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二十八章 赤练蛇跑了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二十八章 赤练蛇跑了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李茅他们什么时候走的,我不知道。等我醒来的时候,小苟早已起来,整理完毕了。

“庄哥,早餐在桌上,你将就吃一点吧。”

我看见,桌上摆着山东特产:煎饼卷大葱,还有酱,一碗小米粥,盖在碗里,保持着热度。

“哎呀,不好意思,小苟,这贴心。你早就起来了?”

“他们走的时候,敲了门,我就醒了。宾馆的早餐太零碎,我在下面一个老字号,端了这些上来,好吃不好吃,反正也算我们这里的特产了。”

正是我所需要的。洗漱完毕后,开始吃饭。这煎饼比较绵,需要很强的咬劲。我想起山东人,大部分都长着典型的国字脸,与男方人不同。大概是因为他们咬合肌比较发达,显得脸部两边比较宽吧。都是这煎饼闹的,确实需要费劲咀嚼。

但配上脆生生的大葱,绵与脆的对比中,很让人感受到口感的冲击。这酱的味道非常复杂,似乎包含了好几种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这个食物之所以在山东流行,除了他们本地作物产出之外,也有它味道上的独特风格,是吃不厌的。

当我吃完早餐,小苟已经泡好了茶。

“这茶是李茅早上给我的,说庄哥喜欢这种绿茶,不知道我泡得对不对?”

他当然是知道规矩的,走南闯北的人,他的『操』作完全正规,温度合适。他这样说,只是谦虚的一种表现。

我发现,到处做工程,特别是当项目经理的人,在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上,比一般人要厉害得多。他们可以在各种层次各种场合里,与各『色』人等搞好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协调能力,属于职业需要的技能。

第一口茶喝完,我的内心变得清醒而安定。吾心安处是故乡。我在家里,喝茶已经成了生活习惯。在山东这地方,如果喝到熟悉的味道,也相当于有了在家的安稳心态。

“今天早上,李茅跟我说,他与苏总,估计还得有两三天。听教育局的口气,好像我们县有好几所学校,都想请他们去呢。”

我笑到:“这个小苏,太能忽悠了,怎么样,下不来台了吧?”

在笑声中,小苟问到:“庄哥,要不然,我开车,带你出去逛逛?”

“暂时不去吧,我们继续昨天的话题,怎么样?”

“那太好了,庄哥,其实我们县,也没啥好逛的。全国的县城都差不多,农村你也看了。要说,这几年搞工程,我真还遇到许多怪事,只是没有机会碰到懂行的人,正好你在,我还巴不得多向你请教呢。”

“请教谈不上,但探讨一下,确实有意义,我也很想听听。毕竟,要谈民间见闻,你比我丰富多了。”

“前天你也到李茅家去过,李老师说,他设计这个院子,是参照过去一个地主家的老宅子设计的,你还有印象吗?”

“有印象,一般过去地主家修房子,都是要找职业风水师勘测过的。房屋布置和格局有讲究,如果不是一个专门学过风水的人,自己设计房子,要做到这讲究,那是很少见的。”

小苟不解地问到:“是吗,庄哥,不就是一正两偏的房子,在农村,这种布局很常见啊?”

这个专业搞工程的,建筑学是他的强项,居然如此理解风水,我只好仔细跟他解释了。

风水不仅仅是指房屋修建的样式,它实际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选址地的风貌形势,周边环境的改造,数字的讲究,以及花草树木的布置。前案后山的形势,什么叫来脉绵长,什么叫曲折有情,什么叫聚财地、权势地,什树辟邪什么树兴旺,一一跟他作了简介。

他这才感叹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庄哥,碰上你,我算是赚了。我们单位的老设计师,虽然懂一点风水常识,哪里有你专业?况且,你讲得精当,我听得明白,这太难得了。我也问过那老设计师,他倒不是保守,但我估计他自己也不太明白,总是对我语焉不详,今天,我才明白,什么叫专家!”

我谦虚到:“我也算不上专家,只是知道一些常识。今天跟你讲的,也只是一些基本原则,谈不上高深。当然,里面学问太大,如果有兴趣,我们慢慢探讨。”

“庄哥,其实李老师家模仿的那个地主家的院子,我是知道的,并且见过的。前几年还有一个故事,你看看,是什么道理?”

“什么故事?”

“那个院子距李老师家并不远,十来里路吧。民国时期,是我们当地最大地主家的房子。主人姓汤,那是他家老宅,我们叫汤家院子。这个汤家院子历史上出过不少人物,有中过举的,也有当过县长的,据老一辈人说,他家最粗的木柱子,得超过一个合抱的,他家的院子里,石板都是厚度超过两尺的大青石铺成的,气派不气派?”

这不仅气派,而且是非常有钱有势的人,才盖得起来。看一个建筑的档次,最好形容的,是它柱子的粗细,石板的厚度。看样子,小苟的形容,说明他对建筑常识,还是非常专业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个院子存在的时间,大概也有百年时间了,就在前几年,突然发生大火,完全烧毁了,真是可惜。”

我问到:“这种房子,一般厨房用火的地方,都考虑过防火问题,怎么说烧就烧了呢?”

“就是啊,它起火的原因,也很奇怪,在我们乡,就这一例,它是被雷击后起火的。这事在我们当地,从来没有发生过,你说巧不巧?”

这就更不好解释了。雷击起火不是没有,但当地从来没发生过这种事,况且这房子存在上百年,也没有遇到雷击,也太偶然了吧。

“当地村民说,估计与那次整修有关,至于究竟是不是,还想请庄哥帮忙分析一下。”

在他的叙述下,我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这汤家当然属于土豪了,更莫说,他家有人还在国民党队伍里当官,房产当然也是平分的对象。原来本村没房的农民,一家占一间,汤家后人,还有两家在,只被挤在最西边的两间厢房里了。

汤家掌家的,被当作地主恶霸,整天挨批头,五十年代就死了。这两家,是他的夫人和后代,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这是中国的大历史,总是受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学控制。

当然一个家族的运,仅有风水也是不行的。因为势,即天下大势,总在流转,风水也在流转。旺盛太过,如同亢龙有悔,灾祸就埋藏在其中了。

汤家的正房被贫穷的农民占据,也没见风水给他们帮什么忙。农民还是农民,贫苦依旧贫苦,只是扬眉吐气,昔日的长工住了正房,昔日的东家住的偏房,感觉有了尊严。这样过了几十年,改革开放后,地主摘帽,大家又平等起来。

“你说怪不怪?放开之后,最先发家的,还是地主家的后代。这两间偏房里的后代,有一个参加高考考上了大学,有一个做生意也发财了,好象这地方的风水,只给他们汤家有好运,对其它家不起作用。”

我解释到:“如果不是风水的原因,或许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比如基因,过去当大地主,都是聪明极了的人,他流传下的后代,继承了良好的基因。读书成绩的好的,不怎么费力就好,有的成绩差的,怎么努力还是差,是不是有智商问题呢?智商有时是天生的,这是不是与基因有关呢?”

我这一比方,小苟也承认,有这种现象。

我继续说到:“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教养。大户人家的家产不在了,但教养与思维习惯还在,他们毕竟经过大世面,知道什么重要什么正确,能够迅速把握时机,作出方向正确的选择。”

小苟承认:“是的,汤家的孩子,礼貌倒是很讲究的。”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个事实。同住的一个地方,过去的贫农住的是正屋,如果风水转回来了,最先发家的,应该是他们,怎么发不了呢?所以,我猜测,更多的是其它的原因。

汤家后人发家了,而过去的贫农依旧是农民。更重要的事件,是汤家在台湾的后人回来了,汤家就成了台胞。当年跑到台湾去的那个军官,据说八十年代还回来探过亲,九十年代在台湾死了,还把骨灰带回来安葬,算是落叶归根。

我想起《道德经》上一句话: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所有动物,在临死前,总有一个冲动,想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老子发出这样的感叹,大概也是观察到这种现象吧。而且,他的推论重点在第二句,所谓“复命”,是一种新生。但究竟的具体所指,我们就无法理解了。

汤家的后人们,当年考大学的,现在在市里面是个领导,是个民主党派的人,在政协。做生意的发财后,台湾的亲戚也经常回来。于是,他们家就开始高价收购农民手中的正房。

“你知道,住正房的农民们,总有需要钱的时候,比如孩子结婚,老人生病。住在这个老房子,也没享受到什么好处。再加上,现在农村空心化,大家打工挣了钱,都想往镇上或者城里搬。只要价钱合适,也愿意出手。当然,还有更关键的原因。”

我追问原因时,小苟说到:“房子不够住了。原来解放时,每户农民分一间,也算是一进,往里走共三间房。但随着子女的增多、长大、成家,这三间屋肯定是不够了,内心中也有另找地方重修大房子的愿望。”

“而汤家的价钱,就足够他们在另一块地方修大房子,当然了,很容易就成交了。不几年,他们汤家就基本上把原来的老宅,都一一收购了回来。”

我问到:“有人看到这种情况,不坐地起价吗?”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我太了解农民的心态。如果看出来汤家收购的迫切『性』,他就故意抬高价格,这种事,别说在农村,就是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也常常发生。

“差不多得了,乡里乡亲的,也没谁那明显。况且,现在汤家有钱有势,你不好硬碰的。何况,毕竟邻居这么多年,汤家发财后,平时也给了他们许多方便和好处,不好红脸的。我们这里的人,忠厚不忠厚我不敢说,但脸面,还是要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就孔孟之乡的传承,能够为了尊严舍弃某些发横财的贪心,这就了不起了。在金钱面前,有几个能够淡定的?尤其在这个时代。

“那么,汤家院子,又重新成了汤家的院子。这才过去了五十年,一切仿佛又回来了。当然,这房子虽然买回来了,但要恢复过去的样子,就需要整修了。”

“当年农民们住过的正房,没人注意保护,门窗的雕花已经有许多破损了,家具也需要重新做了,房顶的许多瓦也需要换了,总之整个的排场虽然不大,但细节却很多,几乎有一两年,总有工人在那里搞。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我问到:“哪里才是重点呢?”

“就是东厢房。原因嘛,倒很简单。东厢房后面,原来是牲口棚,后来,那家农民买了个拖拉机。这可是农村的宝贝,拖拉机不仅可以拉东西当交通工具,还可以犁地,当重要家具。平时,将前面的柴油机卸下来,连上磨面机,那就磨坊,连上面条机,就是面条坊,作用大了。”

“那照这样说,那个地方,整个就变成了机房?”我问到。

“是的,农村人在附近磨面这些,都到那里去,近嘛,收费也不高。在我的印象中,好象那个磨房开了好多年,直到房子转让给汤家。”

“它所带来的后果,简直是灾难『性』的。不仅整个东厢房,所有瓦沟、墙壁、木板、家具和屋顶,全是面粉之类的扬尘,受『潮』结痂后,根本无法清理。更重要的是,长期的地面震动,已经让原来的结构,变得不太牢靠,房子也不太安全了。怎么办?汤家人买回来后,就商议重修。”

重修,从实用功能来说,并无必要。因为汤家估计也没多少人再住在这么大的院子里了。仅剩下的后人,完全住得下,不需要东厢房这点面积。

但是,对于后代对先人的纪念来说,又显得很有必要。毕竟,通过对先人故居的完全修复,能够给自己一个重兴家业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体现家族的发达和传承。当然,汤家已经有钱了,修一个偏厢,完全不存在压力。

“重修东厢房,就得重新从地基开始。当然重修的时候,我并不在场,这也是听我舅舅说的,他们是一个村,当时我舅舅也在那里当工人帮忙。”

“挖地基时,刚开始一切正常,但挖下去只有一米深的时候,就挖不太动了,因为全是粘土,镐头下去,就被陷在里面,拨都很难拨出来。当时的人觉得很奇怪,这是个老地基,老房子当年,怎么可能建在粘土上呢?”

是的,极不稳定的粘土层,根本不适合当地基,必须全部清除。当年修房子时,肯定没有这些粘土层,即使有,也肯定被清除干净了。这么多年,在这密实的地基下,这些粘土,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小苟接着讲到:“挖老基,必须见到当年的老基石,这是常识。怎么办,当时汤家后人只好到城里找来一台挖掘机,用它来挖,就没问题了。”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有这样的劳动经验,凡是碰到粘土、塘泥的劳动,是最累人的,还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很多情况,是人力无法解决的,只有运用机械。

“挖掘机只挖了半个小时,粘土层就被清理完毕了,已经看得见老基础那巨大的青石了。估计当时『操』作人员的兴奋还是失误,挖掘机在刮老石基表面最后一层粘土时,绊动了老石基,老石基一动,有眼尖的人,马上叫了起来。”

“他看见石基与黄土的缝隙之间,有火红『色』的东西在动,这一说,把大家都吓了一跳。汤家的人,为了把稳起见,决定把老石基挖起来,万一下面有洞或者东西,填平了后,再把石基打下去,反正,这『操』作有机器在,不难。”

如果怀疑石基下有洞或者东西,不把它搞扎实,就意味着基础不牢,那就是建筑的大厦忌了。

“当挖机刨开石基周边的老黄土,再把石基拖出来时,人们都惊呆了。石基下面有一个大洞,里面有一窝红『色』的蛇,有见识的人认识,那叫赤练蛇,这在北方,是很少见的。在我们县里面,还从没见过。这蛇的颜『色』和出现的地方,让大家不寒而栗。没有敢说话,也没人敢作出处置决定。大家看着它们爬出来,在一条蛇的带领下,向后山树林溜走了。”

我听到这里,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那是蛇冬眠的地方吗?第二个问题,后来,有没有人在后山树木,再次看到这种蛇?”

小苟摇摇头:“肯定不是冬眠,因为施工时是夏天。况且,当时在场的人,也没在那洞四周看到什么出口和入口,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没线索。难道,它们在百年前,就一直在这里?它们当时是跑向了后山,但从那以后,从来没人在后山看到这种蛇了。不仅是在后山,按我舅舅的说法,村里的人,所以有人,都只是那天看见过那一次。”

我也觉得奇怪,按理说,蛇的群居,本来就是不寻常的。按他的说法,还有一条带头,仿佛蛇王,这在蛇的世界里,更不同寻常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当然,奇怪是奇怪,工程还是要进行。汤家通过两个月的时间,东厢房的主体工程也就完工了。后来,就是什么门窗木雕的细活,我舅舅也就干不了,回家了。”

“第二年夏天,大约距离挖地基的时间有一年。”小苏想了想,说到:“一年零一个月,当年是农历闰年,多一个月,也就是说,距离蛇跑路刚好一年时间。那天晚上,天上干打雷不下雨,结果没多久,舅舅就在家听到有人喊着火了。”

“村里的规矩,听到有人家着火,所有男子都要出去灭火。我舅舅拿着个桶就冲出去了,看见,汤家院子烧了起来。最开始还只是东厢房烧着的,大家跑去泼水救援时,由于火势太大,那房子也是木结构的,根本拦不住。风一吹,整个院子都开始烧起来了。村民们抓紧时间,帮汤家搬出一些值钱的东西后,整个院子就在火海之中,没办法了。”

我知道,这种乡下火灾,是没办法的。一般乡镇上,也没有专业的消防车,即使县城来了消防车,也得一个小时过后了,那根本没有朴灭的价值了。

“庄哥,你说怪不怪?当院子最后一根大柱烧倒后,打了那么久的雷,才开始下起大雨来。这有什么用?已经成废墟了。后来我有几个想不明白,想请教你一下。”

“你说。”

“第一,即使是雷电起火,为什么偏偏是他家,为什么整体烧毁了,又下雨了?第二,有人说,那赤练蛇是火神镇宅的,当它们跑掉了,就有火灾,这事是真有道理吗?”

我也不太明白,但也跟着分析到:“如果我说这是偶然的,那么这个答案,没有什么价值。但如果真的与赤练蛇有关的话,是不是可以这样分析。”

我们详细分析一番。假如赤练蛇是火神,因为它的红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火,民间也有这种传说。那么,这一窝神就一直住在东厢房地基之下,至于当年为什么没发现,那原因就无法考证了。它们只有是神,才能解释它们在没有进出口的地方,呆上百年不死。

它们在水分很大的粘土之下,这粘土的来源很奇怪,估计也与红蛇有关,因为火需要水来中和,那么这粘土的水分,肯定是火神用神力搬来的。

当然它们既然是神,它们消失得无影,就可以解释了。火神不在,或者火神发脾气,宅子受火灾,一切解释就行得通了。

但,我们这两个年轻人讨论半天,内心都明白。这只是个假设!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