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九十一章 关中行记三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九十一章 关中行记三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昨晚上,池折腾了我两次,她兴奋中透『露』出怪异的试探,我不得不表现出饥渴和激动的表情,这也许骗得了她,但骗不了我自己,两次,她什么动机?还是兴之所致?

尽管如此,但还是要去翠华山的,这是昨定好聊,我要做出精神抖擞的样子,在思远和妍子面前,尽管池一旁闪出挑衅的目光,她估计要看我笑话,但她瞧了我的定力。

翠华山其实离西安不远,但碰上早高峰,车辆在两车道的城内确实行驶缓慢。在西安,我懂得了一个常识,他们的进城或者城内,是指西安市封闭的古城墙以内,而不是指一般的市区。钟楼处于城内中心,不管你向哪个方向走,只要没出城门,回望一眼,钟楼仍然目送着你,直到出城门过护城河,你才离开它的视线。它守护着西安的风韵,提示着现代人:这里是长安!

出了城,道路一下开阔起来,四车道甚至六车道,车子的速度也就快得多了。

不一会,就到了翠华山景区,停车买票都要是张思远去完成的。本来原计划是要徒步上山的,但妍子一看,到:“原来这么高啊,不行,还是坐一段吧。”我巴不得,迅速同意了,尽管余光中我看见了池意味深长的笑。

我们换乘了景区的摆渡大巴车,车子盘山绕行,180度的大拐弯,在景区司机看来,是他们炫技的好时候,我们坐在最前面,欣赏着司机换档加油踩离合打方向,那些眼花了『乱』的动作,偶尔他还在悬崖路边夸张地回头叫到:“大家坐好,又要拐弯了!”,引起一阵惊呼,一种成就感和享受感,在他的表情上油然而生。这是职业的骄傲,也是将生活和工作艺术化的表现,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在本职中得到尊重甚至尖叫喝彩时,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当然,不得不承认,要想将生活艺术化,每个人都得是戏精。

难道这座山不是艺术吗?我们就在艺术之郑古代地质运动,造成了『乱』石嶙峋的盆景,土地宽厚无私,生长了草木葱茏的花园。

下车,发现里面还有村庄,不知他们对茨感受是否不一样。到一水库,路过一些山洞和溪流。往上一看,曲折石梯隐现山边,最上方,一架桥入眼,接近云雾,其光从下至上,从白到蓝,接处,仿佛略有紫光。

拾级而上,古松招惹路人;流连风景,蜂蝶戏耍花间。这是一座苍凉和秀丽并存的山,『乱』石古松展示古老力量,花鸟溪水弹奏翠『色』无边。

终于上来了,在这桥之上,云似水流,风如拂柳,简直如人间仙境,我们都在上面逗留,拍照时,她俩毫无扭捏,自然之美,不敢创造动作;虚缈之境,最美不过静观。

我张开双臂,似乎想感受御风而行;我闭上双眼,也许想倾听之音。

后来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

过了桥,离山顶就不远了,我们爬上了山顶,一颗古松下有一块平缓的大石头,虽然紧紧邻悬崖,但也比较清净安全,我们坐下来吃点东西。

我坐在最边上,一来起个保护他们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也想趁机俯视一下深谷。

不要倾身,不要低头。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瘫软。那谷之深,望不见底,只有云雾蒸腾,只有寒风迎面。我虽然强作镇定,但心却虚了。好在大家都在吃喝中笑,没有看出我的破绽。我觉得,我感受到了饶渺,我感受到了那一句诗“忽闻海上有仙山”的意境。

后来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

下面,传来一阵口琴的声音,我听过那个旋律,那是早期有个电视连续剧《八仙过海》的主题曲,那还是时候,在张老师家看到过的,但那是我最早看的电视剧,所以我记得,那首歌,我还会唱。这个曲子,仿佛从地下面发出,仿佛从心底最深处流出,如此熟悉的感情,如此不熟悉的风景,奇妙地在这首曲子中组合在一块,我愣住了。

张老师,你还记得我吗,那个让你关怀、让你同情的学生,他在这座孤峰上想起了你。张老师,你知道吗,在你家看这部电视的时候,是我童年少有的浪漫的时光,充满温暖的音乐,充满幸福的想象。张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回报你,但我今又想起了你,你仿佛是我精神上的母亲,让我知道快乐的味道,让我知道爱的味道,让我知道想象的味道。

有风吹来,仿佛有泪,打湿了我的眼睛。那些曾经爱过我的人啊,你们现在过得好吗?是否在某个夜晚,想起还在漂泊的庄娃。思远、池、妍子他们在笑,我却感到巨大的孤独,在此时,我和他们不在一个世界,儿时的倒影,在这个音乐声中,我的世界越是清晰地呈现,我就离他们越远。

音乐又响起第二遍,我得下去了。我没有跟他们打招呼,起身准备下去,但他们却看见了我的举动,也要跟来,我只得到:“你们坐一下,我去看那个吹口琴的。”他们又坐下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下了二十几步台阶,已经转过三个弯了,在拐角的一个石头上,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吹口琴。我没打扰她,靠在壁上听。她也没看我,专注地吹,我记得歌词的:“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都世上有仙。”不知不觉,我唱了出来,她坚持吹完全曲,停下来,望着我,笑笑,我也笑笑。我问到:“为什么要吹这个曲子呢?”

“熟悉啊,在这里,我看到了仙山啊”她话中有一种我没见过的真挚和大气,自然真实,但又俏皮亲切,一个经历岁月的中年女人,还有少女般的纯净和智者般的达观,这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气质,我看见她拿着口琴向我身后方向一指。

我感受到一道紫『色』的光芒,从背后袭来。

我呆了,我扭头的那一刹那,我看到了仙山,它在云端之上,一个巨大的与我们隔着深谷的山峰,就在离我们很近的地方,山顶上,一个金碧辉煌的、红黄相间的宫殿,犹如神仙的居所,在云海上飘『荡』,在阳光下闪耀。我确信,这就是仙山,与我时候的想象一样,与我后来在书上看到的传一样,与内心深处的期待一样。原来那样神秘的地方,它就在我的眼前!

“那就是终南山,传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那个吹品琴的到:“虽然很多人上去过,但有谁能够住在那里呢?”她笑笑,收拾衣摆,朝我摆摆手,下去了。仅几秒钟,她拐过一个弯,我就看不见她了。

我回了回神,转身向上跑去。看到他们后,我迅速向那个方向一指,了声:“你们看,终南山!”

他们都在回头,我也在看,大吃一惊,山顶已经被谷中升腾的云雾遮住了,他们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难道,我刚才看到的是个假象?

“刚才我们已经看过了,上面还有个道观,你也看见了?”池问我。

我没有回答,我心想,她轻描淡写地,她看到的是道观,但我感受到的是仙山,这是机缘不同的原因吗?

“你们知不知道,那就是陶渊明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终南山。它是秦岭中名气最大的山了,尽管秦岭主峰是太白山,但由于终南山离长安近,所以,它在古代流传了许多故事。”池知识就是多,她继续讲解到:“为什么叫终南呢?因为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往南,到此山就结束了,所以叫做终南山。古代,有文人或官员,如果受不到朝廷的重用,就到这里来隐居,学习陶渊明,这里离都城近嘛。还有人,为了让当局注意到自己,就在终南作隐士,还不忘结交官员名士,以打造出自己是世外高饶形象,最后等待朝廷高看一眼,这种晋升之路不同于科举,所以也叫终南路线。”

“有意思”张思远到“隐居的目的是为帘官,当官不顺又来隐居,这个终南山真是长安的中转站啊。”

“当然,也不是没有高人”池到“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个道观,就是道教全真派的道观。创始人长春子丘处机,可是当过成吉思汗国师的人,在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

全真派,她到这里,我想起了武汉的长春观,那是我最落难倒霉的地方,但是今,我又在这个时刻看到它,体味了完全不同的感觉。虽然池讲的知识都对,但她只看到晾观,没看到仙山,这就是我们的不同。

我突然有一种想歇下来的感觉。

但在他们的催促下,我还是随队下山。沿途我都在回望,企望看到那个紫『色』的光芒、金『色』的宫殿,但越来越远了,云海之下,我们来到凡间。

一路无话,也不太想,似乎内心中想保留那个景象留给我的记忆,不愿意打岔。

为不引起他们的多心,我决定开车。他们在车上大谈今的感受,以桥的景象为多。他们不知道那个音乐,也不知道那个紫光,更不知道那种遥望神仙的感觉,我不,是因为不出来,也怕过,它就不在了。如此珍贵的东西,它只会在意识深处停留,不能诉诸语言。

下午到碑林,回到历史,回到文化。

碑林原来是西安市博物馆所在地,现在博物馆虽然搬迁到雁塔附近了,但碑林的价值一点也没减少。

一进门,就受到了震撼。迎面碑亭,是唐太宗撰文,颜真卿亲笔书写的《圣教序》,这是书法圣手之杰作,这是一代明君的着名文章,赞颂了佛教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中国书法史、政治史、宗教史上最着名的杰作了。

颜体是中国书法中最为方正古朴的字体,大气风骨,大唐气象,均体现在一笔一画的文字郑

唐代的宗教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大气的表现。比如,当时,西域传来的拜火教,在长安也有活动。当然唐代也是科举兴盛的时代,儒家也占据了政治上的话语权。佛教产生了玄奘这样空前绝后的人、一行这样学贯百家的人,但是道教也有其代表的人物。董老师留给我的《推背图》就产生于唐代,李淳风和袁开罡就是着名的道家人物。当然,韩愈无意中,成为儒释道三家的纠结点,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来看,这三家影响力最大。但三教能否融合,在唐代是经历了漫长的斗争的。唐初,皇帝因为自己姓李,本来有鲜卑血统,为表明正统,号称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生下的后裔,老子是道教的太上老君,所以,暂定道教为国教。但儒家在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因其社会基础的庞大和人文传承的洪流。佛教的兴盛,与玄奘有极大的关系,也有平衡宗教的意图。

在唐代,也曾经发生过佛道合流的呼声,式微的道教也想搭上佛教的东风,但玄奘撰文严厉驳斥,保护了佛教的纯洁『性』。但在民间,企图合流的愿望仍然存在,比如,有人把观音菩萨叫做慈航道人,就是这种体现。佛教的开悟得法,民间也叫高僧得道,一直到《红楼梦》所描写的,一道一僧结伴而来,更是体现了民间这种合流的心态。其实,在恒山悬空寺,三教合一,就体现在一个寺庙中了,这也许是民间愿望在宗教上的集中反映吧。

再往里走,池的解越来越细致。李白的字,韩愈的诗,目不暇接。这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也是历史的见证,在这些日渐风化的石头上,透过玻璃罩子,仍然能够看到鲜活的伟大的灵魂,仍然看到探索厚重的力量。

在门口,我们看见了一些有凸凹感的字贴,按池的法,这些是从碑林石碑上硬拓下来的,对于书法爱好者来,非常珍贵,因为它不仅显示了笔锋的利钝,而且还显示榴刻的深浅,我也不太懂,但她和高妍都分别买了几本。我问思远道:“这是她第一次买传统的东西吧?”

思远点点头,了一句笑话:“她被池忽悠上道了。”

我也笑了笑,问高妍:“你买这该不会是要练习书法吧?”

“去!我『毛』笔都拿不稳,这是送给我爸爸的,估计他喜欢。”

就在城墙根下,我们决定再去听一次秦腔。先上城墙,没有听到,于是又下来,沿城墙根走。走了一段发现,那我们来过,也是那个听到秦腔的位置,但没有人在,我们失望而归。

高妍感叹:“这么好的东西,没就没了?”

“不会,它既然能够流传几百年,不会这么快就断的。”我安慰到:“总有一个机会,它又会再出来,它会让更多人听到,也许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因为,经过历史沉淀和岁月打磨的精品,美是无法被时尚掩盖的,况且它还集中了人们如此浓烈的情福”

回到宾馆,我们又来到了钟楼之上,在这里,看那笔直的道路伸出城墙,看那滚滚的车流在楼下盘旋,我真想大喝一声,像感人那样感慨,但是又有谁能够听见呢?

这是个古城,尽管现代的工业文明已经无处不在,包括这些貌似现代的人;这是个都城,尽管它现在与政治无关与权力无关。

不管你走到哪里,汉唐的记忆不灭,咸阳和长安的记忆不灭,这就是中国人。不管你承不承认,看秦陵吧,那兵马俑还在,它是用真饶模样塑造的,它的原形是当时真正的战士,只要你是中国人血统,你会找到与你长相极为相似的兵俑,也许,那就是我们的祖先?它们在那里看着我们,我们走到哪里,它都是永远的守护神。

看看乾陵吧,虽然胡人像没了头,但它所表示的大唐的光荣,仍然在哪里。这一点,从高妍身上体现了出来。她出国学习时,见到最为繁华最为现代的东西,差不多都打灭了她骨子里的骄傲,差不多都让她对自己的母语不太自信。但她到了西安,居然骄傲地念起古诗,居然主动地买下字贴,我知道,不管她曾经多么地不自信,但秦腔依然能够打动她,文化依然能够震撼她,历史依然能够给予她对这片国土的自信。这是一个创造了光辉的荣耀的国土,这是一个具有深厚传承的国土,这是一个包容希望的国土,也是一个饱受挫折的国土。看吧,这关中平原,这秦岭,这终南,人们耕作它、外敌蹂躏它、烈马践踏它、战火焚烧它,它仍然长青草仍然出麦穗仍然有骄傲的松飘逸的云,它不话,它只是守护,守护地下的祖先长眠,守护地上的后辈存活。它不话,它只是生长,生长万物滋养后人,生长思念激励中华。它顽强地存在,一如它厚实的黄土,暴雨冲刷不走它的颜『色』;它骄傲地存在,只要有人想起往事,它就象一本精彩的打开的书。

对它的理解,要像妍子那样,不带偏见和知识,只需要被感动,象一个孩子碰到久违的母亲。对它的理解,也许我也有所收获,只需要在无意间感受,在遥望终南时,听到音乐看到仙山。

张思远像个看客,与已无关的心态没有代入感,当然,他此时的心情只在高妍身上,没有多余的精力注意这城墙这土地这秦腔。

池的方式就对了吗?我觉得不对,她在印证她的知识,她在表达书本的描述,她也许思考过,但她感受过吗?像个孩子一样,对,到了这片土地,你就得像个孩子一样,匍匐于地,听听自己心跳在黄土上的回声,最少,也得靠近城墙,听到曾经的嘶吼和马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不太懂得秦皇汉武的所谓伟业,但我知道,汉子这个词产生于武帝,这是匈奴对我们的尊称。我不太懂得太宗皇帝的盛世,但我知道那时有玄奘有一行,当然还有袁罡和李淳风,还我流传至今的董老师视作珍宝的、我将一生学习的《推背图》。

在这里,我们的所掌握的知识,都显得渺和可笑,在它面前,我们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让知识蒙蔽了双眼,失去了感受的能力。

老子:专气到柔,能婴儿乎?

用柔弱的心态,一心一意去听,去感受它的温度,去感受它的『奶』香,像一个婴儿,感受到母亲的到来一样。

我觉得我今的心情有了莫名的变化,那个中年的吹口琴的『妇』人,是一个使者,她用音乐牵动了我生命的两端,一端连着我的童年,让我回忆起了童年时最快乐的时光,最依赖的人。一端连着我的想象,在看到紫光的刹那,在拥有集仙山视角的那一刹那,我整个人都处在一种貌似虚无却又真实的激动郑

像妍子一样,我们得到了感受。而他们呢?虽然看尽了长安花,但有春风得意的体会吗?

一股暗香传来,接着是体温,池拥过来了,挽住我的胳膊,到:“庄哥,你好象有点懵?”

“我是懵了,我不知道,原来学过的历史读过的读书,都是真的,今我来到了它们发生的地方,甚至我许多的想象,也是真的,今我感受到某种不一样。”

“庄哥,你话,押韵了呢,是要作诗吗?”

“我作不出来诗,因为语言当然不能形容这块土地的伟大,即使形容我此时的心情,也比较勉强。”

“我也觉得好像做梦一样,原来有一首摇滚蕉梦回唐朝》,我仿佛也进入了那种情境。”

“你是摇滚,亏你想得出来,这么沉默的土地,这么深沉的积淀,你在摇滚?”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是啥脑回路?

“难道不可以吗?你听这车流的声音,以曾经的秦腔为背景,你住于两楼之中间,想象钟鼓的合鸣,即使你没这样想过,那么,昨晚上呢?是谁在摇、谁在滚?”

她的声音越越细,我掐了她一下,因为我看到妍子他俩过来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