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妍子比我快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七十六章 妍子比我快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约束我们散漫的心,需要注意力的训练。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四处分散,那么,我们不可能静下心来,连身体也控制不了。按我们初学时师父的教法,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先集中在呼吸之上。”刘大哥夸张地作了一次深呼吸,然后对我们讲到:“一呼一吸之间,中间有个停顿,这是我们通常有意呼吸的状态。但我们静坐时,要做到无意呼吸,有意观察。”

这怎么做得到呢?我想,对呼吸有意还是无意,这两都之间如何理解和掌握呢?在部队进泻射』击训练时,讲有知有觉地瞄准、无知无觉地击发,但那毕竟是两个动作,一个用眼睛一个用手,是可以控制的。朱先生教的周循环法,是有意引导呼吸,这个也好掌握。但刘大哥讲的,是对待呼吸这一件事,同样的器官和动作,怎么有意怎么无意呢?

“现在刚好是冬,我们的呼吸中都有水蒸汽的凝结,像是白『色』的柱体。我们无意呼吸,就是不主动呼吸的意思,因为不管你主不主动,人生命的本能,它是自动要呼吸的。什么时候呼、什么时候吸,不要去管它。比如你睡觉时,你就没有主动去呼吸,别管它,反正该来的总会来。但是有意观察,就是我刚才的水蒸汽柱体,这是呼吸带来的现象,我们可以有意观察它。”

他到这样有意观察,我怎么做呢?难道我打坐的时候,盯住这水汽不放,看它多少大来去?这个恐怕更散『乱』吧?

刘大哥解释到:“每一次呼吸,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吸气的时候,有凉气从外面进来,拂过上唇,进入鼻孔,再进入气管进入肺部。每交呼气的时候,是不是有热风出来,从鼻子的躲,也叫山根,出来到鼻孔,甚至我们的面部皮肤也感受到自己呼出的热气。为了观察呼吸的大强弱,我们可以有意地假设,把这呼吸的气体想像是一种白『色』的东西,因为无『色』的空气无法想象,无法想象的东西转移不了注意力。所以,我们想象呼吸的空气是白『色』的柱体,这个好理解吧?你们试一下。”

这种假设好理解,我试了试,基本上很快就可以想象成功了。妍子在试验中,问到:“是不是呼吸越大,这个白『色』的柱体就越大越浓,呼吸越,这个白『色』的东西就越越淡?”

文大姐到:“对了,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妍子受到了鼓励,更加专心听讲了。

“刚开始,我们的呼吸都是比较粗重的,随着无意呼吸的时间渐长,我们的呼吸也渐渐平稳下来,我们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量,也就越来越少。也就是,我们想像的白『色』柱体越来越短,越来越短。”

我试着练习了十来分钟,到:“我原来刚呼吸的时候,白『色』的东西大约有一尺来长,现在,可以稳定到鼻子内这种长度了,呼吸仅在鼻子内外进行,是不是呼吸轻多了呢?”

“对的,就是这种状态。久而久之,你的呼吸会越来越短越来越轻,最后短到只剩下山根那一个点,有白『色』的东西隐约闪烁,再向后,的情况,我就不人云亦云了,反正,我就到这种程度了。”

我问到:“这个鼻腔内的白『色』,是我们故意想像出来的,也就是,是个假的,佛法本来讲空的,为什么要硬生生创造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呢?”

这其实是我很久以来的疑『惑』。佛教既然讲空,为什么又是念经又是打坐又是礼拜,搞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真的是佛法吗?

刘大哥笑了笑:“庄是个爱思考的人,这个问题历史上很多人问过,包括佛祖在世时,就有缺面问过。这里面有一个大道理,我暂时没能力跟你清楚。但是我可以从道理上给你一些提示。”

他要解释这个矛盾,正是我所需要的,所以我一下将注意力集中到他所的话上来了。

“在意识上故意创造一个东西来帮助修行,我们叫作意。在知识界中,为了理清一个思路,我们创造一个以前没有的概念,这也叫作意。所有作意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帮助我们好理解、好修行而已。佛教是渡冉彼岸的船,但船本身不是彼岸,只是工具,你把这种作意当工具就行了。收获要用镰刀,但使用镰刀就可以得到稻谷,就是这个道理。”

他用工具来打比方,我基本上可以理解了。但他话锋一转,到:“目的实现了,工具也就要抛弃了。我们佛教所有教法都是借假修真。我们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假的,所以也就是空的。但我们自己要体验到这个空,非要利用别的假象来破除眼前的假象,这就是借假修真。古人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

他突然抛出:一切事物都是假的,这个诊断太令人震惊了。我正要问,突然听到妍子喊到:“哎哟,脚受不了了,怎么办?”

文大姐赶快过来扶她,将两腿从散盘的状态中放松地伸展出来,到:“休息一下就好,不要勉强,你初次这样坐,已经坐了三四十分钟,已经很了不起了。我第一次这样坐,十分钟就没到,腿麻胸闷的,就被迫结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那你好久才能做到今这样?”妍子问到。

“大约三五个月吧,但也不要急,坐也是功夫,慢慢适应,一次比一次好的。这样吧,我教你平时练习腿部柔韧的一个方法,你平时练练,进展会快些。”

文大姐教妍子,妍子在学的同时,我也跟着学习,动作很简单,平时在床上或者地板上,都可以练习。

我俩练习了一会,时间差不多了,觉得可以自己上去练习,就与两位主人告别,约定明早上再来。

我们上楼后,才听见雨声音,原来外面已经下起雨来了。妍子到:“今下雨,我们还出去吗?”

“算了吧,就在家休整一。”

“正好,觉没睡够,我补个觉先,哥,你要吃早餐自己下去吃,不要喊我,我要睡觉了。”

其实,我也不想吃了,也想补个觉。于是,我们俩就上床休息了。

这次又是妍子比我先醒,她在地板上压腿,动手很轻,怕把我惊醒。等我醒来的时候,看到她脸上微微渗出了汗水,就知道她练了好一会了。

“你比蹦迪还积极些”我玩笑到。

“蹦迪没意义,这有意义,不能比。”妍子的回答,看来她是把这当事业干了。我也得练习起来,虽然散盘对我来没有难度,但单盘就比较困难了,更不用双盘,双腿的柔韧『性』,是需要有一段较长的练习过程的,对此,我倒是有自信,自己在部队习武,搞腿部拉伸训练,是有基础的。

中午与主人家一起吃饭,下午茶叙,这几乎是固定的节目了。当我们四人都在的时候,我问了刘大哥一个问题:“你一切事物都是假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万法皆空,这该如何理解呢?”

刘大哥谦虚地摆了摆手,到:“本来我没资格讲解空『性』的,因为我也没有达到了解空『性』的程度。但据师父的教导,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也有一些心得,不妨跟你交流一下,绝对不是真正答案,只算是相互沟通吧。”

他的谦虚让我更加认真了,到:“你们是先行者,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刘大哥到:“怎样理解一切事物皆是假象呢?庄,通过这两的接触,我发现,你是有哲学思考习惯的人,那么我从哲学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我暂时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个假象特点。第一,任何事物都是要毁坏的,也就是,任何事物都不能保持它固定不变的原样,这在哲学上是一个共识,对吧?”

“对的”这点我承认“在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着的,没有不变的事物。”

“行,你如果这样去理解,任何现象只是这件事物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在这个时段或者这个瞬间表现出来的空间状态,不是永恒的,只是暂时的,对不对?”

“可以这样”

“那么,如果抽掉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参照,这个事物如何存在呢?”

“仿佛没有固定的存在吧?”我这个回答有点疑『惑』,但又不得不这样,仿佛是逻辑把我『逼』到了这个角落。

“这就是假象,这就是空。所有事物都依附于它处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在流逝、空间在转换,而此事物随时处于变化之中,这就是空。”

他这样,我倒是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妍子听了,如听书,但她没有问,不『插』话,只是听。

我到:“如果所事物是假象,从变化这个角度上来,我可以认同。其实,我原来对空的理解主要局限在空间概念上,没有加入时间的维度。但就是有空间的概念中,我有一个认识和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刘大哥对我的法也表示出兴趣,点头示意我继续下去。

“从物理学上,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在电子显微镜下,原子所占有的空间中,除质子中子电子外,其绝大部分空间其实什么也没有,也就是,一个原子,绝大部分为空。即使在我们称之为有的基本粒子中,也可以消失,只不过消失的过程中会释放或吸收能量而已。物质是可以转化为能量的,能量释放后,物质为空。而巨大的能量也可以创造出物质,比如正负电子对抗撞机,凭空产生新的物质。物质是可以凭空消失的,凭空也可以创造出物质,只要能量条件达到即可。从这个意义上,物质产生于空,物质也可灭亡于空,这算不算对万法为空的一种理解呢?”

对方思考了一会,到:“我不知道你这种理解是否符合佛法的原则,但相类似的,有一个佛法的原则,与你刚才的理解思路一致。万法唯心造。所有事物,都是心的造作。如果按你的法,把能量这个词,变为心,就一样了。”

我一听,觉得非常振奋,难道我长期思考的一个答案,居然误打误撞地契合了佛教的理论?

“对空『性』的理解有许多种,内容宏大的理论体系,历史上的经论浩如烟海,我无法一一理解。从我这些年学习佛法的理解,还有第二个模式。”刘大哥开始到第二点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文大姐过来给我们续茶,因为我与刘大哥是喝普洱的,她过来时刘大哥稍稍侧了侧身体,给文大姐留出了作业的空间,我点头微笑,对文大姐表示了感谢。刘大哥继续到:“第二种理解,就是所有事物,都没有它固定的『性』质。这也是对空『性』的一种理解。比如,茶杯。”

他举了举手中的,含有澄黄『色』茶汤的玻璃杯,对着那金『色』的流动的『液』体到:“我们叫它茶杯,但我们又找不出它哪一部分包含了茶杯的固定『性』质。是外面的玻璃吗?不对,玻璃本身没有茶的内容。是这个杯子吗?不对,如果这杯子拿来装酒,它就叫酒杯了。是里面的茶汤吗?不对,那叫茶水,与杯子无关。所以世界上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拥有茶杯的『性』质,叫它茶杯,是茶水和杯子因缘合和的产物,一旦有一个因素不存在,它就不叫茶杯了。这种因缘合和随时产生随时消失,所以茶杯没有固定『性』质。”

他放下了茶杯,我理解起来有点绕,我于是想澄清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这件事。我叫庄,但我身上没有一个部分具有庄的『性』质,名字是可以改的,身体哪一个部分都不包含庄的『性』质。我叫庄,只是我这个社会的、生理的复合体,组合起来形成了大家所的庄,这样理解吗?”

“对!”他看着我,到:“既然你刚才了物理学,那么,所有电子都是一样的,它们的组合不同才形成了不同的物质。其实细分这些物质,会发现它们最的单元都是差不多的。那么,一样的粒子形成看起来不一样的事物,那么,所谓事物的规定『性』,或者事物的『性』质也就不存在了。”

我明白了他所的意思,他倒谦虚地笑笑:“我也是肤浅理解,要亲身体验才是真,我得不一定对。”

妍子鼓起掌来:“你们得好高深呐,我一句也没听懂!”

文大姐到:“别听他们那一套,没用的,是冷是热,自己经过了才明白,他们这是话赶话,听多了,晕!”

下午的雨早就停了,阳光开始映『射』下来。谈话结束后,一起制作晚餐,在厨房,我主动当起了学徒,因为,他们制作的菜,真可以胶色』香味俱全。

晚餐过后,云南黑得晚,太阳的余晖没有完全消散,我和妍子出门,简单地步行了一会,买了些日常用品,在回来的路上,一阵凉风次来,我伸出一只手来,抱紧了她,互相温暖同行,我明白抱团取暖的意思了。

还是按昨晚的方式,早点洗漱整理,上床睡觉,免得凌晨练功起不来。当然,今我们出去,买了一点牛『奶』面包之类的零食,早上练功回来补觉后,就已经过了主人家早餐的时间,如果饿了,可以抵挡一阵。

妍子在简单练完柔韧『性』训练后就睡了,我还是拿起那本老书来看。当看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的时候,简单差点拍床叫绝,看到妍子熟睡的状态,止住了。

这不是跟文大姐得一样吗?真正要知道水烫不烫,你尝过就知道了,不必要用摄氏温度还是华氏温度来明,也必要用沸腾和冰点来界定,只要喝过的人,就完全明白。

体验,最直接。语言,很失真。

时间到了,我们起床整理完毕,就来到楼下。进屋就进入直接打坐的阶段,大家也熟悉了,也没那么多拘谨。文大姐夫『妇』都是穿的宽松的衣服,她劝我们下次也穿宽松自然些,免得把肚子束缚了,改变了注意力的方向。

我观察自己的呼吸,刚开始十来分钟,有故意控制的倾向。我本来是想模仿刘大哥昨所,呼吸越来越轻越来越细的状态,结果搞得很不规律,肚子也胀得很。

当我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刘大哥看出来了,对我到:“不要管呼吸长短,只是看它,长短无所谓,用第三者的视角观察它就校”

奇怪的是,我慢慢进入观察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呼吸反倒平静了不少,渐渐平稳,越来越细了。

但当我意识到自己呼吸越来越细,想保持这个状态时,呼吸又开始变粗,我知道,自己的又在想控制呼吸了。马上收回心神,只是观察,不管呼吸粗细,这样,呼吸又开始变细。如此反复数次,我终于进入了所谓“无意呼吸,有意观察”的状态,人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但是,我身边的妍子,仿佛有动静,我微微睁开眼睛,发现她摇了起来,仿佛身体上半部分绕着一个圆形在转,动作幅度越来越大,终于,她叫了起来:“大姐,我这是不是不对啊,你们坐着不动,我怎么越坐越摇呢?”

文大姐到:“这是正常的,这是你身体气机发动的表现,明你呼吸训练到了安静的程度后,静极生动的状态。”

妍子不放心:“那我该怎么办呢?”

“摇就让她摇,不要管它。反正也没什么危险,最多倒在地毯上而已,对不对?你只管观察你的呼吸,久了,就不会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文大姐这样解释,我倒是有点不放心:“大姐,她这样练,是不是容易走偏?我听练气功的,有走火入魔的现象,它与你的静极生动有什么区别呢?”

“每个人刚开始,都会有这种现象,动作幅度有大有,反应部位也各不相同,高这种情况,明她进入静的程度比较快而已。庄,你如果真正开始进入静的状态,或许有其他反应,这是正常的。我们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不要管它。”

刘大哥到:“原来我们一行十多人,在寺庙学习的时候,有的人筛糠、有的人打滚,和尚不管,这是正常的,我们都有过反应,过几就好了。记住,静坐中出现的所有现象变化,都不要过分在意,只用第三者视觉冷静观察,就没有任何走火入魔的危险。所谓走火入魔,都是太在意现象,而造成的。所有现象都是空,你在意它什么呢?”

他们既然是过来人,那就不用怕了。我们继续坐下去,奇怪的是,妍子好象也不像先前那样摇了,渐渐平静了下来。

一个时的时间到了,我们下坐,妍子的腿有点麻,但坚持了一个时,也不简单了。妍子问文大姐:“我后来不控制身体,它反倒不摇了,这是怎么回事?”

“你不管它怎么回事,它就没事,对不对?你这么快就进入静的阶段,很厉害了。”

妍子得意地望我一眼,我也比较羡慕。因为从腿上来,我比她强,但从心上来,她的进展倒比我快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把这个问题提给了刘大哥。刘大哥到:“那是你想得太多了,或者是你急于达到目的,反正形成了心的障碍。如果用佛教术语来,你这是所知障。”

“什么叫所知障呢?”

“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你总想用逻辑和思维来理清楚实践的过程,但这么复杂深奥的东西,是你思维得清楚的吗?这么复杂的身体,是你能够全部感受得到的吗?所以,抛开思维,单纯练功,进入情况会更快些,高一心观察,注意力比你集中,所以她进展明显,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了想,也对,路上的风景不靠推理和想像,走着走着,风景自然呈现在你的面前。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