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352章 尚广思来京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352章 尚广思来京

作者:木子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8:20:08 来源:88小说

“奉陛下圣谕,西征统帅、右神策军大将军、驸马刘奎,收复陇右有功,册封为乌兰侯,赏赐良田1500亩、下牧一处,另钱财若干!”

“。。。。。松州都督府都督王建,收复叠、宕二州有功,册封为平凉伯,赏良田1000亩,财物若干。”

随着一系列早就定好的赏赐宣旨后,整个朝会便进入了下一个流程----献城仪式。

这次封赏,主要是正五品以上官员的册封,至于不在场的和那些职级较低的,另有内侍和锦衣卫去宣读,不在这朝堂之上浪费时间。

“宣洮州吐蕃刺史尚广思觐见!”

就在这时,站在李晔前方的张威,深吸一口气,用着一嗓子中气的声音,整个朝会便进入了**阶段。

这个献城仪式,才是今日的重头戏,不然李晔也不会在太极殿召开大朝会。

今日参加朝会的人数,不比元日大朝会少,除了没有藩镇代表外,但却有很多立功的将士,不过大部分人都在殿外候着。

看着眼前这雄伟的太极殿,尚广思很是震惊,不过随着旁边的宦官提醒后,他便深呼吸了一口气,看了一眼台阶上的太极殿,便踏上了第一步台阶。

在一众参加朝会的大臣和将士便看见身穿吐蕃贵族服饰的尚广思,有些紧张的迈着步子,双手托着一个木盘,弓着身子从太极殿外走来。

来到近前,尚广思便用着不太标准的汉语高声道,“洮州吐蕃首领尚广思领洮州上下户吐蕃部族,归顺天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尚广思此来,除献上洮州一万多户部族的户籍,还有五千优质战马,骏马百匹!请陛下过目!”

五千优质战马?

听到尚广思这么大的手笔,在场的大臣和将领也有些震惊,洮州虽然产马,但毕竟就那么点人和地方,五千优质战马献上后,岂不意味着自缚手脚?

而现在朝廷本来就缺优质战马,更别说那专门献给陛下的百匹骏马!

“哈哈!好,很好!来人,将东西呈上来!”

虽然只是走走过场,但听到这个消息,李晔还是震惊。这应该算是他登基以来,第一个归顺大唐的外族部落,至于李旺杰,其实就是一个丧家之犬,若不是为了千金买马骨,也得不到一个伯爵之位。

而且这五千战马并不在之前尚广思承诺的内容之中,显然是临时增加。

拿到尚广思的献降书,李晔认真地看了一番,见上面语气谦卑,态度诚恳,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大声道,“尚首领肯举族归顺我大唐,态度诚恳,朕甚欣慰,从今日起,洮州就是我大唐的领土,尚首领亦是我大唐的肱股之臣。”

说完,李晔示意一旁的张威,之间张威拿出一份圣旨开始念起来,“陛下有旨,洮州吐蕃首领尚广思。。。。。。。特册封尚广思为五泉伯,赏良田千亩。钦此!”

“臣尚广思,谢陛下圣恩!”

献城仪式仪式结束并不意味着今日的朝会结束,看着眼前这些大臣和将领,李晔淡淡地说道,“陇右新定,为确保陇右在我大唐治下,朕欲效仿先祖之法,在兰州重新设立安西大都护府,负责统领陇右各州。”

要重新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的消息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所以这话一出,很多大臣和将领都很惊讶,顿时议论纷纷。

李晔挥了挥手,然后继续说道,“自贞观十四年九月,太宗皇帝在交河城设立安西都护府开始,至宪宗元和三年安西都护府消亡,我大唐对西域之地便失去控制。

朕深感愧于祖宗,也愧于昔日在西域为我大唐战死的安西军民,今重设安西大都护府,便是欲恢复安西都护府昔日之荣光,恢复对西域的控制,以慰我大唐历代帝王和安西战死军民的在天之灵。

右神策军大将军刘麒上前听封!”

“臣在!”

“朕任命你为安西大都护府第一任大都护,望你在统领安西大都护府期间,稳定陇右局面,训练士兵,为安西大都护府重回安西四镇不懈努力。”

“臣定不负圣恩!”

“松州都督府王建上前听封!”

“臣在!”

“。。。朕命令你为安西大都护府副大都护。。。”

“谢陛下圣恩!”

“五泉伯尚广思何在?”

“臣在!”

“朕任命你为安西大都护府副大都护。。。。。”

“谢陛下圣恩!”

听到自己被任命为副大都护,尚广思就像是做梦一般,那可是真正的高官啊,没想到自己居然被任命为这个职务,可洮州怎么办?

李晔仿佛猜到尚广思所想,便笑着问道,“五泉伯是有一胞弟,叫尚广明吧!”

“是,陛下!”

“爱卿既然被任命为安西大都护府副大都护,便不适合继续管理洮州,朕便下旨,以爱卿之弟广明为洮州刺史,替朕、替朝廷治理洮州。”

“谢陛下!”

李晔一连续的赏赐,让大部分朝臣和将领短时间内都很难消化,这其中蕴含的内容太多了,而且朝廷对于下一步在河西以及西域地区的战略也暴露出来。

虽然有人为刘奎感到不值,不过想到刘奎不仅封侯,还获得那么多赏赐,想来也是陛下对刘奎的补偿。而且刘奎的年龄也的确不合适,毕竟陇右新定,刘奎在战场上表现是不错,但不代表能治理好陇右。

除了安西都护府的人员任命,禁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刘麒担任大都护,便不再担任右天策军大将军一职,改由袁志青接任;右神武军将军顾彦朗也接替王建担任松州都督府都督。

当然细心的人还发现一些事,那就是李晔把乾宁元年科举中举者的三分之一调到了安西大都护府麾下,郑谷、温宪、杨文鼎、孔崇弼等人都被调到了安西大都护府任职,职位有高有低。

本来作为状元的郑谷反而没有第二名温宪走得快,虽然伏羌一战,让温宪受尽了磨难,不过也算是苦尽甘来。

福祸相依,是不是来了好消息,坏消息就会接踵而来。

李儇病重就别提了,新年一来,身体一直不见好转,即便是李晔让太医院的一众太医想尽办法,依然没有多大的起色,现在连下床都很难了。

这个时候的医疗条件本就不好,一些疑难杂症的确检查不出来,也不好医治。

当然这个事李晔心里一直有底,虽然有些烦躁,但也无可奈何。

这里的说的坏消息,是郑畋不行了。

去年,郑畋的身体就不太好,便辞去了职务在家中养病,今年更加严重了。前不久太医诊断,可能没有几天可活了。

听到郑畋病危,李晔其实很不是滋味的。

虽然郑畋此时跟宦官的关系密切(其是由宦官养大),但其在历史上的晚唐时期却留下了很重的一笔。

黄巢进攻长安,逼得僖宗李儇逃向成都,当时关中周围的藩镇林立,可就是不敢与黄巢作战。只有当时担任凤翔节度使的郑畋站了出来,带着凤翔军挡住了追击的黄巢军队,并传檄文,讨伐黄巢,不然大唐可能要早二十多年结束。

当然郑畋并没有能改变大唐的困境,因为他的父亲郑亚参与了党争,而他跟宦官的关系密切(指西门氏),也卷入了党争,被权贵排挤,又因为得罪了田令孜,便被罢相撤职,然后郁郁而终。

这个时空,虽然有李晔的出现,郑畋也算是少了不少磨难,不过年事已高的他,也没有在李晔麾下担差太久,李晔登基前,郑畋就因病请辞了。

虽然如此,李晔对郑畋还是很尊重。

所以当得知郑畋病危的时候,李晔亲自带着皇后刘晨妍、丽妃孙媚,以及长子李佑、次子李祤前来探望郑畋。

这个规格不谓不隆重,李晔亲自来已经是很隆重,可他还带上了皇后和丽妃,这边让人有些揣摩不透,不过都能看出李晔对郑畋的尊重。意味着只要郑凝绩不太蠢,受其父的余荫,也能得到陛下的重用,这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

当然还有个问题,那就是丁忧,唐朝叫服纪。

唐朝的服纪制度,原本是母亲去世,父亲健在,只需服纪一年便可除服;父亲去世,无论母亲是否健在,都需要服纪三年。当然武则天时期,为母亲服纪也改为三年,后虽变动,但唐玄宗时期以制度定下这条,后面就没有再大的改动。

但是这就涉及一个问题,辞官三年,对于官员的影响很大,很多人为了不影响仕途,根本没有老实的服纪三年,这里面原因很多,有官员本身不愿,也有当权者需要人才做事。

根据后世关于中国丧服制度的记载,整个唐朝,老老实实完成完成六年服纪制度(即父母各三年)的人数可能不过十人。

是真是假无法考究。

但郑凝绩的确是面临着这一个问题,毕竟现在的郑凝绩是刑部尚书,而且入了内阁担任大学士,名副其实位于权利中枢的大臣。

所以其是否辞官,还得看李晔的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