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102章 强吞西川军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02章 强吞西川军

作者:木子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8:20:08 来源:88小说

“殿下,卑职犯了何罪?殿下不分青红皂白就拿下卑职,卑职不服!”

李晔就在城门处当着一众人的面,直接让亲兵拿下杨行迁,自然惊呆了众人,看到杨行迁的反抗,也有些担忧。不过杨行迁的反抗注定是没有用,刘奎和赵雄二人,都是武艺高强之辈,还有着诸多亲兵,杨行迁很快就被拿下。

被当着这么多人拿下,杨行迁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想要激起身后其他人的愤慨。

“不服?杀良冒功,战场轻敌,致使数千大军败于叛军之手,你有什么不服的?”李晔斜着看了一眼这明显纵欲过度的杨行迁,冷冷地说道。

“殿下有何证据?若是殿下没有证据,卑职一定要向节帅抗议。胜败乃兵家常事,殿下为何不依不饶。而且卑职是节帅麾下将领,就算是有过,那也是应该节帅处置,而不是归殿下处置。”听到杀良冒功,杨行迁心里‘咯噔’一跳,心想这个事怎么败露了?但他肯定不能承认,承认了,他就真的惨了。

“本王现在是招讨使,负责整个平叛事宜,遇急事不必奏报,可以便宜行事。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本王现在以之前那两个罪名处死你,陈敬瑄也救不了你。”被一个小小的将领鄙视,李晔怎么可能忍?他收拾不了陈敬瑄和田令孜两兄弟,还收拾不了一个小小的败军之将吗?

听到李晔这话,杨行迁脖子不禁一缩,这才意识到李晔这个招讨使掌握着他的生杀大权,若是再触怒对方,对方真把自己杀了,也不是不可能。想到这儿,他便决定好汉不吃眼前亏,等后面见到节帅,节帅应该会保住自己,于是他便不再顶撞李晔,而是认命。

看到杨行迁老实下来,以孙辰为首的蜀州大小官员都不禁对李晔这个寿王改了看法。要知道,杨行迁之前一直不服孙辰的指挥,即便是对方退守到蜀州后也一样。好在杨行迁知道配合孙辰守住蜀州,毕竟要是蜀州城破,他也没有活路。

可这并没有让蜀州上下官员对杨行迁有所好感,蜀州被围这些天,杨行迁在其营中,夜夜笙歌,早就引起了不满。

面对这样的一个杨行迁,蜀州上下官员都没辙,没想到李晔一来,直接镇住了对方,而且强势把对方拿下。

“把他带下去,等平叛结束,带回成都府接受陛下的处置。”李晔吩咐道。

“是!”

李晔之所以要对杨行迁下手,不是他跟杨行迁有多大仇多大怨,而是他看上了杨行迁手中的兵力。虽然此时蜀州城中只剩下四千残兵,但杨行迁手中还有一千余人,虽然不多,也是上过战场的老兵,而且能在叛军攻城中坚持下来,还是有些本事。

天策军现在损失也不小,需要补充兵员。那些俘获的叛军,并不是都愿意加入天策军,毕竟很多人愿意回原籍复业,加上岳昌旭的部队,投降或者反正的叛军上万人,但按照李晔的猜测,能留下一半的人就算不错了。

于是李晔就盯上了杨行迁手下那些人。当然杨行迁和陈敬瑄的亲信肯定得清理掉,他现在不杀杨行迁,但不代表他不可以收拾下面的小人物。

这次平叛,是他扩充军队最好的机会,若是不抓住这个机会,后面扩充可没有很好的借口。

当然吞并这一千多西川军的事,李晔不会高调的喊出来,把杨行迁关押后,剩下的事情就很好做,可能瞒不过孙辰等人,但谅他们也不会管这个事。至于事后,陈敬瑄知道了,但那个时候木已成舟,难不成陈敬瑄还能从他手中抢回那一千人不成。

“蜀州刺史孙辰携蜀州上下官员六十七人,参见寿王殿下!”

“孙刺史请起,能在数万叛军的围攻下,守住蜀州,孙刺史功不可没,本王也佩服不已。”李晔连忙上前扶起对方,很客气地说道。

李晔这礼贤下士的态度,让孙辰有些惊讶,也有些惶恐,连忙道,“殿下过誉了,在下只是动了动嘴,守城之功,主要还是下面的官吏和将士。而且有一事,孙辰要向殿下请罪。由于城中粮食短缺,不得已打开了需要上缴国库的粮食,某愿意承认此责任。”

听到这事,李晔有些惊讶,不过对于事情他不是很清楚,不好擅下结论。不过在听说其以平价卖出粮食,李晔也不禁有些佩服对方的老谋深算,这样一来,他就算是有些责任,但责任也不大,毕竟朝廷没损失什么,只是一部分粮食变成了钱财。

这也让李晔意识到,能做到刺史的人,只要不像陈敬瑄他弟那样完全靠关系的,一般都不是省油的灯。虽然孙辰此人并不是善茬,但能率领全城军民坚守蜀州这么多天而不投降,可见其还是有些气节,起码大事上不糊涂。

“殿下,对于这一千余西川军,殿下有何打算?”安抚完一众蜀州官员后,裴荣便迫不及待询问李晔。

“把陈敬瑄和杨行迁的心腹剔除,然后编入天策军。这次天策军损失不小,也需要新鲜血液补充,除了岳昌旭的那两千人,其他的全部编入天策军。

新组建两个都,两个都头的人选,你们先拟一个名单,然后上交给我。”李晔想了一下说道。

再组建两个都,那就是七个都,六个步兵都和一个骑兵都。虽然这违背了李晔建立的五五制原则,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按照他的想法,巴不得天策军兵力越多越好,但也得考虑一下现实情况。

本来按照当初李儇同意成立天策军的要求,天策军只有4个都,即便是李晔把每个都变成了一千多人,但也在可允许的范围内。随后骑兵都的组建就已经算是私自扩张,现在又成立两个都,就是七个都,要是成军,兵力可能达九千人,虽然不如左右神策军和西川军,但也是一支不弱的力量。

“是,殿下。”

裴荣也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之前的几个都头,他插不上手,但这次却有了机会。不说两个都的都头都是他的人,只要有一个是,他在天策军武将中,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随着李晔率军进驻蜀州城,蜀州之围解除的消息也在信使的快马加鞭下,传到了成都。听到李晔初战告捷,李儇这个皇帝也很高兴,看来自己这皇弟还是不错,要知道捷报传来之前,他都准备再次逃跑。不过现在却是不用了!

心情很好的李儇,倒也挺大方,不仅嘉奖了李晔、孙辰等人,对于李晔的一些请求也一一同意,包括任命在平叛中立下大功的岳昌旭为邛州防御使和县男、授予蜀州刺史孙辰为县子爵位。同时还同意了天策军扩编三个都(包括骑兵都),这意味着李晔私自扩建的三个都就成了正式编制。

当然李儇也要求李晔在两个月内平定叛乱,让蒙顶山茶叶恢复供应。

李晔这边得到的自然是一连串的好消息,可陈敬瑄就不一样。由于蜀州刺史孙辰及一众官员联名指责杨行迁杀良冒功,致使叛乱扩大,加上其作战不力,被李儇下令押解回京受审。同时郑畋在奏折中也指出西川军平叛不力,高仁厚率领上万军队,却止步于新津。

李儇没有去管其中的弯弯绕绕,只是看到李晔大败两万叛军,而高仁厚却没有多大进展,自然就很不满,当着朝廷重臣的面呵斥了陈敬瑄。

可以说,陈敬瑄这次,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杨行迁那被李晔吞并的一千余军队,他开始并未想起。等他想起的时候,木已成舟,想到七千军队被杨行迁败光,即便对方是他亲信,他也只能处死对方,不过这却是后话了。

李晔这次可谓大赚特赚,前面说的都是看得见的,而对于李晔来说,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他这次的表现,自然进入了很多朝臣的眼中,年轻有为,虽然也有些不务正业,但颇有明君风范。

李晔作为一个亲王,擅于军事,加上天策军,不少大臣难免回想起太宗李世民,对方登基前可是天策上将。有些人也很担忧,要是李晔做大,岂不是很有可能出现兄弟相残的情况?从太宗以来,这样的事情可不少。

不过他们还是忘了一个事,目前掌握朝廷的,并不是李儇这个皇帝,而是田令孜这个太监。虽然其现在的实力有些削弱,但要是忽视其,那就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