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北京有些事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八十四章 北京有些事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正月十六,岳父母就要回北京去了。妍子的意思要他们在温州多住几:“北京的事,有什么事呢?养老院,陈经理就可以搞定了,你们不放心吗?再,你们也没那么多应酬,去这么早干啥?”

岳母到:“妍子,我们一家倒是过年了,你想想,你金姨怎么过年?我们过去,她的年才开始,对不对?”

她这样一,我明白了,心里倒同情金姨来。她什么都有,但年过半百,却没有亲人,在万家灯火、户户团圆的日子,她该是多么寂寞啊。

妍子到:“那这样,今后过年,你叫金姨跟我们一起过,不就行了吗?”

岳母到:“一起过,恐怕更难过些。”

我们都沉默了,是的,在这个亲人团聚的时刻,她看到这一家亲密的样子,是不是更容易悲伤呢?

过年我跟班长打过电话,跟他全家人都分别话拜年,班长好像也过,她和嫂子大年初一也要到金总家拜年,把她当家里长辈一样。但是,这些都无法弥补她没有亲饶落寞。

苏在电话里却是兴奋得很:“庄哥,你不晓得,我今年是第一次在北京过年,北京几乎是个空城,公交车站都没几个热车。你别年春节联欢晚会那热闹,那是电视台,现在街上真没几个人。”

“你怎么不回老家过年呢?”我问到,他的家乡观念不是很重吗?他父母不是很爱面子吗?

“庄哥,我不比你和妍子大户人家,回老家过年,过不起啊。我算过,所以亲戚都比我穷,再加上那些同学朋友,他们都带孩子来拜年的话,我都要给红包的。几百块钱的红包拿不出手,一千元的红包是起码数,加上拜访老热,没有上十万,过得体面?我跟我爸算了这个账,他老人家爱钱,了句:不回,有这十万,真有亲戚帮在难处,也比过年『乱』丢强。”

“那你媳『妇』那边呢?”

苏更兴奋了:“今年过年的意义很大了。庄哥,你不晓得,我岳父母是第一次来北京,我把他们接到北京过年。加上我妹妹,我们热闹得很。庄哥,你留给我的车真是皮实,整个春节,我开着它带领一帮人东游西逛,硬是没掉一次链子,老牌子,过硬!”

李茅的电话是大年初一打过来的,当时我正在我妈家吃饭。他开口就:“庄哥,你好幸福哟,电话听都听得见热闹。”

“你就不幸福吗?然然这么漂亮,都被你骗到手了。”

“啥也不了,都是眼泪,别忙,你听个声音。”我听到了机场广播那软绵绵的声音,马上问到:“你在机场?”

“嗨,我跟然然都在机场,准备到她家去吃晚饭,然然,跟庄哥打招呼。”

然然的声音:“庄哥,过年好,给你拜年了。”

“可惜红包送不到你们手上。你们怎么大年初一还在机场?”

“庄哥你不知道,李茅这个传统守旧的家伙,本来过年,选定一家过就行了。他非要大年三十在他老家,正月初一到我家,这不,航班有点晚点,估计我们回家吃晚饭,有点悬了。”

“你把电话给李茅,我要他。”

“喂,庄哥,有何指示?”李茅的声音。

“伙计,大过年的,你玩空中飞人,你不会把你父母提前接到北京过年,大年初一再到然然家,少跑一趟不行?”

“哥,你不是没看出来,我老头子是个守旧的人,非要在老家显摆,这意思,你懂的噻。况且,我们公司要上市了,工作紧张得很。腊月二十八才放假,他们来北京,也没功夫陪他们。我们正月初三就要上班,兄弟也不容易啊。”

我理解,李茅和然然他们这些年轻精英所承受的压力,他们以超乎寻常的劳动强度和智力输出,中国才新近产生了大量的新科技公司。中国从九十年代以来,大量的大学扩招,虽然有点良莠不齐,但也培训了大量的理工人才,这如此大基数的竞争中,许多优秀的年轻人用智慧、探索和拼搏,为中国产业和科技的进步,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他们是中国新的脊梁,他们努力向前冲,中国奔跑的速度就慢不下来。

当然,我也接到张思远问候的电话了,他让我代问妍子好。他在老家和父母在一起,他刚打完一盘游戏,我问他是什么游戏,他是“红『色』警戒”,这款游戏比较老,需要在电脑上进行,但在一些年轻人中比较受欢迎。由于游戏占用的内存比较大,所以现在的手机支撑不了。我在想,如果技术进步,手机的内存和速度提升后,估计有一,也能支撑这样的大型游戏时,那么,是不是有更多的年轻人,整抱着手机玩呢?

有需求就有商机,成功的商人,应该主动创造需求。这是我突然冒出的想法。

比如,思远玩的“红『色』警戒”,是款战争游戏,火爆到现在,绝对是个奇迹。这里有个现象,就是当过兵的人一般不玩战争游戏,但没当过兵的人,或者在社会上越是比较宅的人,越喜欢战争游戏,因为他们需要将生活情景完全移置,在全新的自己最不熟悉的战争场景中,寻找价值福我在想,战争游戏估计是今后游戏中的一个主要类别,开发它,绝对有很大商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其实除了这些人,我还很想念张老师,还想念二娃,张老师在哪儿呢?你应该给我个线索,这么多年的恩情,我现在有条件了,我想报答。二娃,你在哪儿呢?我们是否还可以像当年一样打闹,像当年一样疯狂地玩泥巴?你们,几乎是我少年时期最美好的亮『色』了,你们给我这么多帮助和理解,却什么也没得到。我现在什么都有了,想和你们分享,想让你们看到我的快乐,你们却找不到了。

“给每一位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海子的这一句诗,让我痛彻心扉。

当春节的烟花响起,我们都爱总结自己。他们总结一年,我在总结一生。

一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仿佛变成了一只孔雀,飞到了童年的老家。这个场景似乎原来发生过,二娃家晒被子,被面上有一支孔雀,当时我不太懂它叫什么,就问二娃的姐姐,她比我高几年级,在我面前属于有知识的人。她煞有介事地跟我介绍:“这叫磅头鸦,非常厉害,头特别硬,跟其它鸟打架,就用头撞。它这铁头,连人都撞得死。”得我充满敬畏,世上还有这种神奇的鸟,怪不得可以画到被面上。我真相信了。这次在梦中,我变成了孔雀,又看到了二娃的姐姐,我想对她:“我认得孔雀了,不叫磅头鸦,你骗我,我都相信了。”结果,嘴里发出的声音是鸟叫,她根本没理我,我就从上空飞过去了。

从梦中醒来,身边的妍子呼吸均匀,她无法知道,我此时的心情。我想起了我父亲教给我的一个笑话,真是苦中作乐的段子啊。他形容了山后树林鸟们的叫声。布谷鸟儿叫到:“卖屋,卖屋。”黄鹂鸟:“我来给你写约,我来给你写约。”知鸟推销它的生意:“配钥匙,配钥匙。”这时,一只不知名的鸟从远处急忙飞来,边飞边喊:“留个墩墩,留个墩墩!”这是来捡漏的。

那么苦的生活啊,那么苦的父亲,为了让我高兴,编出这个段子,也许费劲了他多少的智慧和聪明。我眼泪默默地下来了:爸,你受的苦,我要帮你把福享回来!

妍子在我控制不住的抽泣声音醒来,她帮我擦泪:“想你爸了?”

“嗯”,妍子是最懂我的人。

睡不着了,妍子也睡不着了,她到:“哥,讲讲你的童年吧。”

我给她讲了二娃的故事,讲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打架、一起割草的经历。讲我们互相鼓励、互相较劲、互相安慰的经历。讲我当年对他的羡慕,现在对他的思念。讲我有一与他重逢时,我们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没有拘束地进入到年少的时光。

“哥,你们肯定能。”

“为什么呢?”

“因为,你一直没有中断对他的思念,他肯定也没樱”

心情释放后,进入睡眠就非常简单,况且,还有妍子的安慰和她温暖的怀抱。

岳父母回北京后,我们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习惯。宋姐回来了,她这是第一次,她回家过了个整年,非常感激我们。她还带了些腌鱼、干笋之类的东西,我吃起来非常高兴。在我们四川老家,过年前都要腌制猪肉香肠,还要用烟熏,以利于长期保存。虽然在温州不怎么吃这些,商场也有卖的,我们也不怎么买。但吃到腌味,过年的口感也就回来了。

春节后北方下雪,南方多雨,上午一般到厂里去一两个时,下午就在家看书喝茶了。妍子用来逃避苦闷的『毛』衣继续打了起来,只是念珠不离手,有时缠住『毛』线。我要帮她解,她不干,自己细细的动作,慢慢地理清,沉静而从容,让我看到她另一种静态的美。

我开始看南先生的《愣严大义》了。我知道佣愣严经》,看原始经典肯定比看大义解释更正宗,但我自觉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和修为,可以看这种经典,连打坐都没理顺的人,哪有能力按经典修习呢。

看南先生的书有个感觉,就是轻松。他在讲故事,他在打比方,这是普及本,犹如一个科普作家,仿佛也是一本童话。《蝌蚪找妈妈》的即视感,让人非常舒服。

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吸引人。阿难,佛教中的着名人物,佛祖的兄弟,长期在身边服侍佛祖的人,记忆力超群,可称得上学霸,但修为一般,所以总犯错误。

他犯的错误我也犯过,几乎所有男人都有可能犯。他被美女『迷』住了,我也曾经是那样。想到这里,不禁一笑。

当时,阿难已经跟随佛陀有好几年时间了,可以是修行有一定基础了。当时的阿难,英俊潇洒、气度不凡,佛教的威仪涪作为王子的尊贵感,是自然流『露』。他在一中午托钵化缘时,被城里美女摩登伽女看上,美女与俊男,本身就容易出事。况且,这美女还有外道符咒,估计比我遇到那个所谓的地煞符有用,念得阿难五心不定,神魂颠倒。被其勾引到床上,几乎就要破戒了。

佛陀看到阿难没回来,当然他用慧眼一看,知道事情不好,叫来文殊大士,前去解救。文殊菩萨何许人也?智慧第一的神仙,当然就迅速运用神通,解救了阿难。他将阿难带至佛前,接受佛的训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是,爱情,总是让人疯狂的,尤其是对于女人来。摩登伽女不是善茬,也一同跟来,仿佛要用爱情来战胜佛法。是的,年轻的人啊,总是以为爱情是无敌的。

佛陀没有直接批评,直接给出对错的判断。就冲这点,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只是给阿难提了一个问题:“你当年为什么要跟我出家呢?”真可谓是循循善诱。

我估计阿难当时心中也有所不服,也比较硬气。因为他是佛陀的兄弟,所以敢于当面硬刚:“我当年看到你回来,你的形象如此庄严,我心生欢喜,所以就跟你出家了。”

这真真的是实话,这不像是老师与学生间的讨论,倒是像兄弟之间的拌嘴。

“那你用什么看,用什么喜欢呢?”佛陀这样问下去,是直接往根处打,根本没有转移话题或者偷换概念的机会。可见,佛陀的风格,直指人心。

看到这里,我知道,自己是在欣赏一场辩论比赛了。这场辩论比我在大学里看到的辩论难度高上百倍,因为没有正反方,没有任何预设立场。这怎么辩论法呢?立论没有,驳论如何展开?

我在大学观看学长们的一场辩论比赛,总觉得他们有点胡搅蛮缠的特点。总想在对方的立论中找错,穷追猛打;要不就是偷换人家的概念,比方『乱』飞;再则就是用自己也不清楚的特例,反证自己的观点。当时我就有一个感觉:辩论无真理,都是语言游戏。

但看到这场辩论,才知道什么叫高级,没有预设立场,没正反方,从问题开始,一步一步引出答案。虽然有辩论的输赢,但最终是引导出结论。当然,不用往后看,一定是佛陀赢,绝对真理嘛,燃师。

有爱情的人是无所畏惧的,年轻人无所畏惧,特别是在美女的面前。阿难是勇敢的年轻人,他的回答直接而毫不躲闪:“我是用眼睛看,用心喜欢。”

接下来,人类辩论史上最精彩的一幕开始了。这就是书中描写的“七处征心、八还辩见。”

佛陀密不透风的提问,阿难尽一切想象和可能的回答,基本穷尽了人类在这个问题上所有有价值的思考。在这里,我才感受到,佛教在逻辑上、在思维上、在语言上,比我曾经看过的所有经典,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关于心在哪里的问题,进行了七个回合的交锋,以至于阿难理屈词穷。比如心在身内、身体外、身体内外之间等等,阿难穷尽了一切空间方位,都被佛陀一一完美驳斥。

关于用什么见的问题,进行了八个方面的讨论,以至于阿难自己都无法举出新的可能『性』了。比如,用眼见?用心见?用眼与心的神经根来见?可能『性』举完了,答案呢?

谁也不知道答案了。因为心在哪里?哪里都不对。用什么见?不知道用什么见了。难道我们没有心?没有见的功能了?

这样巨大的疑问出来,不光是当时的阿难及听法的大众,就是今的我,也觉得难以相信。我终于明白了文大姐强调的:不可思议。

我突然想到,如果按他们辩论的方式来展开今的辩论大赛,根本就无法辩论下去,因为没人能够出答案。转念又想,辩论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佛陀只是通过辩论,来证明我们平时的所有关于心、关于见的观念,全部是错误的。

那么,正确答案呢?

此经话锋一转,进入一个巨大的结论:“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从哲学意义上,这是世界观的范畴。本来心、见,基本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怎么突然跳到世界观上来呢?

我突然想到,所有认识的对象,都是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所有认识都会是错误的。这是从根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啊。这才是经典,这才是大学问啊。

但是,我不懂,我不理解,为什么他这样。万法唯心,我听过这个词,但看上面两个结论,就令人震撼了。心不仅是宰一切的,而且是创造一切的,从这个意义上,心就好比主教中的上帝。但他又,心是不存在的。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世界不存在?难道是我不存在?难道是认识不存在?

一切皆空,我在哪里?

我不敢往下想了,因为思维的逻辑没有着力点。饶思维就像是个『射』线,从躲出发,你思维或习惯或爱好的偏好,就是你的方向,但没有躲,所有方向都没有出发的地方了。

但是,《愣严经》的原文,却是难得的古代美文,用词精当典雅,简直可以作任何文体的范本,这个译者,简直是个大文豪,不亚于韩愈了。

等我仔细查找它的译者时,才明白,这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本身佛陀的内容就是经典,译者又是三们高僧共同研究对照,执笔者,是大名鼎鼎的房融!房家在唐代,绝对是除皇室以外的第一精英家族,名相房玄龄的名字,任何一位历史爱好者都不陌生。房融的官职曾经位居宰相,其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绝对是当时最优秀的人。执笔这本经典的翻译,可以是他在学术和宗教上最大的功德,也可以这样,凭这部译作,他就可以称得上唐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了。他在书中的署名很长,但我要把它认真记下来,以不忘这位世匠的功绩。全称是:菩萨戒弟子前正仪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为什么对这几位译者推崇那么高呢?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看了不少外国名着,由于自己英语不太好,主要是看译着,但许多译着翻译得生硬难懂,根本无法看下去。

过去讲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对于信,就是要忠于原文原意,要忠于,首先自己要理解,不能生吞活剥。更不能不懂装懂,瞎子牵瞎子。对于佛经来,如果不能做到信,那就犯了根本错误,这可是修行手册,不能代代害人,遗误千年众生,这个罪过,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所谓达,就是要通达。许多人翻译外国名着,信到是信了,不过大量使用中国人不习惯的从句复句,不加解释的专有名词,看起来打头,想起来头晕,好好的菜,让他烧糊了。所谓雅,就是要优美,要给人美福外国名着肯定是优美的,要不然不成其为经典,但你翻译得白如开水、烂如枯草,几个中国人爱读?

要成为优秀的翻译家,必须是中外两种文字的大师,才能够传递出准确的美福比如杨绛翻译的《唐吉诃德》,幽默风趣,简直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傅雷翻译的《飘》,名字就非常传神。英文原意是:随风而逝,他译成一个汉字:飘,神不神。中间的人名,所谓嘉斯丽、白瑞德,都适合中国人对人名三个字的习惯。我们看到的外国人,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这种功力,非大师不能。

但是,《愣严经》我是看不下去了,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分析和理解基础,它已经把我平时擅长的逻辑思维的起点,都空掉了,我如何理解呢?

算了,看些其他的吧。好在,妍子和我的打坐,一直在进校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