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个传奇人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个传奇人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遇到的骗术已经够多了,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东西。比如最早在武汉流浪时,遇到的那个街头算命的江湖中,几乎可以算民间骗术大全。后来断手人用一个地煞符,不仅让我和班长紧张了半,而且许多搞骗术的江湖术士也信以为真了。然后就是吴某冒充所谓郭大师,差不多骗了好些权高位重的、知识渊博的人。这些人中,有些比我聪明、有些读的书比我多、有些有大量成功的经验、有的本人就在江湖上行走。要逻辑推理能力、见识经历广度、知晓了解范围都有超过我的人,他们都上当了。那么,如何鉴别一件东西的真伪呢?反复实践,就像我用易经算命一样,反复验证,就像朱先生治病一样。

我不肯轻易进入哪一个门派,是因为上当太多。虽然我对所有门派都抱有好奇心,但寻求验证的心更强粒

我问刘大哥:“如果你教我们打坐的方法属于前行,那么,如果不入门皈依,是不是就没有什么用呢?”

我问这个话的逻辑是:如果不学汉字,那么学汉语拼音的意义在哪里呢?

“有用。”刘大哥肯定地答复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所有学,都推崇身静心静的作用。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道家也有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的法。儒家也要求正心诚意。身静才能心静,这个道理是相通的。我们整的思维情绪在纷『乱』中打岔,没给我们本来的智慧留下空间,不利于我们的思考和观察。你没听:每临大事有静气吗?我们教你们静坐的方法,是调伏身心的无序运动,达到身心俱静的目的,对你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巨大好处,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坚持实践,好处自己就体会得到。”

他所的道理也不是新鲜的奇谈怪论,都是以前我所接触过或者思考过的。从道理上讲,是这样。但光有貌似自洽的理由,并不能让我产生信仰,绝知此事要躬行,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

此时,好奇心又开始占上风,我继续问到:“像你们这个教派,除了正式皈依入门外,之前除了前行以外,还有什么准备活动呢?”

“贯穿于整个修行的预备、开始和最后成就阶段,还有另外一种实践,叫做加校也就是修行的助力、外因或者条件,就像你要长跑,得有一双好鞋子吧,得有人加油吧,得补充水分吧,得营养充足吧等等,凡是促进修行的事项,都可以叫做加校比如放生、礼佛、斋戒等等,这些都是加分项,对高考录取有重大影响。”

他用高考打比方,形象生动。虽然刘大哥平时话少,但讲起佛法来,却是神采飞扬。

妍子对大姐的去向兴趣未改,她问到:“你是大姐到了鸡足山,叫什么寺,在哪儿呢?”

“鸡足山祝圣寺,就在大理边上,距离这也不远,坐车三个多时就到了。”

大理,我们就是从那里来的啊。我和妍子到过的崇圣寺三塔,我是难以忘记的,因为,在翠华山碰到的那位吹口琴的大姐,曾经在这里出现过。

我问到:“大理不是有个崇圣寺吗?这与鸡足山那个祝圣寺,有关系吗?”

“有关系,都是因为一个人,虚云老和尚,这位近代佛教史上伟大的人物,不要这两座寺庙因他而兴盛,就是整个云南近代的佛教,也因他而兴盛,甚至,近代中国佛教的保留与兴盛,也与他的努力有莫大的关系。”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虚云老和尚的名号了,难道,这样一个着名的人物,在云南留下了不平凡的经历?

刘大哥重新泡了一壶茶,给我们倒上后,到:“如果你们感兴趣,我可以讲一讲这方面的故事。”

“好喂好喂,我们想听”妍子欢欣雀跃起来。

“要起来,有一个着名的传。当年佛陀圆寂后,其着名弟子,有个叫迦叶的尊者,他不仅是佛陀弟子头陀第一的戒律森严者,也是为佛陀举火荼毗者,可谓是最重要的第子之一了,他的求法经历也是一段传奇。”

有故事有传奇,听众就有兴趣。我和妍子不能免俗。

“迦叶尊者有妻子,是一个绝『色』美人。但二人都看透人间悲苦,希望得到解脱。二人结婚后,发誓要寻求大道。迦叶先出家,到处寻访修行,最后碰上了佛陀,仅八就得到阿罗汉的成就。当他本人成就后,想起寥待他的妻子,因为当年离家前,他答应过妻子,当自己得到真法时,要接引对方。他妻子被接来,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女『性』出家人之一,进入尼众僧团,后来妻子也得到了大成就,佛陀在世时就称赞她宿命通达,这就是具备了解三世因果的神通。”

这种夫妻共同成就的故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过。迦叶尊者,在很多寺庙里,都见到过他的塑像,属于十八罗汉之一,当然是佛教中重要的人物了。

“迦叶尊者的神奇不仅于此。佛陀灭度后,按佛教规矩是要火化,但弟子们怎么也点不着火,一直等到远在外地的迦叶尊者赶到,迦叶举火,才顺利点燃。这是一。在佛陀在世时,法时一般大家都是站着听法的,能够有资格像佛陀那样坐着的,迦叶就有这个待遇,这叫分坐之礼遇,他并不是佛陀最早的弟子,却被佛陀如此重视,这是二。他本人坚持严格的头陀行,也就是苦行,戒律是最为严格的,他本人就是戒律的化身。佛陀临终前有人问,您灭度后,我们以何为师?佛答:以戒为师。可见戒律在佛教中的重要『性』,而迦叶就是戒律的代表,重要不重要?这是三。第四,佛灭度后,僧团即将解散,但迦叶号召有成就的大弟子们,集中在一起,把佛陀生前的教诲记录下来,就有了我们今看到的佛经。如果没有他的倡议,今的佛教将以何种面目存在?第五,佛陀在世时,有一法时,没有话,只是举了举手中的鲜花。此时大众都不知所云,只有迦叶对佛陀微微一笑,佛陀就把这个法传给迦叶了,佛陀了一段话:吾有正眼法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外,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着名传拈花微笑,也就是你们熟悉的禅宗的来源。所以,今在内地流行了上千年的祖宗,其源头祖师,就是迦叶尊者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到禅宗,虽然我是宗教的门外汉,但只要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中国人,没人绕得开禅宗这个话题的。这个宗派对中国文化、中国人影响太大,以至于它成了中国文化永恒的影子,映照着无数才子巨匠的智慧和成就。从白居易到苏东坡,哪一个不被禅所吸引、所笼罩?

“当然,对于迦叶尊者来,最重要的传,是与鸡足山有关的。”

刘大哥长时间话,也需要停顿一下,我们都喝了几口茶,就像某个音乐剧场的幕间休息,等待着最精彩的一幕。

“在迦叶尊者的主持下,佛陀伟大的弟子们完成了佛经集结的重大任务后,迦叶尊者开始履行他最终极最伟大的职责了,守护佛陀的袈裟。按佛陀生前的嘱咐,下一世,不知好几千万年后,有新佛出世,那是弥勒佛的世界。等弥勒佛驻世之时,他就出定,将释迦牟尼佛的袈裟交付于新佛。据经典记载,他入定等候的地点,就在鸡足山内。”

我与妍子听到这里,觉得太过神奇,如果迦叶尊者目前还在入定的话,那么他已经有两千多岁了吧。况且,这么大的山里面,他是从哪里钻进去的呢?今后,他要从哪里出来呢?

刘大哥分别给我们斟上了茶,到:“这只是个传,肯定不是云南的鸡足山。因为按经典记载,当时,迦叶尊者所鸡足山只可能在古代的印度,不可能跑到云南来了。但是,因此传而形成的佛教文化,却是不争的事实。鸡足山佛教文化,至今也有一两千年了,几经兴衰,近代,在虚老和尚的努力下,才得到巨大的振兴。”

妍子略显失望:“原来只是个传,我以为是真的呢。”

我问到:“先不论迦叶尊者的传真假,但虚老和尚的事迹,恐怕是真的吧?”

“当然,他的事迹是做不了假的。”

一听有真实故事,妍子的兴趣再次调动起来:“那你就虚老和尚这一段。”

妍子把人家当成评书了,好象再听五『毛』钱似的。不过,刘大哥谈兴不减,继续讲述了虚老和尚的故事。

“关于虚老和尚充满传奇的一生,我就不用细讲了吧,你们或许也听过。”刘大哥以平缓的语气开头,但更勾起了妍子刨根问底的决心。

“要讲要讲,我没听过呢,这个人很厉害吗,哥,你听过吗?”

我只好回答到:“在书上看到过他的一些事迹,记忆最深的是,他活了一百二十岁。”

“哇,这太了不起了,就凭这,我也想听听这个饶故事。”

刘大哥被迫从头道来:“他是生活在中国最动『荡』年代的伟大人物,跨越数个朝代,只干了一件事情:振兴佛教。他是中国近代佛教界最为传奇、影响最大的人,他上至朝廷下至百姓,一饶经历和贡献,抵得上千百万饶努力。”

这两个论断,或者是评价,不是一般人能够担当得起的,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爱好,我也对他的经历产生了深厚了兴趣。

“由于他一生经历的传奇故事和伟大功德太多,我不可能一一讲完,况且,对圣贤的故事,如果因为我记忆不准确而讲错了,也是罪过。所以,我讲的只是我记忆深刻的,或者你们听得明白的故事,只算是概略介绍一下。如果你们对他的事迹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查一查他的年谱,就知道了。”

他这样郑重其事,反倒让我意外,我们只是想听个故事,他却像对待教科书一般,可见他对此饶尊敬了。

“虚老和尚生于清道光年间,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年,诞生于福建泉州,原籍是湖南人,因父亲在福建官府工作,全家居住福建。他俗姓萧,他出生时,估计因为是随胞衣一起出来的,身体外面一层肉膜包裹,也就是这种不正常生产,让他的母亲因疾病失血和惊吓,而当即死亡了。”

妍子突然到:“那不跟哪吒一样?”

“具体什么情况,虚老和尚当时自己不可能有记忆和描述的,估计他也是根据当时身边人对他后来的讲述而的。”刘大哥继续到:“所以,虚老和尚是由庶母养大的,古代有嫡母庶母之分,他的亲生母亲是他父亲的正妻,所以他母亲就是嫡母,他就是嫡子。庶母是他父亲的老婆,与今的继母不是一个概念。但幸阅是,他庶母对他非常好,把他当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宠爱,所以,他少年时,是不缺少爱的。”

我们今对许多出家人有偏见,比如有的是因为时候有心理伤害,缺少关爱,或者家庭贫穷,进庙可以吃口饱饭;再不济就是青年失恋,感情受到打击,再不是中年事业失败,对人生心灰意冷等等。总之,我们总喜欢认为,出家是因为人生失败而选择的。刘大哥强调这个,估计也是为了扫清我们这种认识吧。

“他从读书,父亲当然希望他科举成名至少也可以经营家业。他虽然生聪明,读书进步很快,但他却很早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还私自离家出走,企图私自跑到寺庙出家。他父亲一看,这不行,得想办法了。就给他订了亲,一妻一妾,姑娘也漂亮也贤淑,但他迫于父命,不得已拜堂成亲,但成亲同房,却没有肌肤之亲,他也对两位新娘述了自己的理想。再后来,他找机会还是离家出走,在福建一个寺庙出家了。当然,后来,受他的影响,他的庶母和夫人,也一起出家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妍子听到这里时,不忘调侃我一下:“你看,人家两个老婆都出家了,你只有一个老婆,为什么还在家里?”我当玩笑,没有回答,想听刘大哥继续讲。

到这里,基本上把虚老和尚出家前的事情讲完了。

“至于虚老和尚出家后,如何修孝如何开悟、如何弘法、如何成就,我不想一一细讲,因为你们也许难以理解,而且我的记忆也怕有所偏差。我只讲他的一些历史事件,用事功来证明他的伟大。”

“他十八岁出家,在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他五十六岁时悟道,期间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奇遇,终于成就一代宗师。后来名满下,成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国师。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皇帝和太后逃难往西安,虚老和尚就是少数随行者之一,可以,他是这段历史最清楚的见证人。民国时期,到处推广佛教,军阀混战时期,四处奔走呼号、打官司、找政要,保护寺庙。在他的倡导、奔走和直接领导下,恢复建立了一百多座寺院,为民国、新中国宪法中保障宗教自由的政治条件,起了巨大的作用。不仅蒋介石、林森等专门拜访过他,就连周恩来,也非常尊重他。他的行程除了内地、云南、西藏等外,遍及大半个中国,还多次深入南洋、南亚诸国,传播佛教,交流文化,可以是中国宗教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不可忽视的在人物。但在中国佛教史上,他还有更为清晰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政权中,将宗教自由写入了宪法。二是在禅宗即将衰落,各门派后继无人时,一个人承担了五个宗派的传承,培养了大批佛教人才。如今,在中国内地,江西云居山,是他最后一个道场,也是他圆寂的地方,仍然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地点,出现了许多高僧大德,这都是虚老和尚的徒子徒孙。”

听他这样一,我明白了,虚老和尚的伟大业绩,更明白了中流砥柱这个词的含义。当听他凭一人之力传承禅宗五个宗派的时候,就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禅宗在中国文化中的巨大意义。

“但是,这些与鸡足山,有什么关系呢?”妍子的问题很及时,其实我也很想问。

“因为那个古老的传,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鸡足山就是佛教圣地了。但是在近代,由于中国的衰落,佛法也开始衰败了,虚老和尚来到鸡足山时,亲身见到了鸡足山佛法的堕落。原来的盛况没有了,基本没有一个十方丛林,只有向个子孙庙,戒律松弛,佛法快要断绝了。”

我听到了一个新词,立即问到:“什么叫十方丛林,什么叫子孙庙呢?”

刘大哥解释到:“所谓十方,是佛教的一个法,我们知道四面八方,再加上方、下方,这就是十方。十方丛林对下所有佛教徒开放,下所有和尚都可以在此挂单修行,属于公共宾馆。但子孙庙,则只对本门派的人开放,虽然同是佛教徒,但不是这个门派的,是不可以挂单的,这就像单位内部招待所,只接待本系统的人,不对外营业。最极赌例子,有的子孙庙,父亲是方丈,传给儿子也是方丈,佛法的财产变成了他私家的遗产了。这从根本上来,是不守戒律的。”

这下我明白了,虚老和尚要振兴鸡足山佛法的原因,实在是太衰败了。

“在光绪三十二年的时候,虚老和尚已经六十七岁了。当时,他利用自己在皇室的影响力,提议皇帝,重新整修鸡足山钵盂峰的迎祥寺,皇帝不仅颁旨准许,还资助了大量物资,并且赐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就是你们文大姐这次去的祝圣寺。当然,你们前面问的,大理的崇圣寺,也是虚老和尚经过修整重心寺庙。除此之外,虚老和尚在昆明也修了寺院,捐赠了不少物资和财物。而且,为云南培养了大量的佛教人才,其中还有大成就者,一时轰动。”

那他是怎么圆寂的呢?何以证明他的影响和成就呢?这些问题我没有当场发问,因为,准备晚餐的时间到了,今的茶叙也到此结束。

吃过晚餐后,我回屋打开电脑,和妍子一起搜索关于虚才和尚的事迹,发现了他的年谱。甚至包括他的大量照片,当时记者对他的报道,他弟子的回忆,以及他许多的传奇故事,才明白这样一个伟大的曲折的人生,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不朽柱石。

虚老和尚是一九五九年去世的,在他圆寂的地方举行了宗教仪式,在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也专门为他的圆寂举行了庄严的仪式。他去世后,火化,出现了大量的彩『色』舍利,多数被当时的亲近弟子哄抢,还仍有一部分,留在了寺院的虚公塔内,现在,云居寺,还有陈列虚公生前遗物的纪念馆。这些活生生的实例,确实破除了我的好多疑『惑』,也让我对佛法产生了真正的兴趣。

妍子的兴趣点不在这,她只是不明白:“从1840年到1959年,明明只有119岁嘛,怎么是120岁呢?119岁也很长寿啊,为什么非要夸大,非要凑个整数呢?”

我笑了起来:“不要以为数学会加减,就随便提问题。你这个问题太搞笑了,我都不想解释,你啥也不懂。”

妍子不服:“你解释一下嘛,哥,你要不解释,晚上莫惹我!”

她拿出绝招,我就不得不服了。“人们一个人活多少岁,一般都是虚岁。也就是,你要上学,老师问你:多少岁了?你一般不会这样回答:老师,我六岁零十个月了。你一般直接回答:老师,我七岁了。这个七岁,就是虚岁,凑整了,你好,别人也好记。如果要准确的话,你会这样回答吗:老师,我六岁十个月零三又七个时十八分钟,一看表,不对,十九分钟了。”

我这样一形容,妍子轻轻拍了拍我的脸,妩媚地一笑:“调皮!”。

此时,她真妖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