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婚礼的尴尬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八十九章 婚礼的尴尬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苏此时问到:“庄哥,此句话是不是可以改为:我们要致富,更准确些?”

大家都看着我,我回答:“要和能,一字之差,内涵区别巨大。对于苏你来,要致富肯定准确些,但更重要的是,确定能致富的信心,才是我们最根本的东西。”

“我也只想到要致富上,你的能致富,是怎么考虑的?”李茅也提出疑问,明这个问题需要专门解释。

“国强民富,是正相关的,不要我们中国几千年历史,大家都有这个共识,就是国外的发展,这也是共识。在这点共识上,所有兴盛的王朝和其他国家都有,对今的中国,不具备特殊『性』。所以,我们要致富,不算是特点了。但我们能富裕,这可是非常难得的,体现了今中国的独特『性』。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落后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具备这种『迷』之自信,非常少见。正是这种自信,中国在保持中华传统的情况下坦然地面对世界,我们利用了西方的现代化,但没有被西方彻底改造,这是真独特。”

大家的目光中,我看出了不理解,但也看出大家对我的法有兴趣。有兴趣就好办,不理解,可以打比方。

“我来举例,在座诸位,假设极端化我们的特点,就可以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比如我和李茅,可以称为保守派,无论怎么现代化,我们都想保留中国文化的某些基因,我们熟悉这个、我们习惯这个,当然我们有时也维护这个。这个保守,虽然也想富裕,也想现代化,但这种现代化和富裕,一定是想做一个富裕的中国人,而不是想做一个世界公民。”

李茅点点头:“我不算保守,但我父母那一辈,是真保守。他们只想做中国人,不那么富裕,也可以忍受。”

“而然然和妍子呢?可以称之为现代派。只要能够现代化,做哪国人并不特别重要。这是世界公民学派,当然今的所谓现代派,主要是指西方派,因为西方是现代化的发源地。西方的一切,都代表着现代化,所以,对西方文化的信任多一些,亲近感强一些。对中国的传统怀疑多一些,反思多一些。”

然然到:“庄哥是打比方,用的是极限法。虽然我们没有那么崇拜西方,但我父母,却是极度的西式生活『迷』,尽管他们没在国外生活过。”

“然而,苏夫妻俩,是实用派,只要能致富,管它中西,努力挣钱。所以,我和李茅、然然和妍子,折中自己的倾向,向你靠拢,我们成了合伙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我们要致富。”

苏笑起来:“那我们就是中间派别哟,所以大家才向我靠拢?”

“不,你不是中间派,我们三类人都隐约有个特点,内心相信我们能致富。我们相信『政府』能带我们致富,我们自己能够挣钱,对不对?”

苏的夫人到:“要不相信能挣钱,我们那么努力干嘛,等『政府』救济呗。『政府』要不相信我们老百姓自己能发财,要个体户干什么?全是国企大集体,平均分配呗。”

“精辟!”我不禁大加赞赏:“你到根上去了,『政府』对民众有信心,民众对国家有信心。信心从何而来?难道不很特殊吗?”

妍子也到:“是啊,发财还是要在中国啊,我在国外读书,有本事的,很多都回来发财了。我这没本事的,也算是试着赚零钱。”

然然也:“对的,如果我在国外,就这几年,要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概率太了。”

“那么,这种国家和民众的信心究竟从何而来呢?我想主要从三个方面而来。第一,从历史的对比中来。近百年来,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对世界摧枯拉朽,无往而不胜。历史上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日本,在工业化面前完全丧失了文化自信,完整而彻底地脱亚入欧,完全西化,进入到工业文明。抗日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对决,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决。中华民族到了存亡之际,我们幸载熬过来了,我们虽然有点侥幸,但毕竟没有完全丧失文化根基。抗美援朝,我们虽然惨胜,但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生机。这究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就不能简单否定了。但这些历史对比和经验,起码让我们没有简单地抛弃中华文化的特点,至少,它还有存在的空间和理由。我们毕竟胜过,对不对?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受过五胡『乱』华的冲击、受到蒙古元朝的洗礼、经过满清入关的考验,不也存在吗?因为,中华文明本身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允许革新发展的文明,所以,对外部冲击的耐受『性』比较强,所以生存能力比较强。这是我们五千年文明不中断的重要原因。”

李茅问:“这就是你所易经的特点:生生之谓易?”

我点点头:“从哲学和思想基础上,中华文明就给变化留下了空间,这是它伟大的地方。第二,从现实的效果来看。『政府』的政策是不是让老百姓富裕了呢?是的。老百姓自己的努力有没有效果呢?是的。同样的中国人,在国外发财容易呢还是在国内发财?国内。我们全面开放,引狼入室,我们被吃了吗?没樱在我们民众富裕的过程中,虽然拉大了贫富差距,有人抱怨甚至泄愤,还发生过学『潮』事件,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比以前几十年富裕得多。挣钱的径无非两个,一个是分配,这是『政府』的事。但这也往往走向零和博弈,你多了我就少了。另一个是发展,这可以做到双赢,企业赚钱、人民有工作涨工资,『政府』税收好,这是多赢,所以,改革成功,就在于它是普遍增量的。中国人是最现实的,最现实的人最适合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有效『性』理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每个参与者都是经济中的理『性』人。中国饶特点,完美地满足了这个特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苏的夫人讲到:“我『奶』『奶,今她过的生活,比过去的地主好十倍。”

她的话题引起了妍子兴趣:“你『奶』『奶』跟你讲过过去的地主是怎么生活的?”

“张家石盘的大地主啊,家里有地七八百亩呢,那叫有钱!”苏的夫人模仿她***口气话,把这个讨论变成了话剧表演:“要他家有多少钱呢?我们也不清楚,只晓得,腊月腌肉啊,要用好多盐,用过的盐水啊,再也不用了,直接倒掉,里面还有白花花的盐!”

她的语气、神态、表情一出来,我们觉得,她没有学表演,可惜人才了。妍子哈哈大笑:“盐水用过了,当然倒掉,难道还要留下再用不成,那多脏?”

我着重地告诉她:“晒干了,是可以吃的。”然后用语重心长的口气教训到:“年轻人啊,不晓得甘贵,油盐钱啊,我时候,父母都『操』心过。”

“去去去,整哭穷,好像你时候多不得了似的。”妍子嗔怪到,其实,我的是实话。

“那第三个方面呢?庄哥?”这次是然然发问,估计我的前两点理由也部分服了她。服学院派可不简单,我还有点的成就感呢。

“第三个方面,就不得不涉及到中国饶文化特点了。各国人民都自我吹嘘自己民族的优秀品质,什么勤劳勇敢无私神圣之类,我们自吹也不少。但我认为,在中国饶思想血『液』中,至少有两点,是信奉到极致的:勤劳和智慧。中国人是这两点最忠实的信奉者和最彻底的实践者。我们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耕就要勤劳,读就长智慧。反过来,我们共同嘲笑的缺点中,最被嘲笑的就是懒惰,你可以迂腐、可以贫穷、可以倒霉,但你绝对不可以懒惰。懒惰是所有人都可以嘲笑你的,相反,勤劳的人,会得到所有饶赞美。智慧,从制度上讲,科举为读书搭建了成功的桥梁;从信仰来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两个特点,不是我故意夸大,妍子,你在美国呆过这多么年,你有直观感受吧?”

“那倒是,先勤劳吧。中国人开餐馆,墨西哥人也开餐馆,中国人可以晚上不休息,节假日不休息,只要能赚钱,可以整不休息,这老墨哪里受得了?这样竞争法,他们都得要倒闭。但是除了中餐馆,几乎没有西方人这样勤奋的。所以有老墨才推动美国『政府』立法,强制餐馆限定营业时间,中国人可以不休息,但他们可受不了。中国人赚钱,可以不要命!”在大家一阵哄笑中,妍子继续明读书的问题:“全世界也没哪个国家,像中国人一样重视教育的,虎爸虎妈就不了,只跟我们一起读书的,有的家庭根本不富裕。有的同学,在美国读完本科,家底基本就空了,后来还要贷款上学,自己还要打工,这种重视程度,无人可比。当然我是不行,但我们华人,在美国读书的,平均成绩,比西方人要好得多,这是肯定的。我们聪明,更努力。”

妍子这些鲜活的例子是最生动的,但为了给然然和李茅以冲击,我还得照顾理论的完整『性』。我总结到:“我翻看中国《二十四史》,发现中国少有五十年内不打仗的,要不外敌入侵,要不发生内『乱』。但有一个现象,只要给中国人五十年真正的和平,『政府』休养生息,人民会自动发展。五十年的和平,会让中国自动富裕。一百年不折腾,中国必定最强大。这就是我这两年学习历史的结论。”

还有啥的?把历史都总结了,话题也到头了。

我们再次确认了婚礼前期的准备事项,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一早,就打电话问班长,一来向他汇报我来北京的事项,二来向他打听金姨现在在不在家。结果,他他与李茅有交往,婚礼他要去祝贺,并愿意帮忙。这就好多了,班长的组织协调能力,比我们都强。当然,金姨今在家,我们正好要去拜访。

当我们到金姨家时,妍子和金姨兴奋得不得了,抱在一起,都要流泪的样子,按过年的标准,拜年给红包,因为还在正月,这还应景。金姨感叹到:“全靠你们的妈妈,知道我过年不好过,她一回北京,就找我玩,你们昨到北京,今就来了,是不是你妈命令的?”

“金姨,你瞧不起人!我和我哥早就定好的,一定要给你拜年,这还需要我妈?”

过年就要有过年的样子,我们三人一起下厨房做菜,让保姆在客厅看电视休息,我们又是菜又是饺子又是汤圆的,好像又过了一次年。

吃饭时,金姨到:“春节,这是第二次这热闹了。陈经理两口子,大年初一就在我这过的,也像你们一样。庄,你给我介绍了个好人!”

“金姨,陈班长就是我亲哥,你就是我亲姨,一家缺然得像一家人嘛。”我谦虚到:“其实,他比我亲哥还要亲。”

金姨到:“我知道你们的感情,这也是大的缘分。”

从金姨家离开时,已经深夜了,算是完整地陪了她一。回到家时,妍子到:“哥,金姨前半生穷,有人爱;后半生富,没人疼,我们今后要多去看她,好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然。”

当我们进入到李茅婚礼的正式筹备阶段,苏、我、班长三人在一起商量时,才知道好多细节,我们没有考虑周全,幸亏班长的提醒,我们才意识过来。

不用双方老家亲友住宿的酒店,选择的地点和档次;不用婚礼的菜品风格和纪念品的发放;不用接亲迎亲的仪式和红包;不用新房的布置和闹新房的人员。单婚礼正式仪式究竟是中式的还是西式的,就发生冲突了。

按然然父母的要求,这个西式的婚礼是他们预先的定位,他们是上海式西方生活的崇拜者,他们对婚礼的要求是“洋气”,因为他们认为“洋气”代表着现代代表着高尚代表着富足代表着文明。但李茅的父母就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最好是中式的婚礼,李茅的父亲是孔子崇拜者,希望有山东风味的传统婚礼,一个终身坚守传统礼仪的读古书的人,来北京时都穿的是唐装,你想想,他要在儿子成功时,展示平生所学所求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究竟是宣誓亲吻交换戒指重要呢?还是给父母敬茶共拜地重要?这找谁评理去?

他们两人都是成功的典范,是父母的骄傲和乡邻亲友的明星。自身没有实现的理想,要在子女婚礼上展示出来,这是人之常情。

婚礼,是两个家族的结合,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婚礼是舞台,新人是演员,所有人都在表演现实中没得到的心中希望实现的并不存在的东西,人人都有自己的剧本,导演不好当。

婚礼并不能改期,也不能拆成两个宴席,留给我们工作的余地和时间不多了,但一定要把事办成。

班长分工:“然然父母崇洋,妍子洋气,让她做工作。李茅父亲守旧,庄读古书,你去服。从两头往中间靠,最终结果,估计是中西合璧。”

受领任务后,妍子充满信心地去了。她工作的难度如何我不知道,但我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

“庄啊,我们都读过圣贤,《礼记》婚礼是人生最大最隆重的礼节,那是家族传承最重要的,这你应该是知道的。你跟我半,时代变了,社会变了,我承认,你的有理。我也不是不开通的人,这样,其他的礼节都可以从简,拜地、父母,夫妻对拜,这不能免吧?这免了,我还是读书人吗?我还是中国人吗?对不对?”

这可难了,他都几乎服了我。但我还得要尽量简化,深思熟虑,进行了游。“李叔,您所的,我都理解。这里也有个大原则,我们男方迎娶人家姑娘,是不是求?既然求,我们三媒六聘没做到,那婚礼上就得迁就人家的要求,对不对?我是的原则,并不是您的三拜不对。”

李叔点零头,我觉得这事有缓,继续到:“您所的三拜,原则上是正确的。但我们要分析,规定这三拜访的真实意义是什么。拜地,中国人真的相信地吗?我们中国人最相信最崇拜的,其实是祖先啊,您读孔子,没感觉出来?”

李叔到:“你这个观点我承认,对地,中国人只是敬畏,对祖先我们才是崇拜。”

“如果您觉得我所的有道理,那么,其实最重要的一拜就是拜父母了,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地,父母就是祖先的代表,对不对呢?”

“有理有理。”李叔还高兴起来,当然,他既代表地又代表祖先,这事可以接受。

“夫妻对拜,目的是表示夫妻亲爱,也可以用亲吻来表示。您想想,今看电视,哪个夫妻表示亲爱,要互相拜一下的?不都是亲吻吗?这已经成了中国饶习惯,在北京,要两夫妻表达爱情,两个人互相拉开距离,正经下拜,别人看了还要笑的,是不是?”

我看到李叔终于点头,赶快跟妍子去电话:“其它仪式简化,只保留向父母鞠躬。”妍子过了一会回电话:“这边也简化了,搞定!”

综合后的中西合璧简化版仪式,经过班长的整合后,司仪才有剧本,这只是众多繁忙的一项内容。

当然,后面在婚礼现场的尴尬,也是我婚约预见的。

伴郎伴娘的再现,肯定会让我和妍子不太自然的。张思远和他女朋友挽着新郎新娘出来的时候,虽然我们早就知道,但也还是有些心情波动。如果按两年前的剧本,我与池,他与妍子,应该是这样。况且,我在某个走神的片断,想起那些在帐篷的日子,稍微觉得有些异样。我看了看妍子,她盯着杯子里的饮料出神,我知道她是故意不看张思远的,这更证明了她的尴尬。

在鼓掌和欢呼声中,新人们上演着中西结合的喜剧,每位观众配合着鼓掌与欢呼,杯盘中碰撞着诸多真情与假意。

有些东西你真的不在意吗?虽然它已经过去;有些东西你真的忘记了吗?不过是你假装已经忘记。

就算你大度你坦『荡』你只关注现实,但现实有时也会给你一个出其不意。

在我们这个桌子上,苏的夫人和班长的夫人,正挺着明显的骄傲,她们的肚子挂着巨大的勋章,虽然没故意炫耀,她们只是窃窃私语;虽然听不到她们在什么,但弥漫出的笑意也很打击人,妍子感到了落寞,因为她也曾经为此骄傲,而今,饱受重击。

仪式中,我们礼貌地鼓掌,虽然有真诚的祝福,但也包含了些其它东西。饭菜虽然丰盛,敬酒也很热烈,苏『插』科打诨的幽默、班长左右关照的努力,都不能让我和妍子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这是自然的,但,这一关,不得不过。

“哥,我们去发礼物吧。”妍子终于找到办法了,只有做有意义的事,才可以摆脱消极。

我问班长:“可以发了?”

班长回答:“可以,有人吃得差不多了。”

我和妍子立即开始行动,我俩分东西向中间散发,她避开了张思远,主要对付新娘那边的客人。我的任务稍重些,但我速度快,完成任务有效率。

完成任务后,我和妍子在桌边汇合,我们一起向李茅和然然告别,出了大厅,我听到,妍子长舒了一口气。

我岔开话题,问到:“你是怎么服新娘父母的?”

“那好办”妍子撇了撇嘴:“我只是告诉她父母,如果要正宗洋气,那必须得在教堂办婚礼,那必须让你女儿女婿信教,并且,联系牧师,婚礼还要改期。”

“你这是『逼』他们答应啊。”

“不然呢?客人都请了,改期,有面子?”

“高!实在是高!”我竖起了大姆指。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