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清弊主 > 第518章 蹊跷

大清弊主 第518章 蹊跷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8:53:31 来源:88小说

老十胤誐却楞是没想明白,听的老九说违背祖制,他不由撇了撇嘴,道:“既是革新,又岂能不违背祖制的?皇阿玛不也改了很多祖制?”

胤祯之所以大费唇舌的跟几人谈这事,就是寻求支持,也是试探他们的反应,见几人对放开旗人的限制都是忧心重重,心里也就有了底,这事,只能是慢慢来,一步一步的渗透,日后,即便是登基上位了,对八旗制度的革新,也要慎之又慎。

想到这里,他颇为轻松的笑了笑,道:“八旗制度是大清的根本,既要革新,自然是以稳妥为上,所谓放开旗人从业限制,并非完全放开,而且就算是完全放开,旗人一无所长,又不善经营,能做什么?

对于此事,我苦思良久,最后还是从江南的作坊上受到启发,旗人从事别的行业不行,做作坊工人却绰绰有余。”

“让旗人到作坊去做苦力?”胤誐失声说道:“这岂不是有损咱旗人的身份和地位?那些民人会如何看咱们旗人?”

胤祯微微笑道:“十哥怕是不清楚,这内城有很多旗人都是靠民人接济的,咱们是要面子,可底层的旗人要的却是实惠。”

“这怕是有些不妥。”老十三迟疑着道:“京城可没几个作坊,而且这作坊工匠,又苦又累,工钱还少的可怜,别说皇阿玛和一众王公大臣不会同意,就连旗人也没几个愿意去。”

“那如果是工钱高呢?”胤祯含笑说道。

胤禟在这方面反应奇快,立刻就道:“十四弟准备在京城大建作坊?”

“确切的说,是工部建,而且是在天津。”胤祯也不再吊胃口,含笑道:“改良火器的威力,你们都见识过,十三哥应该是感触最深,因此,我认为,对于火药火器的制造,甚至是改良,都要掌握在旗人手上。

这些东西不能假手他人,必须得旗人来做,不仅如此,造船厂以及部队的一切后勤生产,诸如帐篷、被服等东西都应该交由旗人来做,不仅是为了解决旗人的生计,也是为了火药火器以及后勤装备的质量。

这些东西说大点,关系到战争的胜负,说小点,关系到士兵的性命,旗人的子弟都在军中,他们绝对会尽心尽力把好质量关,这些东西交由旗人来做,绝对有保障。”

“好主意!”胤祥不由轻笑着赞道:“这事,可谓是皆大欢喜,海军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禁卫新军马上又要成军,对火器的需求和对火药的消耗都是惊人的,造船厂亦是如此,再加上后勤各部,几万人随便容纳的下,时间一长,这些东西完全可由旗人掌控。

如此一来,不仅是解决了旗人的生计,无形中也加强了对火器的控制,而且也可逐步解决熟练工不足的情形,皇阿玛绝对会极力赞成,一众王公大臣也没人会反对,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好是好,可那些旗人愿意去天津作坊打苦工?”胤誐不无担心的道。

“十哥是不清楚上海虹港的情况。”胤祥微笑着道:“虹港的工匠,一个熟练工一个月的工钱在一两五钱左右,跟一个步甲没多少区别,再说,天津又不远,快马一日可到,乘船步行也不需几日,而且也是繁华之地,您说他们愿不愿意去?”

“十四弟有如此好的主意,却是故意吓我们,待会儿要罚酒。”胤禩笑吟吟的说道。

胤祯含笑道:“这事,还要有劳八哥与一众王公勋贵沟通一下,免的误会。”

“这没问题。”胤禟微笑着说道:“旗民生计问题历来是治标不治本,十四弟可算是给出了一个标本兼治的法子,这是大好事。”微微沉吟,他又接着道:“火器虽利,可是消耗太大,维持一支十万规模的纯火器禁旅,一年得花费多少?朝廷养的起吗?”

老九这可是杞人忧天了,胤祯心里暗笑,旗人进了军工厂,很多东西都可以打着军用的牌子生产,还怕产生不了利润?如今是纯手工,维持一支十万人的部队,开支是有些大,不过也并非承受不了,一年无非是多出几百万两银子的开支,打一仗足够维持好几年。

微微沉吟,他才道:“如今已经进入火器时代,不光是我们在列装火器,欧洲各国如今也是大量列装火器,俄罗斯的军队就是全火器,咱们可不能落后于人。

十万人的规模,如今还能勉强应付,以后可是远远不止,至于养军队的费用,完全不用担心,现在是强权时代,谁拳头大,谁就有钱,亚洲、美洲、非洲、欧洲有数不尽的金银,就看咱们有本事去抢没有?不仅是军费,大清的强盛,也全都要依靠军队四方征战。”

胤祥不由一阵兴奋,老十四果然是野心勃勃,这下可不愁没仗打了。

胤誐眼珠一转,涎着脸道:“十四弟,让我也去海军吧,要不禁卫新军也成。”

“兵凶战危,岂容儿戏?”胤禩立即便沉声道:“你当是看戏那么轻松?再说,你性格也不适合。”

见老十脸上有些挂不住,胤祯笑着安慰道:“你去海军,我可不放心,禁卫新军扩编了,您去求皇阿玛吧,不担任主将没事,多经历点事情,没坏处,八哥也是为您好。”

见这情形,胤禟起身笑道:“谈了半晌,都饿了吧,咱们先开席,为老十三洗尘,边听歌赏舞,边喝酒。”

*

乾清门,早朝。

自监国以来,因担心遭人诟病,胤祯每日都坚持御门听政,随着处理政务越来越熟练,现在每天也没多少事情处理,参加早朝的大臣也不多,大多数时间,不过是应应景,是一种勤政的体现。

不过,今日一早,胤祯接到太监禀报,在门外等候的官员较多,而且各部院大臣都有,他不由微觉奇怪,难道都是来恭贺征日大捷的?他今日要去小汤山行宫向康熙禀报八旗制度革新的事情,可不想早朝耽搁太多的时间。

略微沉吟了下,他便吩咐道:“今日不用一个部一个部的分别叫进,让他们一快进来。”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