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七十八章 暂住洱海边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七十八章 暂住洱海边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这段时间,发生了许多事。临近过年了,仿佛许多事情,突然出地底下冒了出来,看样子,庙子也活在这个世俗界中,不能够免俗。

“出家人是心出家,并不是离开这个世界。”万师兄也爱搞一些纲领性的话,只不过,这只是一种幽默,我们都不当真听。

但有一件事,确实要当真了。一天让课完毕,习惯性地找开手机,妍子给我发了一条短信。

“哥,过年如果不回来,记得给爸妈问个好。寄来一件毛衣,在云南过冬应该够了。我打得不好,你凑合着穿。寄到文大姐那里的。舅舅那里的过年钱,我也寄了,我们全家及他们都好,勿念。你安心修行,我这里一切照旧。”

看得我热血澎湃的。妍子虽然在法律上不是我妻子了,但在内心中,我们跟夫妻,没什么区别。她居然还记得我的舅舅过年,还抽时间给我打毛衣。就凭这一点,我就必须得修出个明堂,不然愧对她,愧对我临走时给她的誓言。

本来要请假,到文大姐那里去一下的。结果,文大姐自己开车到庙子来了,把妍子寄的东西送来了。我看到有许多大包小包的,感到奇怪。又不好意思问她,因为所有包装都没拆过。况且,在她看来,我们夫妻间的事,为什么会问她呢?

文大姐只是问了问我:“修得怎么样?”

“师父是好师父,我才刚起步。”

文大姐笑了笑,很理解的样子。她去拜访了一下见性大师,然后出来,跟我说到:“估计你们要放一周的假,如果没事,就到我那里去吧。”

我感到吃惊,明明说好了,过几天开始打七,怎么又说到放假呢?文大姐解释到:“见性师跟我说了,过几天,有大领导要来庙子,出家的和尚要忙接待,居士们可以放几天假,等接待任务完成后,再恢复。”

我再一次感受到,庙子不是在真空中,社会上的应酬,照样会影响它的运作。

当文姐将走时,她问我,是不是跟她回丽江过年,我回答:“不去了,毕竟,我还得要为下一步打禅七作准备,刘大哥的好菜把我嘴吃滑了,到庙子,怕适应不过来。”

这倒是实话,刘大哥的美食,真是让你舍不得人间烟火。

回到宿舍,还没来得及拆包裹,明成师就要求大家集合了。他宣布了放假一周的消息,原因,果然是要迎接上面的大领导的到来。如果是挂单的和尚,当然与庙子一起参加活动。如果是有能力独修的居士,可以在另一个处地方,有茅棚清修的道场,但因为没有老师指导,必须是可以独修的人,或者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推荐去。

他给我们一下午的时间考虑,决定后,再告诉他,登记一下。

有的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出家人与在家居士有如此大的区别。其实我是很理解的,因为我在武警当兵时,担任过警卫勤务。

一定级别的领导,要来之前,都是有警卫要求的。比如在场人员的背景,要求就比较严格。除了现场警卫用来应付突发情况外,提前对在场人员的甄别,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里面混入了其他意图的人,场面就有可能失控。

而我们在这里学习的在家居士,虽然已经经过公安的治安检查和网上对比,但毕竟那只是初步的要求。不是说庙子不信任我们,而是说,我们这种只有初步背景情况的人,警卫部门是不放心的。所以,让我们离开,是符合警卫原则的。

当然,我们也不知道,来的人究竟是谁。毕竟,领导的名字,不到来临前,是不允许透露的。在部队,我们只知道,来的是首长。这也是警卫纪律的一部分。

而出家人,本身就比较纯洁,况且,他的过去经历及现实表现,在佛教圈子里,是比较容易打听的,所以,参与接待是对的。况且,领导来了庙子,如果没有和尚,那是什么庙子呢?

个别对这种不信任想得太多,稍微有点议论,被明成师制止了。“牢骚和烦恼,不是学佛的该避免的吗?”他虽然是笑着说的,但很有力量。大家意识到,如果这点事都放在心上,学佛也就没什么必要了。

当大家考虑是上山修行还是回家或者出去时,各有各的想法。所谓茅棚,并不是简单的草棚子,只是统称的单独修行的位置,倒可能是一人一间,简陋的和标准情况,都有。佛教中,把任何单独修行的地方,都可以叫茅棚,这是个专门的叫法。有的茅棚还真是茅草扎的,有的更简单,是山洞或者石头垒成的窝,当然还有比较高档的全木小屋。

在我熟悉的人中,只有钱师兄,他有单独修行的经验,所以,他报名参加茅棚清修。而我与万师兄,自觉没那个能力,就只好准备暂时出来。

当我在整理妍子寄来的那一大堆东西时,万师兄过来了。他发现,我这些东西里,不仅有好茶叶,还有许多北京稻香村的糕点,以及毛衣等。最让我惊喜的,还有豆瓣酱、北京甜面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庄师兄,假如我想跟你出去一起住的话,不要认为我好吃,好吧?”睢他那样,故意做出谗嘴的样子,我都被逗笑了。

这恐怕无法拒绝了,因为如果要拒绝,就是嫌弃他谗嘴了,显得我小气。当然,我也没理由拒绝,他不回家,我不回家,我们又谈得来,为什么不呢?

我们正在讨论在哪里住的问题时,那个白面书生小伙子,就是那个曾在云居山与万师兄一起修法的人来了。这些天,万师兄已经告诉过我,他姓胡。

“万师兄,庄师兄,我加入团体,有意见吗?”万师兄看看我,再看看他,装作思考的样子。胡师兄接着说到:“我提供住宿,怎么样?”

看样子,这是一个极度孤独的人,为了跟我们凑个伴,简直可以下血本。我马上回应到:“欢迎欢迎,住宿我来提供,你们负责教我。”

万师兄是个自尊的人:“那怎么行呢?吃大户吗?这事我们干不出来。”

我注意到,他说的是我们,看样子,他自觉地站到小胡一边了。他们过去同修过,这样说,也没什么错。

我客气到:“知识是无价的,对不对?”

小胡说到:“我有个长租房,就在洱海边上,条件还比较清雅,如果你们不嫌弃,何必再找?”

这话倒出乎我们的意外。这个小伙子什么情况?人在庙子住,居然在外面还保留有长租房?好奇心是最大的诱惑,我们都同意了。

在明成师登记后,我们就离开庙子了。估计外面的人已经听说庙子里的居士要放假,门口居然停了好多等客的出租车。除了我多了几个包以外,他们两人的东西都不多,汽车后备厢除了一个大汽罐子外,我们的东西居然放下去了。

大约走了几公里,就看到洱海了。那个具体的地名我不太清楚,大地方我倒是熟悉,叫双廊。又开了几公里,来到一条小街边,再穿过一个巷子,就到了小胡租住的位置。

这是一个小院子,与街道有几百米的距离,是农村的房子。我看到,与街道之间的路已经没有水泥路相连,肯定是农民的房子了。

“这家农民在街上有房子,做生意开餐馆的,这是他们农村的老房子,没用,我上半年就租下来了。平房,四间屋,后面有块地,还有厨房厕所,够用吧?”

我们一看,岂止是够用,简直可以说是豪华了。这是砖木结构的房子,虽然开门两间,进深两道,正门是客厅,其余是三间卧室。楼上倒很奇特,前面两间的楼顶是平顶,后面两间是盖瓦的,一边有个木梯子,可以上去,上面还种了几盆花。

最后面的院子里,左右各一个小偏房,一边是厕所一边是厨房。面后面,还有一块空地,种了点蔬菜,估计是久了没人照管,杂草也比较多了。

“你们在外面稍歇一下,我进去把房间打扫一下,毕竟好多天没清扫了。”前院坝是水泥地,他把行李放到院坝里,人就进去了。

我们当然不能同意,我与万师兄也参与了打扫。其实也没什么打扫的,他原来走之前,都用布,把床铺盖好了的,这里气候湿润,也没什么灰尘,窗户与门的密封性都很好,所以,倒也非常干净。

我注意到,这里的家具,保持着农村的特点,应该是主人家原来的东西。但茶具和餐具都非常讲究,看样子,是小胡买的。小胡是个有钱人,当时我就得出这个结论。

小胡问我们吃不吃饭,我们都表示,不能把庙子里的规矩坏了,这几天,还是坚持吃素,坚持日中一食。当然,今天第一天来,此时黄昏之下,洱海闪着霞光,白云映衬之下,波光闪烁,很有诗意。我们一起约定,爬上房顶。

云南的冬天并不很冷,我们拿了个垫子,并且,带上了茶壶与杯子。那是一个银制的大茶壶,我估计,可以装五公斤水,当然,茶已经在里面泡好了。

几个一次性杯子,加上我的一整包稻香村,构成了看夕阳的资粮。但当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坐下来,装模像样地看洱海和夕阳时,发现夕阳已经落山。

“你这包糕点太沉重,洱海的水和夕阳的云,承受不了它的重量。”小胡这句开玩笑的话,简直是首诗,我和万老师相视一笑,不得不对小胡另眼相看了。

此时,我发现,在我心目中,再不叫万师兄和胡师兄了,我们回到现实,只不过有点模仿早已逝去的田园牧歌。

此时,我发现,在我回忆中,此处再不是大理洱海的农家小院,与上海与小池的时光,再次浮现在眼前。

景差不多是那个景,房差不多是那个房,而人变了,心情也就变了。而我吃着妍子的糕点,再想小池,是不是有点不道德?

人生总是有些循环,让你在不经意的时候,碰到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只是你记忆的投影,旁人是不知道的。万老师一句感叹,就把我拉回到现实中。

“假如一百年前,没有电灯,那村庄与渔火,是不是另一种风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小胡答非所问,但说得恰到好处。“我们只知道太阳离去,洱海静谧,却不知,公转与自转,我们其实在高速飞奔。”

这简直是哲学对话啊,一个说时间,一个说空间。所有时间和空间的集合,就是宇宙了。万老师是哲学老师,而小胡,是诗人与思想者的集合。

我不能免俗:“我在哪里呢?”我说到。时间和空间是客体,而我,是主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构成了哲学的一个完整命题。

“话头,庄师兄,你这是话头。”万师兄叫我庄师兄,我们又扯到佛学上去了。此事必须得打断,小胡仿佛与我的思想有默契:“两位老师,今天我们看景色,关注当下,好吧?”

其实,关注当下,也是佛教的主要内容。但他此时的意思是,只说景色与人生,毕竟,我们已经离开了庙子。他继续说到:“苍山完全变黑的时候,洱海还有光的残留。偶尔我们会看到灯光背景下,湖鸥或者蝙蝠划出一条黑色的直线,从眼前逝过。”

这也很的诗意啊,意象与情绪,总是有点张力。我笑到:“小胡,你是个诗人吗?”

“不是,我只是总在做梦。”

“梦是诗歌长久的主题。”

万老师打断到:“也是哲学的主题,庄周梦蝶,听说过吧?”

“岂止是庄周,岂止是梦蝶。”小胡语焉不详。

这就有意思了,我们在类似于打哑迷的方式,进行着智力和趣味的游戏。我又想起与小池单独相处的夜晚,思想交锋的场景。虽然手上拿的,是妍子的饼干。

“小胡,我们别搞这些玄乎的东西吧,我觉得,我们难得放松一下,谈点轻松的。”万老师首先挂起了免战牌。

“不轻松吗?我觉得怪好的。当然,万老师,你说得也有道理,距离产生美,我们距离庙子已经有二十来公里了,可以谈些与距离相称的东西。”

我赞同到:“对,稍微现实点。这么好的地方和时间,享受一下。”

“天已经黑了,景色也没有了,有什么看头呢?”万老师说到:“不如,我们谈谈生活吧?”

这怎么谈?学佛的人,回到生活中,不太爱回忆过去的事情况。毕竟,那些不是自己想摆脱的,就是自己想改造的。

“小胡,前年,在云居山,我记得你很认真的,怎么,没出家呢?”万老师终于问出了他一直想问的问题。

小胡给自己倒茶的声音有点夸张,我想是茶壶离杯子比较高的姿势。这声音过去后好久,他才冒出一句:“其实,我并不是真信佛。”

虽然这个话在我们内心中都有过,但当面说出来,我们还是比较吃惊。我也不能说自己是真信,但至少,我们愿意相信。从动机上来说,不死的境界,超越的境界,肯定诱惑我们去探索。从心理上来说,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证,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并且还有些伟大的色彩呢。

但是,他承认了,承认自己至少还没有真正信它,说明,小胡是一个坦诚的人。坦诚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人,不是有力量,就是有人格。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重。

“但是,为什么我看你,怎么学起来,那么认真呢?”这正是万老师不太理解的地方。毕竟,在云居山念佛参禅是很严格的,那是虚老和尚的最后道场,规矩是很严的。况且,还要当农民,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也是非常辛苦的。小胡这个白净的柔弱样,得有多大的决心!

“我只是想试试,想证实。也许,我是个机会主义者,但是,我不愿意相信那些未经证实的东西。”

我也有这种态度。但是,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我不能证实,不意味着别人不能证实。也许我的悟性不够,也许是缘分没到。总之,我失败了,也不能证明它没有。我成功了,也许就一定证明它有。我是没事干,才走上这一步的。试错,是男人成长的步伐。

我问到:“万一你证明失败了,但并不能证明它不存在,因为你失败的原因很多,也许道路不对,也许能力不够。这样证明,代价是不是很大?”

我问这话的意思其实是另有含义。他没结婚,没在事业上发挥自己的能力,没有享受人世间许多的好处,这么年轻,这么聪明,就进入试错的小路,甚至是独路,是代价很大的。不像是我,社会上的大路都走过,好与坏都尝过,所以,此生可以用来做一件试错的事,没什么损失。

人生只要经历过,就算是完整的了。

“我懂你的意思,庄老师,你的意思是,我没享受过婚姻家庭和事业,没试过社会上的错,就来试宗教上的错,是不明智的,或者是盲目的,对不对?”

我与万老师表示默认,如同这安静的夜色。而小胡,解释了他出来的原因。

“我的生活,经历了太多的阴差阳错,所以,我在找答案。如果找到了,就按答案方式解决人生。如果确认失败,再重新做人。”

重新做人这个词,在监狱里很常听到。按潜意识的分析,他这是自责自愧的表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果然,他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他只有二十八岁,但好像看透了世间沧桑。

在他三岁时,他父母就开始闹离婚了。原因很简单,他们发财了。他是江西人,他父母是做毛竹生意的。他们家承包了几座山的毛竹,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发达,需要毛竹的地方很多,所以价格越来越高,他父母从单纯自己家承包山上的毛竹砍来卖,变成了收购别人家的毛竹,做了批发和贩运生意,发了财。

发财后,父亲先变了心,外面有情况了。父母离婚的官司打了好几年,主要是财产分割与孩子抚养问题,后来两人不见面,离婚这事,也就不了了之,总之,各顾各。他从小就在外公外婆家长大。外公家在小镇上,父母的事闹得满城风雨,在熟人社会,他就有点抬不起头。只好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

他学习倒是很好的,一直到高考,考了全市文科第一名。本来分科时,老师要让他考理科的,但他非要读文科。原因很简单,他爱上了一个姑娘。

这个姑娘是他从小的玩伴,是文科生,高他一个年级,也是名学霸,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他以前总是自卑,不敢在姑娘面前表白,但他觉得,姑娘明白他的心意。毕竟,那姑娘最好的朋友,关系最好的男生,就是他了。

他学了文科,报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被录取了。

那一天,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父亲,一年多没见过的父亲,当即给了他五十万的卡,回来镇上看他,提前给了他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当然他妈,当时也在场,却没给父亲一个好脸色。

后来听别人说,父亲后来的情况,就在镇口的车上等,不敢在此时过来。毕竟,父母至今还没完成法律上的离婚。

那个暑假,学姐没有回家,说是去旅游去了。当九月开学时,他到学校,没有报到,就找学姐。学姐还挺高兴,两人手拉手,跑到报名处,办完了所有手续。

但是,那句话,他始终没有说出口,因为,他认为,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十几年来,两人的默契,在生活中,从来没有变过。

“我到大学时,第一次换下来的衣服,都是她给我洗的呢。同宿舍的人都笑我,有个姐姐照顾,太幸福了。我想辩驳,那不是我姐姐,但当时,根本说不出口。”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