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821章 郑买嗣的困境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821章 郑买嗣的困境

作者:木子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8:20:08 来源:88小说

“蠢货,五百象兵,还有六千精兵,就这么被你给败完了?你可真是的败家啊!。

当初可是你向朕建议偷袭唐军的,现在好了,全军覆没,还丢了赵川城和品澹城,唐军都直接杀到太和城了。

若是太和城丢失,朕就可以向唐军开城投降了,仅靠一座阳苴咩城,能守住?”

想到如今的局面,郑买嗣也有些后悔了,为什么当初要那么心急,那么固执?

若是当初他掌握大权后,便跟唐人拉拢关系,以自己唐人后裔的身份,再怎么也比南诏皇室要容易得到唐人的信任。

现在好了,一步错,步步错。

先是让唐人跟舜化贞取得了联系,然后舜化贞就引来了唐军。

自己因为一时气愤,杀了舜化贞全族,导致内部不稳。偏偏这个时候唐人册封隆腾那无能之人为新的南诏王,让他建立的大长和国一下变得名不正言不顺了。

而且北边还有个段宝龙,让他陷入了两股势力的夹击之中。

“陛下,不是臣无能,而是有人出卖了臣,导致臣的大军在途中遭遇唐军伏击。

唐军有一种可以发出火光像天雷一样的武器,威力巨大,臣指挥的五百象兵就是这么折损掉的。”赵善承解释道。

“什么天雷?朕看你是疯了,说些疯言疯语。”郑买嗣有些不悦,但也听到了赵善承话中的其他内容,“还有有人出卖你?怎么可能?你率领的军队只是增援赵川城,谁能知道你只是借道赵川城偷袭唐军的?”

“陛下,若不是有人出卖臣的行踪,唐军怎么会在那山谷中设伏?定是朝中有人勾结蒙氏余孽和唐人,把臣的行踪泄露了出去,这才会遭到伏击。

还望陛下彻查,若是内贼不除,我们的大军什么行踪都会被唐军得知。”

赵善承反正是认定了自己是被伏击的,自然就想到有人出卖他,为了脱责,他便把郑买嗣的注意力往这上面引。

“岂有此理,这些贼人,居然吃里扒外!”

本就得位不正的郑买嗣,心里也有些虚,对于赵善承的话,选择了相信。

于是乎未来一段时间,阳苴咩城等地一些偏向蒙氏一族的官员纷纷遭到清洗,连带很多不是蒙氏死忠的官员也遭到清洗。

“陛下,当务之急还得想办法守住太和城,我们的兵力可能有些不足。”

“若不是你太无能折损朕六千精兵外加五百象兵,朕岂会陷入如此不利境地?”郑买嗣面露愠色道。

本来他还有三万兵马,可折损了六千精兵和五百象兵后,他手上也就剩下两万多人,其中还有五百象兵。

可这是他仅剩的部队,永昌府那边虽然还有上万大军,但要防备段宝龙,之前就没调过来。

“陛下,永昌府那边还有一万兵马。”赵善承连忙道。

“那要防备段宝龙,朕岂可随意调动?”郑买嗣不悦道。

“陛下,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跟段宝龙和解了。唐军势大,若是我们战败,段宝龙肯定难逃一败,他手上的军队并不是唐军的对手。

反之我们可以与他和解,他不会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若是有段宝龙相助,我们未尝没有反败为胜的可能。”赵善承劝道。

“若是赶走唐军后,你让朕怎么处理段宝龙?”郑买嗣问道。

“陛下,当务之急是赶走唐军。待唐军败退后,陛下有的是机会对付段宝龙。”赵善承有些着急,“若是段宝龙不相助,我们恐有灭国之险,还望陛下三思!”

想到自己才刚刚建国,他还不想还没怎么做皇帝就当亡国君,在思考了许久后,他最终还是点头。

在前线战事正酣的时候,王建正在后方大肆扩充势力。

云南都督府为中都督,下面可以设州或者下都督府。

目前,云南都督府下设昆明都督府、姚州都督府、通海都督府、开南都督府(即银生节度使),外加朗州、盘州、麻州、曲州和恭州。

其中盘州和麻州为羁縻州,照理说曲州和恭州也该是羁縻州的,但朝廷直接派了人员前来担任刺史,驳回了王建的人事提议,这让王建在这两地建立自己势力的想法落空了。

恭州为新设,即原南诏东川郡。

之所以朝廷会直接任命的原因,是李晔的意思。

原因嘛,也很简单,因为恭州和曲州的铜矿占据整个南诏境内的七成,恭州的铜矿又是整个南诏境内最丰富的。

目前,由于火器的影响,朝廷对于铜矿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还有维持货币体系的原因。

这样大的一个铜矿,李晔是不可能让王建占为己有的,所以才会驳回王建的提议。

恭州和曲州是朝廷派的刺史,盘州和麻州又是羁縻州,于是王建想要扩充势力,也就朗州和其他几个下都督府。

其中田师侃被任命为昆明都督府都督,王宗佶被任命为朗州刺史,王宗黯和吉谏留在他的身边,王宗弁则是调任开南都督府都督。

王建倒是想把所有都督都换成自己的亲信,他想想可以,李晔也不是傻子。

他会让王建暴露野心,但却不会让王建割据一方,所以姚州都督府都督和通海都督府,朝廷就从其他地方抽调的人前来担任。

“义父,前线送来的消息,说是大总管已经率领大军攻克赵川城,想来很快就能拿下太和城,攻克大长和国国都。”

作为王建外甥兼义子的王宗黯对于王建自然是忠心耿耿,王宗佶调到朗州担任刺史后,他便成了王建身边最亲近之人。

“让他们打吧。大长和国不过是一个短命小国,注定不会长久的。据说朝廷已经下令让四川道在五年内向我云南都督府迁徙十万户人口,可有消息?”王建关心道。

这云南都督府啥都好,就是人口太少,当然他指的是汉人。

他已经给朝廷上奏,希望可以在云南实行军屯制,并把他们的家人迁到云南,这样就可以扩充云南的人口。

当然这个奏折才送去,等朝廷回信,可能得一两个月后。

因此他更关注朝廷之前下令让四川道迁徙人口过来的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