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零三章 自由与杠精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零三章 自由与杠精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就是这,山果居,马上要转让了,你们猜,我卖了个什么价钱?”

当鲍老板说到这里时,证实了我的猜测,它卖了个好价钱。

“实话说呢,这里真是个好地方,我对它还是有感情的,虽然有很多人出过价要买它,我还是有点舍不得的。至少,我们几位,在这里留下的感情,就让人舍不得。”

这只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舍不得,是因为价钱不够高。为给感情赋值,为给友谊标价,才有这些所谓的说辞。

“但是,我的事业重心已经发生变化了。原来以为可以在这里隐居一辈子,去了趟香港,会了会同行,发现我已经落伍了,要追赶,要发展,我必须得重新出山了。”

所谓隐士,大多是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躲在安全的角落舔呧心灵的伤口。真正的隐士,是有孤独的事业的。鲍老板不甘寂寞的性格,注定了他成不了真正的隐士,大不了,与唐代的终南路线差不多。以隐示高,一有机会,高调出山;先名后利,以隐士之名,作高士之状,抬高身价的一种方法。

在大家的目光之下,鲍老板神秘地伸出一个手指头说道:“万法归一,道生一,这个山果居,一千万盘下来,一个亿卖出去,都是一。是不是巧合?是不是注定?是不是上天安排好的?”

扯那神干什么,不就是发了财嘛。

当然,我们嘴上都恭喜赞叹,说鲍老板好眼力,好头脑,好财运。我心里知道,这一个亿的来源,在于蔡老师讲课时的植入广告,把添头卖成了正货。风水,这个标签,果真有用。再想起爸所说的商业技巧,还真是,没逃过老人家的判断。

当然,刘老师也假模假样地说到:“钱是好钱,但我们今后聚会,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地方呢?”

“这也是我犹豫好久的原因,没办法,干事业,有舍才有得。我到北京,暂时找一个地方,作为我们临时聚会的场所,只能这样了。各位,我要认真再干十年,就打算洗手不干了,退休养老,到时候请大家喝酒,大家可不准不给面子哟。”

酒杯已经端起来了,豪言壮语也喊起来。目前,喝酒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当然,进入第三阶段时间不会太长,因为鲍老板本人,好像已经有点多了。

在酒桌上的心态各人不同。董师傅是为好酒好菜而来,他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豪爽;刘老师是为攀附大佬而来,在他认识的朋友中,其余几个人,都算是有钱的人;班长为纯粹面子而来,毕竟交往比较多,人家邀请,面子也是要给的。我是为探究鲍老板商业秘密而来,证实着自己的猜测。

而鲍老板,需要在故友面前,展示成功。这是中国人的特性,如同富贵还乡,才能证明成功的意义。我估计,他接下来要开的同学会,会一直从小学中学安排到大学,而且必须有当年的学霸、帅哥和美女同学,不这样,不足以品尝成功的滋味。我知道,他迟早要面临小苏式的困境,众多故旧吃大户的烦恼,肯定会接踵而来。

他此时的心态如同他喝酒时的状态,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老鲍,财务自由了。

财务自由是一种状态,大概上,也与钱的数目有关。人的收入,总体上分工作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当你的财产性收入大于你的开支时,你都可以说自己财务自由了。也就是,即使不干活,也基本不为钱发愁。

但是,这种舒适的状态,究竟有没有数目上的规定性呢?下限肯定是有的。比如,你一千万都没有,说不上自由。但有没有上限呢?恐怕没有。

这里的秘密在:开支。按国家的规定,如果一个人的开支仅限于维持生存,那么,低保标准金就是下限。当然这个开支肯定是不够的。这里所说的自由开支,是指能够满足自己*消费的开支。

*有大有小,所以,金钱数目没有上限。这就解释了,许多贪官,为什么早就在数目上超过一个亿了,还要不停地捞钱,甚至把捞钱本身,也当成一种*。

这种*,必须是有节制的,与整个社会相适应的开支。旅游、娱乐、购物,甚至偶尔爱心萌发时的小慈善,都算是合理的开支。也就是说,一般说的财务自由,是作为支撑普通人*的开支而言。

有人发财后,就不把自己当人看,习惯于在恭维和自由中,把自己当神,那么,再多的钱,也支撑不了他的*的。他不会自由,他只不过是虚假感觉的奴隶。

还有一个说法,财务自由的感觉应当是这样的: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个定义或许听起来有道理,但确实缺乏逻辑。关键在于如何定义“问题”。我们知道,许多问题是钱无法解决的,如生老病死。当然,许多问题是因为缺钱带来的,所谓,没有钱万万不能。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我当年流落武汉时,被穷困束缚了自由,以至于沦落到江湖的最低层,几乎与乞丐无异。但在当时,我觉得那个在长春观算命的老头,就算是财务自由了。他不愁吃喝还和剩余,并且,熟练的技术,使他的财富日渐增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再进一步,钱哥,也算是财务自由了,但为了这个自由,他付出了人生自由,最后进了牢房。

许多问题是自找的,你如果不认为它是问题,它就没问题。只要你把自己当普通人,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一切变得简单,财务自由就很容易实现。

比如,你满足于坐公交出行,比如你愿意享受路边小店,比如你三餐有酒就得意,比如你看场电影就开心。这种自由感,是容易达到的。但是,你非要当那万绿丛中一点红,开车要炸街,唱歌要包场,出行有专机,全球嗨翻天,那么,要解决这种由自身延展的*带来的问题,实现财务自由就困难得多。

我本是一个农民,农村、山泉、有点田,曾经是我的理想,如果要实现这种自由,我早就可以达到。今天,我没有为钱发过愁,并不是我真正实现了财务自由,而是因为我没找到人生方向,我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真相,我并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些是用钱可以解决的,需要多少钱。

我只知道,我现在面临的问题,钱无法解决。

那么,财务自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觉得,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法律和现实的范围内,你不想做什么可以不做什么。

比如,你不想做这种工作、不想伺候这个老板、不想跟这个女人、不想住这个房子、不想开这种车子,甚至,你不想自己开车,都行。你可以换。这就是自由。

不需要出席不喜欢的聚会,不需要巴结讨厌的人,不需要做无聊的事,不需要接触不喜欢的人。这就是自由。

但达到这种自由的标准是很高的。在北京,究竟应该有多少钱,我并不清楚。但我知道,这种标准,一个亿肯定是够了。用一个亿做最保守投资,每年固定红利至少可以得到五百多万。平均到每天,可以花销一两万元钱,这对于供养一个家庭或者满足一个普通人的*,已经没有问题了。

前提是,你得把自己当普通人看待。如果你不把自己当普通人,把自己当帝王,如同喝酒时,有人把自己当皇帝,有人把自己当上帝,这就离失败不远了。但是,人的*就是这么怪,总想当大人物,总想试探自己在社会人群中的底线和顶点,这种社会关系和位置的探索过程,如果单纯用钱来实施,就会变成小苏那样,成为难以支撑的一个烦恼或者笑话。

有一种人,喜欢跟社会杠。用钱杠,那些自认为发了财的人。用话杠,那些自认为会找茬自认为聪明的人。用身体杠,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当不了运动员,也要逞匹夫之勇。

最终,这都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用钱杠的人,破产是最容易的,上当或者受骗也是归宿之一。用话杠的人,在人群中是最讨嫌的,估计最后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用身体杠的人,大多进了牢房。

但是,杠精却从来没有短缺过,一如继往地在社会大潮中露出头来,用最后的力气,大喊一声,根本没考虑到,下一步,他就会呛水。

财务自由这种状态,不会长存于杠精的世界。因为,有点钱,被迅速被他自己杠完的。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规则,纯属以卵击石。

既然杠精的结局如此悲壮,为什么会产生呢?我发现,近些年来,这种人还越来越多。

我总结了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因为自我意识不明确。自我意识,就是清醒地认识自己在人群中的角色和定位。假如我们把人生比喻为一个长跑,整个社会就是这个长跑的队伍。有人总把精力花费在确认此时自己的名次上,而没有花在跑步动作上。

小虎子的状态浮现在我眼前,他在玩耍时,总以破坏的方式来确证自己与物体的关系。他破坏沙子和塑造沙子,是在确定自己对沙子的控制力。他与小朋友玩的时候,有时会发生肢体冲突,他通过身体较量,来确认打得赢谁,打不赢谁,确认自己在男子汉中的地位序列。

少年时代青春萌动,以勾引女生展示吸引力为标志,确认自己在婚恋中的地位和关系,与情敌较量,并不是他真的喜欢那个女生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他只是想在性吸引上,战胜对面的那个男人。

当你成年之时,一系列确认活动,大致上已经完成了。你明白自己的处境,当你看见的人越多,你对自己的定位就越准确。你不需要试探自己的名次,你就不会有多杠了。

还是以长跑队伍作比较,如果你的眼光足够高,在这里,眼光或许与身高有关。或者你找了一块高地,临时站上去看了一下。你会发现,跑在你前面的,有非常多的人,在你身后的,也有非常多的人。那么,你会得出直观的结论:你只是这众多人群中的一个普通人。要提升名次,数是数不过来的,顶点和底线不需要刺探,尽自己的实力,跑就完了。

但有人不这么想。他有时拼命向前冲,想给人一种领跑的现象。这种人,在酒桌上拼命喝,头三板斧是很厉害的样子。在饭桌上拼命说,仿佛要让大家知道他多有见识。对别人的任何结论,都要刺激反驳,如果不反驳,仿佛显示不了他是如何的高瞻远瞩。这种试探顶点的做法,当然最终是失败的,因为,他始终都会碰上比他更强大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但这种搞法最要命的是,为了冲刺透支体力,最后越来越慢,落后于原来同一集团的人。冲冲停停,杠精的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甚至,有人因为过于用力冲刺,还受伤离场。比如打架过猛,被捉进牢。比如言语过激,被批臭。比如触碰规则,被封杀。

还有试探底线的。别人都在跑,他不跑,他要看看最后一名是什么样子。等看见最后一名时,又充满自信,觉得自己至少比他强,走走停停。哪知道,最后一名发力时,他却追不上了。那个原来的最后一名,之所以跑到最后,因为他原来也曾经是个杠精。

底线与顶点的反复试探,不仅会丢失所有成果,而且永远无法在心理上取得自由。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自我意识缺乏的人身上。一般来讲,这种自我意识,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大致有谱了。因为如此多的试探和徘徊,给自己的定位也比较明确了。但为什么有的人,都成年了,还改不了杠精的习惯呢?

一是没完成定位,二是不甘心。没完成定位的,主要是接触面太窄,我就是其中一个。比如原来在乡中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成绩不错,也看了一些书。等到了县中,与二娃和他同学相比,才知道,自己看书之少、成绩之差,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在大学时,在部队时,我不跟任何人杠,因为知道自己不是天才。我只是努力跑,一断提高自己的名次而已,这是我能做的最明智的选择了。

没完成的,还有眼界太窄的原因。写了几句诗,就觉得自己是诗人,当他读了唐诗宋词之后,当他读了海子顾城之后,就不会这么想了。书,就是那个高地,可以让你确定你在人群中的位置。圈子和生活环境也有高差,出生低微的我,知道自己的出生海拨不高,所以能够宽容自己的渺小。

不甘心的,是另一种状态。也就是实力跟不上*。对自己定位过高,企图通过一两次冲刺来证明自己超过很多人,这种杠普遍见于底层。他们喜欢寻找自己过去的某个事例,来证明自己不同凡响,至少与大人物是相等的。

“过去,某人,别看他今天人五人六,当年打架,还不是我手下败将?”

“某人有什么了不起,他跟我同岁,他生下来时才五斤重,我生下来,就有七斤。”

这种没油盐的杠,在街边喝散酒的地方、在烧烤喝啤酒的时候,总能听得到。

以上所说,是自我意识不明确造成的杠精。

下面所说,是不原谅自己的平凡所造成的杠。这种杠,有时不是对人,有时更多的是对自己。

小时候,我们都会认为自己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意识是正确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这种独特意识如果被狭隘地理解,认为自己是伟大的,这就很麻烦。

年轻人,总有很多梦想,仿佛世界专门为了准备无数种可能。当你在成长过程中,每一次选择,就等于付出了许多机会成本,就等于放弃了好多其他可能。哪怕你长到顶端,也只能是一片树叶,不可能同时是一整个树木的所有叶子。

由无限可能到唯一一片,是从光荣到平凡的落实。这个过程中,渐渐宽容自己的平凡,其实是承认独特性的最好答案。但是,有的人总不宽容自己,总认为自己可以是最高的那片树叶。其实,在枝桠的每一个分岔时,你就离最高,越来越远。

好吧,你能够争取到一片阳光,已经是成功了。你妄想争取到整个太阳,内心的烈火会焚毁你的生活,将自己的情绪烧烂。

我自己小时候,本来在学校的好成绩,给了我鼓励,我有一种自命不凡的气质。但是在同样优秀的二娃面前,他给了我一面镜子,让我觉得,我只是优秀者之一。后来,母亲的离去,把我卑微地甩在地上,我又觉得自己是最微不足道的尘埃。但二娃的陪伴,又让我或许有些勇气,让我看到,自己至少还不那么差。

感谢母亲,让我认识到自己是个卑微的变通人。感谢二娃,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但是,班长就不同了。他成长于一个正常的家庭,他在学校不突出,在村里不突出,他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人。他没有原谅不原谅的问题,他从始至终,都把自己当普通人。如同普通人那样生活,让他踏实地奔跑,不计较名次。

部队虽然给了他自信,但他也从未在困境中沉沦。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正常的,从卑微到高尚,不过是普通人奔跑中的正常过程。

反过头来想,自由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在今天的中国,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迫在眉睫的困境逼迫,至少在大多数时间里,如果承认自己的普通,就很容易感受到这种自由的状态。

财务自由的标准是不确定的,但这种心态却可以认定。自得其乐地生活,先得有知足常乐的勇气。

在我所认识的人之中,小池是最杠的人了。但她杠的对象,要么是我,要么是她自己。她总喜欢把我们之间的对话,搞出种别扭的气氛,在这别扭中,她喜欢这种张力和矛盾,并且在略占上风的时候收手,以确信在我们的互动中,她保持着的那份控制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其实与她的背景有关。她从未对一个男人的控制如此上瘾。她失去了父亲,当父亲离去后,没有一个可供参照的男人。她自命不凡,在班上,自觉没人可以配做她的对手。

我们在现实中的心理对手,其实是自身的镜像。在战胜对手时,享受到战胜自身的*。

这里的前提是,你首先得有一对手,这个对手,往往是个异性。确认自己的性别能力,对小池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她从小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她无法从异性身上了解自己的女性特征。

我就出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她平时所接触的男人。出生不同、性格不同、生活轨迹不同。对这种不同的尝试和挑战,让她在一宽域的领域中,享受到了对比的快乐。何况,在这种张力和对比中,我们还有共同的项目,如果黑人和白人比赛,有一个共同的跳高可以比较。

张力有了美,共同有了比。

我们之间互为杠精,在拉扯中,得到比较宽域的心理满足。想来想去,我跟小池交往的最大活动就是互杠,互为镜像的抬杠中,更深度地认识自身。

这种互杠中,由于我们之间的生活与心理差异太大,所以显得比较宽泛,所以给我们以某种自由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长期生活在一起,这种距离感缩小,张力不再,那么,互杠的乐趣,会被越来越熟悉的乏味所替代,会越来越不诱人。

小池所有带给我的快乐,都因距离而起。如果距离缩小,不管是她,还是我,只要有一人主动靠近,终将越来越小的距离,会让互杠失去宽度,也就会越来越限制自由,快乐就越来越少了。

承认平凡,会得到自由,如同我与妍子一样,我们都是平凡的众生。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