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八十五章 给我开小灶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八十五章 给我开小灶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最近除了听课以外,练习菩提心与上师瑜珈,是我课余时间的主业。虽然有许多不同的感受,但是,总觉得,烦恼不断。

比如来了感受,就会受它打扰,思想与情绪就会跟着他跑。如果打坐半天没有任何感受,就怀疑自己坐姿还是观想有问题,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虽然上师也在大课上说:“若是自己贪执的外境,就认为这是好的,若是没有执着,那外境再好也不会生贪心。比如具贪者看见女人的身体,会感到美好悦意,而其它一些傍生看到她的身体时,从来就是无动于衷。又比如我们看见不净粪时,谁也不愿意去接触,但是有些老猪和老狗看见了,就会生起依依不舍般的欢喜。是故,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所造,若在外境上真正绝对存在有清净或不清净的本性,那也就不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但是,自己总是做不到。修上师瑜珈时,有一次,恍如梦中,上师的形象出来,好像慈祥地望着我,眼神里还有不要着急的意思。我不知道,这是修上师瑜珈的效果,还是自己的幻觉。

但这种感觉出现的第二天,上师所上大课,就是以心的幻化为主题,好像是针对我讲的,我想,也许上师是真的知道,我现在的处境。

他一开始就批评到:“近段时间,找我印证所谓觉受的人很多,我都把他们制止了。还有的人,自己在修习过程中,有觉受来了就高兴或者焦虑,就觉受又怀疑或者失去正念与信心,对不对?”

这分明也是在说我嘛,我点了点头,估计我身边的其他师兄们,也都在点头。

“其实,那是一种贪心。贪恋路边的风景,这跟小孩子试图抓住或者摆脱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区别?”

这个比喻太巧妙了。影子是因光而产生,你的影子与你本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你不要把它认为是你的一部分,因为如果光没有了,也就没有影子了。我们小时候,大概都有过这种经历吧。

用影子作比喻,是人类历史上用得最多的。哪怕到了现代,比如我在大学图书馆看到的一本美国物理教材,至今我都知道那个编者的名字叫U哈伯沙姆,他来举例说明光的速度时,用了一个比喻。他说,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也摆脱不了自己的影子。

既然是贪心,当然是要根除,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师继续说到:“在贪心生起并增长时,虽然外境没有丝毫可取之功德,但自己反而会以为奇妙无比;相反,即使外境具有再大的功德,自己也不会生起欢喜心。比如一个大阿罗汉,他看见女人的身体,就一点都不会生起贪心。贪心也是分别念的一种执着,看见外面的色相端严妙好,传来的声音悦耳动听,这些都是自心所假立而造成。”

也就是说,只有否定自己的心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也就不存在贪心了。当然,这个心是以自我的观念为中心的,从理论上来说,属于妄心。上师下面的一段话,是说,妄心的力量是强大的,但也是没有根基的。

“就象吉祥草尖遇到稍许微风也是会飘动一样,我们这个长期串习的分别念遇到外境时也会立刻变动。例如一个人受到赞叹或诽谤时,马上就会生起欢喜和忧苦。一方面心的力量非常弱小,外境稍微的变化就能影响它,就象吉祥草尖一样,另一方面来看,心的势力又是非常强大,哪怕大象的力量也是无法与之相比。我们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心是如此的厉害呢?不管是什么样的损害和利益,如果心不去分别,怎会有痛苦和欢乐呢?就象尸陀林中的尸体,根本不会因赞叹而喜欢或是因诽谤而忧愁。我们心数数地感觉,实际上也就是自己分别念的执着。”

为什么说它没有根基呢?上师用尸体来作比喻,接下来,他详细进行了分析。

“真正去观察,自己的心怎么会有能取和所取、能受和所受呢?比如梦里遇到一个姑娘,然后自己变成年青人,对她生起了贪心,而当我们醒过来的时候,梦境中的一切显现都根本不存在。同样的道理,现在白天的显现实际上也不存在,但是我们很多人根本没有观察到自己心的这种假象。因为没有观察的缘故,以能取和所取就不断地生起愚痴和贪心。那么我们应知道对外境生起贪嗔之心实际上是徒劳无益,真正观察心的本性,它是远离一切戏论,犹如幻化的显现。在中观里用金刚屑因和一异多因等各种方法来观察的时候,自心的本性也是根本不能成立为实有。如果我们经常这样不断地观察,最后就能现前各别自证的智慧。”

这一课其实是有针对性的,下来过后,大家都低声讨论,认为听了上师的教言,明白了很多。这就让我更焦虑了,毕竟这些理论我好像听得懂,以前也知道一些,但在实际修习中,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呢?

下午,木江师兄来了,他告诉我,上师要召见我。我赶紧跟了进去。此时上师在屋里,穿着日常的便服,很随意的样子,不像是要传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结果,我想错了,他又单独给我传个了法。他说:“你学密教基础不牢,我们派别的最基础法门你都没有掌握,你当然无法跟这一群师兄们比较。你也不要着急,我知道,你的宝瓶气与气脉明点修得不好,因为时间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你不如法。”

我问到:“师父,我该怎么办呢?”

“你知道,中脉不通一无是处。你什么脉都没有通,怎么能够成就呢?我今天教给你一个宁玛巴修气脉的法门,比较适合于你,如果你长期修习,就给身体打了基础,从而影响到你的心性,今后修法,速度就快了。”

我大喜过望。原来上师早就知道我的处境了,或许我在练习上师瑜珈时看到的梦境,就是上师真实的心性吧?

这套修法属于宁玛派的共法,但也比较复杂,我怕我一时记不住。刚才走得急,手机还在口袋里,我问上师:“我可不可以录音呢?我怕自己记不住。”

“孩子,如果你自己练习,是可以录音的。”

既然上师开遮,我高兴不过,打开了手机录音键。我一边听一边跟着上师做,过了好长时间,才把这个法讲完。

先放松身心,盘腿坐直。观想自身透明如水晶,体内有三条直立的脉,即中脉、左脉、右脉,三脉在脐部稍下处交汇。其中中脉发自脐部稍下处,直上抵头顶顶轮,粗细如小指,笔直光亮,发出水晶般的光芒。

左手拇指按左手无名指根,小指、无名指、中指屈曲握拳,食指伸直。同样地,右手拇指按无名指根,小指、无名指、中指屈曲握拳,食指伸直。

首先,左手食指按压左大腿根部内侧腿腹交界处的动脉,右手食指按住右鼻孔,通过左鼻孔深深地吸气,吸满后观想自他众生的贪性恶业化为白色气体从左鼻孔用力喷出。如此重复3遍。

其次,交换姿势,右手食指按压右大腿根部内侧腿腹交界处的动脉,左手食指按住左鼻孔,通过右鼻孔深深地吸气,吸满后观想自他众生的嗔性恶业化为红色气体从右鼻孔用力呼出。如此重复3遍。

最后,左右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左右大腿根部内侧腿腹交界处的动脉,左右鼻孔同时深深地吸气,吸满后观想自他众生的痴性恶业化为黑色气体同时从左右鼻孔用力呼出。如此重复3遍,观想自他众生的所有恶业已被彻底排出。

跟着双手握成金刚拳(拇指压在无名指的根部,其余四指放在拇指之上,握成拳头),手背向上,拳心向下,压在两腿靠近膝盖的地方。两边鼻孔慢慢吸气,观想气息经鼻腔,至头顶,再沿着左右二脉至脐部往下三脉交汇处,先略往下压一点,再向上进入中脉(刚开始修时,通常会感觉到气息有些受阻)。

此时屏住呼吸,观想三脉交汇处充满气,有胀满的感觉,到感觉有点闭不住气时,开始转动腹部,转动时保持头部不动且注意口鼻不要漏气出来。先是顺时针转三圈(右->后->左->前->右),当小腹旋转挤向右腿方向时,观想因右腿根部的挤压,右脉的气被压进中脉(此三圈不必理会左脉)。转完三圈后身体自然回到端坐姿势。

紧接着,逆时针转三圈(左->后->右->前->左),当小腹旋转挤向左腿方向时,观想因左腿根部的挤压,左脉的气被压进中脉(此三圈不必理会右脉)。

最后,身体回复端正中直,中脉气从口中徐徐呼出,观想体内已经完全没有浊气与污秽之物,全身有一种清净、放空的感觉。

以上“吸气——转动压气——呼气”整个过程总共重复三遍,每一遍只作一次呼吸,中间不换气。要明白其实体内三脉都不是实有的,整个过程是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加上观想来完成的。有些可能很快有感觉,有些可能比较慢才有感觉,都请以平常心对待,不执着、不追求即可。

接下来是发心。一切修法必须以菩提心摄持,所有六道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现在他们还在轮回中挣扎,痛苦难言,他们渴望安乐,却找不到方向,所以我们发心为了帮助所有的如母众生,愿他们现在能够得到安乐,未来得到究竟解脱而开始打坐。

以上修法窍诀,对于去除贪嗔痴等各种烦恼、调伏心性、修持得定都有极大的帮助。祖师大德是这样传授的,我也这样传给你们了。不仅仅打坐,其他任何修法(祈请上师、念经、念咒、供灯、修四个外加行、五个内加行等等)之前都可这样做。如果在打坐过程中感觉烦恼生起,可重新开始前述的呼吸和转动身体的方法,之后再次放松安住。

上师传法完毕,让我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我再次回想起上师的恩德,善于给予的人,是有道德的。但对于我最有道德的人,是给予我所急需的。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等我回到宿舍,正准备先整理笔记,再复习一下修法时,木江师兄又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拿了三本书,对我说到:“上师知道你是个读书人,看经论比较多,但缺乏对具体修行人的了解,让我专门把这几本传记给你,你有时间把它们看完。”

没等我反应过来,给师兄合什作礼时,木江师兄就离开了。这是多大的福气,上师还知道我的特点,并给出了对治的办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有。

等我做完了笔记,再把上师教授的气脉修法复习了一遍,再来看这几本书,原来是三位圣者的传记:虚空藏、宗喀巴、米拉日巴。他们从学道到成道的艰辛过程,以及认识上的、能力上的各种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些书等于是告诉我们,一个修行人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路径,才能够取得大道。

因为时间关系,我特别留意了上师经常讲的四种事业,在这书中,也有解说,毕竟前面的序言中,都已经说明,米拉日巴尊者所具备的四种事业,息增怀诛。因为上师经常在讲课中用到这个词,今天,我才真正明白这四个词的真实含义。

在密宗当中,有息、增、怀、诛四种事业。要成就四种事业,前提是自己在修法上要有所成就。

所谓息业,即息灭自己或者他人的疾病、魔障、罪业等违缘。大家熟悉的金刚萨埵法门就是息业,通过念修金刚萨埵本尊,可以清净无始以来造的一切罪业。

所谓增业,即增上名声、财富、地位、智慧等。增业的修法有很多,如果想增上智慧,可以修文殊法;如果想增上慈悲,可以修观音法;如果想增上财富,可以修财神法……

所谓怀业,即首先令自心获得自在,之后怀柔一切人和非人。这内容就非常之丰富了,理解起来也要分几个层次。

有些人不管到哪里都不顺,父母亲友反对自己,非人经常害自己,甚至路上遇到小狗也冲自己“汪汪”叫。其实,外境上的所有不顺,归根结底是身心不自在所致,如果能够好好修持怀业,当自心获得自在后,一切外境就会随心而转了。

对于想弘法利生的人来说,成就怀业非常关键。否则,即使你再努力,别人也不一定理睬你。如果成就了怀业,一方面自己努力,再加上怀业三根本的加持,即便很一般的人,也能做出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而且在此过程中,自己不需要太多勤作,也用不着到处求人:“你可不可以皈依三宝?”“你可不可以受菩萨戒?”

退一步讲,如果修成了怀业,暂且不谈弘法利生,对生活也是有帮助的。有圣者讲过:“如果成就了怀业,不必说弘法利生,甚至自己的生活也会改善。”因此,如果有些人经济比较困难,经常借钱度日,甚至别人看到他就怕——这个人该不是又来借钱吧?这个时候,最好是修持怀业,如果修成了怀业,就再不会有这种窘境了。

所谓诛业,即大悲妙力已究竟圆满、无有任何自私自利心时,依靠马头明王、金刚橛等忿怒本尊修法,将野蛮众生的心识强行超度到净土。

表面上看,诛业和杀生是一样的,实际上二者截然不同,前者是损害众生的恶行,后者是度化众生的殊胜方便。

如果是对密宗不了解,或者对密宗持有偏见的人,对密宗的事业是很难接受的。当然,不接受也很正常。世间也有这种情况,某种药本来效果特别好,可有些人就是不起信心。不过话说回来,就像朝北的山洞无法射进阳光一样,这种没有信心者绝不可能获得密宗的加持。

当然,修法的任务如此之重,我不可能短时间内把三本书看完,因为,第二天,还得要上课。

这些课,都是为大圆满法作准备的。因此法极为重要,所以准备时间就特别长。这就好比学生学习,高考最重要,几乎可以这样说,十二年读书的所有努力,都是为高考作准备的。

上师接下来的课,也是讲心性为主。但他不像原来我在崇圣寺遇到的大师那样,总是引经据典,全讲理论。他讲课时,喜欢打比方或者说故事,所以吸引力自然大多了。

“自己的心确实就象是阳焰水一样,虽然显现,但是在显现当中一点也是不能成立为实有。这时候,我们就知道了三界的一切显现全部是自心的一种游舞而已,就象梦中的显现一样,无有来去,我们应该认识心的这种可笑而希奇的本性。”

关于阳焰这个词,在汉语传统文化里,也是指虚幻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开车,看到远处的水泥路上,有烟雾蒸腾一样地扭曲着,那其实是光的作用,根本不需要你减速和害怕。

“从无始以来,我们沉溺在轮回中承受过无数的痛苦,那么使我们受痛苦的最根本因就是自己的心。但真正去观察,这颗心在胜义和世俗当中都不能成立,就象兔角和石女的儿子那样了不可得。一切显现在二谛当中都不能成立,我们这个心也是同样,它非常虚伪。”

兔角与石女,这两个比喻,在汉传佛教里也有,是指不存在的意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苦乐等一切有为法都是刹那的,无常的,就象闪电一般迅速毁灭,它没有积累性,也没有前际和后际。以前从无始劫到现在,在我们的身上已经成熟过无数的痛苦,如果我们还没有断掉心的根本,今后还会不断地呈现各种迷乱的显现,将来在轮回中仍会受到许多痛苦。将来诸法也都是无常的本性,一切有为法都没有任何可靠,为此我们应到达一个最究竟常乐我净的境地。”

没有前际后际,那就是事物发展的不延续?如果不延续,因果从哪里来呢?听到上师这样讲,如同当年我读佛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这一段,我以前总以为重点是心,现在看来,还有一个重点:时间。

佛法有个词“当下”,是不是说瞬间即永恒的意思?是不是说不存在我们所说的时间?如此说来,没有时间的话,空间也就无法存在,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不存在的空吗?我很疑惑,但又不知道如何问。

“一切缘起显现的未来过去诸法,当我们用各种方法去观察,都是不生不灭,空色如幻化。如《中论》中所讲,用胜义谛的智慧来观察,一切诸法都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我们看见的电视电影,实际上也就是不生不灭的一种象征,因为在屏幕上面显现的这些杀人放火等各种影像,真正在电视里面找不到,在电视外面也不存在。通过这种比喻,对于现在轮回中的一切显现,我们会了知它的本性。”

这个比喻虽然巧妙,但是,理解起来确实令我困惑,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真的笨。

“一切法无有来去,也远离一异多体、远离自他常断等戏论。也就是说,没有心与境,一切诸法本来都是平等,无有取舍,本来都是自性清净的涅盘。并不是我们重新改造而成证悟,它本来就是清净涅盘,即一切诸法就是本来清净、原始清净或是本体清净,这都是一个意思。如果我们明了此道理,这就是清净的见。”

本来清静,这句话如果理解为不变,或许就错了。但如果理解为什么都没有,那说它干嘛呢?

“本来一切诸法都无来无去,若懂到了这种见解,这就是最深妙的见,是最正确的见。可是世间上的迷茫众生,并没有证悟这种境界。他们愚昧于取舍,对痛苦和安乐进行执着,对五蕴进行执着,然后在有漏的轮回中不断地漂泊、转生,在轮回大海中感受着数不胜数的各种痛苦。”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时间是衡量事物变化的尺度。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也就没有事物的变化。甚至,按佛经的说法,完全没有事物吗?

“就象在梦中遇到违缘一样,从根本上去观察,痛苦是不存在的。可是现在这些众生因没有明了心的本性,而始终处于轮回当中不能获得解脱。因此,我们应认识一切诸法的本性,尤其是一切诸法一切显现都是自己的心,而心也是远离一切戏论,这个道理必须要证悟。”

所谓违缘,就是对修行不利的事物。最主要的是,这些东西给你的心造成烦恼,就干扰你的修行。如果对心没起干扰作用,也就无所谓违不违了,因为心外无法。

“大圣者们知道了众生的种种苦乐之后,对幻化的众生生起了无欺的大悲心,这种大悲心犹如虚空般广阔无际。然后,大圣者们对众生宣讲了殊胜的佛法和圣道之修行次第,断除他们的痛苦,使他们从无明愚痴当中醒悟过来,获得解脱。”

“本来世间上的这些痛苦,并没有任何人强加在我们的身上,也没有人能将它带走。有些人认为是怨敌带来了痛苦,然后诸佛菩萨遣除了自己的痛苦,但实际上若是认识了心的本性,就没有这种取舍。如电视里面显现的佛像和魔鬼,从本性上来讲就没有任何差别。在凡夫的显现中虽然有差别,但在实相中则平等无二。”

所谓悲心的产生,在中国传统儒家里面也说过,共情的原理造成的。人皆有不忍之心,这就是仁的开端。但菩萨虽然是人做的,毕竟已经超越人,他的悲心的存在,是不是也是一种未解脱?

“在外境上没有任何作者,是众生自己由于无明愚痴的心变成痛苦。因此,圣者的胜法妙药非常殊胜,依靠这样的真谛,就能断除如幻如梦的轮回痛苦,将来获得无畏的圣地,并发愿让每一个众生都要进入如此最究竟和清凉殊胜的涅盘城市。”

这是圣者的做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自己的本性为空,你自己都不存在了,是谁在痛苦?痛苦在哪里?消灭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在哲学上可以理解,但在实际中,如何实现呢?

“我们若明了以上的道理,对在轮回中受着各种毫无意义的痛苦这件事就会生起强烈的厌烦心。然后为了断除对轮回和涅盘的执着,我们应发愿在不久的将来现见诸法如幻的本性。”

如果发现我们的烦恼痛苦是自找的,消灭它们的办法,最彻底的,莫过于证明自己都不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如果我们没有精进修持,则很难断尽以前的习气,就会继续如前一样感受痛苦,所以为了断除一切妄想和非理作意的分别念,在白天晚上都应精进地调伏自己的心。如果没有调伏自己的心,以这样的迷惑心就会一直飘泊于三界轮回当中,因此我们应了知心的本性。如果这样不断地修持,那所有的分别念就会象阳光下的黑暗一样全部消于法界中。”

原来,我们所谓的存在,是靠习气而存在的。目前为止,我能够理解的答案,或许就在这个层面上。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分别念和迷乱的心有如是大的能力,能让我们堕在轮回的大监牢里,而具有真实义的智慧却反而没有什么力量呢?也就是说,这个假相的分别念都有这么大的能力,而真正能现见四谛本相的智慧为什么没有能力呢?”

上师也在问为什么了,但他没有给出答案。仿佛为了让我们自己去思考。接下来,他只说办法。其实,很多问题就是这样,与其分析原因,不如直接解决。我在部队时,指导员就告诉过我,工作中出了事故,第一反应是应该考虑如何解决,而不是花时间找人追究责任。

“在修持时,若我们为了自己而念咒语、修禅定、作供养苦行等等,如此修行的力量便是微乎其微,应该舍弃之。不要以自私自利心来念诵咒语等等,应该断除对自我的执着而修真正清净的智慧,这一点非常重要!”

断除自我,与自我有关的所有痛苦就失去了主体。这个办法虽然彻底,但实现起来,是何等的困难。

“比如我们在梦中,遭遇洪水快接近淹死之际,这时候不管你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若你知道了这是梦的一种幻相,一刹那间梦中的畏惧就全都没有了。因此正在梦中的时候,不管你如何想方设法对付梦中的痛苦,都收效甚微,而当我们一旦从梦中醒来,那一切就都解决了。同样的道理,若是为了自己想求得安乐,纵使你百般精进,这也不属于是真正的智慧;应该断除我执,修持菩提心,希求清净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如来弟子。”

这个以梦中遇到危险的比喻,很是生动。其实解决它,最好的办法,就是知道自己在做梦,或者及时醒来。因为,它本身是虚的,根本不需要解决。

“这里说明,以自私自利来修行没有很大的意义,我们应该跟随诸佛菩萨的足迹,修空性和无我,修利他的菩提心,这是真正有功德的。佛子中有身口意的佛子,这才是真正意的佛子。诸佛菩萨最为深奥和殊胜的圣道就是智慧波罗蜜多,般若空性是显宗所说,如果自己的心通达光明无二,这是密宗当中的真实义。因此,我们修持显空双运的要点实际上是最殊胜的道。”

原来,解决之道在认识中,你认识到位了,问题就自动解决了。这就是超越知易行难的更高层次的智慧:知难行易。但要达到那种直接体验般的认识深度,得花费多少努力呢?

据上师给我的几本书来看,几位圣者的修行过程,可谓是充满荆棘,我怀疑自己:能够做得到吗?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