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四川的事情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九十一章 四川的事情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哥,你打坐又安定不了吧?”

“你看出来了?”

“不需要看,听都听得出来,呼吸不均匀呢。”

“那不是打扰你了?”

“没啊。所以事情都打扰不了,我只是知道,但并不想原因,电影虽然在放,但只是背景。我的心,就在观察呼吸上,甚至,有时候,连观察这个心都没有,只有一个白『色』的光点。”

她所的这个境界,显然比我高多了。这个白『色』的光点是不是藏传密教所的明点,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入静的深度远在我之上。为什么呢?

“哥,估计你是想多了,在想啥呢?”

“不是我要故意想,是它随便就来了,防都防不住。估计,是好久没有打坐造成的吧,过几就好了。”

“哥,不需要专门去防它,你只时刻提醒自己观察呼吸就行,有这个念头,越专注,其它念头就越不容易进来。文大姐他们的,以一念抵万念,是这个意思吧。我觉得,这样还是有用的,至少对我来。至于你的变化,虽然我听到了,但我不去深想,我只是观察呼吸,所以,我不会被闲事干扰,专心做我的功课。”

“也许你是对的,你的功夫比我好。妍子,真的,这方面,你走在我前头了。我刚才想得『乱』七八糟,甚至我在想,假如你要吃干土豆片,我舅舅找谁寄呢?”

妍子笑了起来:“哥,『操』什么闲心!我也就是一,吃不吃有什么大不聊?况且,你平时不想,在打坐时想,有意义吗?”

我点点头,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妍子似乎对这句话听懂了,她以前应该没听过这句话,但她有自己真实的体会,所以她没提出疑义,反倒作了引申:“对了,哥,很多事你想半没有意义的,该来的自然来了,不该来的想也想不来。没有的事,放开它;来聊事,接受它。对不对?”

“哲学家啊,妍子。”我惊奇她的体会,她以前话没这习惯啊,况且,也不一定有这水平。

“要不,我回趟四川老家,直接带土豆片得了。”

“哥,你对我这么好,有心,妍子就知足了。单单为吃的跑一趟四川,这土豆片是啥价钱了?”

“对,要有其它事情,顺便还可以。”我觉得有道理,这么远,还交通不便。

妍子突然想到:“要不,把你爸的坟也修一修吧,外公外婆的坟都修了。况且,清明节,也该去上坟不是?”

她的话提醒了我,这可是件大事。但是清明节老家没人啊,况且,如果修坟的话,最好立碑一起搞了。我私下还有个想法,如果要立碑的话,最好等我跟妍子有孩子后再立,表示他老人家也有第三代了,这不是更圆满。但这话又不能当着妍子,她正为这事敏感,才好没几,我不能再揭伤疤,我得找理由转移话题。

“不忙,修坟的事,还得重长计议,因为农村清明没什么人,过年时人才回去,那时修坟也许找得到人帮忙,况且,不定还能碰得上二娃呢?”

“好吧,那清明怎么办?”她纠缠这个话题了,我还得找理由:“清明好,找个路边,画个圈,烧点纸,风俗上有,我也晓得办法,他收得到的。”

我怕她继续纠缠这个话题,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去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奥运会就不了,因为那时妍子在美国,我与乔姐厮混,这是我不愿意提及的过往,甚至连回忆都不愿意,就当它没有发生过。只是在写数字的风水时,我对8这个数字的评价时,还隐去了一段故事。

妍子以我俩的名义,认养了两个汶川孤儿。当时她在美国哭得一塌糊涂,打电话要我办的,我们当时按每人每年两万元生活费,资助了一男一女两个地震孤儿。

这对于她来,是情感的洗礼,但对于我来,我更多地感受到生命的无常,这也是我对神秘文化感兴趣的原因之一。由于新闻和电视画面太过惨烈,我不愿意回忆。

但此时,是转移话题的好材料:“妍子,今年给那两个孤儿打钱了吗?”

“早打了,春节前就打了,还给他们寄了礼物,你忙,顾不上,我可忘不了。”

“行,以后我们到四川,要去看看他们。”

“那肯定。如果他们条件还不好,还可以把他们接到温州来,我们抚养都行!”妍子的同情情泛滥,但我冷静得多。那两个孩子,当时一个两岁一个三岁,现在都有三四岁了,有判断力和感情了,他们愿意来吗?他们也许找到亲戚了呢?孤儿院同意吗?况且,按中国的收养法,一般收养都与儿童年龄差距要到40岁,我们好象还不太符合条件。经济上当然不是问题,爱,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实际问题。

我好像把自己绕进去了?

去年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妍子的流产,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哥,要不然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吧,再回来的路上跟爸上坟,如何呢?如果他们愿意跟着我们,我们干脆把他们收养了,怎么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妍子突然来劲了,我这是,为了回避一个问题,又迎来更多的新问题。

“妍子,你不知道,按中国的资助和收养是两回事。按中国的法律,收养者与被收养者,在非亲属关系中,年龄差距大概要超过40岁才行,估计我们收养不一定能够合规,当然,我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不是贺处长在四川当官嘛,找他,他也许有办法呢?”

“他自己也不管这个事,他只是部队的首长,他还不得要求地方官员走后门?这需要时间,还不一定能够成功。”

“我们有的是时间,如果找关系要钱,我们出,怕什么。你联系他,叫他慢慢做工作,行不行?”

“好吧,等这段时间过了我再联系吧。”

“为什么呢?”

“这段时间,新兵在连队,后勤部门很忙的,所以不好打扰。”我找个理由,先拖一拖,再给贺部长打电话。因为我也要查法规,自己先咨询,才有谱。按我的办事经验,自己都没搞清楚的事,就拜托别人帮忙,这实际上是故意找别人麻烦。其实,妍子是不了解部队,她要是真了解,就晓得我是在找理由。即使新兵没下连队,后勤保障,也不需要一个师职干部亲历亲为,这都是有规律程序『性』的工作,他只需要开个会就可以解决的。

“如果不行的话,我们也可以服金姨,以她的名义收养,我们实际抚养,这样不就行了吗?”

她这个建议表面上成立,实际上很危险:“以金姨的名义收养,且不金姨是否同意,即使她同意了,也牵涉巨大的法律风险。你想想,金姨是他们的养母的话,在法律上,就等同于母子关系,享受被抚养的子女的所有权利,甚至包括继承权。她自己养是得过去的,但由我们养,孩子感情上与我们亲,金姨挂这外名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她还得把所有家产搭进去?”

妍子听得目瞪口呆,吓了一跳:“算了,应当我没。”

过的话即使收回,其意义也仍然存在。妍子的问题倒给我提了个醒:她为什么对收养这么热心呢?是她母『性』的继续?还是失子的心理伤痛的关没过?但平时看不出来啊?我得心,她心理的纠结没那么简单,比如,那件『毛』衣,至今也没打完,因为,她有事放不下。

她为什么如此纠结呢?我们这么年轻,班长都有结果了,我们还怕啥?

但这一折腾,我不得不回想起四川的事情。想起了512那个时刻,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和故事。太惨太不可思议,我的老部队,也有部分战友参加了救援行动。班长在忙养老院,一帮老战友和他和我打电话,我们虽然在北京有事,但也资助了不少钱。最让我感动的是国家公祭那,北京的街头,警笛和汽车喇叭响起,所有车辆和行人全部站立,这是一种不可想象的严肃,在这个奔腾的时代,在这个各自为战的市场,每个人都在肃立。

我回忆起,那个拉着满车废纸盒的人,板车停下了,他没动,他在肃立,热,他没来得及摘下手套,双手贴在大腿两边,用他所认为的最恭敬严肃的姿势,也许这姿势,仅在他在**看升旗的时候用过。我回忆起,那个卖烤白薯的老头站起来了,他也在肃立,热生意不怎么好,忽然来的声音让他惊起,脸上的灰还没来得及擦去,手上的火钩掉在地上,他没有看一眼,他在肃立。我回忆起,那位大妈,拉着一个女孩,也许是她孙女,她俩准备过马路,但她俩硬是定格在行进的地点,两人相拥,她们在肃立。最让我难忘的,是桥上那个乞丐,那个经常出现也经常被警察和城管驱赶的人,我曾经怀疑过他是骗子,在我武汉的经历告诉我,不要随便同情。我曾猜测过他的收入,也曾猜测过他那破烂的衣服下藏了多少现金。但是,他毕竟是在被鄙视、被驱赶、被怜悯的,他也在肃立,桥上,我看到一个比我高得多的剪影。

我也在窗边肃立,我在肃立中观察,我在肃立中感动。是什么,让如此不同的中国人,在这一瞬间,共同站立?是对苦难的抗争吗?是对英雄的崇敬吗?是对生命的珍惜吗?还是对死亡的尊敬?

“四川人,雄起!”当全国人民喊出这句话时,我也在心底喊出了这句话,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四川人。

这是中华民族不灭的真正根基吗?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只有在最苦难的时候才爆发出来?只有在生死的关头爆发出来。

我不能回忆这些,因为,此时,我已经在流泪。

“哥,又想你爸了?”妍子这是习惯『性』的问我,因为她原来看见和流泪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爸。但这个原因远比想念我的父亲更大、更烈,以至于我都要尽量回避它。我点点头,用袖子擦干了眼泪,我不能再让人提起那个日子,因伤痛因感动因崇高因所有生命:不管是生的还是死的,那一刻的团结一心。

8这个数字要回避,这几乎成了我下意识的反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上午我到工厂去了,钟厂长家里有事,王工既负责技术又负责管理,比较忙,我过去问他:“还照姑过来?”

“没事,都是熟悉的事情,没啥。”

我对他比较放心,他年轻,有干劲,也是以厂为家的人。

从厂里回来时,我又到了二牛的店子,看到了祁,她很热情,给我介绍经营情况,也有向我讨教的意思。我告诉她,按目前经营的模式,就可以了,没必要光打价格战,让二牛又出去推销又负责维修,这比较累人,还是要搞好生活,注意身体。

“大哥,没事,我们年轻,先挣些钱。大姐挺个大肚子,还在上班呢。”

她不,我差点忘了,大梅怀孕已经有几个月了,也没听我妈怎么这事,估计当着我们面,怕刺激妍子吧。

我问到:“大梅就不准备休息吗,这样恐怕也不行吧?”

祁到:“估计她预产期还有两个月,快生产了才会请假吧。她跟我过,孩子生下来后,让外公外外婆带,毕竟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外地,不方便,家里又不宽敞,来了也没地方住。”

“有道理,她这安排是对的,当然,她上班也不能这样拼命了。”

“大哥,瞧你的。我们不比你们富贵人家。大梅跟我算过,孩子生下来,『奶』粉钱虽然负担得起,但保姆肯定请不起。今后孩子从上幼儿园到上学,还有培训等等,哪样不花钱?不趁年轻时多挣点,当靠姐夫的工资,也不保险,对不对?你不知道,我们人虽然进城了,但没家底,白手起家,不奋斗,父母也没钱,是不是?”

“这样有道理,毕竟孩子在城里生活,条件也不能跟他同学差距太大。”

“就是嘛。我跟二牛还得努力,姐夫好歹有技术,工资高,我们挣一分才有一分,如果我们有了孩子,我照顾孩子还得照顾生意,二牛的负担更重了。况且,我的娘家,你晓得的,不拖累我就算好的,哪有支援?”

我觉得她得很实在,确实,白手起家的农村人,虽然人进了城,但要支撑一个家庭的运转,确实要比普通城里人付出更多劳动。

“况且,我们现在还不敢要孩子,你想,大姐生了,要爸妈带,我如果生早了,他们也带不过来。即使带得过来,我们也不忍心,太累人了,他们也老了。如果大姐的孩子上细儿园了,我们再要孩子,这还可以错开。”

他们焦虑的是孩子出来后怎么办,而对于我来,是焦虑孩子什么时候能够出来。

“生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情,能早要就早要,不要考虑经济负担,实在不行,我可以资助。”这是真心话,我此时觉得,生孩子太重要了。

“大哥,怎么总想让人资助呢?同样是做父母的,别人做得到,我们也做得到。况且,要跟孩子当榜样不是?自己挣多少就用多少,消费也要适合自己的条件。你资助了我们开这个店子,就等于帮我们建了一个家。如果今后的事还要你的资助,我们还有资格教育孩子吗?”

她的话硬气,是个不简单的女人。我问到:“你哥哥还没结婚吗?”

“他估计娶不了媳『妇』了,整喝酒埋怨,不愿意吃苦,又挣不到钱,父母要指望他,莫把痧急发了。”

我听到想笑,但她的是实情。这种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愿意努力付出,只知道埋怨的人,谁跟他在一起,谁算是瞎了眼。

我看到过这类男人,在外面没本事,回家喝酒打老婆,以欺负弱者证明自己的存在。老婆要跑,他就掉眼泪表忠心,或者拿孩子相威胁。这种人,女人碰上他,简直是恶梦。这种男人,给你所的每一句甜言蜜语都是假的,因为他找不到其他人。万一这种人买彩票中了大奖,第一个抛弃的就是自己的妻子,这个女人看到我最丑陋的一面,总让我想起自己最不堪的过往,必须抛弃。他有钱时会找很多女人,过去对你表的忠心,只是因为他没机会花心,也没有另外的女人有兴趣听。

“这样,该要孩子你们还是尽快要。大梅的孩子出来后,我出钱请一个保姆,先好,这保姆不是为了帮你们带孩子请的。这是为我妈请的,一方面让她带孩子不寂寞,另一方面,是减轻她家务活的负担,对不对?他们老了,想家里热闹些,况且家里面积大,也住得下不是?”

“大哥,这样,你服得了你自己,但服不了我,对不对?”祁的回应很直接,真是个厉害的人。

“我是大哥,家里的事我可以作主,对不对?我就这么作主了,怎么样。孩子出来,不得喊我大爸?”

“那是肯定的,大哥。”

事就这么定了,我回了家,暂时没跟妍子,怕刺激她。等她状态好些的时候,再跟她商量。

但是,大梅的孩子出来,只有两个月时间了,我要争取在两个月内,让妍子心情放松,因为,孩子出来本身,对她就是个刺激。

想什么办法呢?

有些事情,你想半没结果,还不如不想。我等,因为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当时在云南,妍子几乎都完全恢复了,只不过参加了次李茅的婚礼,受零刺激,估计过几就会好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看书和打坐是我的日常。有时下雨,就在屋内看书喝茶,坐在桌上看书喝茶,仿佛间,我成了年轻的董先生,当年,他就是这样的形象,在巨大的书桌后面,一个紫砂壶,一本古书,一坐就是半。当然,与他不同的是,他没夫人,我有老婆。

董先生,你送的书还在我的书柜里,那本《推背图》所预言的大事,没一件与我有关。你对我的预言“入世要做大丈夫”,什么才叫大丈夫呢?我是妍子的丈夫,但这只是丈夫,我知道。但如果以《推背图》的事业标准,来衡量大丈夫的话,我估计,我这一生恐怕是做不到了。推动社会进步、影响中华文明的事情,对我来太遥远。一是没能力,二是没机会。更重要的是,我连这方面的想象和**都没樱董先生,我恐怕要让您失望了。

虽然我在看书,但我不是一个好学生。

打坐时的体验在开始好转,主要是对杂念的对付方面,有了一些心得。像我对待妍子的心情一样,把所有事情交给时间,让时间沉淀一切波动,安静就会自然到来。

这段时间,有时看点闲书,看点故事和掌故,觉得也很有意思。因为老看正史,总跟帝王将相那里打转,总觉得离自己太远,离情趣太远,有时会觉得没意思。

看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当然是瞎编的,是苏妹与秦少游之间的考试难题。这个故事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我所想到的是故事之外的东西。

就那句对联:“双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击破水直。这句话让我想到打坐时的情景,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真的很像石头掉进了平静的水面。

当注意力在冷静观察时,心情是平静的,犹如平静的水面,清晰地反映了月『色』和倒影,世界的认识是正确的。但当外来的杂念到来时,就像石头打破了平静,这一打破的后果很严重。虽然石头迅速沉入水底,但水面的涟漪久久无法散去,月『色』和倒影混『乱』,饶情绪起伏思维不清了。

平复这些波纹,饶所有动作都是错误的。波纹不需要你主动平复,只静静地交给时间。时间长了,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情,它自动会慢慢平缓,安静的湖面回来了,又显示出清晰正确的画面。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