了那些年少相知,携手并进之人。

“我倒是还是很想看一看夏日的栀子花。”

那是她觉得最温暖的时候,阿鹞在花丛之中,朝着她跑过来,她要做一个不会醒来的梦。

萧翾发髻之上的那枝梅花被风吹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