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八十九章 电炒锅事件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八十九章 电炒锅事件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本来今天中午的菜,是我自告奋勇来炒的。买菜的时候,我们都达成了共识。我跟刘大哥在丽江学会了几道关于云南菌子的制作方法,主要是煨汤。

所以,除了一些蔬菜外,主要我挑了两种菌子,这是干菌子,因为毕竟是冬天,用来熬汤正合适。

厨房的用具很简单,除了一个电饭煲,就是一个电炒锅。我只好提前做了,因为煨汤需要很长时间。买回来菜,将干菌和竹荪洗好,用水泡上,等待一段时间,让它们发够水分。

三人先在喝茶时,闲聊,话题不过还是昨天的那三个层面。偶尔扯一些生活上的琐事,主要是万老师说些他们学校的趣事。

“现在的年轻人,爱好与兴趣与我这一代差距很大。虽然知识体系跟我们一样,但社会土壤不同,孕育出的精神品质相差很大。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纯粹在思辨中可以找到快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小胡笑到:“你是说我老了吗?思想老化?”

“不是,是深刻了。而现在年轻学生,追逐表面化的、直接『性』的东西多,物欲与感观层面的追求,让他们失去了深入思考的动机。刺激源太多,也就不深刻了。”

“你是在说我吧?万老师?”我不忘*他一下。毕竟,我也是从那种追逐声『色』中过来的人。

“你更厉害,庄老师,你能够从那里面走出来,单纯享受这种清静的思考,你很不简单。返璞归真,这是大境界。”

得,他给我戴高帽子,反倒是我尴尬了。万老师逻辑有力、谈锋甚健,他把辩论挑战当成游戏,如同打体育比赛,我就不要以个人爱好挑战人家吃饭的能力了。

我得负责今天的吃饭问题。差不多菌子泡好了,再洗一次,加油加水加作料加食材,一套子功夫下来,总算是可以歇一会了。当然,电饭煲做饭,也同时进行着。

总觉得电饭煲是最伟大的发明,据说这是日本人发明的。以前中国做饭,要经过许多工序。比如煮时要不停地搅,八成熟后,要泌出米汤,然后是蒸,转换方向免得受热不均。

这一整套下来,浪费一个人的精力,还不算照顾火的人。烟火气算是有了,但太不节约劳动力了。当然,今天仍然有人怀念它的好处,比如有米汤喝,比如蒸的饭有金黄『色』的锅巴。但是,做饭的根本目的,是要吃米饭的。电饭煲作为电气化在饮食方面的发明,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是最有意义的进步。

我闲着没事的时候,又返回他们谈话的桌子。结果,我看到,小胡准备换茶,而万老师,已经往厨房我这个方向过来了。

所有谈话,换茶只是一个借口『性』的动作。本质的意义是,话题聊死了,大家都需要歇一下。如同篮球比赛,上半场时间到,裁判要撒『尿』。

“嘿,好香,庄老师,你们四川人,天生的美食家嘛。”万老师模仿陈老总在电影中的四川话,给我玩笑起来。陈老总是伟大的人,他功勋卓着,为中国人的骄傲,读书人的骄傲。他的副产品是,推广了四川话的受欢迎程度,以至于,万老师这种说普通话的,模仿起来,都有点神似。

“这不是我在四川学的,我老家贫困得很,哪能吃得这么细致。我是在云南跟一位大哥学的,他才是做菌子的行家。”

“这个汤已经有香味了,怕是快好了吧?”

我看了看手机,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几分钟了,这电炒锅的火力很猛:“差不多再过十来分钟就可以了,那饭也差不多熟了。”

“就这一个菜?”他盯住了厨房一角的菜蒌子,说到:“我来炒个白菜,酸辣味的,怎么样?”

“你还会这个?”

“我老婆经常炒这个,我喜欢吃,看也看会了。”他一边洗白菜,一边说到:“不是还有卤豆干吗?在电饭煲上蒸一下,不就三个菜了?中午也就够了。”

看样子,他也会安排生活啊。锅里的菌子差不多了,我尝了一口,已经到位了。我把它倒到一个罐子里盖好,用一块干『毛』巾包好,起着保温的作用。最后,我在菜板上切一点葱花,准备上桌前开盖子再撒上提香。

而此时,万老师的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锅已经洗净擦干,他正向里面倒菜油。我正把卤豆干住电饭煲上蒸的时候,听到他倒油的时候,稍微有点奔放。

“万老师,炒个白菜,要这么多油干嘛?”

“白菜就是需要热油来炝,我老婆炒菜的时候,火星直冒的,你是没看见,光是那火光,那声音,就刺激。”

万老师想老婆了吧,他老婆一定很贤惠吧。

突然,我听到轰的一声,油锅燃起来了。我马上反应过来,我顾不上一边恐惧加手足无措的万老师了,我必须得找东西灭掉它。

由于油太多油温太高,火燃得非常大,火苗估计有一尺多高。小胡也从门外惊叫着冲进来,慌『乱』之中,我只看到那汤罐外面,有一条保温用的大『毛』巾。我迅速扯下它,结果把汤盖子搞掉了,掉在地上摔碎的声音很明显,好像也洒了一点汤在『毛』巾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浸水是来不及了,我直接抻开『毛』巾,一下覆盖在锅上,总算压住了火苗的气势。那油烟以及烧糊『毛』巾的味道,让我迅速把整个锅端到了屋外,丢在了地上。

我望了望他们,除了稍有紧张和惊吓外,倒没有受伤的样子。“幸亏没有烫到人”,我长舒了一口气。想到烫这个字,我又开始出神,想起了北京的一个绕口令:“老头端汤上白塔,路滑汤洒汤烫塔”,老头端汤给谁呢?是他自己要到那么高的白塔上去喝?还是白塔上有什么更老的老头等着喝他的汤?不危险吗?果然把汤洒了。洒了汤着的,更关心的应该是老头烫着没有啊,为什么要关注是否烫着白塔呢?白塔又不晓得疼。

当年我听到这个绕口令时,就是这样想的,那是我与小苏李茅的美好单身时代,而此时,我们三个单身汉又情景再现了。此时,我笑了起来。

这个笑很奇怪,经历了很复杂的心理与回忆过程,造成了他俩的误会。

“庄老师,你是在笑我胆子小吗?”小胡居然也哈哈大笑起来,搞得我有点莫名其妙。而笑声中有点不好意思的味道,是万老师。

“他是在笑我不会做事呢,祸是我惹起来的,结果是庄老师平事的。小胡,你也在笑我吧?”

小胡指着我的脸,给万老师使了个眼『色』,结果,万老师果然有点夸张地大笑起来。

赶快跑到卧室,有一面镜子,立柜上的穿衣镜。里面站着一个花脸的人,烟熏的脸,如同水墨画很不规则,一缕被火烧过的头发,不仅呈现出黄『色』,而且还让我闻到了焦糊的味道。

我这个形象可以上戏台了。我接着模仿着陕西话,唱着那句,原来跟小池一起在西安城墙下听到的一首短歌:“他大黑,他娘黑,生下个儿子茄子『色』。拉来舅舅比颜『色』,舅舅倒比锅底黑!”

一阵狂笑,我自己也嗨起来了。这种肆无忌惮的笑,对于我们三个人来说,是多么难得啊。我们找了一个理由,以我的丑态为标的,做了一个快乐的大工程。

终于把笑点充分利用后,我才有机会洗脸,并且拿一把剪刀,将那一点被烧过的头发,剪掉。明天该去理发了,马上要过年了,过年前要理发,不然春节长了,再理发,风俗上对舅舅不利。我毕竟还有个血亲,就是我的舅舅。我再次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依旧那么熟悉,尽管我好久没有端详过自己的形象了。

等我出来时,发现他们俩正等着我。

“怎么,想开饭了吗?”

“不,我要坚持把我的菜炒完。”万老师很执着:“我现在可以说吃一堑长一智,况且,有你在身边,我不怕再出现危险了。小胡也看着,练练胆量。”

“你还好意思说小胡,你自己都没做好。”我打趣到。

“看得再多,不如亲自『操』作。书读百遍,不如试验一回。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这个嘴贫的哲学老师,一边倒油,一边还不忘他的专业习惯。

在我俩的注目礼下,万老师终于完成了他伟大的杰作。我知道,这是他第一次炒这个菜,甚至是第一次下厨房炒菜。也许味道不怎么样,但对他来说,或者对哲学意义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飞跃:理论到实践,最有意义的飞跃。

我们上桌后,为了庆祝他的伟大飞跃,第一筷子,就尝了他的酸辣白菜。从口感来说,『毛』病不少。火候不够,油没有真正烧到高温,所以菜不脆。估计他是怕油烧长了,再引起火灾。这是矫枉过正的结果,可以原谅。酸度有问题,这是醋放多了,甚至让白菜的颜『色』都偏黄。辣味倒还算是传递出来了,但最致使的错误,他盐放多了。

但我跟小胡不约而同地说好吃,肯定及格了,但我们俩都给自己碗里加了一碗汤,冲淡那重的咸味。

也许从自我陶醉到自我否定来得太快,当万老师自己尝了一口白菜时,啊地一声,自叹到:“太咸了,失败了,你们怎么吃下去的?”

小胡指了指罐子:“喝汤。”

喝完一大碗汤后,万老师说到:“从今后,我崇拜两个人,一个是我老婆,想不到这样一个菜,炒起来是这么难。从而证明了一个道理,我,是一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你就不要拽文了,就说这汤好不好喝吧。”我笑到。

“简直太好喝了。所以,我今天崇拜的第二个人,就是我们的庄老师。临危不惧的品质,有条不紊的处置,敢于牺牲的精神,烹调菌子的功夫,你真是个奇男子啊。”

这高帽我可不戴,免得让小胡笑话。“我有什么勇于牺牲,你倒是说清楚。”

“你牺牲了头发,被烧了是不是。更关键的是,你牺牲了脸面,并且还跑进去自已照镜子,你是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他引用的这句鲁迅的话,不要太幽默,我们差点喷饭。

“能够让你们大笑,给你们增添笑料,也算是我的一种弥补吧。今天我的行为,不仅是个笑话,还给你们造成了损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是都解决了吗?有什么损失?”小胡问到。

万老师伸出左手食指,我知道,他又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发表长篇大论了。他这当老师的习惯没改,总喜欢没话找话,并且要贯穿名言警句和所谓的理论。

“对于小胡来说,我造成了你两点损失。首先,为灭火,罐子盖摔碎了,这是物质损失。更重要的是,你受到了惊吓,并且这种反应,让你被动地暴『露』了你胆子有点小的弱点,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是更大的精神损失,对不对?”

小胡笑笑:“我是胆子小,不怕暴『露』。你也真会扯,把物质和精神都搞出来了。”

万老师看着我说到:“对于庄老师来说,损失就更大了,脸面的问题我已经说过,更何况,为了平衡我菜的咸味,让你的汤损失了不少数量,本来,这么好的美味,需要慢慢品尝,才能体现尊重的。”

我正要辩解,他立即作出一个停止的手势,继续说到:“你们俩人还有个共同的损失,我这么咸的菜,败了你们的胃口,何况在庄老师精心准备的美食面前。”

他终于说完了,我才有机会开口。“万老师,其实我也是有收获的。没有你那惊慌的对比,大家看不到我的能干,没有你这白菜的咸,就无法充分对比出我菌子汤的香,是不是这个理?”

小胡笑到:“万老师哲学教得好,把庄老师的对比参照的观念都搞出来了。所以说,任何事,都是一分为二的。”

他也说了个哲学术语了。

在大家一片赞扬声中,吃过了午饭。毕竟只有这一个菜,矮子中充长汉,我的烹调技术突出出来,这荣誉来得有点虚。万老师好像要弥补什么,中午坚持刷锅洗碗,最后,我们都简单地睡了个午觉。

小胡是最先醒来的,他烧好了水,泡好了茶,我们上午在街上买的瓜子之类的,也摆在了桌上,下午的座谈,又开始了。

还是万老师这个话痨开的头:“我回忆了一下中午的过程,庄老师,你当时怎么那么沉着呢?拨电源,取布覆盖灭火,端锅出去,一系列动作迅速准确,像是专业灭火队员。”

“我没这专业,你不要『乱』扣帽子。”

“那就更奇怪了,我跟小胡都有点手足无措,你怎么不慌呢?你不要跟我说,慌没有用那话,我们也知道慌没用,但做不到。直觉,看到火那么大,就直观地害怕,这是本能,你是怎么克服的?我想知道这个心理过程,小胡先不要用专业解释,我们听听当事者的感受。”

好家伙,中午的事他还没放下,这个罪魁祸首,良心恐怕有点不安。但是,他这一长串,是想挖掘什么底料吗?

“出了事,慌没有用,这是肯定的。找原因也没用,救不了急,追责任也没有用,挽救不了损失。所以,只有自救,才有用,从理论上来说,是对的。但是,要做到,是凭习惯的。我从小就必须自已解决自己的事情,父亲残疾母亲离家,我自己有了问题,只能求助于我自己。所以,解决问题,不管步骤对不对,这是我第一反应,这已经成了习惯。”

我继续说明:“我在部队,这个习惯得到了加强。我不慌,不是绝对的。比如我在拿布的时候,就不小心把罐子的盖子拉掉了,说明我还有点慌。但为什么不像你们那么慌呢?只是因为,我在部队时,见到过许多比这更让人慌的事情。比如训练中的受伤,对练中的打斗,『射』击中的紧张,单杠上的危险,比中午的事,都危险多了。更重要的心理刺激,是我亲眼见过多次对犯人的处决,亲眼看到我面前一个活人,如何在一颗子弹下迅速流血死亡的过程,与之相比,中午这事,已经不能让我的心理,有多大困扰了。”

他们,主要是小胡,听我说起部队的事,很感兴趣,问了好多,在我看来是常识『性』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胆量是练出来的。见得多了,经历多了,就对危险时的心理,有免疫力了,对不对?”

“是这个道理,所谓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心理学上,恐怕也适用。”我解释到:“我所遇到的苦难和危险,已经训练了我,这就是原因。万老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明白了,经历就是能力。有过更大恐慌经历的人,才能够从直觉上做到处变不惊。大的心理波动可以覆盖小的心理冲突,是这样吧?”

他把问题转向小胡,小胡点点头。

“这就好比庄老师灭火的方法,使用的是覆盖法,直接断氧气,燃烧就无法发生。好像,这种方法,在佛教上也适用?”

从灭火扯到佛教,我算他狠。他继续说到:“佛教中,叫你无我,既然无我,就好像燃烧反应中没有氧气,被覆盖了,断绝了,燃烧就无法发生。没有主体,哪有客体呢?于是,毕竟空就自然出现了。”

这脑洞开得有点大,毕竟太跳跃。我问到:“你究竟是在说哲学还是在说方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方法的哲学。”万老师说完,『露』出怡然自得的神『色』,估计对自己言简意赅的状态,表示满意。

“也许,从动机上来说,也有覆盖法的影子呢?”小胡提出了新问题,后面是他对这个问题本身的解释。

“我们前面说过,那么多高手,都走上了学佛的道路,那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也许,这些思维大师们,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产生了困扰,随着思维的发达,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根本无法一一解决。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抛开这些细小的问题,用一个大问题来覆盖思维上的烦杂。这个大问题,就是生死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其它问题就不存在了。这是思维覆盖法,对不对?”

也许他所说有点道理,万老师都对他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比如苏东坡,世间的小问题在他如此聪明的脑袋里,就像大学生解小学数学题,根本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他只要做的事业,都能够达到当时天下第一。他所经历的遭遇,也是同时代人没有经历过的。他所拥有的思考,已经没有人能够有资格跟他辩论,包括他伟大的弟弟,也不够格。不是他弟弟不聪明,只是他弟弟经历没他多,波折和心路,没他大。”

小胡喝了一品茶,进入自说自话的环节。“小问题没兴趣,于是,他就试着解难题。世界上最难的题,莫过于生死了,对此,他学佛的动机,也就找到了。用一个大问题,来毕其功于一役,解决了它,不仅圆满了自己的人生,更何况,所有的小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他把学佛当成学术上的终极考核,他自认为最聪明,他想挑战,想试试。”

“人们都喜欢自寻烦恼,他只不过给自己找了个大烦恼。”万老师说完,随即朗诵了一句苏东坡的词“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不过,他也不是完全的空想和冲动”我想为苏东坡正名,他是我最欣赏的读书人。“毕竟,他在当时,还是有线索的。佛印是他身边的朋友,这是一个高僧。”

“但是,他后来的经历告诉我们,连他这样聪明的人,都失败了,临终时投生,也没把握,可见,要得到答案,恐怕是太难了。”万老师的中心思想是,凭聪明和智慧,也得不到答案,学佛,是不是错了?

“有一个解释,或许是原因。”小胡说到:“他只是研究,没有真正地修行,以有涯求无涯,殆矣。”

万师兄把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放,激动到:“你的意思,苏轼只是个嘴炮?你还是在说我?”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