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三十六章 这下实锤了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三十六章 这下实锤了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什么意思?”向师兄明显不太理解。让一个人从集体的舒适区走出来,需要一个稍微痛苦的心理过程。

集体带给他的安全感是他一生的习惯。突然离开集体,你要说他更安全,他不太愿意相信。

“你不仅没完成张师兄交给的任务,还把我放跑了,相当于让你做个生意,你还亏了,别人怎么看你?何况,你到一个集体,是寻找认同和安全了,反而回去后受到责怪,你舒服吗?”

他没说话,但他肯定想得通我所说的道理。

我继续说到:“我是不是害了你?向师兄?”

“你没害我,我还差点害了你。小庄,想不到,我一心一意学佛,差点成了别人的工具,我是不是太笨?”

“你不笨,向老师,你是太实在,容易相信别人。所以,对于我,你也不用太相信。过一会,你会碰上小黄,你找他问问,就明白了。”

我坚定地走在前面,而向师兄跟在我后面,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他的萎靡,我有点不太忍心。当一个人追求了多年的事,突然被告之无意义甚至有坏作用时,受到的打击肯定是有点大的。

我明白,从心理学上,他还有点不甘心。

今天的中国,在钱的下,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登台表演。而受伤最深的人,总是那些迫切而能力不够的人。

一个人能力不够,但他的追求也不多时,他是不太会上当的,因为这个社会,人的少,只追求一点生存和自由的话,很容易就满足了。比如敦煌的刘大哥。

当一个人虽然很大,但能力很强的人,他也不太容易上当,即使上当了,也会通过其他努力的方式,找补回来。比如北京的小苏。

我所看到的,近年来上当人数最多的,莫过于赌博和传销了。赌博的,最开始都是受害者,为了赶本,不断回大赌注,结果越陷越深。

为什么,有的人,赌博十赌九输,却不愿意收手呢?因为他不愿意承认沉没成本,他不甘心。其实,大赌必有诈,他的输赢是别人控制好的,他又不承认自己笨,又不承认自己技不如人,结果,因为不甘心,输光家产,妻离子散。

人要认命,第一步,就是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的。正确认识自己,就得先假设,自己比别人笨。

传销的也差不多。最开始进入传销的人,大多是被骗的,自己知道这是被骗了,有了损失,但不甘心,还自己欺骗自己,这是可以挣钱的。甚至欺骗自己的亲朋好友,把别人拉进来,好挣回自己原来的损失。这是最下作的人干的最下作的事,为挽回自己的沉没成本,不顾亲情和友谊。

人的堕落,是从不承认自己受骗开始的,从此以后,就走上了自己欺骗自己的道路,捏着鼻子哄眼睛。

当然,这种事情,还包括爱情。过去付出的感情,总舍不得承认它已经逝去,总想通过自虐或者极端的方式,挽回对方的心。

不承认沉没成本,人生的悲剧就越来越深。

此时,手机响了,我一接,是小黄。“庄哥,还没到?”

“马上马上,我们快到了。”

“好嘛,我等半天了,春山茶馆,进场口不拐弯,几十米就到了,我等到起的。”

我挂完电话,回头对向师兄说到:“小黄请我们喝茶,你还走得动?”

他点点头,加快了脚步。

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镇,主街道就一条,依山傍河而建,新老建筑错杂,马路不宽,两辆大车错车的话,两边的行人就得让路。

今天看样子是个赶集的日子,街面上人比较多,现在时间大约是十点钟,路边摆满了各种农村的特产,农民们出来卖货了。

我问向师兄:“今天这里赶场?”

“对,这里赶一四七。”

我明白了,这里赶集叫赶场,与我们老家规矩差不多,每隔三天一个场。有的镇按三六九,有的二五八,有的一四七。是按日期的尾数来算,逢一四七的日子,包括十一十七或者二十一二十七,都算是赶场的日子。

农民们把自己土地所产以及手工所作,拿到集市上交换,换取现金或者自家需要的物品。只不过,近年来,市场力量非常发达,小镇也有超市了,况且,镇上也没多少年轻人。所以,今天所见的,大部分都是背着农副产品的中老年人。

春山茶馆很好找,门口摆满了竹椅子,外面街道边,有卖叶子烟的,也有铁匠新打的镰刀和火钳菜刀之类,当地农民,也有叨着烟杆的,活脱脱地八十年代农村集市的样子。你如果没亲自来一趟,根本不知道,在距离重庆几十公里的地方,时光还是走得这么慢。

亲切感朴面而来的,是小黄的声音:“这里这里,进来进来。”

当我与向师兄还没落座时,小黄就问:“清茶还是花『毛』峰?”

向师兄说到:“花『毛』峰。”我也跟着点点头。小黄随即向柜台喊到:“两杯花『毛』峰,瓜子。”

里面的伙计出来,给我们倒了两杯花茶,外回两碟瓜子。那边,一个巨大的火炉正热腾腾烧着,上面一个大茶壶,估计能够装五十斤开水,蒸汽把整个屋子,暖和出某种市井烟火的气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我赶紧介绍到:“向师兄。”小黄马上在椅子上欠了欠身,作了一个将要起立的样子,复又坐下,喊了一声:“向老师,我小黄。”

我注意到,他没叫师兄,而是按重庆习惯,称对方为向老师,说明,在心底,小黄没有把学佛的称呼挂在嘴边。

开始,向师兄有点拘谨,但喝下第一口热茶后,身体向后靠在竹椅背上,明显轻松多了。喝茶,是重庆人最舒坦熟悉的方式,让人觉得世间一切,云淡风轻。

小黄低头,轻声对我们说到:“你们走得太慢了,怕你们在路上碰到我,我快步走过来,在这茶馆坐了一个小时了。怎么样?”

他盯着我,我点点头,说到:“实锤了,向师兄所说,与我们的猜测没错。”

向师兄明显不太理解,我解释到:“今天约你出来,是我们昨天晚上就商量好的计划,也是我们打赌的内容。看样子,小黄是赢了。”我低声给向师兄说了昨晚,我跟小黄打赌的内容。

向师兄笑到:“原来我是醒得最晚的地一个。”

“任何时候,醒了都不算晚,比起那些装睡的人。”小黄说到。这句话引起了我与向师兄的注意,静听他的解释。

“昨天晚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其实我们寝室的人,都知道了,只不过,他们假装这是正常的。”

“什么意思?”我问的时候,发现向师兄也凑近耳朵,专心在听。

“昨天晚上,我不是回去得晚吗?再加上想今天的事,所以睡得晚,大概十一点多,我侧边床的那个,是我们的副组长,手机虽然是震动,但我是听见了。他手机响了后,他就轻手轻脚地出了门,但是开门的时间,由于外面有风,所以,门突然打开,发出了很大的响声,我想,大概寝室的人,都已经被惊醒了。”

此时,伙计来加开水,我们暂时停止了谈话。伙计说了声:“瓜子吃完了,自己可以去取,你们是二十块钱一个人的,瓜子随便吃。”

我向伙计笑了笑,他加水差不多的时候,我用手指在桌上嗑了嗑,表示可以了。

他走后,小黄继续说到:“他关上门,但是外面的声音,在深夜的安静中,还是很清晰的。听到组长说:给,师父刚给的。副组长问到:这回是多少?组长说:师父给多少算多少,你不要『乱』说,你自己不晓得数嘛。然后,组长就回屋了,关上了门。但是,我清晰地听到,他在被窝里数钱的声音。最可笑的是,他数钱的时候,原来我们寝室有两个打鼾的,此时寂静无声。”

我们明白了,这就是装睡。我问到:“难道,没听到鼾声,你们副组长就没怀疑吗?”

“他估计钻在钱眼里去了,当时兴奋,没顾得上观察大家的睡眠。毕竟,数钱这样兴奋的事,吸引了他全部的智慧。”小黄讲到:“我听了,他只数了一遍,具体多少我不知道,但按声音,我至少听到了八张。按我推断,大概是八百元以上吧。”

“这能够说明什么呢?”其实,我这样问,不是因为有什么疑问,我相信,这是一笔不太正当的钱,但是,要让向师兄确认,这个庙子有问题,就必须把推理弄严密。

“你们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这笔钱有问题。要不然,组长要他不要『乱』问,不要『乱』说。师父为什么要给这种有问题的钱呢?那么,就说明,师父与他们之间,肯定有问题。”

“这个推理逻辑上来说,成立。”我看了看向师兄,他也点头说到:“这种情况,我们组长好像也有过,别人跟我说过,但我以为,这估计是什么借与还的关系还是什么买东西的钱,没在意。现在看来,至少,你们组长的钱,是有问题的。”

我示意小黄继续往下讲。

“第二个问题,他们不是第一次拿钱。因为副组长问过,这回是多少钱,那就意味着还有上回或者上上回,对不对?”

向师兄继续点头,并且说到:“你们那个组长,跟我们组长一样,也是哪了师父两三年的,估计肯定不止这一回。”

我意识到,向师兄的一个语法错误,在肯定前面加上估计,本来就不通。但,这也正反映了他矛盾的徘徊的心态。他不是不承认,只是承认得不太爽快,毕竟,这有点伤自尊和感情,承认自己早就上当了。

“第三个问题,是我在第二天才确认的。毕竟,我通过突然停止的鼾声,可以确认,那两个家伙已经醒了。但是,后来的事,更让我确认,他们当时一定非常清醒,也听到对话和数钱的声音的。因为,副组长钱已经数完了,已经入睡了,从呼吸的声音中就听得出来,副组长睡着了。然后,又过了大约十来分钟,那两个家伙,才此起彼伏地,响起了那熟悉的鼾声。他们整个没发声的时间,长达半个多小时,那就是在装睡。”

我想起一句话:装睡的人叫不醒。这两个家伙,装得太不自然,明眼人一下就明白。估计副组长这事搞多了放松了警惕,或者钱的吸引力大了,没注意到异常,他不知道,至少有三个人,在寝室偷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趁着副组长洗漱时,我问那两个家伙,昨天晚上,是不是有风把门吹开了?他俩居然在同一时间否认。即使没有醒过,也不至于如此异口同声吧。这就让我确认,他们是知道这些事的,只不过,不愿意承认,或者说,不愿意告诉我。”

“还有一个原因,或许,他们跟副组长有关系。”向师兄此时『插』话到:“我们组,起码也有十来个,跟我们组长,总是有些亲戚或者邻居之类的关系的,这个在这里很普遍。”

我不能肯定向师兄所说是不是对的,但我知道,向师兄已经接受这个推理了。师父与组长们,有不太正当的金钱关系。我大胆推测了一下,最大可能『性』,是抽点。也就是说,他们介绍新人来,新人有钱捐进来,他们可以按点提成。如果把庙子做成生意的话,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扩大路径。

销售提成,是小苏发财的路径,在中国,凡是生意人,都对此轻车熟路。

我再大胆推测一下,师父与那个投资的老板间,有着更为明晰的提成关系。要不然,老板也不会把自己的司机,放到庙子,假扮成和尚。这是为了进行良好的财务监督,互相之间才有信任。

按现代公司的模式,出资人是董事,但经理有可能是职业经理人。董事不一定在公司任职,但财务总监,肯定是董事会安排进来的人,因为,资金安全和核算的可信度,是保证经理与董事会信任的关键。

此时,小黄却朝我挤挤眼,问到:“庄哥,我想把赌注改一下,怎样?”

向师兄的表情明显放松了许多,当一个人把观点转变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没什么放不下的。束缚我们的,是我们的过去,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比如,他观看两个年轻人打赌,就觉得很有趣。

“这个茶馆,是不是很厚道?你感觉?”

我点点头,这里还有一种古风,老板和伙计自然热情,茶客淡然平和,保持着某种古老的和谐,像极了我小时候街上的老人们。尽管有人只是喝着最便宜的沫子茶,五元钱一杯的那种,但叼着旱烟的神情,仍然表现出从容和骄傲,而伙计的热情与一视同仁,保持着这种顾客的骄傲与自信。

这是仅存的巴山茶馆传统,这是人生尊严和难得的休闲时光,它赋予生活某种超然的意义,即使是那些最穷的人,也能够短暂拥有。

“那么,以我的名义,所以茶客,只要没结账的,都归你结账,怎么样?”

这有几个钱呢?我当然同意。比起他原来包网吧打游戏的提议,至少可以不熬夜。更何况,整天在网吧打游戏的年轻人,甚至少年,更不是我们鼓励的对象。让这些山区的老人们欢乐一下,让他们享受某种惊喜,这对我们来说,却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

“庄哥,你莫忙答应,我告诉你,这里还提供饭菜,后面就是厨房,还有菜单,平时是茶馆,也可以点菜,菜单也有的,你不怕,有人点菜?”

说啥有啥,此时,小黄递给我一个菜单,我一看,果然有十几个菜,还有当地白酒。当然,菜价都不贵,最贵的爆腰花,也才二十五元钱。况且,喝酒的话,米饭免费。白酒,三块钱一两,当地散装土酿的粮食酒。

白酒发展到今天,勾兑酒成为市场的主流,而最原始的粮食酒,却无人问津。其实,最好的酒,基础一定要好,不管勾兑出什么风味,母酒一定要好。这里是山区,水源没话说,那酒,肯定有喝头。老酒鬼都知道,虽高度的粮食酒,是最有味道的,而且,便宜。

“好,我答应,就这里坐满,不管茶钱酒钱,我都掏,你跟老板说吧。”

小黄朝我挤了挤眼,我知道,这家伙肯定又有什么鬼主意。他起身,向柜台走去,找老板说话。

他们商量了一会,小黄坐下来。我调侃地问到:“你是不是让老板上最贵的菜?”

“那当然,起码得像个摆席的样子嘛。”他看着老板,点了点头,我看了一下手机,此时正是中午十一点半。

“各位乡亲,喜鹊报喜枝头叫、好事入门人人好。各位,今天来了位财神,托这方福地,应这个吉日。我们这位向老板,在此地发财,承蒙乡亲照顾,请大家免费喝茶用酒,我这小馆子土菜土酒,免费管够,望大家随喜,不要嫌弃。”

他的老派吆喝,当地人肯定明白,纷纷站起来,朝我们这桌子看。我马上明白小黄的用意,立即扶起向师兄,向师兄估计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所吓,表情一阵茫然。我悄悄说到:“随喜随喜”。

向师兄反应过来,知道自己架在火上,不得不把戏演完。与大家打恭作揖,重复着我的提示:“大家随喜,大家随喜。”

后厨一阵忙『乱』,而向师兄,如坐针毡。小黄说到:“向老师,你就安心当一回老板,有庄哥呢,莫怕。”

我也说到:“享受享受,向师兄,大胆喝酒,今天咱们也风光风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等几个硬菜上来时,喝酒就开始了。有人端着酒杯来敬酒,当然首要的,是冲着向师兄。

向师兄开始不太自然,后来有点酒上头,也就放开了,把老板的豪气与喜悦,扮演得有模有样。

小黄在跟一个老人扯酒,好像是争论谁敬谁的问题。然后,他大声问到:“今天你们附近有个庙子搞庙会,听说很热闹的,你们没有去看吗?”

“哪个去那地方呢?都是外地人去的。”

“怎么,听说原来有个石菩萨,就在你们那山上,很灵的,你们当地人不信吗?”

“信啥子哟!不晓得好多人拜过,也没见发财发家,那石头菩萨,也在那里上百年了,也只发了他一家。”

“人家心诚呢?对不对?”

“心诚啥子哟,根本没拜过好吧?那老板原来不是那个村的人,前几年才迁移到那个村的。那老板原来是我们村的,离那地方还有十几里路呢,他哪里拜过?只不过,人家发了财,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那照你这么说,他编的故事都是假的。但是,他投资这么多该怎么说?”

“有来有往嘛,毕竟信他的人也多,捐他的人也多。人不风流只为贫,富在深山有远亲。按他的『性』格,他就从来没做过什么亏本生意,我不相信,这事情上,他会亏本?”

这话已经明明被大家听到了,所以也得到大家的附和。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评论中,事情已经清楚了。

这个老板,的确是把庙子当投资,当生意做。一切逻辑形成闭合链条,证据充分,这就实锤了。

当然,老乡们,都是有礼『性』的,喝的酒也不太多,一直在说菜多了,我们太客气了。

还有一个老头,来给向师兄敬酒时,话说得好。“向老板,你这样的老板,与那修庙子的老板,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你发财,晓得给我们一杯酒。他发财,我们闻个香都不行。”

我立即问到:“你这意思,他不关照老乡哟?”

“啥子关照哟,我们也扯得上些亲戚故交,修庙子的青苗费,都没给我们给齐。找『政府』?都是他买通了的。找他,他说他要分三回给。这才给了部分钱,还有部分钱,不晓得哪年哪月呢。”

做过工程的都知道,土地征用后,田里的当季庄稼和树木,是要赔偿青苗费的。

拖欠农民青苗费的家伙,你指望他做什么功德?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