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清弊主 > 第599章 使团

大清弊主 第599章 使团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8:53:31 来源:88小说

从抽调到各灾区监督赈灾事宜的监生中挑选出十名表现优异者实授七品官职的谕旨,在京报上刊出后立刻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一众监生自然是欢欣鼓舞,贞武发出这道谕旨足以说明他们每日记述的灾区见闻确实能够直达天听,而且还引起了朝廷足够的重视,一个个不由的兴致高涨,对所在地方的赈灾事宜的监督更为上心,对其他各方面也大为留意,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记录,一个个都憋足了劲争抢那十个实授七品官职的名额。

如此一来,遭灾的各省、府、州、县的地方官员不由的叫苦不迭,不仅要一手亲抓各项赈灾事宜,还得抽出时间兼顾其它,官声不好的,手上有冤案的,火耗银子收高了的,驿站、道路桥梁、学宫破败的,都纷纷赶紧想法子善后,有的甚至不惜倒贴钱,乌纱帽与银子孰轻孰重,他们自然是分的清楚。

这些工程反过来极大的促进了各地的以工代赈,此次赈灾本就钱粮丰足,各级官员迫于形势不敢层层克扣,一众油滑小吏亦是见风使舵之辈,哪会笨到顶风做案的地步,最多也就是利用职权玩点小手脚,不论是施粥、施药、施衣、施钱皆是严格按照标准,丝毫不敢含糊,没人愿意为这点小利丢了差事。

如此一来,赈济钱粮足有八成以上落入灾民手中,比以往的赈灾要多出一倍不止,最高兴的莫过于灾民了,不仅是赈济到位,粮食充足,而且务工的机会多,再加上‘四大恒’赈荒无息放贷的宣传,所有灾区的民心都相当稳定,未提前逃荒的百姓基本都是聚集在境内的城镇。

北方各省灾荒连连,朝廷的赈济次数亦不少,但如此实惠的救灾赈济,百姓们还是头一次遇上,灾时能糊口,有活干,灾后还有无息借贷,如此周到体贴,一众百姓自然是感恩不尽,对新君贞武爷皆是交口称颂。

三月二十三日,天津,三岔口。

三岔口码头是漕运、盐运枢纽,亦是商贾云集、五方杂处之地,百姓商贾皆是沿河而居,形成了以港口码头为中心的商埠,港口解冻之后,每日进出的船只皆是高达上百艘,堪称是天津最为繁华之地。

今年因为北方各省春旱,北上船只尽皆是装运赈灾之米粮,不过也有例外,两大六小八艘插着青底金龙旗的福船缓缓靠进了码头,这支船队一路上分外引人注目,一众在码头上讨生活的都是微觉诧异,这时节正是海贸旺季,这种适宜远海航行的福船正是下南洋的黄金时节,怎得却跑到天津来了?

船上插的金龙旗,在海上,在码头上的讨生活的人都是分外熟悉,那是大清皇家海军颁发的验明身份的令旗,如今在大清的海面上航行的船只若是没插金龙旗,出海就会被海军当做海盗船只击沉。

当八艘船只靠上码头,从船上下来几个发式、服装皆异于大清,说话也听不懂的水手之后,码头上一众人才意识到这六艘船是前来朝贡的藩属国的使节船,这可没他们揽活的份,一众人都一哄而散,此时码头上繁忙无比,他们可没时间和精力瞧热闹,见多识广的都知道那是琉球藩国的使节团。

来的八艘船并非琉球的,而是分属琉球和日本两个藩属国,琉球的使节是封禄大夫程可正,日本的使节也是熟人,江户幕府辅佐幼君大臣新井君美,两藩属国的来意皆是一样,前来上表请封。

日本是新归附的藩属国,自然是要谴使来京上表请求册封倭王和将军,而琉球却是国王尚敬继位之后未及请封,江户一战,琉球虽无功劳也有苦劳,更是见识了清国海军的强盛,特意谴使前来请封,一则是以示隆重,二则也是想要订购战舰,随便捞点好处。

新井君美并未急着下船,而是站在船头打量着天津的繁华,一路沿海河而上,沿河两岸停的密不透风的船只让他极为震撼,眼前所见的繁华景象超出了他的想象,比他收到的情报所描述的景象更胜几分,他不由冒出了与清国互贸的念头,日本国内现在是闭关,要想打破这种现状,由清国提出互贸则最为理想,可清国愿意吗?

当看到停泊在码头的船只卸载的都是稻米,新井君美眉头不由一皱,难道清国北方遇上了灾荒?这可不是好消息,他急忙吩咐道:“谴人去码头打探一下,清国北方是否遇上了灾荒?顺带探听下米价,以及他们的金银兑换比。”

下人鞠躬退下后,新井君美望着一片繁忙的码头,却是暗叹了口气,此番出使大清,之所以由他亲自领队前来,一则是因为他通晓礼学、熟悉朱子礼仪,二则是巨额的战争赔款,使的江户幕府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财政危机,各地大藩蠢蠢欲动,已经危及到幕府的统治,此次出使,他是寻求帮助而来,至不济,也要将战争赔款缓一缓。

若是清国真是遇上了灾荒,这个时候提出暂缓战争赔款,清国的皇帝只怕不会同意,那只能是寻求帮助了,支援火枪火炮,可能性极小,派兵倒是有可能,却又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正在左右权衡,探听消息的武士已经赶了回来,躬身禀报道:“禀大人,清国北方数省确实是发生了严重的春旱,如今天津的米价在一两四钱银子一石,金银汇兑在一比一十六左右。”

灾荒之年,米价才一两四钱银子一石?新井君美不由微微怔了一下,这个价位可是比起康熙在位时还要低,这个贞武果然是治国大才,看来,用粮食折抵白银这条路是走不通了,想到这里,他暗叹了一声,清国不仅疆域辽阔而且物产丰饶,即便是遇上灾荒,也能南北照应,这物价实是太低了,灾荒之年的粮价都比日本要便宜几倍,可惜清国严禁粮食出海贸易,否则开通两国互贸的话,仅是粮食一宗贸易,幕府就能够彻底稳住局势。

直隶总督施世纶很快便听闻了琉球、日本两藩属国使节团抵达的天津的消息,他如今一天忙的脚不沾地,也没心思去接见使节团,只是按规矩命人将使节团安置到驿站,并派出兵丁护卫使节团安全,忙完之后,又给贞武写折子禀报此事,谴人快马送往京城。

呆在紫竹林的老九胤禟听的这消息心里不由一喜,日本的使节团到了,那和亲的二十名日本公主、姬什么的也应该到了,老十四可是答应送他两个的,不知道这日本女人和大同婆娘哪个会更胜一筹,仰或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很快,他的心思就转了开来,日本称臣纳贡、谴使请封、送公主和亲这对朝廷可是大事,更难得的这些全是老十四的功劳,京师必然要大举庆贺,老十四会不会籍此对一众兄弟进行封赏?

如今已是三月底了,已足足旱了两个月之久,说不定近期可能就会下雨,那可是喜上加喜,还不止这两件事,听说,北洋舰队在三月底也会抵达天津,这更是大喜事,不行,得赶紧把手头的事情安排好,老十四随时有可能召有回京。

京城。

乾清宫,贞武批阅完奏折,呷了口茶,才三月底,竟是有些酷热了,他偏头望了一眼窗外的阳光,起身在殿内舒展了一下身子,而后步出殿外仰头望了一眼一碧如洗的蔚蓝天空,眉头却是不知不觉的皱了起来。

守侯在殿外的几个太监见他出来,早就不言声的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一口,跟在他后面的包福全见贞武仰头望天,知道他是忧心旱情,也不敢胡乱开口,陪着小心的肃立着。

贞武在殿外台阶上站立了一阵,才道:“去宣钦天监监正纪利安,五官灵台郎张显望两人觐见。”说完,他便转身进了殿,在殿内缓缓的踱着。

从富宁安、噶敏图、赖都、揆叙等人和北方几省的大员上的奏折、密折以及监生的日记来看,各灾区的赈济事宜处置的井井有条,民心也算安稳,只是这天何时才会降雨?

想到这里,贞武不觉微微有些焦躁,虽然目前形势尚好,可这都是大笔的银子砸出来的,灾区每天的钱粮消耗是相当惊人的数目,若是再有十天半月不下雨,这募集来的银子可就该见底了。

此番赈灾募捐,由于有京报广告的诱惑以及盐商的大笔输捐,募集的银子着实不少,高达一千二百余万两,堪称创下了大清募集之最,不过,这一千二百余万两银子足有七百万是各地盐商的总会输捐的,加上自个捐了二百万,真正是民间输捐的只有三百多万。

而盐商之所以肯大出血,不外乎是国家太平了二十余年,他们攒足了家底,亦有可能是欲革新盐政的消息传了出去,盐商们急着表忠心,他这次算是真的见识了盐商的财力,对于盐政革新他也打算再仔细的掂量一下,这些个盐商等于是皇家的小金库,也难怪康熙对盐政弊端视而不见。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