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撩完就跑!首辅的炮灰原配又出逃了 > 第一百七十章 些许繁华

煮沸的已然能当做豆浆直接喝了,明谨儿将剩下的都给盛了出来,沈家人每人一碗。

原汁原味儿的豆浆喝多了,便有些想念加了糖的。

明谨儿将陶碗放下,模具里的豆浆已然在表面结成了薄薄的一层,她再用削好的竹片往下头一挑,速度极快地抬了起来。

一块儿豆腐皮便呈现在众人跟前。

只是如今还是湿的,便软塌塌。

明谨儿小心翼翼将竹片转移到了灶房,搭在木盆上头,豆腐皮悬空着。

“等晒干了,便是豆皮了。”她对着一直细心观察的刘氏与沈大哥如此说道。

“那模具里头剩下的……”刘氏看了眼,有些可惜。

“还能接着做,咱们这模具不够低矮,一筐子许是能做好几片。”明谨儿解释了句,旋即便让刘氏自个儿试了试。

头次提起来时,还不到时候,豆腐皮一接触竹片便断开了。

第二回好些,只是拿起时因着紧张,晃荡了几下,豆腐皮又断开了。

刘氏试了三四回,总算将豆腐皮给完整做了出来。

明谨儿则是与沈大哥商议了会儿,又做出几个用来按压豆腐里头水分的模具。

这样做出来的豆腐便会更加紧实,去镇上时也不容易碎裂,但因着材料用得更多,没有嫩豆腐赚银钱。

“明日还要劳烦大嫂去村中,将这做法重复两遍。”明谨儿说着,又顿了顿,“事不过三,故而只做两遍,过时不候。”

刘氏点点头,心中显然也气着,“咱们又不是书院里收着束修的先生,教一回都算不错了,何况两回!”

她说话时,还转头看了眼沈大哥,“当家的,你去镇上卖豆腐,今后要记着那些刻意比咱们家价钱低的,尤其是那些低一两文钱的,回来都与我好好说。”

沈大哥憨厚地笑了笑,并不应声。

天色在忙碌中逐渐黑了下去,明谨儿照常烧了热水沐浴,心中想着明日去县里,竟有些睡不着。

在床榻上躺了两三个时辰,方才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第二日一早,明谨儿将鲜草带上许多,又喂了些豆渣给毛驴,这才将车给套上了。

“大哥,我先送你们二人去镇上,旋即再往县里去。”明谨儿如今身上揣着自个儿拿出来的三两银子,以及沈沉英的四百文私房钱。

小叔子还握着些银钱在手上,显然是私下做了些营生,瞧着赚到手的也不算少了。

明谨儿实在好奇,思索片刻,压着声音问道:“你做了什么营生?竟已然攒下这许多银钱来。”

对于一个半大小子,能存下几百文钱,许是方圆百里的村子,都不曾有过。

“那些太短的棉线,我瞧着二嫂是打算扔了,便拿去卖给了村中的妇人。”说着,沈沉英顿了顿,“我还给人做了竹笔,还有弹弓,以及上回去镇上瞧见的竹片人。”

竹片人指的是用几片竹子与棉线衔接,做成的可以动弹的人偶。

明谨儿都不曾记得瞧见过这东西,她是丁点儿印象都没有,思索了片刻,便更是笃定自个儿压根没瞧见过。

“那竹片人是你做的?”明谨儿有些诧异,她先前瞧着小叔子做竹笔,也不觉着是在这方面有天赋之人。

沈沉英面上有些挂不住,他轻咳几声,“竹片是大哥帮着削的,但是我自个儿组装起来的。”

“那你银钱可有分一些给大哥?”

这话问得沈沉英一怔,旋即明悟过来。

他帮着二嫂卖豆腐,都会拿到些工钱,如今大哥也帮着他做竹片人,又怎地能一分钱都不分?

思索了片刻,他有了好法子。

“大哥定然不要我给的银钱,我今日将豆腐卖完,会给大宝买些吃食。”沈沉英说了出来,观察着明谨儿的神情。

见二嫂点了头,他才急忙嘱咐道:“二嫂你替我挑些好卖的,便是超过了四百文也成的,我回来将余下的补给你。”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免得惹上些麻烦事儿来。

瞧见沈沉英想得明白,明谨儿便笑了,“成,我与她们年岁相仿,许是会喜欢相同的玩意儿。”

说话间,沈大哥也将豆腐都给装到了驴车上。

“咱们若是经过泥泞的地方,再坐到驴车上去。”他还是关切着这头毛驴,生怕将它压坏了,便急忙如此叮嘱。

三人出了门,明谨儿手上捏着缰绳。

直至将二人给送到镇上,她帮着将豆腐与豆浆都搬了下来,才又坐上驴车,将方向给调转了。

“瞧着再养个月余,便能毫不吃力拉动三四个大人了。”她打量着毛驴,有些欢喜地喃喃自语道。

驴车走走停停,不时明谨儿便下来摘些野姜,或是小沙葱。

她还运气极好地挖到了一株大蒜。

镇上到县里的路,即便此时时候还早,也有着不少人了。

还时不时便能瞧见几个巡逻的衙役,不过这地界也不曾有过什么杀人放火的恶棍,又贫穷偏僻,这些衙役也只当作散步一般。

镇上到县里有些远,花了将近四个时辰,明谨儿都被日头晒得有些晕乎,她掰了根树枝,用上头茂密的叶子挡着。

至于毛驴,则是时不时给口水喝,也尽量往有树荫的地界赶。

县里人确实多些,镇上鲜有的高门大户,县里也多了不少。

明谨儿除了县衙,还未曾瞧见过门口有石狮子的人家,如今也看见了。

许多人家还在门上挂了两个红灯笼,门柱上都多多少少雕刻了些东西,只是瞧着粗糙不已,也不好瞧。

“也不知那汴京是什么模样。”明谨儿赶着驴车,走在有些老旧和粗糙的石板路上,忽的有些好奇了起来。

县里已经能瞧见马车与轿子了,那轿子是四人抬的,上头用的料子虽说不是绸缎,但也是细棉布了。

这样一顶轿子用去的细棉布,许是都够沈家八口人都添置一身新衣裳了。

路上遇见的姑娘也不同些,倒是像多次在摊子上买豆腐的妇人一般,打扮得精致,即便是瞧着有些拮据的,也多少带了支银簪子,衣裳前头,还别着块儿精致的手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