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从哪里来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从哪里来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按传说和经典,我们人类,不是我们的身体,而是指我们的精神能力,来源于光音天。顾名思义,光音天,就是声音与光芒的世界。”

这是真的吗?人不是从猿人进化而来吗?但是,许多宗教和圣人表示怀疑过。因为,人类有些特征,是超越物质和自然的。

比如,人的思想,广度可以抵达宇宙的深处。深度可以完全进行形而上的思维。而思想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思想没有质量,依附于我们这个身体表现出来。当没有身体来表现它时,我们无法确定它是否能够独立存在。

有唯物主义者,试图用这样一个实例来证明,意识是不具备独立『性』的。比如说,死人是没有意识的。这个可以推出,意识从属于身体。

但在这里有一个前提,唯物主义者无法证实。那就是,人死后,即使有意识,它表现出来的状态,人也看不见。假如有呢?只不过活人看不见而已?

古人就不相信,就有了鬼神的传说,我们很多人把它叫做『迷』信。但是庄子就在一个寓言里提出,这不一定是『迷』信。那个故事里,他鞭打过的骷髅给他托梦。问:你凭什么说我到阴间的那个世界,就一定是悲惨的?你又没去过?

对啊,我们又没死过,怎么知道那个世界不存在呢?

“你所指的精神能力,是指意识,或者是灵魂吗?”

我想得到肯定的答复,结果刘大哥却表示出否定。“都不是,佛教认为,意识只是短暂的,精神也是易变的。但那种初始力量,是永恒的。”

“怎么理解呢?”

“不好直接描述,言语道断嘛。但是,可以从侧面对这个概念的边界进行描述。比如中庸里说: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也就是永恒『性』,是它的一个特征。在佛教中,有许多描述,也是采用这个办法。”

“都有哪些?”

“我并不通达,所以也是照本宣科。比如平等『性』,众生都平等地拥有这个特点,既然众生的共同特点是生命,所以,可以叫它生命原始动力。还有光明『性』,光明是能量的表现形式和传递途径,你想想太阳的光就行了。比如普遍『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等等。”

“那你认为,从感受上讲,最容易理解的是哪个特『性』?”

“光明『性』吧。比如,当你进行到第二步时,你所看到的观音菩萨,就是放光的。我们到寺庙看到的菩萨,都会看到头顶背后有一个光圈,也是暗示这种光明『性』。而达到第三步,进入即将开悟层次的人,最开始的境界,也是大放光明。”

“但是,这个光明的来源,究竟是什么呢?”

“也许正如经典所说,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光音天。也许是一个比喻。我们无明,也就是不明白事物的真理时,我们面对的世界是黑暗的,与之相对,就是光明。但单纯的光芒,也不是究竟的,因为光明是与黑暗相对的概念。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应该说,这背离了唯一纯粹的终极之道的『性』质。”

我知道,连光明都无法形容那最终的境界,那么就找不出更好的词了。

我决定不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它。或许,我们从另外的猜想中,来围猎这个概念。

所谓围猎,就是从边界出发,四处罗织它,最后找到它的圆心。比如,有人提出这个假设,人体只不过是个载体,它只是意识寄居的地方,意识是我们身体的寄生虫。

比如电脑,有部分意识的特征,我们思考的能量是化学能,是糖的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热量。而电脑运算,需要的是电能。那么电脑运算的能力,是人类赋予在机器上的,或者说是芯片上的。芯片的主要物质成分是硅,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智能,叫做硅基。

而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所以,人类的智能,可以算做碳基。

以上的,我们对意识来源的探讨,都可以叫做寄生理论。

还有一种理论,是外来理论,比如刘大哥所说的光音天,光的能量传到地球时,那智能也就进入了地球。比如说,我们都是外星文明的产物,是他们制造出来的。就像上帝造人一样。我们国家,也有女娲造人的传说。也就是某种高智慧神仙,创造了我们,我们身上也留有他们智能的痕迹。

在道家的一本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那本书我记得,叫《元命苞》,说人类在六万年前就存在了,当然是非常聪明非常长寿,本来就是神仙,可以活几万岁,死后都会升到天上去。

这成了道家修炼的依据,想重新回到那个状态,最后飞升回天际原来的故乡。

《黄帝内经》中有一章叫《素问》,里面提到上古真人,这种人,大概就属于那个活几万岁的仙人吧。

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说考古上没有发现啊?我也曾被这个反问所『迷』『惑』,认为足以否定天人的存在。但是,转念一想,这种人死了,连尸骨都上天了,哪里还有什么考古?但是,有人说,金字塔是外星人盖的,这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同样没有证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那么人类是怎么堕落的呢?按《元命苞》的说法,人类的短命,是从吃盐开始的。吃越来越多的盐,命就越来越短。这就很令人费解,医学上虽然也让我们少吃盐,但是并没有说得这样严重啊?

后来我查了许多资料,大概有一个思路了。说是盐,不仅人类爱吃,而且哺『乳』动物们都爱吃。我们放羊时,会看到羊故意跑到山石边去『舔』石头,刚开始不懂,结果大人们说,那是石头上有盐分,它们喜欢。后来学了化学,知道,岩石上主要是硝酸盐,但也是有点咸味的。

这有什么作用呢?一般来说,所有爱好都隐藏着某种需求。后来发现一个理论,据说盐,能够促进『性』欲的成熟,是**使然。

我家养猪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小,农村没什么厕所,喜欢在猪圈撒『尿』,淋猪玩。结果发现,猪特别喜欢喝我的『尿』,大人告诉我们,因为我们『尿』里面,和我们汗水一样,含有大量的盐分。

如果摄取盐最初的目的,是提高『性』的**和成熟,那么,对『性』的贪求,就造成了寿命的减少,或者生命能量的耗散。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戒『淫』的理论,就多了一个证据了。

还有个猜测,当时人们的**是很低的,也不怎么说话和激动,所以类似于神仙,这叫真人。就是真正的人,而后来,我们现在的人,相比来说,就只能叫假人了。

我们过多的情绪、**和贪求,造成我们只有这点寿命。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我们从古猿而来,也许我们只是那古猿与真人的杂交品,吃了盐的堕落的真人,为了**,与古猿交配,把智能和意识能力传递给了我们,我们成了假人:现代人。

但真人的智慧不灭,依然在我们身上传递。

道家修行的方法,就是向回找,找那种无欲无求的生活,试图恢复祖先真人的生活方式,以达到他们的境界。

当然,盐是生活的必须品,并不是这个身体必须要这样,只是我们祖辈习惯了它,通过基因传递给我们了。但是,我们神仙的因素如此强大,我们仍然在此生,通过努力,可以恢复。

在佛家中,有一种人吃清斋。这种人,不仅吃素,而且植物油都不需要,也不吃盐,他们依然能够生存并且健康,这说明,人体的奥秘,远超出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佛教所说的六道中,有一道叫天道,光音天,就是天道吗?”

“光音天是天道的一种,天道有好些各类。光音天的情况,按经典说,人是无形无相的,只是一团光,但是有声音传递,这个光有不同的颜『色』和光亮程度,代表着不同个体的特点。”

“那个世界我不知道,所以问了也白问。但是,这种特点,会对我们的修行有影响吗?”

“当然有影响。佛教的修为方法很多,但其中有两种则很普遍,一种就是看光,一种就是听音。这两种修法,都是最适合人类的。”

他具体给我讲了这两种办法。

看光的办法,其实是很多的。在禅宗里面,打坐时,让你看一柱香,就看那个光头,当你把精神和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香头上时,你久而久之训练成熟,你就会达到心一境『性』的地步。当然,所有有为法,都是训练到一的程度,到了一后,就要修无为法了。因为道是空是零,不容得有一点东西。

但是,修一是必须的。在这种法门里,就是看香火上那一点光。

在西藏密教中,有一种修法,是修明点。前面刘大哥跟我讲的呼吸法,意念提升能量运行的办法,都属于修身体,修气脉。而后来,就要修明点,就是将身体的某个地方,想象出确定的光明点来,然后控制这个光明点,或者说扩大这个光明点,最后让人大放光明,达到明空的境界。

这是修光。还有修音,最其名的法门,就是观音菩萨了。

观音菩萨在回答佛祖的问题时,当众汇报了自己成就的办法,就是听声音的本源。那一段精彩的回答,在《愣严经》有上优美的描述。什么叫入流忘所,什么叫突然超出,我没有实践,当然不能妄加猜测。

但是,声音的修为,却是佛教最为普遍的方法。可以这样说,虽然是不言之教,但教法的彰显,还需要声音。比如佛说法四十九年,靠声音。

今天的寺庙,用钟鼓来作息上课,这是声音。佛祖在与阿难辩论时,也用声音作了比喻。用声音的产生到传递到听到到反应,这一整套辩论,简直精彩极了。

念佛持咒靠的是声音,诵经说法也要靠声音。不是说,声音是究竟之法,毕竟有形的东西,最后都要抛弃。但是,声音是我们最好接受的办法。

聋子听不到声音,难道他就没有佛『性』了吗?不是,声音不代表佛『性』,它只是个传递手段而已。声音从物理上讲,只是一种震动,聋子感受不到这种震动时,就听不见。

其实不是聋子,我们正常人,所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也是极其有限的。正常的听力敏锐的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至hz之间,低于这个范围的,我们叫超低频,我们听不见。高于这个频率的,我们叫超声波,我们还是听不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是蝙蝠能够听见超声波,它就是用这来导航的。宇宙中,地球巨大的运动,与空气摩擦,也会产生声音,在安静的时候,它是低频音,耳朵是听不见的。

但是,有些动物听得见。这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没看见没听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唯物主义者,经常忽视这条真理。

既然动物听得见我们听不见,那么,这就不是生命原始本质的东西了,我们差异,只不过来自于我们这个身体。

有可能突破这个身体吗?我们的感知范围,可以突破人体的局限,就可以证明,感知的能力,不仅仅是附作在人体上的功能,意识可以超越这个身体而存在。

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大音稀声、大道无形。也许,我们猜测,老子一定是看到什么了,听到什么了,这是人类平时无法听到的。也就是说,他通过悟道修炼,超越了人类的物质束缚,达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了。道家把这,叫做成仙。

有的气功师,也说自己可以修炼出特异功能,我没见过,也没经证实。但是,这里而骗钱的人太多了,大部分都是假的。

但是,刘大哥却是修炼过的人,我想求教于他。

“刘大哥,人体真的有某种特异功能吗?是否可以修炼出来呢?”

“你不要随便相信那些所谓气功大师。佛教中有戒律,不允许『乱』显神通。比如那个法什么功的,把气脉运行的方向都搞反了,把人都炼成神经病了,简直是祸害人间。”

这是近几年闹得最厉害的一件事,我倒想听听他是怎么解释的。

“人本身的能量开发出来,用意识来引导,你如果看到了观音菩萨,这算不算特异功能?你当年练习周天循环法,几秒钟就治好了落枕的『毛』病,这算不算特异功能?如果算的话,那就是有。”

“但是,如果按自然的规律来练功,让气流从腹部向下,即阴向下,从背部向上,即阳向上,这种循环,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种疏通作用,刚开始练习时,反应是不明显的。因为你本身基础就健康。但是,那个什么法什么功,却让人反方向进行,让阴向上阳向下,这是逆天行气。所有人刚开始练习时,都会有明显的感受,让人们极度相信它。”

“为什么逆向运行,反而反应大呢?”

“很简单,逆向运行阻力大,阻力越大对抗『性』就越强,身体的反应就越强,那家伙还告诉你,这是好事,说明能量来了,其实,这就如同冷得打哆嗦的人,是病态的反应。”

一个好的功法,应当是让人舒服,甚至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健康的人,可以忘情地奔跑,因为它是顺应自然的。不健康的人,心惊肉跳,那是受了刺激,人体产生的抵抗和本能的应激反应。

“你是说,有的人一练习那个,就产生反应,就更『迷』信那个教派了,结果越走越深,还以为自己证实出了什么,进入精神分裂的状态,对不对?”

“对,不是身体有反应的,都是好的。比如,你痛得跳起来了,那是有精神吗?”

这个问,很巧妙,也很传神。

回到关于人的来源这个话题,我问到:“按理说,光音天的人有光,菩萨也有光,光音天应该离佛的世界更近,那么,它们成为菩萨应该更容易,为什么还会堕落回人间呢?”

“除了佛道,所有六道,都摆脱不了轮回。单就光音天来说,依我的理解,他们不成就佛道,不能转世为菩萨,是有原因的。”

“是不是没有痛苦,所以没有超越的迫切愿望所致?”

“这是一个方面,没有痛苦就没有极乐,因为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佛祖寻道,是为解决烦恼而来的,没有烦恼的世界,就没有解决它的动机。当然,不能上升,在那个虽然漫长但也终究要失落的生命里,最终还是要坠落。”

只要不是永恒的东西,都称不上终点。当然不能用终点这个词,这个词是相对于起点所说的。永恒的东西,应该是没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所以超越出宇宙。没有空间和时间就没有宇宙,因为宇宙的概念,是所有空间与时间的集合体。

“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没有平等的慈悲。因为,他们虽然都是光,但各有特点,还是个体的形态。他们如果成为永恒之光,就必须融入所有众生最基本的光芒中去,失去自我。”

这个理论,与人类的修行路径,是差不多的。抛弃自我,是融入虚空的第一步。

“人道处于六道的中间位置,可以感受到六道众生的痛苦和幸福,所以,最能够体味出众生平等的概念,正因为这个概念,所以能够产生慈悲心。而慈悲心,是成就菩萨最基本的条件。这也是大乘佛法的最重要的起点,慈悲平等的心态,就叫发菩提心。”

“在修行中,如何体现呢?比如我天生讨厌蛇,怎么对它慈悲呢?”

“你要想到,也许你上一世就是蛇,它也在受苦,它多么想变成人啊。当然,这种作意,并不长久。但在入佛门开始,只要是大乘佛法,都要叫你发一个大誓愿。在汉传佛教里有一句话叫:无边众生誓愿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对啊,动机最重要,比如地藏王菩萨,居然立下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观音菩萨也说:下与众生,同一悲仰。

动机代表着你前进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你越努力,就错得越大。

刘大哥说到:“注意,你今后学佛时,最重要的经典,是学习那些大菩萨的本愿经。这不仅会让你产生学习他们伟大精神的愿望,也让你产生慈悲的情怀。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了解菩萨的特点或者是功能。每个成就的菩萨,就是按他的本愿存在的,你要找他,就看他在干什么,他在干什么呢?他在实践他最初的诺言。”

这倒是以前我没想到的,一个菩萨的防伪标记,居然是他的最初愿望。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愿望除了众生平等和慈悲这个正确方向以外,他发心越大,或者说决心越大,他最后的成就也越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那些菩萨所发的誓愿,你就明白,什么叫伟大和高尚,什么叫无私和平等。”

我看过『药』师佛的本愿,知道,他可以叫众生医王,宇宙医师了,这个愿望,简直可以伴随众生存在的始终。

我问到:“我自己当然不能与这些伟大的菩萨相比,但在实践中,如何培养这种高尚的情『操』呢?”

“在佛教徒的实践中,有一个简单的流程,叫做回向。回向,用世俗的话来说,你做了好事,但却不留名。这就叫功德。比如你打坐,佛说,真正清静的须臾入定,就有巨大的功德。比如你念经,也是有功德的。但这个事情要做后,你得回向,表示,这个功德要记在别人身上。”

“那是什么意思呢?”

“我先说『操』作。比如打坐完毕后,你可以双手合什,诚心默念:愿以此功德,回向诸众生。这就是把好处,回报给所有众生。因为成佛是普度众生的事业,你如果没这心态就不要学佛。你给众生的功德越多,你自己的成就也越大。”

我想,这大概就属于扩展的范畴吧。将自己的热量扩充散发以至于完全没有自己,理论上是符合于空『性』的。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