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890章 重回辽东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890章 重回辽东

作者:木子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8:20:08 来源:88小说

“李爱卿有什么办法?”李晔问道。

李振拱了拱手,“此时跟渤海国全面开战的确不妥,但安东都护府故地肯定得收复。

陛下可以派得力之人出使渤海,商谈双方冲突以及辽东归属之事。

辽东本为高句丽故地,高句丽被我大唐覆灭后,此地便成为我大唐的领土。

安史之乱后,契丹强大,我大唐对辽东的控制就下降了很多。虽然如今辽东之地为渤海国领土,但渤海国并未在辽东进行过有效的管理,依然以高句丽和我的唐人的豪族势力为主。

既然辽东原本为大唐之地,渤海国又未进行过有效管理,此时让出辽东之地也是理所当然。”

“李大学士,渤海国会舍得把那么大一块土地让出来?”韦昭度有些不信。

辽东之地的人口占了整个渤海的三分之左右的人口,若是失去这里,渤海国的国力肯定会削弱不少。

所以在韦昭度看来,渤海国不会这么容易妥协。

“那就打!”李振淡淡道,“如今渤海国处于内忧外患中,国力衰退。

我们不需要这个时候去覆灭渤海国,只需要打疼渤海**队几次,对方若是不想面临灭国的风险,肯定会乖乖让出辽东。”

李振这一说,在场这些人也有些迟疑。

对于李振的打算,他们看懂了,以打促和。

目前双方已经发生了冲突,而且收复辽东肯定会跟渤海国交恶,既然避免不了,那就只能打。

李晔思忖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以打促和。

杨师厚攻占了渤海南海府两个州数个城池,渤海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传令下去,给平壤都督府再拨三千兵马,骑兵一千,步兵两千。

另允许他在本地再招募两千士兵,让平壤都督府保持两万常备军队。

两万兵马,也足够杨师厚去面临眼前的困境。要知道当初薛仁贵统领安东都护府时,手下的兵马也就是两万。

告诉杨师厚,朝廷会维持平壤都督府两万兵马的编制,让他自己想办法处理目前的困境。

此外,召回李文忠。”

召回李文忠?

圣上突然把这个杀神召回洛阳干什么?

让他出使渤海?好像也不现实啊!

“刘奎,你觉得朕让李文忠去辽东如何?”

紫微宫一处湖边小亭中,李晔询问着刘奎的意见。

如今刘奎虽然赋闲在家,但倒也没人敢忽视他的存在,只是如今也需要低调一段时间,以免被盖上一定功高盖主的帽子。

之所以问刘奎,一则对方战场经验丰富;二则李文忠曾经当过他的部下,比较了解对方。

“陛下是想让李文忠去辽东杀出一条血路?”刘奎猜测道。

对于李文忠这个多年当过自己部下的将领,刘奎有些了解。说实话,军事才能不弱,就是过于残暴,当然在河西那样的环境,那也是不得已。

刘奎不认为圣上不知道李文忠这个缺点,但依然打算派对方去,其中目的不言而喻。

“那里的人已经忘了大唐曾经的强大,特别是高句丽人势大。若是派一个手段柔软的人,估计镇不住那些人。”李晔解释道。

“若是这样的话,李文忠的确很适合。”刘奎点头道。

“所以朕打算任命李文忠为辽南都督府都督,以积利州为大本营,向北收复辽东全境。

都里镇这边已经愿意归附我大唐,朕的打算就是从登州渡海抵达都里镇,然后攻克附近的数个山城,占领积利州。

有安东都护府在西边,辽南都督府在中,平壤都督府在右,收复辽东指日可待。”李晔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陛下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契丹?”虽然没有地图在手,但刘奎凭借自己的记忆,还是看出了这几个点最终汇聚的地方都在契丹,而不是渤海国。

“自然是契丹,这可是一个能武装起几十万骑兵的大部落,若是不除,必为我大唐东北边境大患。

渤海国,已经日薄西山,不足为惧。待攻灭契丹后,再去灭了渤海诸国。”李晔说道。

“陛下雄心壮志,臣不能及。”刘奎恭敬道。

“你没事也好好研究怎么北伐契丹,朕有一股感觉,北伐契丹的时间可能就这两年了。

到时候,你可不能继续在家中赋闲了,朕需要你们这些战将领兵出征,平了东北边境之患。”李晔道。

他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根据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耶律阿保机这个家伙也东山再起了。

而且这两年契丹也在东征西讨,室韦、渤海国、乌古、女真等部都被契丹打的不轻,而契丹也在东征西讨中不断壮大。

如今的契丹已经跟渤海国全面接壤了,毫无疑问,渤海国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这个时候,渤海国也不敢大唐全面开战,到时候面临的可不止唐军,还有契丹骑兵。

就算是渤海国在强盛时期,一对一也打不过,如今国力衰退,还一对二,结果可想而知。

没几日,李文忠就回到了洛阳,然后朝廷就发文任命李文忠为辽南都督府都督(中都督府),统率五千右天策军和八千从河北、河东和齐鲁抽调的州兵。

在李文忠这边率军开赴登州,准备登陆都里镇的同时,朝廷也任命了前往渤海国的使团,以礼部尚书钟传为首,由明州水师派人护送走海路前往渤海国东京所在的龙原府,再由陆路抵达渤海国如今的都城---上京。

对于朝廷的任命,杨师厚得知的时候,朝廷补充的三千兵马并没到。

别看只有三千人,但需要从各地抽调,集结也需要时间,等到平壤都督府起码也得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都督,朝廷如今建立辽南都督府,出兵辽东,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好事。”崔远笑着道。

“若是我平壤都督府有两万兵马,就算是跟渤海国开战,也就不惧了。”

杨师厚没说大话,当初大唐灭亡高句丽后,设立的安东都护府也不过两万兵马,管辖的地方还包括辽东半岛全部、如今的新罗北部、渤海国地区和新罗西南部的原百济故地。

“都督,那朝廷的旨意是什么意思?打还是不打?”杜建徽疑惑道。

“当然是打。”杨师厚毫不犹豫地说道,“朝廷想以打促和。只有把渤海人打疼了,他们才会乖乖和谈,并主动让出辽东地区。

渤海人目前并不知道朝廷的打算,我们占领了安州和椒州,渤海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我们得好好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在反击渤海大军的同时,还能一举攻进渤海国的南京。”

“攻进渤海国南京?”

听到杨师厚的想法,杜建徽被吓了一跳,这都督的胆子也太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