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九十四章 消失的驼铃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九十四章 消失的驼铃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离开延安向南,再向西,就进入陇东了。这曾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但今,它仿佛衰老得没有血『色』,虚弱得没有活力。

我读过一些书,知道三危山在《山海经》中的地位,我问过一些道,知道麦积山在宗教中的传。但如果你真来到这里,你会发现,它比你想象的还要干涸,比你想象的还要贫瘠。

不要周朝从这里出发,先王的艰苦跋涉,这里曾经是他们选择的风水宝地。不要秦朝从这里出发,养马、骑『射』,练就了他们征服中原的底气。这里曾经活跃过羌、氐,这里也产生过鲜卑和大唐的根基。

过去,这里是农业和游牧的分界线,是两种文明交融和战斗的必争之地。但是文明没有因战争断绝,没有因关隘封闭。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证明:玄奘大师当然是从这里风光地回来,但十几年前,他也是从这里,偷偷地出去。

在我心目中,更重要的是老子,他西出函谷关,经过陇东,最后是到了哪里?那个关尹子,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啊,他知道要留下一些东西,要不然老子就真的不知去向了,他帮我们留下了《道德经》,然后,放了这个人这头牛,向着这茫茫的黄沙,目送他西去。

与历史上更大的事件相连的,绵延时间更久的,是丝绸之路经过这里,这是当时最主要的东西通商通道,就像今的马六甲海峡,谁控制了通道,谁就会坐拥巨大的财力。

这条路是必经的,在当时那个条件下。向北的大漠不能走,那会受到匈奴的截击,当然,没有水源和城镇,商人也就无法补给。向南的高原不能走,冻死饿死,死路一条,况且,只有传中的神仙,才能够住在那里。

一路颠簸一路弯,一车疲惫一车土。每当路过一个集市和一个城镇,我们都要停一下,不是为了找水,也不是为了找食物,这些东西车上都已经备够了。我们就是要看人,一路行来,除了路上遇到的车辆,没看到多少人。到了人多的地方,我们都觉得十分惊奇,在这样干旱贫瘠的地方,怎么养育了这么多人,各种各样的装扮,男人们朴实剽悍,女人们有很多带头彩『色』的头巾。

“戴头巾的是穆斯林吧?”思远问到。

“不一定”我回答“也许这是他们这里的习惯,也许是穆斯林。比如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方,过去男人女人都有在头上包帕子的习惯,这是来源于土家族,但当地生活的汉族也习惯了这种装束,那就与宗教和民族没多大关系了。况且,在西北,这还有防风沙的作用吧。”

“对,我们也这样干,妍子”池边边找出两条纱巾,给了高妍一条,自己先围住了眼睛以下的位置,对着我:“像不像楼兰公主?”

“楼兰公主我没见过,只要不是蒙面劫匪就校”我一边开车,一边玩笑到。

这个戏精,突然转向后座,对高妍到:“老大,我先,劫个『色』!”双手向我掐来。

我赶快装害怕的样子叫到:“大姐,不要劫『色』,钱,我都给你!”

一车笑疯了。

这边的山不高,也没什么树,好像与延安差不多。但仔细发现,还是有巨大区别的。延安是黄土高原,这里以石头山居多,上面只有薄薄的一层黄土,由于过分干旱,土壤沙化非常厉害,风一吹,飞沙走石,条件非常恶劣。

我在想,在周秦汉唐绵延的一千多年里,这里肯定也是水草丰茂的地方,要不然,丝路的商队怎么过呢?驼队的补给,是需要大量的粮食和水源的。没有发达的农牧业,就无法养育一定基数的人口,没有人口的基础,怎么进入中原取得政权呢?

从历史上看,周朝先辈在进入西岐之前,是在陇东地区生活的部落,他们的部落有一定规模和能力后,才数次搬迁到了陕西,这是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的一个迁移转换过程,也是生产力由低到高的一个过程。当然,从自然条件上来讲,陕西的自然条件更好,是毋庸置疑的。

最为典型的是秦朝,其先民肯定是在陇东养马,史书有明确记载,由于养马有功,才取得爵位取得土地,最后才壮大为王朝,这种游牧民族的剽悍加上农耕社会生产的发达,养成了秦国虎狼之师的特质,虽然有变法的功劳、虽然有历代的努力,但这种拼命的基因,也是他们强大的内在条件。

唐王朝也是一样,他们发家也在陇东,与鲜卑族的联姻让他们有了战斗的基因,与老子同姓又让他们扯上晾德的大旗,这个奇怪的组合,居然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一代盛世,不得不,是个奇迹。

我常常在想,从具体的战斗来,农耕王国很难打赢游牧政权,这是与生产生活的方式有关的,简单地理解,就是步兵打不过骑兵。但是,游牧部落又千方百计地想入侵中原,是因为只有农耕,才能创造稳定的财富,才能积累伟大的文明,才能将权力代代传常从这个意义上,权力的稳定『性』,不能靠马上取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在路上,池又发挥了她调侃知识的特长:“你们知道吗?甘肃的地名是中国最名不符实的取法了。”

“有名不符实,但是,你这个最字”我质疑到:“恐怕有点过。”

“不信吗?我跟你们看”,池发挥到:“酒泉无酒,玉门无玉,兰州无兰,对不对?”

“那为什么这样叫呢?”高妍不理解。

“主要靠愿望和传吧,我也不知道。酒泉倒是有传,是汉代大将征伐到此,官兵整无水,干渴难耐,将军采用望梅止渴的方式忽悠到:前面有泉。官兵兴奋向前,到达目的地,看到一片荒漠,大失所望。只见将军将兵器往地下一杵,奇迹出现了,汩汩冒出美酒,官兵大喜过望,故名簇为酒泉。这就是个传,那里是不产酒的。当然,甘肃有个地方倒是产美酒,名字却与酒无关,那里叫张掖,产葡萄酒,据很不错。”

高妍马上叫到:“我听过,下次我酒吧要进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张思远『吟』诵完这首唐诗后问到:“这酒该不是张掖产的吧?”

池:“描写的地点差不多,酒是哪里产的,我就不知道了。”

“夜光杯,究竟有没有夜光杯呢?”高妍自言自语,她突然提高声音:“要不然,我们可以做一个品牌,把张掖散装的葡萄酒进来,重新包装,取名就叫:掖光。怎么样?张掖的掖,光采的光,你们觉得呢?”

“一到晚想赚钱,你还缺钱吗?财『迷』!”池不忘打击妍子一下。

“她不单纯是为了赚钱,她也许是为了搞成一个东西,那叫事业。赞成!”我解围。

“看看,还是哥理解我!”高妍赢了。

一路笑,稍微缓解了疲劳,终于在下午到达兰州。到兰州后,按计划,我们先开车去看了黄河铁桥,然后在黄河母亲雕塑那里拍了照。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个雕塑,流水似的风格展示出大气和柔美,温暖的基调,让人感受到母亲的美丽和孩子的力量,从外观上看到美,从内心中,我觉得展示的是母爱的力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母爱的力量用水的形式表现出来,恰恰是老子的思想,他认为,最柔弱的是水,但最有力量的也是水,在人类的意象中,这就是母亲所带给我们的爱。

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但又不敢想,那种痛楚的经历,我不会轻易去翻动它。

回到宾馆,准备出去吃饭。兰州的羊肉和面食是出名的,更出名的是兰州拉面,当思远提出要吃兰州拉面的时候,池还不忘打击他:“全中国到处都是兰州拉面馆,你没吃过?”

“但是,我既然到了兰州,就想吃兰州的兰州拉面。”思远仿佛在绕口令,大家同意了。

选择了一个比较大的拉面馆,看了看别人吃的,再看看墙上挂的品种价目表,大吃一惊:原来正宗的兰州拉面有这么多讲究。光面的粗细就有四种类型,什么『毛』细、二细等,还有配材种类也很多。我们犯了选择恐惧症了,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品种。

“这个好办”高妍到:“看他们,当地人是最懂行的,哪种他们点得最多我们就点哪种,不就正宗了?”

“对,毕竟是做生意的,这办法科学。”这次池也不得不表扬妍子。

我们点了二细,还有四种配菜加在一起,真是吃得热火朝、大快朵颐。

吃完后,按池的提议,我们逛了逛附近的一个夜市,百多米长的狭窄的街道,挤满了各种商铺,有卖皮货的、卖枣果的、卖衣帽的、卖刀剪的,门类各『色』,人也是各『色』的。有新疆来的、宁夏来的、青海来的、陕西来的,当然,更多的是甘肃本省的。语音是各『色』的,南腔北调;服装是各『色』的,长褂短袄,白帽头巾。我仿佛觉得,这有点像传中大唐长安的西羊市,西域商人云集,各『色』民族共处,商品的流通造成了民族的和谐,这就是丝绸之路最大的意义。驼铃变成了汽车,但兰州却是始终兴盛的节点。

回到宾馆,大家都很疲劳,一夜沉睡。

第二,驱车奔向嘉裕关,起得很早,估计能够在一之内赶到。好在道路限速不严格,可以飚。可把池高兴坏了,她发飚了,估计最高时弄到了一百四五,换高妍开,也是一路狂奔,兴奋得不得了。

关键是一路上多是戈壁荒漠,在巨大的原野和远处的祁连山所衬的背景下,即使将车子速度开到极致,也是渺的。

那望不到的荒滩,偶尔长出一丛劲草。祁连山的雪峰,那么白的雪,为什么不将融化的水滋润这片土地呢?这曾是商人为追求财富的道路、这曾是驼铃声回响的世界、这曾是战士拼杀的疆场。如果黄河是母亲的话,祁连就应该是父亲,你为什么不疼爱你身边的土地,你的白雪没有滋育生命啊,可这土地,还在崇拜你,即便盐碱化了,也冒出与你一样的白『色』,表示它们是你的子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唯有苍茫,方见大气。唯见荒凉,才盼生机。这样的环境,可以把每个战士,变成诗人,因为这里有生命与死亡的对比。

我们追赶太阳,一路向西。

“叭!”一声音脆响,车子突然一摇一拐,冲向了路边,越过一个排水沟,在一片尖叫声中,车子横在了荒滩上。

一切来得太快,大家的反应都凭直觉。

妍子爬在方向盘上,一动不动,思远喘着粗气,池死死抱住了前面的椅子。我马上下车,拉开驾驶车门,拍了拍妍子的头:“别怕,没事,哥在呢。”

妍子抬起头望着我,带着哭腔:“哥,我要下来。”

“先熄火!挂p档,拉手闸”她按我的指示机械地『操』作完,瘫软地向后一靠,我把她抱了下来,她站不稳,我把她扶在一个大石头上坐下,忽然她向上一跳:“好烫!”,站起来了。

车上的那两个,还没回过神,我先拉开池的车门,把她扶下来,这时,思远才自己打开车门,一下车,就蹲在霖上。好久,他才发出声来:“胎破了!”

我也围着车子转了一圈,发现没什么大的问题,就是右前胎破了,随即打开后备箱,这时思远过来帮忙,将行李清理出来,当他清理得差不多时,我朝他递了个眼神,向妍子那边示意了一下,他懂了,去安慰高妍去了。

我喊池:“过来帮忙!”池过来时,我已经把备胎取出来了,我对她到:“你买的工具派上用场了,找给我。”

很快,我们就装好了胎,再装好了行李,准备再次上路。

这时,张思远提出来他开,我摇了摇头。

把前车门打开,对高妍:“是你开下来的,还是请你开上去。”

她犹豫地望了望大家,我用目光鼓励,她终于上了车,发动、打方向、加油,越过沟,重回路上,停下。

我拉着池上了路,思远也上来了。高妍却下了车,想让我们谁来开,我作了一个请她开车的手势,大声到:“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况且,你今的任务还没完成呢,没到嘉裕关,莫想下来。”

思远还是坐副驾驶,我对他示意一下,他明白了自己的任务。我在后座上抱了抱池,捏了捏她的手,她点点头,她明白,她和张思远的任务就是要把妍子从惊吓到愧疚的情绪中,拉出来。

“妍子,今我们算是赚着了,比坐过山车过瘾多了,我是第一次碰上爆胎的事情呢,人生难得啊”池到。

我反问:“那个胎是老胎,要怪只能怪王班长,现在换这个是个新胎,是你换的吧?怎么?”

“好得很。我这个人买东西,不管好不好,只拣最贵的,反正也不是花我的钱。”池笑到。

“我就奇怪了”张思远仿佛很认真的样子到:“我原来也听到过爆胎,是巨大的,砰的一声,怎么到妍子开的时候,这声音变了,还成了干干的,叭的一声,妍子,你开车是有新技术吗?胎爆得都不一样?”

“放你的狗”妍子准备嗔怪他一句,估计觉得不妥,到:“这与技术有什么关系?”

“美女开车声音肯定温柔些,如果我们男的开车,那声音出来,肯定声震林木。”思远继续调侃。

“声震林木,亏你想得出来,这里有林木吗?”我接到“估计正因为这里过于荒凉过于辽阔,以至于没一点回声的物理条件,所以声音才是这样的,对不对,学霸?”我再次捏了捏池。

“算你对了,速度所带来的风声,也是一个方面。”她又到:“妍子,加快速度,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再听一次怎么样?”

“怎么?你负责换胎?”高妍笑起来了。

到嘉裕关,快到傍晚了,趁着景区还没关闭,我们赶快登了上去。

不到这里不知道,这真正是一个孤城。巨大的建筑在荒漠上显得极为特殊,遥远的祁连,如带如幻,隐约存在。斜阳下的黄红『色』城楼,显得异常壮观。

这是一个封闭的建筑群,有瓮城、罗城,有箭楼、旗楼,有指挥所和兵营,当然还有关帝庙,武圣嘛,是激励和保护将士的图腾。

最令人奇怪的是,这里面还有一个戏台,难道这些远离家乡的官兵,需要在戏中舒缓思乡的苦痛?欣赏琵琶玉笛?

池又当上了解:“这是明长城的终点,大家知道起点是山海关,那是龙入大海。终点近祁连,好比猛虎出山。”

“你把出入搞错了吧?”我反问。

“艺术嘛,总得牺牲点事实。”池不以为然,继续到:“金戈铁马,也需要艺术的虚幻,要不然,这戏台有什么用?即使空着,看看也养眼。”

“我怀疑一个事情”思远到:“这戏班子从哪里来?美女不可能随便来到这么远的地方吧?”

“什么美女,想多了吧,古代的坤角是男旦,梅兰芳就是走的这个路线。况且,战士们自编自唱,不行吗?”池得振振有辞。

这时,我看见她悄悄对高妍了句什么,只听得两人鼓起掌来,妍子笑着到:“欢迎两位,给我们表演个牡丹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时有游客朝我们看,我们两个大男人还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修这大个建筑,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思远用问题打破了刚才的尴尬。

“这是明代修的。大家知道,这是古代最繁华商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代都要保证它的安全。但是随着明代郑和下西洋,海运时代来临,这条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就渐渐降低了,但它的坏处也显现出来了,那就是西部少数民族武装经常入侵中原,走的也是这条路。”池解释到。

“走其它路不行吗?非要走这里?”高妍也有点不理解。

“一支携带装备粮草马匹的军队,从祁连山上过?怕是要冻死大半。从沙漠戈壁过?怕是要渴死大半,只有这条路有绿洲、有村庄、有人口,所以才有补给,才不会有非战争死亡?庄哥,你们部队把这叫啥?”池也有忘词的时候。

“非战斗减员!”

“对,就是这个意思。在明代,修这个关的目的,就是不惜阻断商道,也要阻断兵道,防止中原被抢劫和侵犯,这是闭关锁国的意思吗?不是,明代,对海上是开放的,这明,陆上丝绸之路到了那个时代,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池终于发表完她的宏论。张思远却叫了起来:“美女们快站好,太阳要下山了,照相照相。”

各种姿态,我也被拍了几张。这时,她俩分别挽住我的左右胳膊,二美拥立,让张思远照了起来。池嘴还不停:“齐人有一妻一妾”,这分明是讥讽,我反击到:“不合理,饭都吃不上了,哪能养活两个老婆,你当我偷供品的吗?”

“嗨!哥,你这样一,我还真饿了。”

我赶快叫思远上来,我下去帮他们拍了几张,就完成了今的游览。

下来时,我一回头,晚霞中,那个金黄『色』的城楼,巨大而又辉煌,这眩目的颜『色』,不知道在历史上,掩盖了多少官兵的痛苦和鲜血,掩盖了多少民族的争斗和残酷。

今,它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景点。

我们从关而下,看到了这个孤独的关隘最现实的作用。嘉裕关不仅仅是嘉裕关,以它命名的,还有脚下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意义,仅仅是因为嘉裕关。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