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红楼]花好玉圆 > 第62章 拉拢

[红楼]花好玉圆 第62章 拉拢

作者:甜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7 19:42:13 来源:书海阁

沈大人听着老妻的唠叨,一阵心烦。来来去去都是女儿的亲事,她怎么能懂自己的心思。

沈家老太爷还在的时候,算是皇上亲信的臣子之一,当时的沈家,也是风光过的。不然沈家的女儿怎么会嫁给十三爷当侧福晋,嫁入皇家,哪怕是一个侧福晋呢,也是要看家世门第的。

可老太爷一走,他这一丁忧就是三年。再等回朝,物是人非,他连个象样的实缺都没捞到。吊在衙门里,闲不闲,实不实的,着实难熬。

什么醉心书法,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半是哄自己,一半是哄别人的。仕途不济总要有个遮掩,别人说起来还要夸他一句有风骨。不过也不是白醉心一场,好歹和三爷搭上了线,引为知己。

如今八爷眼看无望,都辛库者贱妇之子了,还指望什么呢?最有资格的无疑是三爷、四爷以及下头的十四爷。他平日无事,尽琢磨这些事了。自己跟三爷关系不错,如果他成事,自然是最好的。

如果是四爷成事呢,雍亲王这人严肃古板,并不好接近。但他对十三爷是真好,如果女儿能嫁到十三爷府上,也等于埋了一条暗线。甭管曲线救国的这根线有多曲,最后能管用就行。葡萄想要结果之前,不也得搭个架子吗?

如果是十四爷,这位爷常年不在京城,他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门路接近,暂时可以抛在一边。

所以,女儿的想法,他是支持的。看着老妻的嘴一张一合,到现在还没有闭上,不由头痛的要命。

“我去书房练字,你若是能找个比弘云阿哥更好的,你就找吧。”沈大人拂袖而去。

沈夫人呆立当场,她当然知道找不到比弘云阿哥更好的,若是做正妻,她一句话都没有说的。可一个侧室,有什么好稀罕的。更何况,兆佳氏都出了头,就差没指到他们脸上斥一句“白想”,再纠结下去,又能有什么好结果呢。闹得人尽皆知,再想办法,可就真嫁不了了。

沈大人一到书房,他的幕僚就摸了过来,偷偷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激动的脸上都发了光,递到沈大人面前,“大人,您看看这个?”

“这是什么,嗯,字不错。”沈大人随便扫了一眼,嘴比脑子快,说完了,脑子才转过来,赶紧把信收的近一点。

“这,这,这是……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你到底想干什么。”这封信的笔迹和皇上的一模一样,但熟悉皇上遣词造句的肯定能分辨出,这不是皇上写的。但模仿皇上的笔迹,这是大罪啊,沈大人的血一下子冲到了头顶,看着幕僚的眼神,都像是要杀人。

“还请大人屏退左右。”幕僚低头,悄悄看了看屋里伺候的人。

的确不能再让别人知道,沈大人阴沉着脸,挥退左右。

等林如海布好局的时候才发现,三阿哥已经钻进了圈套,而这个圈套还是沈大人帮他织好的。

他不相信沈大人有这个机灵劲想得出这种主意,摸来摸去,弘云身边的人露出来了形踪。他默默帮弘云把踪迹给抹了,以后再有人顺着这条线是绝计追不到弘云身上的。

林如海生气之余,又有些欢喜,胡须翘了翘,嘴里一句“臭小子”到底没有吐出口来。

转眼到了新年,林家派出去的人,都开始往回收。黛玉的嫁妆也准备的七七八八,只有贾敏犹嫌不足,总想要十全十美。

“可以啦,再加下去,就比当年十三福晋进门的嫁妆还要多了。”林如海及时制止。

“那怎么能一样,福晋家里是六个姐妹,咱们家可只有黛玉一个。”贾敏说是这么说,心里也清楚,谁叫人家是黛玉的婆婆呢。

“那些摆件便提前跟着家具进去吧,省得占抬数。”贾敏又想了新主意。

“也可以。”林如海忍了笑,想到女儿就要离家,想着想着就跟这心里就跟缺了一角似的,怎么补都补不全了。

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林家的一家四口一早就坐了轿子过去。贾政很是热情的迎了林如海去书房,宝钗陪着黛玉和回娘家的迎春。

迎春还是以前木木呆呆的样子,身上穿的还是陪嫁过去的衣裳,宝钗不动声色的瞧了一圈就知道她过的也不怎么好。照例问问身体,又问问家里的情况。她一概只说好,具体的话却一个字不透。

黛玉也知道迎春这样的性子,她不愿意改变,不管嫁给谁,也不过是这样吧。不过她比宝钗乐观多了,毕竟总比嫁给孙绍祖死在他手上要强。

谈起远嫁的探春,众人俱是唏嘘。

“也不知道她现在过的怎么样,连信都不通,想捎些东西去也不成。”宝钗颇有长嫂的风范,感慨道。

“她那么能干,总能想法子将日子过好的。”迎春总算搭了句话。

黛玉斜斜看了她一眼,再能干的女人,如果落在一群存心就不良的人手里,这日子也不是她想过好就能好的。如果反过来,比如迎春,再容易的日子,你存心不想好好过,也一样过不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嫂嫂还在家里张罗着要办宴,到日子接了我们过去玩呢。”宝钗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怎么黛玉就和自己嫂嫂能聊到一起去。

“这敢情好,到时候让她尽管下贴子,也让我们看看她怎么张罗的。”黛玉说到薛大奶奶,果然笑了。是大家一块玩笑的时候,说薛大奶奶不会管家,把她给恼了。说自己管偌大一个山寨都没问题,管个家而已算得了什么,立刻就办宴,让他们看看。

“我明日回娘家,一定将话带到。”宝钗笑着应了。

抬头窥见她桃花般娇艳的容貌,笑的时候,眼里干干净净,一点多余的东西都没有。心里就跟长了草似的,疯狂的生长着,挠到她的心底,一下又一下。有些话,几乎想要脱口而去。

“给二奶奶请安,给表小姐请安,给姑奶奶请安。”袭人端着盘子进来,她已经梳了妇人头,一对猫眼石的耳坠子,晃晃悠悠荡着,进来请安,并放下了东西。

“二爷知道表小姐和姑奶奶回来,特意叫厨房添的,说是表小姐,嗯,和姑奶奶爱吃。”芸豆馅的团子,有段时间黛玉爱吃糯食,很喜欢这种点心,连她自己都忘了,没想到,还有人记得。

黛玉把芸豆团子往迎春面前推了推,“必是你爱吃的,多吃几块,不然辜负了宝二哥的一片心呢。”

迎春迟疑不定的看着大家,并不敢说什么,只听话的捧了团子慢慢吃。宝钗看着袭人的笑容,只觉得可恶极了。宝玉这人素来把丫鬟当宝贝一样捧在手心里,袭人升了姨娘不算,又在丫鬟里收了两个当通房。个个气焰嚣张,根本不把她这个少奶奶放在眼里。

黛玉摘下一只金戒指,“来的少了,不知道你的喜事,算我补上一份吧。”袭人这丫鬟素来周到,以往没少打照面,补个小玩意也是礼数。

袭人谢了赏,规规矩矩站到宝钗身后立规矩,宝钗知道定是宝玉让她来打探的,牙后槽差点没被她咬塌了。

有了袭人打岔,宝钗原本想说的话便不能出口了。不然有这个耳报神在,又有得闹腾。

不过不说又怎么样呢,按惯例,阿哥大婚之前,都是要指伺候的人过去。万一指个家世好的侧福晋,可比自己难熬多了。宝玉再怎么宠着这些姨娘通房,到底只是丫鬟出身,一张卖身契就可以打回原形。

可侧福晋是什么,说是二夫人也不为过了。想到这里,宝钗忽然觉得自己也没那么难受了,最容易安慰人心的,果然是别人的更加不幸。

贾政和林如海见面,又是另一番情景。贾政倒是红光满面,牢记着三爷的交待,要替他把林如海给拉拢过来。

“前日和三阿哥清淡,说起如海弟当年探花郎的风采,不由唏嘘,这一晃都多少年了。当日还有你的几个同年,都说好久没有一块聚聚了。我一想,这也算文坛幸事,干脆由某做个东道,大家一块逍遥一日。写诗品字,谈谈风花雪月岂不快哉。”

贾政乐呵呵的,自以为这番举动并不突兀。

林如海一愣,他倒不是惊讶于贾政的态度,这个二舅哥是个沽名钓誉之辈,会和三阿哥投契并不意外。意外的是三阿哥的动作很快啊,八阿哥才倒下多久啊,一声不响就把贾政拉到他的阵营里去了。

林如海拱拱手,“作诗写词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想想真是惭愧,这会儿一提笔就是奏折和条陈,竟然不知道诗文要怎么下笔了。人老了,不服不行啊。”

“如海弟客气,当年的探花郎,那是何等风采,我还记得在迎娶敏儿的时候,一首催妆诗,精彩绝伦,精彩绝伦啊。”说着扯到诗上头,硬是逼着林如海跟他探讨诗文,最后神秘兮兮的拿出一卷画轴。

“是三阿哥的新作,你看看这首诗,真是再贴切没有。”贾政热情的展开,摊到林如海的面前,林如海不由点头,皇上的十几个皇子,真没有草包,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真材实学。

以他挑剔的眼光,也不得不承认,这画这诗都是难得的佳作。只不过,他已经不是寒窗苦读时的林如海,不会光靠一幅画就开始脑补作者的品行高洁,更不可能因为他有文采就去辅佐于他。贾政一直挂着闲差,未经过世情历炼,还带着一丝酸腐文人的天真。

而且,林如海还有些担心,三阿哥明显已经入了套,他的这位二舅哥不会也跟着钻了进去吧。

“皇上不喜欢阿哥们跟朝臣走的太近,二舅兄该避嫌还是要避嫌的好。”还是要提醒一句,只是他听不听,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林如海想想也好笑,贾家的人到底怎么长的脑子,一回选错二回又选错。每回都避开正确答案的手气,还押什么宝呀,好好在家呆着不行吗?

当然不行,贾政气的直挥胳膊,“我和三阿哥是知己,岂是一般人能懂的。再说了,我们品书品画品茶品诗,从来不涉及朝政。”

那是因为你想涉及也涉及不了,真不想涉及,你找我干什么呀,林如海默默在心里吐槽,表面却是拱手认错,“二舅兄莫恼,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莫怪莫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好吧,贾政清醒过来,才想起他的目的是什么来着,怎么被他带跑了题,再想回头,已经是千难万难了。

袭人回去告诉宝玉,表小姐一口团子都没吃,全推给迎春吃了。宝玉神色一黯,心中不知滋味。袭人跟着说道,“听说薛大奶奶过完十五要办宴,表小姐说是一定会去的。”

宝玉眼睛一亮,“我让大舅哥给我下张贴子。”

“表小姐出落的越发好了,今日穿的鹿皮靴子侧边绣着一团琼花,一朵朵攒成一片,再拿珍珠镶了花蕊,好看极了,奴婢改日也给二奶奶绣一双这样的。唉呀,看奴婢这嘴,天色已经晚了,奴婢送您回房吧。”袭人站起身,殷勤的去扶他。

“既然已经晚了,今儿就在这儿歇下吧。绣鞋子多累,给我绣块帕子吧,就用这个花样。”宝玉说话间搂过袭人柔软的腰身。

黛玉可不知道自己的鞋面子让人给掂记上了,她的一双脚泡在桶里,手里拿着薛大奶奶的贴子,边看边笑。山槐已经开始学认字,从最初斗大的一个字,慢慢缩成箕大一个,现在,总算能在一张贴子上挤下一行字,殊为不易。

乌兰格格的贴子摆在薛大奶奶之前,是邀她正月十五出门看花灯的。薛大奶奶的贴子是正月十六,邀了大家去看绿菊,听说是花了大力气培养的新品种,一直养在暖棚里,算准了开花的时间才下的贴子。

正月十五的花灯,范家提早就送了新制的花灯过来,又请他们去看范家门口摆的走马灯。听送贴子的奴婢讲的豪气冲天,黛玉忍不住问她,怎么个新奇法。

“足足有二层楼那么高,转起来就是山河大川,是我们少爷想的点子。”范家人都迁到了金陵,一对龙凤胎也早就娶妻生子,当年苦哈哈跪在林如海面前求救的老范头,已经是儿孙满堂,早已不管外头的事,一心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去了。

“这么稀罕,那真是要去看看了。”贾敏听着都动了心,回头就去央林如海一块去看花灯。

“我们一家四口难得一块出门,等黛玉出了门子,就更不可能了。”贾敏总是最清楚老爷的软肋。

“多带些人,别让人冲撞了。”果然只要这一句话,林如海欣然应允。

乌兰格格和弘云阿哥带齐了人赶过来,和林家的人汇和到一块,才一起去了范家所在的那条街。

今日的花灯,犹如一条巨龙,从街尾铺到街头,蜿蜒而上点亮了一路的灯光辉煌。一般人都是从街尾而入,慢慢行走到街头,再分流到其他几条路上回家。这条街是不能坐轿或是骑马的,一律只能步行。

富贵人家老早定好了包间,走几步便去了酒楼,坐在上头看看灯,喜欢什么便差下人去买了来,即轻松又惬意。

林家也是这么定下的,先去范家的铺子前头看看他们二层楼的花灯,再去对面的酒楼歇歇脚。

黛玉手里拎着一只玉兰花型的花灯,和大家走在一块。景玉受不了乌兰格格紧盯着自己的花灯看,一把塞到她手里,“送你了。”

“谢谢林哥哥。”乌兰格格咧开嘴笑着,双手接过花灯,一脸满足。

街上的人虽然多,但林家的护卫和弘云府上的护卫结成一个圈,牢牢的将几位主子护在圈中,又有丫鬟婆子陪着,虽然身处闹市,也没有和不认识的人挤来挤去的不适。

隔的极远就看到范家的二层楼花灯,果然名不虚传,花灯里头亮堂堂,走马灯真个慢悠悠转动起来,一副副画就跟活过来一样,全是各地不同的风貌。

下地干活的农民,弯腰插秧抬头一气呵成。采茶的少女,掐尖抛入筐中,双手炒茶犹如身临其境。养蚕的丝户,纺纱的织女,行船的客商,骑马的走镖,远在沙漠的骆驼商队,大雪中贩皮毛的行商。海上捕鱼,下海捞珠的渔民海客,不一而足。

“范家也是后继有人了。”林如海捋了胡子笑。

“的确有心。”弘云回了一句,翁婿俩相视一笑。

等他们走了几步才发现不对劲,这花灯怎么越离越远呢,远远的,花灯好像长了脚在跑。

“是皇上听说了范家的花灯,派人过来,说要拉到街头,跟皇家的花灯摆到一起。”弘云命人去打听了,回来报道。

“这下可好,要看的话,要走一条街了。”贾敏苦笑,到底上了年纪,养尊处优之下,真叫她走一条街,可有些够呛。

林如海沉吟片刻,便道:“我陪你们母亲去定好的酒楼上歇一歇,这灯远看近看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你们年轻人,愿意逛就再逛逛,我们歇好了再慢慢走过去。他们的安全我就都交给你了,如何。”

最后一句是对弘云说的,弘云赶紧抱拳,“小侄一定将他们护的好好的。”

于是林家的护卫分了一半人出来,跟着林如海和贾敏走了。两个人上了酒楼,悠悠闲闲坐在窗口看着下头的花灯品头论足,好不快活。

只剩下他们四个人,弘云没了顾忌,自然而然的走到黛玉左右,不时殷勤的答话,或是吩咐人去买什么。乌兰冲他哥翻了个白眼,跟在景玉身边,老气横秋道:“我哥眼里是再也看不到我的,你可要保护我的安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格格放心,我一定看好你。”景玉忍了笑,留存在脑海中十三爷的印象和眼前这个小姑娘,倒是意外的契合。

“我看一眼而已,没必要都买下来。”黛玉看着丫鬟下人手里拎着,肩上扛着的,哭笑不得的嗔了一眼弘云。

“哪里就全买下来了,好容易上一次街,总要玩的尽兴。”弘云笑眯眯的,却不肯停,他手一指,必有人上去买东西。

“我让人在街头的闲云楼定了位子,那个方向看过去,所有的街景都尽收眼底。而且旁边就是皇家灯会,比站在边上瞧的还要仔细些。如果把二层楼的走马灯拖过去,我们在楼上看,就跟近在眼前似的,观灯再合适不过。”

“不知道父亲母亲一会来不来。”黛玉有些遗憾,不过自己都走的脚软,想想他们的年纪,也实在不乐观。

“我已经让人过去请了,看看他们能否过来。”

去请的人打了回转,说是林如海夫妻准备回府,麻烦弘云阿哥一会儿把他们姐弟送回去。

黛玉不免遗憾,弘云便让人把自己一路买的花灯都送到林家点起来。

闲云楼的雅间一早定了出去,想这个时候定位肯定是不可能的。有人想拿银子砸出一间来,伙计们似笑非笑一句,“客官有胆量,是打算出多少银子,让哪位阿哥让出来呢。”

一句话把人吓跑了,还被人追在后头啐一句,“一看就是外地人,搞清楚这是什么地界再说话吧。”

范家的花灯果然摆在皇家灯展的最中间,他们坐在雅间看的清清楚楚。

“那不是范家的少东家吗?”景玉眼尖,往下一指,便派了人去问。

不一会儿,范欣灵便上前拜见,团团一拜,抹了一把脸上的汗,谢了景玉的邀请坐下说道:“说是让我等皇上接见,结果说是皇上有事先回宫了,我也不知道这花灯一会儿要怎么处理,只好先在这儿守着了。”

其实他是问过了,哪有人理他啊,只把他晾在外头等着,弘云一听便明白了,点了自己的小厮去一趟。

不一会儿回来道:“皇上没发话,内务府也不知道怎么办,估计是要先带回去再说。”

“多谢弘云阿哥,多谢景玉少爷,在下就先告辞了。”范欣灵得了准话,也好下去安排,一个长揖到底,走了出去。

“怎么外头这么多的差役。”乌兰和景玉都是盯着往下看的人,很容易就发现了问题。

只有弘云和黛玉,注意力都在对方身上,压根没注意到街面上的异常。

“人太多,出来巡逻的吧。”黛玉不以为然。

“不是,这些人不是巡逻的。”弘云眯眼看了一下他们的衣饰,开始摇头。

林如海半途回家,皇上半途回宫,街上忽然就多了这么多巡逻的差役。弘云慢吞吞道:“天色已晚,不过先送你们回家吧。”

连乌兰都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一句埋怨的话都没说。街头果然拉起了网,所有人出入都要经过检查,弘云拿出自己的腰牌这才带了他们出去。上了轿,护送他们回林家。

黛玉一个人坐在轿子里,出神的看着自己轿子底板上的阴影。角落的一盏花灯,映的轿子里自己的身影被拉成诡异的影子,雨丝一样的金步摇印在轿壁上,真的象下雨一般,雨丝轻斜,沙沙作响。

轿外的弘云牵了马,走在黛玉的轿子旁边。一直走到了僻静的地方,旁边再无同路人,黛玉轻轻掀开轿帘,冲弘云嫣然一笑。

弘云赶紧靠过去,“要喝水吗?”

“没有,仿佛听到后头有什么声音,所以问一问。”黛玉说话间将弘云搭在轿窗上的手握住,冲弘云轻轻摇头,一只手在他的掌心轻轻划着。

幸福来的太快,就象龙卷风,卷的他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等他反应过来,才发现,自己掌心上的笔划连起来是四个字,“轿底有人。”

喜欢[红楼]花好玉圆请大家收藏:(wuxia.one)[红楼]花好玉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