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二十八章 无仪式告别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二十八章 无仪式告别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你不属于这”,我被教育了。

他继续说到:“这个世界里,多为名利所困。论坛里的所有问题,无一不是名利所带来的,如果名利得到满足,就不会有问题。反正我觉得是这样,你觉得呢?”

尽管他承认我是高手,但我觉得,他的观察,这个结论比我高。确实,我近段时间所解答的问题,其实与提问者的名利状态有关。

而我的问题,不是名利所能够解决的。

“兄弟,我第一次碰到你这种人,不为名利而在论坛上混的人。如果你不是个骗子,那你肯定是个高人。如果是骗子,那就能够骗我们什么呢?我们不是人穷就是心穷,你没动机啊。如果是个高人,为什么跟我们在论坛浪费时间呢?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你没有需求啊。你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因为你不能帮我们成功。所以,我说你不属于这里,没有贬低你的意思。其实,是我把你看得很高。”

“那兄台的意思?”

“既然超越了,就莫重返人间。对不对?既是织女,就莫再找董永了,我是这样想的。”

这句话点醒了我。对方虽然是一个层次不太高的人,从知识到见识到地位到事业,但对方是个诚实的人。一个诚实的人,就可能说出真理来。

佛说,人人都有佛『性』,就是根据这一颗纯正诚实的真心来说的。不骗自己的人,就保留了佛『性』。

“你说得对!”这是我在网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然后关闭了网络。

在面对自己前,我想一个人清醒地面对自己。我只不过因为虚荣在网上卖弄知识和见地,这个论坛虽然给别人带去了点什么,但对我,却一点帮助也没有。也许是心理安慰的惯『性』,让我要网上呆了这么长时间,也许是好为人师的习惯,让我在网上自我安慰。

首先,织女的做法我不赞同,况且,我也没有高到织女那神仙的地步。织女,是老百姓杜撰出来的人物,本身如同皇帝扛金锄头一样,如同发财人摊一百个鸡蛋的说法一样,是意『淫』的产物。

传统社会,养儿防老是基本道德。这个道德的产生,与小农经济有关,有基本感情有关。但是,把它上升到神圣的高度,基本就是骗人了。

孔子讲孝,也只是从感情上说的。出生前三年,不免于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后,守孝三年。这是基本感情的回馈,这种养育关系的正回馈,保证了儿童的成长,保证了老人的晚年,这是人类存续的基本方式,在小农经济的条件下。

西方的孝道并没有这么严格,因为从经济上,他们有独立的能力。老人有退休金,社会化保障,所以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仅是感情上的纽带而已。

今天的中国,走向工业化,保障方式也向西方靠拢,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也将成为历史的遗迹。感情,才是两辈人维系的基础了。

即使放到古代,这种孝感动天的神化,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如同织女受董永孝心的感化,最好的方式,是趁董永父母活着的时候,多给他们家做几件上好的衣服,保暖或者卖钱,这才是最好的帮助方式,没必要以身相许。

在古代的老百姓传说中,意『淫』的成份很多。董永那样穷的人,大概率是讨不到老婆的。基因上中断,就是他们在进化中的地位。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女人来,一个女人来了,也保证不了他们家能够养育后代,所以一定是个仙女来,还要生下子女,保证基因的传递。

这种天大的好事,只有在现实中是遥不可及,才会变得那么美好。当然,这只存在于神话中,现实中不可能实现。

骗人的神话与鬼话只有一步之隔,只是因为动机不同而已。古代的爱情,只存在于生存没危机的人群中。如果是穷愁潦倒的书生,他们的爱情,只能存在于鬼话之中,如同《聊斋志异》。

其次,我为什么要在混论坛,以旁观者的理由。我自己的问题没解决,企图去解决别人的问题,根本不现实。不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冒充高手去指导别人,是不道德的。此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又得到什么收获呢?暂时的心理优势,从知识上到财富上,我是虚荣了吗?

不对,我所拥有的是他们没有的。但是,我有什么资格骄傲呢?他们拥有正常的家庭和情感,而我却没有那些,这不正是我的痛苦吗?

我必须离开,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虽然,这种离开,并没有什么仪式。

我其实不需要跟任何人告别,当年我从北京离开后,就已经跟现实告别了。其实我在重庆这些天,完全是在混日子,也就表明了,我跟现实的不舍与惯『性』。

在网络上保留着与现实的联系,只是这种惯『性』的表现。如果自己都不能离开自己的过去,那就没有谁能帮助我了。

人生有没有捷径呢?从数学上来说,直线是最短的捷径了。从初心到目标,是大量的中间过程。我在今天这个中间过程中,看看自己站立的点,与初心连接成一条直线,看是否指向未来要达到的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显然,我已经走歪了。我按习惯放纵自我,浪费了青春。但是,我并非一点收获也没有。比如,我体验到了传播效应的特点。再比如,我体验到了人『性』的两面『性』。

在传播效应中,现实中最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却在虚拟领域有最好的传播效果。通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而人咬狗却是最好的新闻。

人们期盼奇迹,最开始是希望奇迹在自己身上发生。妄想的力量在现实中,常常被碰得稀碎,但偶尔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小概率事件,也能给人们以信心。

女生从小就被诱导出一个奇迹,尽管自己是丑小鸭,但保不准哪天变成了白天鹅。或者灰姑娘虽然命运不济,但保不齐某天被王子垂青。

男生的奇迹,往往是从英雄主义的描写中获得灵感。比如金庸的小说,就被称为男生的童话。最差的小子,得到最大的收获。当然,最多的童话,在中国表现为神化。

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你不期望在现实之外得到吗?这就是文艺的功能,这就是新闻的功能。让大家对奇迹产生某种期待和信心,那就有传播效应了。今天,这种期待,产生于彩票和赌博之中,一夜暴富,解决所有生活中的问题。

如果你说常识,没多少人理你。中国不缺少聪明人,现实已经让每个人聪明起来,他也许比你懂得更多。中国人希望有奇迹,最好发生在自己身上。

算命的时候,你最好说,他前世是大人物,或者说他老年将有大福报,给人虚幻的希望和期待,以平衡他们在现实中受伤的心理。

中国人在现实中很受伤,因为他们内心没有神来拯救。我们不信神,我们只信运气。况且,我们有个习惯,总是把自己现实中的地位和理想定得太高,不像信神的国度,把理想定在死后的天国,反而在现实中,容易释然。

我们是在两三千年前,就抛弃了一神论,进入世俗社会最早的民族。在这个文化特征下,很少对死后的世界作出安排的。即使某个人内心有安排和期待,也在社会中达不成共识。而共识是,现实却那么窄『逼』。

我们所受的教育,其实是政治道德层面的比较多。这种教育所带来的好处是,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结构和完善的治理层级。但坏处是,当官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穷其一生,学非所用。所以,没用的学问,会让人堕落。

我们只相信现实,但现实中的确有小概率的奇迹。其实,哪个人不是奇迹呢?你的经历和一切社会活动和关系,都是独特的,包括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双胞胎,他们之间的经历也不一样。但我们不承认自己就是奇迹,因为,我们总喜欢对照大多数人的结论,追求大家所追求的。

本来散步时,大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行走不一样的路径,都是独特的人生。但是,我们喜欢拥挤在一条赛道上,拼命向前跑,哪怕互相拥挤互相伤害,也要互相攀比,并且,争取拿到第一名。

这种心态,让大多数人有失败感。因为获奖选手最终只是极少数人。并且,长久竞争的失败,总让我们怀疑,那前面的几个选手,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犯规,要么是神力相助,是奇迹。

其实,这个人生观,注定了,只属于少数人实现的东西,所以,这个小概率的成功,注定让大家期待奇迹。今天这个产生奇迹的赛道,就是挣钱。

我在想,如果没有来世的话,那么人生注定了,人人都是失败者。但是来世如何证明?没有人证明。中国人太现实了,所以活在痛苦中。历史上,有些智者明白了这个道理,将转变心态作为幸福的起点,这是对的。因为生命过程中,如果你不在这个难得的过程中,发现并欣赏到美丽,你才真就失败了。

当然,正统的理论是不支持这个说法的,因为这种自洽的内卷化的幸福,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不大。比如历史上好些次的灭佛灭道运动,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政治家对这种追求的反弹。

那些隐士,也许并不是什么世外高人,也许很多,只不过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让他们的身心自洽,但这种方式,是『政府』所难以支持的。因为他们的劳动,几乎不产生什么剩余价值。只是有一部分文人鼓吹它,因为文人有时候没有官职,只好拿这个来安慰自己。

但鼓吹隐士的人,肯定不是当隐士的人。一名隐士的世界里,究竟是怎么看待世界和自身,这是个『迷』。

另一个重要收获,是体验了人『性』的两面『性』。在网络中,人们总是喜欢掩盖自己的弱点,鼓吹自己的优点。由于言论的自由『性』,所以束缚少,将人『性』最真实的两面『性』,直接在网络中表达了出来。

有一种人叫键盘侠,也就是,他对一切对于他不熟悉的,他都用阴谋论来解释。对于一切比他美好的东西,都给它披上肮脏的动机。上喷天下喷地中间喷空气。但你没必要给他解释,他来网络并不是来寻求理解的,也并不需要沟通和说理。他只是来发泄的,如同心理垃圾的排泄活动,发泄完了,他就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如果发现有人附和和共鸣,他们就得意了,好像多有几个人,就证明了自己的结论。或者,他还会得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体验,飘了。

一个平时善良的人,也许在网上变得恶毒。一个平时柔弱的人,在网上偶尔变得暴力。看多了,我就明白,这只不过是人『性』的两面『性』。一个人的心,总是在摇摆,现实中向左,网络中向右,以保持钟摆的频率。

从调查数据来看,喜欢家暴的男人,在社会中往往是那些没能力或者看起来比较老实的人。怕老婆的人,往往在社会上有成功的职业或者地位。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组合体,不能够贴一个标签就定『性』。

但是,这两个收获,其实只是体验。从认知上来讲,不是什么新知识。所以,我不能在这里再浪费时间了。

时时检查自己的趋势,让自己在最佳的直线附近波动,才是最方便的追求模式吧。

我原本是想到深圳的,但在重庆来后,并不想了。因为,世俗的东西,并解决不了我的困『惑』。我的困『惑』在我的包里,就是董先生给我的教导:出世要求神仙道。

我不知道有没有神仙,古人的书籍也不能给我答案。看了原来熟知的南怀瑾的书、弘学的书,仿佛把我越搞越玄。但是,自从认识到那个卖书的老头后,我觉得,肯定有某种东西,我没有见识过,只是我不专业,或者没有进入这个圈子,不知道而已。

找专业的人,听听和看看,不要说有答案,至少也可以长长见识吧。

我再次走向那个书店,也许,找那个老头,哪怕找到他夫人也好,我需要一个指示,或者说,我需要某种仪式感。

所以有传说中,不是有高人指点这个情节吗?我在路上,想象着这种情节,把走路的过程变得很戏剧化。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我有种拟剧人格。

所有街上的人,所以车辆和大楼,都只不过是我的背景舞台和配角,而我内心的戏,才刚刚开始。喇叭吆喝和人们高声谈话,如同开幕前的音乐,给主角出场前,伴奏。

但是,这些配角,有的也是观众,人人都活在戏中。我心中暗喜,他们也许不知道,他们在见证一个历史。一个伟大的圣贤,即将入山,多年后,也许再回来时,他就是祖师一样的人物。

路过一个商场门口,那里有镜子一样的玻璃幕墙,我看了看自己的形象。这个年轻人,嘴角自以为是的微笑,仿佛是滑稽戏要开场。

把自己想象成主角,这个游戏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自己。人继续向前走,远远看到那坡梯子,我应该拾级而上。上面的那条街里,有我寻找的高手,他或者也该在此时,知道我的即将到来。

书上不都这么说嘛,高手的相逢与离别,都在高手的预计中。或者是梦,或者是禅定中发现的预兆,总之,高手应该算无遗策。

当我快爬完这坡梯子,由于没有车辆的喧杂,所以稍微寂静一些,在舞台,这可是心灵独白的时候,但此时,我听到自己的喘息。

狗日的,好久没煅练了,我怕是武功要废。

当外界声音变大之时,我就已经来到了那条街上。那书店我知道不远了,我整理了自己的衣服,『摸』了『摸』脑袋,我必须郑重些,不为尊重高人,也为尊重自己。

“老乡,你知道,这个书店怎么关门了呢?”

我看到,这个书店已经关门,并且,连一个广告或者牌子告示都没有。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捉住附近卖副食的老板,那也是一个老者,他应该与书店老板是邻居关系,赶快问到。

“你是说他们啊,他们早就不来了,也有好多天了。听别人说,他们不卖书了。他们的书,已经转手给黑宝了,据说他们要搬家了。”

“他们没说,他们要搬哪里去吗?”

“你怎么非要找他们吗?买书哪里买不到呢?未必,他们欠你的钱?”

老板非常警惕地看着我,盯得我发『毛』。

我马上换一副笑脸,说到:“不是的,我也不买书,他们更不欠我的钱。”

“我是说哟,他们老两口为人好得很,与世无争的,只有别人欠他们的,没有他们欠别人的。”

老板的评价让我放心,这个评价与我的印象是相符合的。我解释到:“我也不欠他们的,但他们帮助过我,我想感谢一下而已。”

“是这样嗦,难怪。你一个年轻人,一无亲二无戚的,找他们干啥子。我也不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不过,你可以去问黑宝,他或许知道。毕竟,书是转给他的。”

我问到:“黑宝我不认识,但是,他收了书,怎么不把书店开起来呢?”

“黑宝开什么书店哟,整天在外面做垃圾生意,估计他把这些书又转卖给别人了。人家老两口也没收黑宝什么钱,只是让黑宝帮忙搬了次家,当成搬家费了吧。人家的门面已经签协议了,我们这条街要拆迁了,哪个还在这里,开新店子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在大拆大建的城市,这种商业行为如同摧枯拉朽,可以横扫一切的。当你离开一个城市五年,再次回来,你有可能『迷』路,因为不仅路边的建筑变了,甚至,路的走向,也重新被规划。

基建狂魔,这不是吹的,如同小苟那样,横行四方,改变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可惜了,这条街上这么多老重庆的建筑,随便修些高楼,也不太好吧。毕竟这街面还是挺窄的,重庆,要扩大路面,毕竟成本太大。”

“小兄弟,你说得对,街面扩大肯定是不行了。但事情就出在你所说的,老建筑多这问题上。”

我吃了一惊,一般老建筑多的地方,拆迁起来就慢些。毕竟,每个城市,都要保留一点文化和建筑记忆。

“这条街就是要修成仿古一条街,这些老建筑,还不够老,况且还有好多,解放后改修过,比如你所说的那个书店。所以,『政府』规划,要全部推倒重来,按老重庆的办法,修一个崭新的老重庆街来。”

我听到他精当的词汇:一个崭新的老重庆街。这很喜剧,新老如此就协调了吗?

“老板,你见过规划了吗?”

“见过了,哎,他们也不听我们老人的意见了,毕竟人家『政府』出钱,做一条旅游商业步行街,整齐划一的风格,我们也没什么发言权。”

“你是从小生活在这里的吗?”

“对啊,但是,它会变得我们老人都不认识的地方。当然,我也要搬家,最多还有一个月,我就要到女儿家里去过度一年把两年了。”

他说这话时,语气虽然有伤感的味道,但他的神『色』,却有些兴奋。我不太理解,此时他的心态。“老板,你觉得是拆迁好,还是不拆好?”

“当然是拆了好。我们都盼了十来年了。附近的大马路街区都拆过了,就我们这里没动过。要是早拆,我早就发财了。当年女儿结婚,为给她买房子,我们借钱那个味道,不摆了。”

“那『政府』如何给你补偿呢?”

“你看哈。我这门面加楼上的,是上下两层。占地面积是70平方,楼上的,『政府』按面积赔相同面积的新套房,楼下的,如果不要门面,就给三倍面积的新房,如果要门面,仍然给相同面积的门面。我们老了,生意也做不动了。我们只要面积。70多平方的新房,我就可得四套。我们自己一套,线小外孙留下一套,还有两套卖出去,我们老两口后半生,还求啥?”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