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79章 李儇的为难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79章 李儇的为难

作者:木子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8:20:08 来源:88小说

“皇兄这是在担忧叛乱之事?陈节度使既然已经保证会尽快平定叛乱,皇兄大可不必担忧。若是陈节度使无法平定叛乱,臣弟愿意为皇兄分忧,天策军蒙圣恩而立,自然要为君解忧。

只要皇兄一个吩咐,臣弟愿意亲率天策军前往平叛。”李晔以为对方在担心叛乱的事,不过他想多了,只要不是打到成都来,李儇才不会管这个。

李儇摇了摇头,“不是这个事,平叛有陈敬瑄去做,哪里用寿王你这个亲王亲自上阵。朕是在为立太子一事烦恼。”

“太子?”李晔一愣,然后迟疑道,“皇兄,你现在还正值壮年,立太子是不是太早了点。而且两位皇子刚刚出世,秉性这些尚不得而知,皇兄慎重啊。”

李晔没想到李儇是在担心这个问题。之前李儇一直没有子嗣,这让李晔都不禁怀疑自己这个皇兄是不是身体有问题,不过张淑妃和孟才人相继怀孕,他这才放下心中的疑惑。

不过也巧,以前李儇也是宠幸了不少妃子,可就是没人怀孕。可这一口气两个妃子相继怀孕,而且都诞下皇子,也让人惊讶不已。张淑妃诞下了一对龙凤胎,孟才人也诞下一个皇子。初为人父的李儇自然很高兴,当即就册封张淑妃所生的长子李震和长女分别为建王和唐兴公主,封孟才人所生的二皇子李升为益王。

照理说,李儇没有皇后,用不着这么着急立太子,除非是皇后所生的皇子,立为太子倒算正常。

“前些日子,阿父建议朕立太子,以安臣心。不过阿父认为应该立益王为太子,认为益王乃中兴之兆,适合为太子。”李儇犹豫了一会儿说出了原因。

不过李儇并没有说实话,或者说是没把话说完。的确是田令孜劝他立益王李升为太子,不过田令孜还说了其他的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劝他小心李晔和吉王李保。

吉王李保年长,且贤惠,在朝中比较得人心,不少大臣都很看好其;而李晔这个寿王则是拥有天策军,唐朝又不止一次亲王武力夺权的事情发生。所以田令孜才劝李儇立太子,同时削弱吉王和寿王的权力,这样以后太子登基才不会有威胁。

在没有皇子之前,李儇肯定不会考虑这些。不过有了自己的皇子后,他不得不考虑,所以他被田令孜的话说动了。但李晔这个皇弟对他很好,两次救了他的命,有赚钱的生意也没忘记给他这个皇兄,所以他也有些犹豫。更主要的是,李晔还年幼。

但兄弟之情,让他也不好把这个事提出来,只能先试探一下这个皇弟的想法,是否同意立太子。

“晋国公提出的?”李晔一时不懂田令孜这是何意,不过想了一会儿还是说道,“皇兄,立太子一事乃国之大事,臣弟身份敏感,不好干涉。不过臣弟以为,若是皇兄真的决定立太子,应当遵循长幼为序为好。若是立幼不立长,朝中的反对之声会很大。”

“也就是说,寿王你赞成立太子?”李儇追问道,“只是你认为应该建王,而不是益王?”

李晔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皇兄若是真让臣弟二选一,臣弟肯定赞成立建王,这样皇兄也能省很多麻烦。”

“这个是肯定的,朕也只是问问你的意见。”听到李晔这个回答,李儇心里放心多了,看来还是自己想多了。为了不引起对方的怀疑,他很快就转移话题,“这次叛乱会不会影响茶叶生意?”

去年,不到一年的时间,李晔把新茶的盈利分给了他17万贯,这让他心里对茶叶的事也很上心。

“皇兄,这肯定会影响。”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李儇突然改变话题,不过李晔也没去细想,便顺着对方的话回答道,“春茶是茶叶产量最大的,占据将近全年茶叶的一半。而蒙顶茶又占据西川茶叶的半壁江山,若是叛乱一日不平叛,蒙顶茶就一日难以运出来,茶叶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

本来按照今年的计划,是茶叶生意最重要的一年,我们可以通过长江把新茶大量运至江陵府、江南等地售卖,盈利很有可能是去年的一倍多。

不过若是没有蒙顶茶,盈利可能减半都不止,所以臣弟也希望能尽快平叛。”

听到影响这么大,李儇也有些着急,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寿王,这个事你放心,朕会给陈敬瑄说这个事,让他尽快平叛。”

李晔本想再提一下自己去平叛的想法,不过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而且他还发现李儇虽然一直在提叛乱的事,但总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他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来者何人?”

就在李晔在马车上思考李儇到底想干什么的时候,外面随行的亲兵呵斥声则是把他从沉思中惊醒。

“这可是寿王殿下的车驾?”

一个清脆而充满磁性的声音传来,李晔掀开帘子一看,发现在队伍前方,一个带着仆人的青袍男子拦住了他的车驾。这青袍男子长相到没有多出众,不过李晔却感觉对方身上透露着一股英气,而且看其身形,也应该是练家子,只不过又带着书生气。

“你是何人?为何拦本王车驾?”李晔神色不悦地看着眼前人。

“赵郡李氏李英旭特来投靠殿下,还望殿下收入账下。”青袍男子拱了拱手,严肃地说道。

“赵郡李氏?投靠本王?”李晔略感惊讶,不过这在大街上,若是一直这么耗下去,肯定会影响交通,反正王府也快到了,于是李晔便把对方带回王府。

看着眼前这应该只有20出头的男子,李晔有些好奇,居然还有人来投靠自己,若是普通人倒还无所谓,可对方直接说出其是赵郡李氏的子弟。

赵郡李氏,中原望族,五姓七望之一。五姓七望分别是陇西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赵郡李氏先祖乃战国李牧,在唐朝虽然不如崔氏和卢氏,却强于郑氏和王氏,即便是同为李氏的陇西李氏,也不如赵郡李氏。只不过因为唐朝皇帝属于陇西李氏,所以地位稍有不如,不过在唐朝的历史上,赵郡李氏出了17个宰相,可见一斑。

“你是赵郡李氏哪一房的?”李晔好奇地看着这个主动来投靠自己的,也不禁怀疑对方的身份。

“回禀殿下,李某出自江夏房。”

“江夏房?开国侯和前礼部李尚书是你何人?”

李晔说的开国侯是李鄘(yong),宪宗时期的宰相,同时也被封为江夏县开国侯;前礼部尚书李磎,乃李鄘之孙,在之前担任着礼部尚书,不过在黄巢大军攻克长安后,逃到了河中,并没有来到成都,因此被革去了礼部尚书一职。

“那是李某的前辈,李某并不是其这一支。”青袍男子不卑不亢道。

“哦!”李晔颇为惊讶,“那你怎么来想起投靠本王这个亲王?而不是去朝中效力。”

“李某来成都府已多日,曾想过入朝为朝廷效力,不过见现在朝廷乌烟瘴气,田氏兄弟专权,众大臣不敢除掉宦官,这样的朝廷不去也罢。

反观寿王殿下,拥天策军,拉拢寒门子弟,所图甚大,让李某看到了希望。若是殿下为君,或许大唐还有复兴的希望,不然大唐30年内必亡。”

“大胆!污蔑朝廷,构陷本王,来人,把他给我拖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