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一百零四章 比剜心还痛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零四章 比剜心还痛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色』渐晚,前方还没有停工的样子。那一长串被堵的车,有的已经调头回去了,我是该掉头,还是该等在这里?

每临选择时,人们都喜欢预测。比如最老的经典《洪范》就记载了关于国家大事的决定方法。大概原则是这样的:君王同意,卜筮同意,哪怕大臣不同意,百姓不同意,都可以进校这明,在周代及以前,卜筮的重要意义,有君权神授的作风。直到孔子系统『性』地论证百姓的重要『性』,孟子明确提出“民贵君轻”的概念,这种神秘化倾向才有所淡化。

但这些有意义吗?对我来,对今来?

我调头往回,是想在安康住宿吗?这适合我的心情吗?指向我的目的吗?有现实迫切需要吗?等并不难受,难受的离目标越来越远。

我是不是算一卦呢?但是又有什么用呢?我想起这交旅游,我没算卦,高妍有事,池母亲出事,如果早知旅游不顺利,为什么当初要走呢?为什么不算呢,是因为我自己主动拒绝?我想起苏与马的事,我当时为什么不给他们算卦呢?因为他们没要求?

再回想自己的经历,在我掌握了算卦的方法后,算卦的对象都是在别饶请求下,凡是自己的事,几乎没有用过。是没想到,还是自己根本就不自信?它对我最重要的事情,几乎没有帮助。这样的卦,有什么算头?

马克思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哲学家都在解释这个世界,但重要的是改变这个世界。”如果不能改变,算有什么用呢,何况我的准确率还不那么高。

我好像明白孔子那句话了:善易者不卜。

如果知道结果,接受它,顺应它。如果有可能,还要努力改造它。君子以自强不息,命运不在算上,它最多能指示可能『性』,而必然『性』的结果,在于努力。

算了吧,我接受等待,好在,我还有帐篷。

打开后备箱,整理一下东西,吃的还有,水也还有,帐篷还在,我放心了。先在车里座不会,初夏没什么蚊子,我正处于一个山脊,有风,放下座椅,找开车窗,躺下,觉得不错,不搭帐篷也可以将就一晚。没找到三角牌,我在车后十几米远的地方,放了一个饮料纸箱,算是警示,一切妥当,准备安心在车上躺下了。

忽然听到汽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向前一看,路通了。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准备好一切战胜困难、接受安排时,它已经改变。那我刚才的准备有意义吗?对我想预测的想法,我摇摇头:想多了。

收回箱子,发动车子,继续向前。此时,已经黑了,车灯下的山路视野很近,必须心驾驶。通过那个塌方点时,右边一堆土,左边一个大石头,挖掘机停在前面,施工人员还未撤离,反光背心在灯光中异常明显,有两个人站在路边指挥,路仅有一车宽。他们才是今晚要在这里的人,估计还要连夜清理路面,还没有搭帐篷的机会,因为还要工作。对此,我充满敬意,这些对抗灾害的人,他们不需要算,他们只是改变,改变着我原以为无法改变的自然。

这才有意义,必须做出自己的努力,就像我努力寻找我的母亲,试图改变她的命运,其实也是在拯救自己的内心。

车子开了大约两个多时,终于到达州了,离我外公外婆的家不远了。

我其实对这个城市不熟悉,尽管它位于我的家乡。从我时候起,这就是一个传中的城市,在我上大学前,我没有到过这里,原来到过的最大的地方,是高考的考场,在县城。那时,为了熟悉考场,我提前一,到县中,找到了二娃,为帮我节约食宿费,二娃硬是拉我到他宿舍住了一晚,在他们学校的食堂吃饭。当时县中的规模和布局就已经让我目瞪口呆了:五六个篮球,带草皮的足球场,铺瓷砖的厕所、教室雪亮的灯光。

对比我们乡中,我立马感觉寒酸起来。当时,我们厕所还是一旱厕,下面一个大粪坑,以蓄农肥,上面一个顶棚,以避雨水,中间一堵大墙,以分男女。在我们这一边,各个蹲位两边虽然也用砖垒起了半米高的隔断,但也被抠掰成残壁断垣的模样。前面是没门的,毫无**可言,下面是通的,风一吹,气味复杂。关键的问题是夏,即使你习惯了臭气,但也无法习惯苍蝇,内容一下去、飞行物轰起,虽可闭目不见,焉能掩耳塞听?只有加快进度,潦草进行,虽然意犹未尽,但须仓皇逃离。所有同学必须经历这个每狼狈的过程,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英你是健康还是疾病。

记得有一年,从师范来了一批实习老师,年轻的男女,七八个,可把我们稀奇坏了。他们打扮入时,男的在球场上姿势优美,女的话的声音柔顺好听,他们课间玩飞盘,动作优雅气质大方,他们在给低年纪上课时,我们都跑去偷听。结果没到一周,他们就要走了,集体找校长要求离开。我们老校长大吃一惊,连忙问到:是伙食不行?是学生不行?是我校长不行?都不对,他们的理由是:厕所不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县中的厕所就不一样了,独立的蹲位洁白的瓷砖,没有蚊子没有苍蝇,上完厕所按钮一按,冲得干干净净,关键的关键,每个蹲位前,有门。我当时就有直观的感受:衡量富裕程度最具体的标志是厕所。那时,我真有点后悔,当年没努力考上县郑

考前,我在乡中班上的成绩还算不错,自己也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高考头一,我和二娃决定口头复习一下。他们宿舍有住得近的都回家了,还有父母陪考的也有外面住宾馆,整个宿舍六个人,只有我、二娃、他另一个同学在。二娃对那个同学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们复习一下?”

那个同学玩笑到:“临阵才磨枪是懒汉,临阵不磨枪是笨蛋,算了,加入!”

我们躺在床上,以复习语文为主,因为明上午第一科就是语文,主要是古文和文学常识。不对不知道,一对吓一跳。原来,我平时掌握的知识是如此似是而非,与他们所掌握的精细和准确程度,差距如此之大。这才明白,学校与学校太不同了。大部分时间,我都『插』不上话,甚至,我发现,我在乡中老师教的个别古文解释是错的,这让我心凉。有很多知道,我根本没听过。他们有时冒出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很让我吃惊。比如,那个同学在讨论关于王维的问题时,加料回答:“唐代山水诗人,不是爱情诗人,因为她妻子死得早,没有对象。”我大为诧异:“他妻子死得早,你怎么知道?”

“图书馆啊,我专门查的,他与妻子很恩爱,妻子死得早,至此王维三十余年不娶妻,状元呢,有条件呢,后来当大官司、修别墅呢,就是不娶,牛不牛?”

他所的关于王维的知识,我闻所未闻,图书馆,我从没见过,我知道,我因学校条件原因,掌握知识的程度差了不止是一个档次。所以,我在大学时,虽然对专业不是很满意,进图书馆,我是认真的。

后来,上大学时,在达州也是路过,直接上了火车。今故地重游,也是夜晚瞎『摸』,随便找了一个宾馆,停车、登记、住宿。其实,此时根本没有回家乡的感觉,直到住进房间,洗澡上床,打开电视,第一个台是本地台,正播本地新闻,突然听到我们乡的名字,吓了一跳,好像是某个市领导到乡里检查什么的,他到了我读书的乡中,镜头很快,面貌大变,但黄桷树仍然熟悉,就是它,这就是我的母校,虽然它在镜头里只有一秒,但我认得,这就是故乡。此时,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有点睡不着了:近乡情更怯。

那是我的伤心之地,我一直想揭掉的伤疤。我逃离它,我隐藏它,我覆盖它,我骗我自己,仿佛已经忘掉它。但是,心是诚实的啊,一个黄桷树,一秒钟的镜头,就把我拉了回来。

注定影响一生的事情并不多,但肯定有故乡和童年。

我睡不着了,这是我第二个失眠之夜,上一次是在乌鲁木齐,那是因为离开了自己最熟悉亲近的人,这一次是因为一个镜头,在自己以为已经成功逃离的故乡。

我得做点什么,刚好肚子有点饿,出来看有没有夜市,搞点东西吃。

下楼问服务台,她的达州口音浓重、回答简洁:“多得很,洲河边。”

“啷凯去呢,要开车吗?”我也带出家乡口音,吓了自己一跳,原来,我从未忘记这口土土的乡音。

“我听你也是本地人”她承认了我口音的属『性』,不再使用弯管子普通话,直接用本地话到:“洲河都不晓得,开啥子车哟,几步路。弄凯的,你出门倒左拐直走,一哈儿就到红旗桥了,桥下头多的是。”

点头道谢,出门向左。在山区城市,街道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根本不分东南西北,指路只左右上下,也很准确直观。

夜晚的路灯下,两边的建筑是模糊的黑影,我也没心思观察街景,反正也不熟悉这个地方,果然走了不到十分钟,就看到一座石拱桥,我不确定是不是她所的红旗桥,继续走近,就已经听到下面热闹的声音,估计是了。

桥边有坡向下的石梯,下来就是长长的河堤,长长的灯光长长的摊位,一堆堆宵夜纳凉的人。

连招揽生意的话都那么亲切:“大哥,麻辣鸡块,巴适得很。”还有:“老板,兔头兔头,尝一下?”

最吸引我的,是那边一个摊位,他的吆喝的食品才是我熟悉的“凉虾、凉面、冷稀饭,烧腊、胡豆、鸭脚板。”

“先喝碗冷稀饭,再切二两烧腊”。我坐下来,老板很快将东西端上,我愣住了。将眼泪努力噙在眼眶,夜『色』也无法掩饰我内心的仓惶,河水你再吵些,免得我哭出来。

这是我高考离家之前,我父亲给我的早餐。“娃儿,多吃些,好好考,烧腊是昨我在街上买的,李二嫂卤的,最好吃,稀饭是今我趁早煮的,用凉井水冰的,吃够。”

“娃儿,你要展劲考,考个好大学,不要像我一样,一辈子在农村,等我娃儿今后在城里工作了,接我到城里吃好的,穿好的,开洋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娃儿,考不上没关系,复读也可以,大不了我卖几匹羊子,我晓得,你肯定考得上,反正,不能当农民。”

“娃儿,出门要听老师的话,你们带队的王老师是我们村长的亲戚,我找村长打过招呼的,听他的话,县城是个大地方,莫『乱』跑。”

“娃儿,到了县城,就找二娃,如果找不到他,就跟王老师一起,家里还有个腊肉,你跟王老师带去。”

“娃儿,这是五百块钱,我存起的,穷家富路,带起,出门用钱多,不要怕花钱,不要让人瞧不起。”

河水,你再吵些,免得我自己听到自己哭。

忍住一口气,把稀饭喝完,烧腊还没动,夹了一筷子,吃着那熟悉的味道。想起我上大学前,出发那一。

“娃儿,喝稀饭,凉井水冰的。”

“娃儿,吃包谷粑,路上带几个,我都放在你包里了,还有鸡蛋。包谷粑是二娃的妈送来的,他家有嫩包谷,昨推的面,新鲜。”

“娃儿,吃烧腊,也是李二嫂家的,晓得你喜欢,还有多的,你展劲吃,吃不完带路上,也是个想念。”

“娃儿,你上大学,二娃家给了两千块钱,你要记得人家的好处,要报恩。”

“娃儿,你舅舅晓得你考上了,托李二嫂给了一千块钱,我没要,我们要硬气,出门自己挣,你是个男子汉。也莫埋怨你妈,你是她亲生的,我们穷,留不住。”

“娃儿,出门在外,莫惹事,也不怕事,**的下,雍政府』。娃儿,不要担心我,我走得动,养得活自己。”

“娃儿啦,各自要展劲啦,我们不靠别人,舍得流汗水,总是有收成。”

河水的声音再大些,代我哭吧。喉咙哽咽了,烧腊味重了,我就硬吞。

潦草吃完,给老板一百元,不要他找了。

我上了桥,在中央的护栏边,看着这个山边的城市,灯光点点。河水的声音了,但奔腾的水流哟,怎么那么让人心酸。

风渐凉,夜渐深,我才回到宾馆。

一遍遍回放,那是我父亲跟我最后的话啊,我都抛在脑后了。我是个什么人啊,居然现在才想起我的父亲。

『迷』『迷』糊糊睡着了,父亲对我在笑,我给他:“爸,我有钱了,我接你到城里去住,我带你去开洋荦。爸,我可有本事了,我还能给人算命。爸,我请你喝各种各样的酒,吃过种各样的肉,带你把中国的城市走遍,看看南海北的人。”

他『摸』了『摸』我的头,笑了:“我晓得我娃儿有本事,我晓得我娃儿要来接我,只要你好,我就安逸了。”他向远方飘,我想拉住他,拉不到东西。“爸,你要到哪里去?我怎么扯不住你!”

“我要去找羊子,它们跑哪里去了,我庄娃子长大了,打亲家要钱哟,我要去找羊子了”,渐渐消失。

“爸,别走,不要去找,我有钱了,爸,不信,我拿给你看。”手向胸口一拍,醒了,泪流满面。

一亮,我就决定,先到我爸的坟上去。车子开到我们乡场上了,除了学校那棵黄桷树,全都变了,大街上没碰到熟悉的人,我也不愿意碰到。路过原来李二嫂卖烧腊的位置,已经是一个五金门市了,里面坐着一个我不认识的人。

张老师的家不见了,成了一个农贸市场,市场空旷,也许太早,除了几个卖材,没几个人。

我啥也不想了,没看到我牵挂的人。我只有一个念头,给父亲上坟,他昨晚托梦给我了,我要亲口回答他。

沿途寻找终于看到一个卖烧腊的,称了两斤,找到一个买冥品的,备齐了香蜡纸烛。

我开车出了场口,发现有一条公路,虽然是土路,但车子能通校我就试着向我父亲的坟的方向开。他的坟墓与我原来住的院子隔一个包,我决定先上坟,再回院子。

在那个山脚下,不能走了,路通向另外一个村。下车,提上东西,跑步向坟前奔去。

哎呀,他的坟边又添了新坟,没有墓碑,不知道是谁的。我父亲不孤单啦,还有人作伴。哎呀,他的坟就是一个土包么,上面长满了青草,有牛羊踏过的痕迹,是他丢的羊子又回来找他么。哎呀,坟前有烧过香的痕迹,他的儿子没来过,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

哎呀,我的心好痛啊,爸我来看你,你怎么不句话呢?

哎呀,爸你看看我嘛,我是开车来的,我有钱了,是自己挣的,我想接你到城里,我想接你开洋荦。

哎呀,娃儿不孝啊,这么多年,让你坟上长满草啊;哎呀,娃儿不孝啊,没给你嗑头纸都没烧啊;哎呀,娃儿不孝啊,把你的话都差点忘记了啊。

哎呀,爸,给你烧钱了啊,你如果看得到,就吹一吹烟啊,摇一摇火啊,哪怕打个炸雷,把我劈在这里啊,娃儿不想活了啊。

哎呀,爸,吃烧腊啊,喝酒啊,这是你最喜欢的啊,哎呀,爸,你是不是想吃包谷粑啊,是不是想吃鸡蛋啊,娃儿给你带啊。哎呀,痛死了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好久好久,缓过神来,开始拨草,茅草拉手啊,刺扎人,手越痛我心越好受,我要惩罚我自己,我要他知道,娃儿忘不了他,娃儿记得他的话。

“爸,娃儿要去找妈妈了,你过,要娃儿不记恨她。如果找不到她,娃儿真没亲人了。娃儿赚的钱给哪个花呢,娃儿买的肉给哪个吃呢,娃儿哪里还有家呢。”

从父亲的坟,绕过山包,就看见竹林了,竹林下面,就是我的院子了。我悄悄地回去,其实我是不敢看的。这么多年,自己父亲的坟不上,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也没有感恩,我没脸啊。

我终于进来了,从猪圈的巷子『摸』了进来,进了院子,发现如此安静。

怎么没有鸡呢?怎么没有狗呢?想起刚才经过的地方,没有猪羊牛和其它畜生。

我四处寻找,没发现一个人。家家上锁,户户闭门,我拍了拍自己的脸,不是做梦,真的没有一个人。

我自己的家就不看了,门锁已经锈死,我不敢打开它,如果有一要打开它,也要等我找到自己的母亲。

二娃家有三个门,都锁死了,怎么回事?他们到哪里去了呢?难道这个村庄被废弃了?我不敢相信。

我大喊一声:“哎,有人吗?”

死一般的沉寂,没有回声。恐怖和怀疑,占据了我的内心。

突然,我有一个想法,外公外婆的院子,是不是也这样呢?如果也这样,那就麻烦了,我该如何打听我的母亲?

不行,得赶快,赶快到外公那个村子去。

我飞快地跑下来,到公路边上车,迅速启动,向外公所在的村子驶去。通过乡场时,我边开边看,想看看农贸市场上,有没有我认识的人。

人虽然多了些,但没有发现我认识的人,只得继续前进。

在原来就读的学边上,发现一个商店,我买了些烟酒和食品,当作给长辈的礼物,顺便打听一下张老师。

恰巧,这个店老板也曾经是张老师的学生,她回答:“张老师,早就搬走了,他儿子在成都住,她退休后,就到成都去了,是带孙子,刚开始回来过,后来,她原来住的房子拆迁了,也就再没回来过了。”

“那你知道石洞村,可以开车去吗?”石洞村是我外公的村子。

“就顺这条路开,到檀木垭就停下,走里把路就到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