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八十二章 上山听讲座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八十二章 上山听讲座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上得山来,作为一个旁观者,他们烧香嗑头的一套,我没参与,只是远远地看。

我觉得,一个法会,如此之多的参与者,总是有点闹,自己也不太感兴趣,我只是想看看热闹。我知道,自己也是第一次看这种场面,图个新鲜。

有和尚有居士,差不多各种仪式进行完毕了。此时大殿内,就开讲座了。在大家小声嘀咕中,我明白,主持来了。

远看一个布衣和尚,穿着朴素,动作的姿态与农民没有两样。但是,当他进入大厅,大家都忽然变得鸦雀无声,这倒令我很吃惊。

这一帮大爷大妈们,应该是最能够说的人,也最喜欢说。并且在人群中,总有几个声音很大的人。他们最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有一种找到组织的安全感。

这一代人,在组织的约束下生活了大半生,进入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变成了原子离散状态,他们很不适应。

要说怕孤独是人的本『性』,他们应该是最怕孤独的人。组织几十年对他们的约束,现在在他们眼中,应该是保护。他们被保护在一个组织里。家庭、社区、村镇之中,熟人社会的一切规则,他们认真遵守到现在。当现实中,熟人社会面临解体时,他们所习惯的一切,变得无用起来,他们就会充满怀念。

尤其是女『性』,喜欢成群结队行动。也许,在农业或者组织社会中,她们单个的力量是弱小的,必须借助人多的威势,才能够给自己找到安全感。

在这里也得到部分印证:上山来的,女『性』比男『性』多。

我想,除了想加入一个集体的冲动。还与女『性』想借助神秘力量,改变自身处境的方式有关。大部分家庭『妇』女,要么借助丈夫的力量,要么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总之,她们缺乏独立的力量和勇气。如果有神秘力量帮她,为什么不信?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机会主义者的行径吧。

我抱着批判的心理,在大厅外面的一处空地坐下,离主持比较远。但有扩音设备,听得到他讲话。

大家盘腿而坐,志愿者也给每个人拿来了蒲团,当然,也不是蒲草做的,我看得出来,那熟悉的浅黄,是稻草做成的。总之,来者有坐处,也算是寺院的礼仪和诚意了。

主持开讲了,大约讲了个把小时,内容是说明“三皈依”。这是佛教的常识,我看过不少书籍。他的演讲,倒没有给我新的知识,但凭着纠错的本能和怀疑的态度,我认真听了下去,想找他错误的地方。没有错,这是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正规的和尚,条理清晰,理论引用正确,语言朴实准确。

说起来,三皈依,就是皈依佛、法、僧。佛从狭义来说,就是释迦牟尼佛,从广义上来说,是三世诸佛。是觉悟我们的导师,是人天的表率,是佛法的根源。

法是教法,是佛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佛教徒的人生指南。僧是践行佛法的人,是为众生作功德的人,作表率的人,作导师的人。

当然,内容很多,加上理论引证和各类事件的通说,还有一些比喻,虽然朴实,但还算得上生动。这是基础课,在大学时,相当于读实验守则一样,必须上的。

但是,折磨人的,不是他的演讲。而是这个蒲团。我身边就有个男人,左摇右晃,他是坐不住了。本来,腿麻,可以换姿势。但他也许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心,或者是好胜心强大,专门跟自己的腿较劲,痛苦写在脸上,摇晃体现身上,就是不换姿势。

吃苦不是盲目自虐,我当时就想说他。但没说出口,这几百人,没一个人出声。我有过长时间的打坐经历。在这不起眼的蒲团上,我居然坐得很舒服。

这蒲团,不硬,但比我原来在家的,什么泡沫垫子和棉垫子,要稍微硬一些。让人坐得稳又不硌人,这发现,这超过了一切高档货,很是实用。

更重要的是,此时太阳出来,清新的山风微微,偶尔的法鼓风铃,也很提神。我过去打坐,要么散『乱』要么昏沉。这种清新的环境,早上,是不会昏沉的。散『乱』麻,没有比我身边这位更散『乱』了。我觉得,自己这一刻,仿佛是个老居士,可以笑傲身边的大部分人。

终于讲完了,我迅速下座。此时,发现身边那人正痛苦着呢,我赶紧把他扶住,用力地帮他站起来。他扶着我,喘着气,感激地看了看我。问到:“兄弟,你好老练呢,练了多久了?”

想不到,第一次上山,就有人说我老练。我毕竟帮了个人,他感谢我,我还是有点成就感的。“这里是第一次上山。平时在家练过瑜珈,坐过不少时间。”我只好应付一下。

“怪不得,你是坐得最稳的,今天我看遍了这些人,哪个都赶不上你。”

他是眼光狭窄了,自己都痛苦得要闭眼,最多只看见身边这几个,随便就说看遍了,真爱吹牛。

“老师,你是第一次来?”他腿没复员,我不能撒手,免得他倒下,只好继续话题。我们这边跟重庆一样,跟陌生人的称呼,就很统一。“老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出租车司机,小店的厨师,码头的保安,酒店的迎宾,你都可以叫老师。这是尊称,有点像古代称“先生”。但老师这个词,更为通用。道理很简单,对男女都适用。而且,这还真有尊敬的意思,不得罪人。

“对喔。还不是我家那个人,孩子明年要高考了,她从今年就开始上山求菩萨,皈依师傅,每个法会都得来。我今天,被她实在说的太长了,说了我好几个月,今天才来的。她跟我说,我的层次低,师父**都听不完,我不信,今天一试,还真是,没练过,就是不行。”

这是来『迷』信的,求子女升学。如果我在街头算卦的话,她说不一定会找上我呢。这种因果,明显与我所看的佛教经典有违背,但我也不好说。因为我毕竟不是佛门中人。

此时,那个男人突然把我一推,自己站住了。原来他老婆出来了,只看了我一眼,她就挽着自己的老公,准备离开。男人回头,给我一个眼『色』,还举了举手,作出了再见的姿势。

萍水相逢就是这个意思吧。但如果把人类历史拉长来看,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只是萍水相逢的一瞬间。

他们走远了,我选择另一条路下山。也顺便听了他们言论和见解,觉得只是普通的意思,最简单的常识,因为人与人的好胜心,因为好为人师的本『性』,一路上,总有些人在争论,而且,很不得要领。不管师傅行不行,总之这些徒弟们,跟我的内心,没有合拍的地方。

我觉得,无论我如何把自己放低,也不该和这类人为伍吧,我决定,离开达州,继续走。

回到宾馆,我清理了自己的行李,想下一步的方向。如果在原来,我会打一卦。而今天,我连打卦的**都没有了。对于我来说,吉凶祸福,好像都不重要。我没的任何牵挂,生死不是不怕,而没必要考虑。我连去哪里,要干什么,都不考虑。是因为,我根本没想清楚:我是谁。

目前,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按小池的提示和按董先生的提示。这两个人,都是对我具有神秘暗示力量的人。

按小池的提示,我应该在追求快乐的路上。但是,什么能够引起我的快乐呢?我并不知道。当年,我对快乐的思考,在达州这个出发的地方,是相对的。

所谓相对,就是,快乐,是摆脱痛苦的一种状态。那么我少年时期的痛苦,就是没钱。哪里挣钱,哪里就有快乐吧。这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

但是,我现在要说自己痛苦,还真没理由。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我呢,我自己暗笑了一下。有钱,有美女,无牵挂,身体好,有各种朋友。这种人生,你跟别人说痛苦,是不是找别扭?

可是,我明明快乐不起来。是不是有另外的方式,能够点燃我的热情,我不知道。但自己并没处于快乐之中,这骗不了自己。

如果按董先生的提示,要求神仙道。那么,什么道才是神仙道呢?其实,世界上有没有神仙,我都不知道。就算大量书籍描写的是真的,但那也是历史。今天这个世界上,有神仙吗?

世界上的高人千千万万,但我没见过一个脱俗的,更没见一个神力超越常人的。少年时代,有些人『迷』恋武侠世界,觉得自己可以练成飞檐走壁的功夫,不要说摆脱地心吸引力的物理限制,就是能够一步飞上房顶,也够得上半个神仙吧。

当时我就不信。如果一个人有这个功力,他不参加奥运会?他拿金牌破纪录,功成名就,还需要窝在山里头,憋闷气?还有同学练过传说中的金钟罩铁布衫,说是刀枪不入。我对它们的实战能力表示怀疑。如果是这样,参加世界搏击大赛,不也赚得盆满钵满?

我自己在部队也苦练过武功。但看了所谓高手的对决,老把式的能力。也只不过比平常人快些,力量大些。远没有刀枪不入的程度。何况,我也见识过枪弹的威力,也到过行刑的场面,知道人体终究如西瓜,经不起、逃不过一粒出膛的子弹。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功夫,说说而已。但说的人多了,我也经不住诱『惑』,曾以当时比较初级的数学知识算过。如果真能够做到,那是一辆汽车以一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进。但以今天男子百米的纪录,最快的速度,换算下来,也只不过36公里每小时,根本跑不过汽车,根本没什么可夸耀的。

假如神仙不存在,那么还有什么神仙道呢?

董先生并没有骗我动机啊?他究竟在给我说什么呢?他的预测是经过大量验证了的啊。不管是张师傅还是干妈,他的预测都很准确,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确实没说错。我不应该怀疑,我是他预测知识的最大受益者,不应该怀疑自己的老师。

那么,如果神仙真存在,是以什么方式存在呢?以思想意识流的方式?以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方式?

如果是以思想意识流来影响世人,那么,我们应该经常会感受到他的存在,普通人都可以。但是普通人,具备神『性』特质的,少之又少。总是陶醉于**的奢求中、庸常的快乐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如果是以不问世事的方式,那么,普度众生是他们的追求啊?他们不到众生中来,怎么普度呢?

以道教的流传来看,许多披着道教外衣的巫术,也在京城混了,主要目的是混钱。我有什么标准,来衡量这个道士,能不能称得上是我该皈依的师傅呢?

以佛教的传播来看,就在达州这个地方,也许让我退却的,却是这些徒弟。我虽然不算是大学生,但至少也算是个中学生吧,跟幼儿园的人混,恐怕是浪费时间。

我该向何处去,这是一个问题。我没有指向和标准,如同没头的苍蝇。

我决定,以习惯来指引。我之所以成为我今天的小庄,是因为大量过去的习惯来形成。我的习惯综合起来是独特的,而董先生肯定也看到了我的独特,所以求神仙道的指示,是根据我独特『性』而来的。

或者以期望来指引。我之所以可以追求快乐,是因为我有追求快乐的期望,有这一种独特的感情和心。小池是最了解我感情的人,她也懂我的心。她告诉我的,也是跟着感觉走。

而此时,习惯和感情,在一个回忆中交汇了。

我浮现起当年,刚考上大学,来到达州上火车,我知道,我要到大城市去了,我要到最繁华的地方去了。我要离开大山,或者有海阔天空等着我。当时,我充满了激情。

此时,仅仅是那个回忆,也让我心跳略有加快。好吧,好久没这么样了,居然还有一丝振奋。我要到最繁华的地方去。我的脑海中,居然产生了大海的意象。而我自己也算过自己的命,在南方,肯定有好。

南方,哪里呢?对了,最繁华的,应该是深圳。

从达州到深圳,可得要转车。但是转车是我的常态,我这几十年,最主要的工作,是旅行。

退房时,服务员『操』着半生的普通话问我:“先生,请等一下,查房的电话来了,您就可以离开。”

我望着她,想笑。达州人说普通话,对着另一个达州人,有点喜剧。我想笑的念头一闪,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选定了目的地,居然轻松了。

到火车站,临时买了张去重庆的票,只两个小时,就会到重庆了。当上了火车,就知道,我进入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圈子了。

这是个普通的绿皮火车,达州出川,主要靠火车,以这种绿皮的居多。因为大巴山的阻隔,动车跑不起来,高铁不好修路基。不是不好修,是代价太大。何况,我们这个连四川省都不重视的地区,国家为什么要花大代价呢?

上了火车,当年上大学时的情景扑面而来。“瓜子花生矿泉水、啤酒饮料八宝粥。来来来,脚让一下。”纯粹四川话。这还是列车正规工作人员。

有临时混上站的小贩。“来来来,麻辣豆干牛肉干,伤心凉粉醒瞌睡。”

一趟趟穿梭,身边的人,居然从调到低,组成了一个小社会。有乡村古『惑』仔和杀马特打扮的,他们以为那是时尚,从外地打工回来,欺骗乡下小妹。有衣冠楚楚头发向后倒梳的干部模样的人,高傲而对他人不屑一顾,好像他本该是坐飞机头等舱的,运气不好,才坠落到这肮脏的火车上来。

有装深沉的中年男人,打工的服装虽然旧了,但洗得干净,一幅历经世事的沧桑,发出精明的目光,仿佛胸有成竹的样子,盘算着别人。每当有人经过他身边,他总是打量一下,又表示出轻松甚至轻蔑,以经验老到的姿态,撇嘴。仿佛说,这种人,我见多了。

还有的如好斗的公鸡,怒视每一个靠近他的人。仿佛别人要跟他抢座位的话,他都要跟人拼命。他装出惹不起的样子,实际上是他心虚。这种情况下,他身边总有一个女人,他要保护自己的女人不被抢走,用目光向周围的人,提虚劲。

我呢?什么也不是,我如同一个小偷,总在观察别人。也如同一个懒汉,坐在那里,半天不挪窝。还算是个吝啬鬼,根本没打算买小贩们任何东西。而自己,除了行李,只有一瓶矿泉水摆在桌上,连瓜子都没拿出来。也许,我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心怀鬼胎的人。

从达州到重庆,其实就是钻山洞的过程。这很有意思。突然的黑暗,大家明知它要来,也不惊慌。突然的白昼,大家也没有欣喜。仿佛黑白与自己无关,影响不了心情。

其中一个隧道特别长,大概要好几分钟才出来,大家也没有不耐烦,也没听到任何感叹。这种感叹,如果被外人听到,是没见识的表现。坐火车多了,应该见怪不怪。

沉着是避免暴『露』心虚,最好的办法。当然,即使有人轻声发出抱怨或者感叹,我也听不到。火车穿越封闭的隧道,整个世界就只有火车自己的声音。

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比喻。假如,这就是人生。比如,在外面就是白天,在隧道就是夜晚。那么,人们的睡眠和清醒,有什么界限吗?甚至,睡眠和清醒,是自己掌控得了的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有时,不能。

即使在白天,我们利欲旺盛的时候,不会清醒,就像在澳门赌场的人一样。我们失去理智的时候,不会清醒,就像喝多了酒一样。在感情冲突的时候,不会清醒,就像那个带着女友上车的公鸡,总觉得有人要迫害朕。

一闪一闪的黑白,如此画面一帧帧放映。它打断了生命连续的幻觉,有时觉得,生死也不过如此。

假如生命是连续的,那么可以求导,可以总结出规律,可以画出坐标。按这个规律,周易或许是最好的坐标体系了,存在了几千年,仍然在传承。好用好理解,并且准确。但董先生的和我的实践,总觉得无法总结出一个规律来,求不出导数,原来我以为,是我们的能力不够。

此时,我却产生了另外的想法。也许,这人生的曲线,根本是不可导的。不连续的,偶有断点,或者根本就是好此曲线的混合,并且不在一个空间。

从隧道到平地,瞬间的转换,根本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因为迅速跑动的火车,拖动着我们生命的旅程,控制着我们的时间。

如果生命是以时间的长短来度量的话,度量的尺子根本不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太阳永远与月亮交替着看我们,没有给我们生气,也没有给我们笑脸。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如果生命是以看到的景『色』为内容的话,那我们看什么,也是猝不及防的。甚至,黑暗来临时,我们根本不能看外面,自己也无法看见。

黑白交替,或许是我们生命的常态。现在我产生一个想法。假如生命是不连续的,不是可导的。那么,什么冲击产生了断裂?或者每一个线段,跳跃到下一个线段,就是旧的我死亡,新的我产生?

如果是这样的话,旧我的所作所为,与新我,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没有关系,那么佛教道教所说的因果,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因果没意义,那么这么多年的宗教经典,难道都是在瞎说?这么多教派,这么多神仙,这么多圣贤,凭什么要骗我们?

如果我们首先肯定因果有意义这个大前提,那么,旧的线段与新的线段,有什么联系呢?

或许,联系就在这铁轨上,但这铁轨的交叉点,是谁在扳道岔呢?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